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084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建筑结构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下.docx

《建筑结构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结构下.docx

建筑结构下

建筑结构(下)

建筑结构(下)

1.通常悬挑梁的截面高度取为其跨度的1/6

2.其悬臂板的高跨比常取为1/12

3.门式钢架从结构分为无铰钢架、双铰钢架、三铰钢架

4.桁架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几何不变,是铰接

5.三铰拱为静力拱、两铰拱和无铰拱属于超静定结构

6.拱结构的受力情况主要是受压

7.大跨度屋盖采用桁架比采用梁的优点是受力合理并且自重轻

8.木屋架的最大跨度是15米

9.钢木屋架适用跨度是小于18米,室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0%

10.钢筋混凝土钢架,一般宜用于跨度最大为30米的建筑

11.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抗震缝的要求

12.当采用木檩条时,桁架间距不宜大于4米

13.当采用钢木或胶合木檩条时,桁架间距不宜大于6米

14.木梁在支座处应有可靠的锚固,对于楼盖中的木格栅,应沿其跨度每隔1-1.5米设置一道剪力撑

15.木结构构件的受压工作要比受拉工作可靠的多

标准小试件的顺纹抗拉极限为受拉时的40-50%

16.木材含水率愈高,木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愈低,对木材的受压、受弯影响较大,受剪次之,受拉影响较小

17.木结构中刚拉杆和拉力螺栓的直径,应按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12

18.当用原木、方木作承重木结构构件时,木材的含水率不应大于25%

19.当木材在湿度大的环境中(含水率在40-70%的环境)容易腐朽

20.木材通风良好、长期在水中或处干燥环境中不易腐朽

21.扭矩作用下,距刚度中心越远的点受力越大

22.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

23.当有管道穿过剪力墙的连梁时,应预埋套管并保持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应小于1/3梁高,并不小于200

24.筒中筒结构中,外筒柱子截面设计成矩形截面,长边平行外墙放置最好

25.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框支层楼板应采用现浇,且厚度不应小于180

26.预制预应力圆孔板装配式楼板的刚性最差

2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比剪力墙的大

28.筒中筒结构中,三角形平面形状受力性能最差

29.圈梁可以作为壁柱间墙的不动支点时,要求圈梁宽度与壁柱间距之比值为b/s≥1/30

30.砖混结构上柔下刚的多层房屋指的是顶层不符合刚性方案,下面各层按刚性方案考虑

31.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楼板是预制板缝上再浇一层叠合层,同时板缝也加筋以混凝土灌实

32.钢筋混凝土主梁支撑在砖柱或砖墙上时,其支座应视为铰支

33.钢筋混凝土楼盖中的主梁应按弹性理论计算

34.非地震区剪力墙结构可不设暗柱

35.在水平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的计算简图,应假定板柱刚接

36.非地震区砌体房屋中,设置圈梁后能增加房屋整体刚度、能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不利影响、防止较大震动荷载不利影响

37.为防止钢筋混凝土屋盖温度变化引起顶层墙体的八字形裂缝有效措施是屋盖上设良好的隔热层或保温层

38.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高度是根据结构体系和设防烈度而定

39.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高宽比宜大于3,高度不宜低于60米

40.增加剪力墙是最有效的提高抗侧力刚度的方法

41.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形式有保温无保温

瓦材木屋盖100

装配有檩7560

装配无檩6050

整体5040

对石砌体、蒸压砖、砼砌体上表数乘以0.8;高于5M的砖砌体单层房上表数乘以1.3

42.为防止减轻房顶层墙裂缝的采用下列措施:

屋面保温、隔热

屋面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

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

屋盖和圈梁间设滑动层,长墙可在两端2-3个开间设,横墙可只在两端1/4长处设

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3道焊接钢筋网片2φ4,@200;或2φ6;挑梁末端里外各伸长1米

顶层门窗洞过梁上水平灰缝内设2-3道钢筋网片或2φ6,并伸入过梁两端600

顶层和女儿墙砂浆不低于M5

女儿墙设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伸至压顶

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加构造柱

43.防止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采用措施

增大基础圈梁刚度

底层窗台下水平灰缝内设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并伸入过梁两端600

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板嵌入墙600

44.墙体砖角处和纵横墙交处,宜沿竖向每400-500设拉结钢筋,每120厚墙内不少于1φ6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转角或交接处起,每边不小于600

