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常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0902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师教学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常规.docx

《教师教学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常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教学常规.docx

教师教学常规

罗庄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常规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和高效课堂建设达到预期效果,特制订《罗庄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常规》。

一、教学常规

备课

(一)总体要求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师应遵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思路充分备课。

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

7.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当堂清”“堂堂清”。

8.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9.积极探索基于新的教育形势下电子备课的推广与应用。

(二)具体内容

1.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重点研备下列环节:

(1)单元教学目标。

(2)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3)单元知识点排查。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简要分析。

(5)单元教法。

(6)课时分配(包括总课时数及各课时教学内容)。

2.课时备课

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课时备课教案。

教案要规范认真,基本环节齐全;内容要详细、具体、科学、实用,体现教法学法设计、电教手段。

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备课特点和要求。

具体如下:

(1)新授课。

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型,每位教师须按照新授课教案的规范步骤编写教案,即:

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其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一般是:

①检查;②课堂导入;③探究过程;④巩固练习;⑤课堂小结。

(2)讲评课。

讲评课是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分析、点评、讲解的课型,它的作用是矫正检查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

其教案规范为:

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其中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为:

①总体评价;②讲评重点题目;③归类总结。

(3)复习课。

复习课是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双基教学的一种课型。

其教案规范为:

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其教学过程要坚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原则。

(4)实验课。

实验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里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教案规范为:

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实验器材及准备;④实验过程;⑤结果分析;⑥布置学生写出实验报告;⑦教后反思。

其中,实验过程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①讲解、操作示范。

教师首先要讲明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要领;对于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进行示范操作。

②组织学生实验。

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要注重教学效果,力争做到“四得”:

教有所得、读有所得、练有所得、学有所得。

(一)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树立“四个意识”:

(l)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

学会学习是学生的最高目标,它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需要。

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学到现象、事实、概念、原理、定律、公式、法则等被传统认为的知识,还要掌握有关操作、程序、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更要掌握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互动的意识。

互动的质量与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应该作为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4)教学鼓励意识。

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在课堂45分钟内,尽量地表扬鼓励学生。

为此,规定每堂课至少表扬3-5个学生,以强化教师的表扬意识。

2.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情感教育贯彻始终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的智慧。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

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具体内容

1.课堂基本结构环节是:

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思小结——达标补偿。

(1)目标定向环节

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确定应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主的策略。

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也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文本特点预设,也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确立。

(2)自主学习环节

课堂教学要切实贯彻“先学后交”“先学后教”的理念,自学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是提高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自学可分课上自学与课外自学,教师要指导自学,加强预习的计划性,增强遇刺的针对性。

学案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依托,要搞好学案的前置使用。

通过自学,应达到如下目标:

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个人体验了的课程,从而为展示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学过程中要注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

圈点批注、涵咏深思、质疑问难等,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坚决反对那种未经过学生充分自学就展开教学的做法,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以情定教”,做到“三不教”,即:

“不学不教”、“无疑不教”、“已会不教”。

(3)合作交流环节

讨论是师生、生生共同创造课堂的环节,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

大致按照以下环节:

个人学习存疑——小组学习质疑解疑——全班讨论突破难点。

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组织,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质疑是讨论的前提,要鼓励学生将自学中的疑难提出来,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对于在讨论中解决不了的或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合作交流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要避免不区分层级表面热闹实质浅薄的讨论。

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小组内经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不提交全班讨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合作交流有赖于对每位成员积极性的调动,要建立激励合作交流的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交流。

要体现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督促、鼓励、评价,防止借口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淡化教师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此时间对帮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实现“课上帮扶”。

(4)成果展示环节

此环节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平台,是构建开放、有序的课堂重要标志。

既是合作交流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阐述自己的最佳解答方案,这样,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受到启发,又有了更好的解答方法,学生彼此借鉴、丰富、充实自己的成果。

成果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学中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可以是集体讨论达成的共识,也可以是针对文本特点设计的相关的语文活动,也可以是在碰撞中形成的新的思考点或问题。

