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0825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专题7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

专题七 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

把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放在一个专题,是因为仿用句式要求“形神兼备”,其中“形”里面就有修辞。

又因为修辞一般不单独设题(江苏卷有时单独设题),所以本专题准备通过“微课堂”来突破“修辞”这一隐性考点,让考生掌握高考常考修辞的分类及其特点,便于考生在仿用句式及阅读中判定分析修辞。

在掌握修辞的基础上,再了解仿用题的各种类型,边讲边练,仿用题类型虽多,但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相同,所以在让同学们了解仿用题的基本类型后,统一讲解仿用题通用解题技巧。

对联题作为特殊的仿用题放在“重难突破”中攻克。

1.(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借代”手法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或以部分代替整体等,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手法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A项,“刀俎”和“鱼肉”与人所处的情境相似,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B项,用“尧”“舜”这两个人物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

C项,“干戈”和“玉帛”分别以战争武器和表示友好的事物指代战争和和平。

D项,以“西施”这一人物指代美女。

【答案】A

2.(2016·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推出拖延症的危害。

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拖延症的危害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3.(2015·高考湖北卷)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

要求:

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4分)

构字部件:

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

+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

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构字部件,选取恰当部件,构成汉字并组词,这一步非常简单;其次,根据所给例句,进行思维发散,写出立意积极的句子;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要简洁,不能超过20字。

【答案】(示例1)(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示例2)(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4.(2015·高考天津卷)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

要求100字以内。

(7分)

例:

“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

“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要对供选择的汉字的文化意蕴有深入的了解;其次要分析所给例句,明确其写作思路,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对汉字、诗句、修辞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最后运用联想和想象,将相关词语连缀成一段文字。

【答案】(示例)“山”在甲骨文中像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群峰的线描,“山”在“宗”的上面就构成“崇高”的“崇”。

“山”在中华文化中是高大、稳健、仁爱的象征,固有“仁者乐山”之说,“山不厌高”则表现了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和气度。

5.(2014·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偶。

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

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

然后分析选项:

A.“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答案】A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

1.近四年课标全国卷都没有考查仿用(含修辞)。

从前几年的课标全国卷命题来看,仿用句式是考查重点;仿写时一般涉及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其中涉及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等。

2.本考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常常与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或其他考点综合起来考查,涉及语法、修辞等诸多方面。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掌握

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

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比喻中喻体多是具体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①生活是海洋。

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头肿成了大熊掌。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

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例如: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

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例如: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称他们“三道头”。

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例如:

“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

例如:

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例如:

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

“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

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三、比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

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

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四种。

例如: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

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以人拟物)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以物拟物)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

(1)扩大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

例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

例如:

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情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者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情或行为同时发生。

例如: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1)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①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

“严”表现在三个方面:

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

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2)从内容上可分为:

正对、反对、串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

现介绍前三类:

①正对:

由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

在运用正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补充、强调、充实的作用。

例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反对:

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

在运用反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对比映衬的作用。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

又名“流水对”,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的对偶。

串对句在语气上紧密衔接,一气呵成。

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

例如:

天太大。

海太阔。

人太老。

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

胆子和力气太小。

舌苔太厚……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分类

(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

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

八、设问

设问是指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

(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

(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他答。

2.分类

(1)一问一答式

例如: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2)一问两答或数答式

例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两问或数问一答式

例如:

我能光向总理诉苦吗?

我能空手去见总理吗?

不行,谁也别想拦住我。

九、反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

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

2.分类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例如:

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例如:

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即时小练]

1.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

②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

③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

④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

⑤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

“滚,都给我滚!

答:

                                    

[答案]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代 ④拟人 ⑤拟物

2.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抓住女子眼睛圆而黑的特点,

(2)抓住姑娘眼睛闪烁光亮的特点,即可正确作答。

[答案]

(1)④ 理由:

女子深情地注视着“他”时,眼睛必定是黑而圆的,这与“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吻合

(2)② 理由:

姑娘的眼睛“闪烁着奇异的光亮”,这与黑钻石晶亮的特点相似

3.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

这就犹如________。

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

此题横线前实际上是一种类比,根据语境“遭遇无意的伤害”,可排除①③,因为牛被牛虻叮咬,不是“无意”,不让“做一颗明星”不能说就是“伤害”。

根据不可抛弃“那一颗宽容之心”可排除④,因为断崖形成“瀑布”与“宽容”关系不密切。

[答案]②

二、辨识

组易混修辞

一、比拟VS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

[即时小练]

1.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________。

A.花园里的花朵,只能是被动地供游人观赏

B.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C.鸟笼中的小鸟,失去生命的自由和活泼的灵性

D.铁屋子里的婴孩,渐渐地沉入更深的迷惘

 B [解析]句子的“本体”强调的是“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故只有B项最恰当。

A项强调自主性的缺乏,C项强调失去自由的痛苦,D项强调无知与懵懂,都不符合“本体”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借喻VS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的方法有三:

1.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

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

2.看它们构成的基础。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

3.看能否变成明喻。

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即时小练]

2.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

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A [解析]A项的“琼”“玉”是比喻,B项的“黄发垂髫”、C项的“锦鳞”、D项的“马褂”“西装”都是借代。

3.京剧《杜鹃山》中有一场“烤番薯”,“毒蛇胆”在山下烧杀乡亲,雷刚不能下山搭救,他在篝火中烤一块番薯,番薯的香气使他想起乡亲们往日待他的恩情,唱道:

“一块番薯掰两半,曾受深恩三十年……”雷刚唱的“一块番薯掰两半”采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其潜台词是什么?

答:

                                    

                                    

[答案]借代。

潜台词是有乡亲们吃的就有他吃的。

三、对偶VS排比

对偶和排比的不同点:

1.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2.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

[即时小练]

4.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为对偶句。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答:

                                    

                                    

                                    

[答案](示例1)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

(示例2)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

                                    

                                    

                                    

[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四、对偶VS对比

对偶和对比的不同点: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即时小练]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式。

①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

②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身价低贱的山野小草。

答:

                                    

[解析]①句的前后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是对偶;②句前后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相同,是对比。

[答案]①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