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1016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政治上册经济生活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监测试卷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本部分)和第Ⅱ卷(附加部分),其中基本部分100分,所有学生必做;附加部分20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第Ⅰ卷(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1~48495051525354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答案填写到第8页答案表中。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据此回答19-20题

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购买企业股票获得的股息收入

C.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D.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2.这一方针的确定

①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④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同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B.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

C.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D.它不是我国现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也不是普通的方式,而是在其中居主体地位

4.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主体地位

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非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B.8万元C.7万元D.4万元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居民的收入。

同时,要区分不同的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B.提倡适度消费,抑制过高消费

C.保证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成果D.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相互促进

7.从2001年起,国家每年都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大会上,都会授予最多两名科学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重奖500万元人民币。

科学家的这项收入属于

A.个体劳动所有B.按劳分配收入

C.社会保障收入D.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8.十六大报告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指出: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D.按劳分配原则

9.对“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理解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②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③在努力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同时,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

④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的措施之一就是送科技下乡。

为了使科技真正进村入户,某农科院把农民和科技人员“绑”在一起,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来。

这种“捆绑”不是生拉硬扯,而是要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原则的激励机制。

据此回答10—11题

10.材料表明

①按劳分配不再是我国分配生活消费品的唯一形式

②国家提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③按劳动和技术获得的收入都是正当收入

④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材料中所说的“统一”,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

A.按资本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B.按管理分配与按资本分配的统一

C.按劳分配与按技术分配的统一

D.按信息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孔子说:

“不患寡,而患不均。

”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孔子的话正确的一面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A.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必须高度重视生活资料的分配问题

C.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13.人们现在看来,孔子的话错误主要在于

A.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B.违背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C.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D.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

1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根据这一精神,受国家保护的个人收入有

①存款收入②股票收益③工资收入④传销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某国有控股企业为建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行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

回答15——16题

15.下列对该企业这一做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企业由此已变为集体经济

B.它使该企业的国有性质发生了改变

C.它取消了按劳分配,强化了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D.这是探索在企业内部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

16.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属于

A.按土地要素分配B.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1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提出

A.是对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

B.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

C.承认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D.目的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8.正确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做到

A.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B.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

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公平与再分配注重效率的关系

D.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9.财政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分配与再分配。

财政收入只能来自于

A.社会总产品中的补偿基金部分

B.社会总产品中的国民收入部分

C.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基金部分

D.社会总产品中的扩大生产基金部分

20.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政收入包括

A.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B.税收收入、外债收入、利润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利润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1.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首次突破3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

这说明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长财政收入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2006年3月5日,财政部长金人庆在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时说,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三万亿元,达到31627.98亿元,比2004年增加5231.51亿元,增长19.8%;全国财政支出33708.12亿元,比2004年增加5221.23亿元,增长18.3%。

据此回答22—24题

22.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看,下列形成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有

①税收②政府对种粮农户给予补贴

③财政部在国外发行债券④国防建设费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3.从报告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是

A.财政盈余B.财政收支平衡

C.财政赤字D.财政资金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4.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B.财税部门加强征管

C.债务收入增加D.国民收入分配合理

25.下列关于财政赤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财政赤字就是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或小于财政支出的经济现象

②财政赤字的出现会导致经济危机

③财政赤字的出现,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④财政赤字是当年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③

26.2005年我国将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规模,控制赤字。

2006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3000亿元,比去年减少198亿元,实现财政政策由扩张性向中性转变。

这一转变有利于

A.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防止通货紧缩

B.扩大企业生产,增加个人购买力

C.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D.加大社会投资规模,促进生产发展

27.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因此,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

A.增加国债的发行量

B.适时适度调整分配政策,完善分配制度

C.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开源节流

D.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28.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的一个重要作用。

下列直接表明这一作用的选项是

①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③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④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29.近年来,国家多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工资。

这表明财政

A.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B.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C.为人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D.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

30.“十五”时期,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长16.3%,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提高到2005年的11%。

其中,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5亿元,累计达到2826亿元。

“十一五”期间,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还将大幅度增加。

这表明

A.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财政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C.财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1.“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的东西。

”列宁这句话的含义是

A.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征税必须有法律依据

B.企业不管是否盈利都要依法纳税

C.税收具有固定性

D.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2.在任何国家,税收作为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既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也因社会制度的不同,性质也各不相同。

下列说法不符合税收相同点的是

A.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B.分配的主体都是人民

C.税款都是取之于民D.税款都是用之于民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未来20年是关键,而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宽、各地养老保险基金参差不齐等问题。

据此回答10—11题。

33.有关专家提出开征社会保险税,取代原来的养老保险费,以减少拖欠养老保险费的现象。

这主要是利用税收基本特征中的

①强制性②民主性③无偿性④固定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4.如果开征社会保险税,仍有企业有意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这种行为属于

A.偷税B.漏税C.欠税D.抗税

35.某织布厂,在半年的时间里,采取销售不开发票或少开发票,不如实申报销售收入等手段,共少缴纳税款1万元。

该织布厂的这种做法属于()

A.抗税B.骗税C.欠税D.偷税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起点调至1600元,此项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3月21日联合下发的通知,从4月1日起,我国对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