其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应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和语文学习的学科特点。

(5)反思小结环节

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要研究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课堂要留出让学生自思、自悟、自结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落实知识、提升能力、调整方向的目的。

“反思小结”的环节,可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灵活处理。

针对语文学科特点,反思自悟要和书面表达及口语交际进行有机整合,特别是和书面表达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思维成果“文本化”。

(6)达标评价环节

有效的课堂应有“达成度”的追求,要做到学习目标“堂堂清”,做到“当堂达标”,“当堂达标”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

对达成度不高的重点问题要提供补偿训练,对已达标的同学,可提供必要的拓展性补偿。

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达标”既可以是定量的检测,如教师利用学案、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例如与“成果展示”环节结合,学生展示的成果水平即是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

其形式可以灵活,手段可以多样,能力层级的要求可以多元。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由学生“自我评估”,还可以“同伴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2.课堂教学方法

(1)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标的教育思路和学习方法。

(3)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4)要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综合运用多种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5)要采取小组学习,注重分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体现分层教学,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解决,决不可用难题压倒水平差的学生,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6)要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课堂行为

(1)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2)上课信号开始后,教师走上讲台,端正站立,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学生起立致敬时,要面带微笑郑重还礼。

(3)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表情和蔼;男教师不着背心,女教师不穿超短裙、不浓妆艳抹,不穿拖鞋,不吸烟.

(5)不坐着讲课,不做与教学无关的其它事情。

(6)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权力,多鼓励,多表扬;不歧视学生,不挖苦学生,不讽刺学生;不发火,不与学生形成对立局面;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作业

(一)总体要求

做作业、练习是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业的布批要做到减负增效。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

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

2.“共同性和选择性”原则:

作业、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分层要求。

布置的作业、练习难易要适度,以班内中档学生学习水平为基准,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定出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全做类)、B(只做必做题类)两类(由学生根据各科实际自己报类),充分体现分层培育。

3.“即时性和实效性”原则:

提倡当堂布置,当堂批改,保证学情调查的即时性和作业的实效性。

(二)具体内容

1.作业、练习的布置

(1)作业量:

每天的作业总量要严格限制,小学1—3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4—6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

当天没有指导性自习的科目不准布置书面作业、练习。

(1)书面作业本:

作业本统一、整洁,学生书写认真,作业格式统一。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每周上交3次;初中语文每周上交读书笔记2次、每双周上交作文1次;英语每周上交3次,数学每周上交4次,物理每周上交l-2次,化学每周上交2次,其他学科不设作业本(有作业必须当堂完成)

(2)练习:

根据教学情况充分利用好《同步学习与探究》

2.作业、练习的批改。

(1)提倡写鼓励性、人文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巩固知识、交流师生情感的园地。

(2)批改数量:

小学《基础训练》、初中《同步学习与探究》要全批全改,一般习题批改1/2(可以是全班人数的1/2,也可以是题量的1/2);批改要详细认真,必须打出等级分数,标出错误所在,写上鼓励性批语。

(3)批改时间:

批改要及时,下一节课上课之前,必须批完并下发给学生。

(4)面批:

①作业本面批每学期七、八年级不少于30人次,九年级不少于20人次;②习题面批每学期七、八年级不少于20人次,九年级不少于30人次;③毕业年级边缘学生必须面批面改。

(5)错题集批阅:

每2周至少一次,全批全改,必须打出等级,标出错误所在,写出鼓励性批语。

辅导

(一)总体要求

辅导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措施,是培优扶弱的主渠道,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辅导的形式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针对部分学生的小组辅导和针对个别学生某些内容的个别辅导。

不论哪种辅导形式,都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实效。

集体辅导不能占用学生自习课,变成学科间争夺时间的手段;自习课只准个别辅导,不准面向全班学生讲授,不准要求学生学什么学科;不准以辅导为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准向学生收费。