45.对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宜在各层门窗过梁上方的水平灰缝及窗台下第一和第二道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伸入墙内≥600

46.混凝土砌块砌体应采用砌块专用砂浆砌筑

47.车间食堂空旷单层房屋圈梁设置要求

砖砌体房,檐口5-8M时,在檐口设一道;大于8M时,应加设

砌块及石料房,檐口4-5M时,在檐口设一道;大于5M时,应加设

有吊车时在檐口或窗顶处设一道,应增加设置数量

48.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房3-4层时,在檐口设一道

当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应每层设置

49.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处设置圈梁,其它楼层应在所有纵墙上每层设置

50.圈梁宜连续设在同一平面上并封闭,附加圈梁搭接长度>2ΔH,且>1M

纵横交接处,刚弹性和弹性方案与屋架大梁应可靠连接

应与墙同宽,当宽>240时,可≥2/3h,高度≥120,4φ12,箍筋<@300

兼作过梁时应按过梁计算配筋

51.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房,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应檐口设置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板现浇

未设圈梁的板嵌入墙内不应小于120,并沿墙长配置不少于2φ12的纵筋

52.有抗震要求的单层砖柱厂房,厂房两端应设置承重山墙、横向内隔墙宜做成抗震墙

53.有抗震要求的单层空旷房,大厅与前、后厅之间不宜设防震缝

大厅与两侧附属房间可不设防震缝

山墙应利用楼层或工作平台作为水平支撑

54.9度设防,当房屋有舞台时,舞台口上的山墙不宜承重

55.梯形屋架可满足天花板上有较大空间

56.门式钢架可以通过设置铰接点而形成三铰钢架

57.无铰门架比有铰门架的内力分布更均匀

58.门式钢架可以使用预应力技术

59.钢架柱和基础的铰接可以采用交叉钢筋的形式

60.网架周边各节点可以支承于柱上

61.网架周边各节点可以支承于由周边稀柱上所支撑的梁上

62.矩形平面网架可以采用三边支承而自由边则设置边桁架

63.网架周边各节点不允许支承于周边附近的四根或几根独立柱上

64.选择拱轴线形式应根据建筑要求和结构合理相结合

65.单层厂房应设柱间支撑的有

设有重级工作制吊车,或中、轻级工作制吊车起重量超过10吨时

纵向柱的纵数每排小于7根

设有3吨及以上悬挂吊车的

66.特殊高层建筑一般指的是高度大于200米的建筑

67.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地下室或整体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2

68.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当采用桩基时,地下室或整体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5

69.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在地震区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0

70.高层建筑的柱截面每次收小不宜大于100-150

71.理论上最合理的拱轴线应是使拱在荷载作用下处于完全变轴压状态(无弯矩)

72.一般说来拱在均匀荷载作用下比较合理的拱轴线形式是二次抛物线

73.一次地震的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共十二等级

74.地震的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对各个不同地区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的影响的强弱程度

75.里氏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大小

76.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里氏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

77.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来确定

78.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79.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

(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比基本列度低一度半,第一水准)

80.当遭受等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或经修理仍可使用

(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基本烈度,第二水准)

81.当遭受大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见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

(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为罕遇地震的概率水准,第三水准

82.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总体布置多跨厂房采用等高厂房

采用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预应力混凝土屋架、预制柱为工字形柱

83.纵向受力钢筋带换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84.抗震结构的材料

烧结砖>MU10,砂浆强度>M5砼砌块>MU7.5,砂浆强度>M7.5

85.框支梁、框支柱及一级框架梁柱节点砼>C30

86.构造柱、芯柱、圈梁等砼>C20

87.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

88.一、二级框架结构,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89.钢结构时

钢材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

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90.抗震砌体结构房屋的纵、横墙交接处,施工时都应同时咬槎砌筑,房屋四角和楼梯处更应如此

91.半挖半填的地基土地段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92.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大,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震害效应越小

93.覆盖层越薄,震害效应越小

94.Ⅰ类场地,土层密实坚硬,震害效应小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95.当地基土中有液化层时,柱基的柱端应深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一定长度,应按计算定,对砾石土、坚硬粘土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对其它非岩石土不宜小于1.5