据此回答36—37题

36.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税制调整与改革,这主要与税收的相联系。

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平等性

37.我们应该这样看待调高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

A.可以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C.可以实现居民之间的绝对平均分配

D.可以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38.美国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66%,美国联邦各州、县税务局每年都对纳税人进行抽查,一旦查出偷税,哪怕数量很少,也会被罚得倾家荡产。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我国也应该年年做好对纳税人的抽查工作

B.整顿税收秩序必须强化税收执法,对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C.我国应该把税收征管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抓好

D.我们应该把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9.纳税人和负税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对二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纳税人是税款的缴纳者,也是实际承担者

B.负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C.当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D.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的税款承担者,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40.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

“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

”我们应这样看待小王的行为:

①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②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

③小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④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③

我国政府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及时作出部署,保护粮食生产区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对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采取了相应优惠的税收政策;我国对支持西部大开发等也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

回答41—42题

41.上述税收政策体现了

A.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

C.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2.政府取消农业税是基于以下哪些考虑

①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征收农业税完全没有必要

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要想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国民经济中又是最脆弱的产业部门

④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重视“三农”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3.为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经济的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对西部从事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外商及国内企业,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按15%征税的政策。

这些税收政策不能表明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

②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③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④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4.以下属于税收实现对经济监督的作用的是

A.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5423.3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0866亿元

B.从2006年起国家将逐步提高资源税

C.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D.税务机关加强对企业帐簿、资金流动情况的检查

45.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像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这些产业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005年我国将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把更多的钱用到这些薄弱环节上。

这表明

A.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B.财政可通过支出对社会进行调节

C.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财政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说道:

“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回答40——41题

46.这则广告词说明,在我国

A.只要公民都依法诚信纳税,小康社会就能建立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D.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7.上题结论的根本原因是

A.在我国,国家是税收分配的主体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税收直接用之于民

D.我国税收是全体人民缴纳的

48.从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此次政策调整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消费税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

新增了以下几种税目:

成品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其他税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可以合理的调节消费行为,促进消费的科学化

③有利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有利于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监测试卷

高一政治(三)

选择题答案表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

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答案

题号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

答案

二、简答题(本题共5题共39分)

49.(9分)有人认为: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会带来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

在你看来,此观点对否?

为什么?

50.(8分)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发布,《意见》指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建设,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有专家认为覆盖重点是:

义务教育、乡村道路、水利、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农业服务(对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科研、市场信息服务、农村劳动力培训等)、社会保障。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财政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51.(7分)材料一:

在今天,我们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有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有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有3.7元用于资助他人,还有用于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卫生事业等等。

材料二:

作为纳税人,我们是光荣的建设者,同时我们又时刻享受着纳税所带来的文明、安宁和幸福的社会环境。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

(1分)

(2)在我国作为直接纳税人的公民应有怎样的“纳税人”意识?

(6分)

52.(8分)在个人收入分配上,讲求效率优先,就难以兼顾公平;而讲求公平,就难以做到效率优先。

请问:

你认为这句话对否?

为什么?

53.(7分)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中央财政总收入15081.44亿元,2005年预算中央财政总收入16662.08亿元,比2004年增长10.5%。

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根据所学回答: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这句话对否?

为什么?

三、论述题(本题共1题共13分)

54.(13分)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报告》显示,重点安排的支出有:

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2005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高于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1859.82亿元,比2005年增加236.23亿元,增长14.5%;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安排716.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15.26亿元,增长19.2%。

此外,2006年,中央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总规模1154亿元,2006年国防预算为2838亿元人民币,约合351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7%。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2006年中央财政的几项重点支出说明了什么?

(7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6分)

第Ⅱ卷(20分)

题号5556总分

得分

55.(11分)

材料一:

税目税率(税额)税目税率(税额)

1.甲类卷烟

2.乙类卷烟

45%

40%四、护肤护发品

五、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六、鞭炮、焰火17%

10%

15%

酒与酒精

粮食

啤酒

酒精

25%

220%/吨

5%七、汽油

八、柴油

九、汽车轮胎

十、摩托车0.2%

0.1%

10%

10%

三、化妆品30%十一、小汽车3%~~8%

材料二:

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我国的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材料三:

2005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汇总情况是: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28828亿元,增加2858亿元,增长11%,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同步增长。

2005年,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及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合计达到1754亿元。

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三是支持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部地区崛起,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四是加强边境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反恐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需要国债资金支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治淮工程等在建重大项目。

应用经济学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征的是哪一种税?

征收这种税的意义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4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关系是什么?

(4分)

56.(9分)

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已在中国存续了2600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工业化建设,农业税在相当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农业税条例》,统一了全国农业税制度,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决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有哪些共同点?

(3分)

(2)请结合材料说明税收和税法的关系是什么?

(2分)

(3)结合税收的作用,简述取消农业税的重大意义。

(4分)

高一政治监测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100分)

一、选择题(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CACBDADBDDCBCADC

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答案BCBADDCACCDDADDB

题号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

答案DABCBBDCACBDABDB

二、简答题(39分)

49.(9分)

此观点是不全面的。

(1分)

因为:

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且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分)。

②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激发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从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客观上也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异,出现贫富差距(2分)。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坚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一方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2分);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税收等各种政策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从而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