(二)基本内容

1.对作业、测验、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组织部分或个别学生予以指导、补缺。

2.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应热情指导,不应拒绝。

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有耐心,不轻言放弃。

3.对通过正常手续而缺课的学生,所缺席的课,应由该科任课教师进行补习,学校鼓励教师上门辅导。

4.积极鼓励、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如:

课外阅读、课外练笔、辩论会、演讲会、联欢会、美育节等活动,小实验、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活动及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调查、考察等专题研究活动,专题研究(调查、考察)、校外参观、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活动。

考 试

(一)总体要求

考试是落实基础知识目标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在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必须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进行单元过关测试,以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从而达到补教补学的目的。

1.小学、初中要实行无分数等级评价。

2.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考试技巧、心理素质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及时过关,补教补学。

(二)具体内容

1.单元过关试题的次数:

根据学科的特点,单元过关的次数规定如下:

语文、英语、地理、生物等于单元数,数学,物理、化学等于章数,历史、政治等于课数。

2.命题人员:

备课组长为命题负责人,但备课组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命题,考试的题目可选用备课组成员的部分题目或全套题目,但备课组长必须把好关。

3.命题原则:

(1)注重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2)突出本单元重点内容,题型符合中考模式,反映中考动向,体现中考在本单元的特点或采分点。

知识点考查要全面,要有新颖性的题目。

(3)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分层要求。

数理化必须设置附加题(即难度大的题目),只让优生做,分数在满分之外。

(4)先做后选。

克服选题的盲目性、随意性,严禁不做题就选题现象出现。

试卷在复印时必须附有详细的试题解答(理科选择题要有直接解法,文科选择题要有选择依据),否则不予印发。

(5)单元过关题从一套成题中选用的题量不得超过单元过关题总量的1/3。

4.命题

①以备课组长主要负责,精心选题。

但备课组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命题,考试的题目可选用备课组成员的部分题目或全套题目,备课组长必须把好关。

其中同一套题中成品题不得超过1/5。

②题目须提前一周拟好,交教导处审批后交付印刷,要认真校版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③考后学校要对试题质量进行调查。

5.考试

(1)考试时间:

备课组要统一答卷时间,原则上单元过关考试用时不少于45分钟,定时完成。

(2)考试过程:

考试期间,教师要到考场监考,不得外出。

目的是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答题进度,答题调控方式等,以便于以后的答题指导。

(3)批阅:

单元过关考试:

①及时批阅,并做好批阅记录,做好特殊问题、综合问题记录,不得耽误下节课讲评;②全批全改,对重点边缘学生要尽可能面批面改。

在批阅单元测试题中,要善于使用有益的批阅符号,做到精批精改。

在批阅中发现好的作法、解法,不恰当的作法、解法、写法等,及时做好记录。

期中、期末考试:

①阅卷必须备课组统一组织流水阅卷。

②阅卷前备课组长必须组织教师研究答案,明确要求,统一标准,并进行合理分工。

③阅卷要认真负责,统一标准,客观公正,并做好阅卷记录。

④阅卷结束,教师要交流阅卷情况,反馈学生答卷情况,尤其要交流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5.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严禁给学生排名次。

要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教补学措施。

(1)做好定量与定性分析,质量分析必须含以下内容:

①检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情况;②未达标学生的人数及名单;③错题分布点和考前预测不一致的得分点;④补救措施等。

(2)备课组要及时搞好试卷抽样调查,具体诊断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如成绩、问题、经验、教训、启示、今后打算)。

(3)考后各班必须及时举行班教导会,搞好班级成绩分析。

6.讲评与补偿:

(1)教导处必须统一安排,原则上考后第二天必须讲评。

(2)讲评要有补偿性练习题。

(3)讲评期间教导处必须安排讲评研究课、观摩课。

二、教研科研活动常规

教科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研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教研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最基层单位。

教研组长不仅是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全体教师要树立向教学研究要质量的观念,大兴严谨、求实、进取的教研之风。

教研组长务必按时认真组织活动。

每位教师必须按时积极参与,思想到位,务求教研活动目的明确、计划落实、内容充实,讲求实效。

一、活动要求:

1.教研组:

(1)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每学期初,教研组长要按照学校及教导处的安排,结合本组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计划务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

学期末写出教研活动总结。

(2)活动期间,教研组长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组织全组教师按照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做到保证时间,全员参加,内容落实,确保质量。

并填全填好教研活动记录。

(3)教研组长要注意下情上达,利用教研组长例会,定期总结汇报本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研活动水平。

(4)全体教师要服从教研组长的领导,认真准时参加教研,积极主动承担教研课题,做好中心发言的准备。

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个中心议题,至少做一次中心发言。

(5)每位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总结。

2.教导处:

(1)指导教研组开展好教研工作,检查监督各组教研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各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情况。

(2)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教研活动的检查与考勤,做好检查记录,掌握各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3)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听取教研组长汇报教研活动情况,搞好教研组教研活动经验交流。

(4)对各组教研活动定期进行考评。

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二、活动时间:

单周为业务学习;双周为专题研究。

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三、活动内容:

1.业务学习:

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端正教育思想;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教学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布置带有阶段性的工作;举行教学研究课,教学示范课,教改观摩课;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

2.专题教研:

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及说明,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学习材料;研究教材与教法(着重在重点单元、重点课文、重要知识点等);研究和探索教学上的规律,或当前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课改问题);研究和探索适合本组特点的教改思路或方案。

每次应有一位教师重点准备,中心发言,然后集体讨论研究。

组长做好发言记录。

3.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制度

(1)开课条件:

①观摩课:

开课教师必须是教研组内、学校内公认的骨干教师,由教研组长推荐,教导处确定。

 

②公开课,除去新分配的教师,都可开课。

③汇报课:

新分配的教师必须开汇报课。

(2)申报:

开设观摩课、公开课,由教师自愿报名到教研组长,然后由教研组长初定,最后交教导处确定。

(3)开课步骤:

包括说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

4.听课评课

听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佳方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听课,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

评课应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原则,认真对待。

(1)听课次数:

①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至少听组员一节课,组员每周至少听备课组长一节课。

②“拜师结对”中的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三个以上徒弟的师傅,每两周至少听徒弟三节课;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二节课。

③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中层以上教学领导每周至少在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推门听课1—2节。

(2)评课要求:

①凡是学校统一开设的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教研组长必须确定好评课的时间,原则上当天评课,特殊情况也不得超出两天之内。

②评课过程:

坚决杜绝“好好先生”,敷衍了事;肯定部分要体现“收效明显”、“务实创新”的特点,要评出亮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地罗列;每人至少指出一点不足或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③评课记录:

教研组长要认真填写评课记录,并于评课当日送教导处存档。

(3)听课评课参加人员及要求:

①公开课:

本教研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

②观摩课:

本教研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外组没有课的教师必须按文理科分别参加听课,提倡评课。

③汇报课:

本教研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各教研组长必须按文理科分别参加听课、评课。

5.集体备课

各教研组、备课组必须坚持并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充分挖掘集体智慧的潜力。

(1)备课组集体备课

①时间:

每周至少二节课,视情况灵活安排。

②地点:

各备课组长所在的办公室。

③主讲人:

备课组长。

④主讲内容:

本次集体备课之日起一周内的授课内容,主要研究该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中考采分点、基本练习题及解题规律,讨论教法、学法,研究教学设计。

⑤具体要求:

a.主讲人要在主讲前填好主讲表,并记录好其他教师发言内容,要详细、认真,符合要求,并于第二天上课前交教导处。

b.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围在一起,不准闲谈其他内容,不得出现看书、做题、写教案、批改作业等与集体备课内容不相符的现象;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中间不外出、不旷备。

(2)教研组集体备课

①时间:

每周至少二节课,视情况灵活安排。

②地点:

根据情况学校统一规定。

③主讲人:

教研组长或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或学校指定的教师。

④集体备课计划:

每学期在第一次集备前,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制定出一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计划要内容详细,一式两份,一份自留,一份交教导处。

计划中每周的主讲人及集体备课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