96.对饱和砂土或粉土应进行液化判断

97.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其液化指数划定其液化等级

98.对设防烈度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液化判断和地基处理

99.当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

100.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

101.液化等级为中等和严重的故河道河滨,在距常时水线约100M内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

102.限制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是为了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房屋的稳定性

103.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宜的最大高度

类型6789

框架60554525

框架-抗震墙13012010050

抗震墙14012010060

板柱-抗震墙<框架<部分框支-抗震墙<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

104.抗震多层砌体房屋砖墙层高为4米,砌块为3.6米

105.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6789

现浇4432

装配332.5

框支层、板柱抗震墙2.52.52

106.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107.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6789

现浇屋楼盖18181511

装配屋楼盖1515117

木屋楼盖111174

底层框架剪力墙211815/

内框架252118/

石棉水泥瓦轻钢屋盖更小

108.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子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使柱子的破坏形式和变形能力符合抗震要求

109.框架柱设计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不宜小于250,抗震时不宜小于300,圆柱和多边形直径不宜小于350,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110.错层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其箍筋应全段加密

111.在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中,任意增加柱子的纵向钢筋面积,可能反而使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

112.任意增加剪力墙连梁的纵向钢筋面积,可能使连梁不能先形成塑性铰,反而使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

113.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宜拉通对直

114.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115.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宜过小

116.较长的剪力墙可开洞后设连梁,但连梁刚度不一定要求很大,可用楼板连接,也可做成高度较小的弱梁

117.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最大,框架-剪力墙结构次之,剪力墙最小

118.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如不可避免时则宜设沉降缝

119.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120.对基本烈度为6-9度幅度内地区的建筑屋,应考虑抗震设防

121.高层建筑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与结构体系、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有关

122.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时,其横向剪力墙的间距应同时满足≤5倍建筑的宽度、≤60米

123.对于7度抗震设防的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平面为长矩形的建筑中,落地剪力墙的数目与全部横向剪力墙数目之比不宜小于50%

底层落地剪力墙应加厚以补偿底层的刚度

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宜接近1

124.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对称平面;当矩形平面时,长宽比不宜大于2

125.网架按外形分类有平面和曲面网架

126.平面网架只能是双层

127.曲面网架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层

128.曲面网架可以做成单曲或双曲

129.大跨度拱结构拱脚水平推力

可用位于拱脚处的拉杆承受可用两侧有足够刚度的框架结构承受

130.位于良好的地基的落地拱可以利用基础直接承受

131.不可用支承拱的独立支柱承受

132.地震发生时第一个地震波的发源点称震源

133.甲类建筑需特殊考虑设计烈度

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基本烈度提高一度考虑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基本烈度考虑

丁类建筑可按本地区基本烈度降一级考虑,但六度不降

134.作地震变形验算时,框架结构的层间弹性位角限值最大

135.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是因为使楼屋盖具有传递水平地震作用力的足够刚度

136.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砌体填充墙应与框架柱用钢筋拉结

宜采用与框架柔性连接的墙板

137.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计算跨度的1/8-1/12

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1/4高度;并不宜小于柱宽的1/2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大于4

138.工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00;腹板厚度不宜小于80;当腹板开孔时,在孔洞周边宜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的封闭钢筋

139.钢结构、钢架、排架和网架中钢架的钢材用量最省

140.有抗震设防要求并对建筑装修要求较高的房屋和高层建筑,应优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141.当砌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宜与梁有拉结措施

142.抗震墙的厚度在一、二级时,≥160,且>层高的1/20

三、四级时,≥140,且>层高的1/25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时,≥200,且>层高的1/16

无端柱或无翼墙时>层高的1/12

143.多层石房总高度及层数

678

细料石砌体16(五)13(四)10(三)

粗毛料石砌体13(四)10(三)7

(二)

抗震墙间距(装配屋盖)10(7)7(4)

144.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5

145.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4

146.对框架结构作抗震变形验算时,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建筑的装修标准有关

147.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的刚度要求

148.当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但长宽比超过规定时,应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149.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2.5B;L≤30

150.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

有抗震要求的高层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50;高度不宜小于400

151.有抗震要求时,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距离配置拉结钢筋

152.剪力墙结构中,一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大于8米

153.剪力墙上开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不宜错洞布置,当二、三级抗震必须要错洞时,错洞间距不宜大于2米

154.高层建筑很少采用预应力平板楼板结构

155.屋面只有屋面板自重不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的

156.偏心构件的抗弯能力;大偏心受压时随轴力增加而增加

157.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一般仅为抗压强度的1/10

158.Ⅱ、Ⅲ、Ⅳ级钢筋冷拉后可用作预应力钢筋

159.在地震区,用灰土作承重墙体的房屋,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最多宜建二层,但总高度不要超过6M

160.震中是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竖直投影点

161.8度设防时的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其平面长度和宽度之比不宜超过5

162.框架结构中梁柱的连接构造要求框架梁与柱中心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163.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

超过15M时,6度(每+5M)、7度(4M)、8度(3M)、9度(2M),宜加宽20

164.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70%考虑,

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50%考虑,且不宜小于70

两侧结构不同时,按较低结构考虑

165.刚性基础的选用范围是六层及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由墙承重的厂房

166.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不要求沉降观测

167.8度9度抗震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之承长度不应小于500,并与圈梁相连

168.预应力混凝土对钢筋的性能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塑性、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可镦性能

169.目前单层厂房大多数优先选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170.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分析是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171.软弱地基上建房时,对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选用箱基、桩基、筏基

172.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的地段属抗震危险地段

173.砌体房屋、无软弱地基的一般单层空旷房屋、8层以下25M以下的一般框架房屋(厂房)可不进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174.考虑地震时建筑场地的类别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175.为了增加整体刚度,在软弱地基上的对于3层及以上的多层砌体房屋,其长高比宜小于或等于2.5

176.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至40米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177.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应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作用

178.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179.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后浇带,应在高层部分主体结构完工,沉降基本稳定后灌缝

180.碎石土属不冻胀土

181.地基土天然含水率小且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深>2M时,均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

182.碎石土、细砂土可不考虑冻胀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183.除淤泥和淤泥质土,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则埋深愈深地基的承载力愈大

184.一般多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完成沉降量

对砂土,可认为最终沉降量已完成80%以上

低压缩性土<0.150-80%

中压缩性土0.1-0.520-50%

高压缩性土≥0.55-20%

185.刚性砖基础的台阶宽高比最大值为1:

1.5

混凝土基础为1:

1

186.在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的最小宽度时,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187.摩擦桩时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

188.对一级建筑物,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3根

189.砂土的密实度分为松散、稍密、中密与密实,它是根据标准贯入击数N来划分的

190.由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属素填土

191.经过压实的素填土称压实填土

192.压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5%的土

193.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的填土属杂填土

194.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属冲填土

195.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地基持力层

196.生活垃圾较多的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197.换填垫层可用于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垫层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矿渣、灰土和粘土等

198.除岩石地基外,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值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基础宽度、基础深度和地基土的重度有关

199.考虑地基变形时,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200.对框架、排架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201.高层建筑由倾斜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202.对山区地基的设计,应考虑溶岩、土洞的发育程度

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断层破碎带

建筑地基不均匀性

施工过程中,因挖填方堆载和卸载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筑场区的影响

203.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300-500厚

夯填度为褥垫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夯填度中砂粗砂0.85;土夹石0.7

204.刚性矩形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则偏心距e=M/N应满足e≤b/6

205.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长期荷载重心相重合

基础高度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需要

基础的底板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整体刚度和防水要求确定

206.配了纵向钢筋的桩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207.桩的承载力与其截面的大小有关

208.桩有抗拔能力

209.摩擦型桩中心距≥3d,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1.5扩底直径;当扩底直径大于2米,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米

210.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211.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嵌岩灌注桩硬质岩体时≥0.5

212.灌注桩混凝土≥C20;预制桩混凝土≥C30;预应力桩≥C40

213.桩的主筋应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配筋率≥0.8%;静压预制≥0.6%;灌注桩≥0.2-0.65%

214.承台下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土层或液化层

215.桩径大于600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216.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

217.主筋锚固于台不宜小于30d、35d(Ⅱ、Ⅲ)

218.大直径灌注桩当为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桩和柱直接连接

219.柱承台的宽度≥500,边柱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150,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边缘的距离≥75

220.承台的最小厚度为300

混凝土≥C20,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当有混凝土垫层时≥40

221.有抗震要求的单桩支承的独立柱,各承台均应两方向设置连系梁

222.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

223.单桩承台,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连系梁

224.桩承台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宽度≥250,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