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102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10 短文三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10短文三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0短文三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真正的学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

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愚者之所以成为愚者,在于固守己见而兴奋莫名。

•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旅行在我看来还是一种颇为有益的锻炼,心灵在施行中不断地进行新的未知事物的活动。

•生命像世界的协奏曲,由相异的因素组成——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美妙的和刺耳的,尖锐的和平展的,活泼的和庄严的。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

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唯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

知识、仁慈、胆量。

1.注音

杯皿(mǐn)  茎叶(jīng)

追溯(sù)稍纵即逝(shāo)

2.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

1.《热爱生命》

(1)对比和引用手法的使用。

文中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语言: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糊涂的人一生都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不能用一种超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将糊涂人和自己对比,从而突出自己的人生观。

(2)从日常的词语理解入手引发出热爱生命的论点。

本文一开篇从“度日”一词引入,阐述了“我”对“度日”的认识,再深入谈对生命的热爱。

然后用“不过”一转,更深入地谈论了怎样热爱生命。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比喻手法的运用。

文章标题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比做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草”本是脆弱的,但注入思想后却变得强大起来,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思想于人的重要作用。

全文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议论,以生命肉体的脆弱来反衬人类思想的伟大。

3.《信条》

(1)引用手法,分条叙述。

该文把自己的人生信条全部搬到文章中去,让人有一种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且分条叙写,条分缕析,给人一种具体、明白的感觉,使人信服。

(2)从小事入笔,小中见大,平凡中寓深意。

该文对幼儿园学到的日常小小信条进行了富有人生哲理的联系和探讨,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使人顿悟人生之真谛。

◎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应注意什么呢?

1.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时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并用心去感受、思考、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怦然心动,找到富有深刻涵义的东西。

2.明确“以小见大”的几种类型,合理确定写作角度。

(1)以小事见大。

这一类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阐述一个大的事理。

(2)以小物见大。

这一类文章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物,写到人和人生,写到对生命的感悟,真可谓物小而旨大。

(3)以小人物见大。

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

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性格层面,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

(4)以小细节见大。

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的具体描绘,或是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

丁海珍在《一笑》这篇文章中,于一瞬间敏锐地捕捉住了“灿烂的微笑”这个细节,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干,富有诗意地对其进行了描写。

并通过这一小小细节揭示出了一个大的主题:

至真、至善、至美的微笑能消除人的疲惫和失意,能给人以力量和希冀。

◎微写作训练

帕斯卡尔把人比喻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非常形象,你还能把人比喻为什么呢?

思考一下,并写一段文字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每个人自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赋予了这张白纸以某种意义。

他以后的所作所为,都将会以各种色彩在此白纸上一一得到反映,这里面记录了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幸福,也有忧愁,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瓶将在这里得到最好的演示。

◎课内素材

《信条》从自己年幼时学到的朴素的信条谈起,深入探讨人生哲理,阐述了生活、生命的信条,其实在真实的生活中,它们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热爱生命,增加生命的分量。

”蒙田如此说。

靠抓紧时间的办法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靠有效地利用时间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更应该过得丰盈饱满。

人不一定可以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让自己变得高尚,抓紧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过得更丰富多彩,增加生命的价值,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熠熠闪光。

◎延伸阅读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黄金?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那是生命——世界上通俗而又最深奥的生命,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呢?

白云说:

“生命的价值就是放弃高高在上而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在人间。

因为我喜欢看那郁郁葱葱的小草。

河流说:

“生命的价值就是放弃永恒,而渗入到干涸的土地中灌溉稻田。

因为我喜欢看农民伯伯脸上灿烂的微笑。

灵芝说:

“生命的价值就是放弃生命与荣誉,而化作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融入人的血液。

因为我喜欢看人们健健康康、无忧无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

行道树说:

“生命的价值就是放弃与凉凉的云为伴,而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苦熬孤独。

因为我喜欢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献出浓阴,黎明迎接太阳。

春说:

“我的价值是带来烂漫春花,啾啾小鸟,明媚阳光,带来载歌载舞、色彩缤纷、生机盎然的世界。

放飞纯洁朴质、轻盈飘舞的希望。

夏说:

“我的价值是将七彩的绫纱笼罩在大地上。

使翠绿的嫩竹成为飒飒劲竹,使‘遥看近却无’的小草湛青透碧,使国色天香的牡丹更加婀娜多姿、雍容典雅。

秋说:

“我是成熟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我饱尝了春之蓬勃、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我的价值在于孕育遍地的金黄,把一切都献给春天播种的人们,只做一个淡泊的秋。

冬说:

“我有四季中最稀有的雪花。

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主宰整个世界时,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我可以察觉出高雅脱俗、意志坚强的松竹梅!

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生命的价值就像一片空旷的天地,赤橙黄绿青蓝紫,彩练任我当空舞。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生命的价值》)

 

一、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即由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由隶农贵族经济模式向自由农地主经济模式的转型,由联邦制国体向中央集权国体的转型的时代。

所有这些,都使得那个时代的人——不管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都是饱满昂扬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阴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产生思想、研究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

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辩理透彻,林林总总。

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

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

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

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可以说当时的“科技成就绝对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等,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是这个民族精神生命的源泉。

当我们被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惑时,当我们在浮华喧嚣的历史泡沫面前迷失或不知所措时,我们应该去向我们民族的原生文化宝库寻求再生的动力。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瑰宝,风采依旧!

梳理春秋战国500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弘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民强国、团结奋斗的主调。

(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下列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原生文化”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既有大毁灭又有大创造、既有大沉沦又有大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社会整体上是大转型的时代。

B.“原生文化”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体现了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生命状态,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等几乎所有基本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源头。

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泉,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如孙武、司马穰苴等伟大军事家的理论,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纷争不断,如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等此起彼伏,体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变革的活跃。

B.春秋战国时代能够出现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是因为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

C.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实力的时代,重视强国富民,追求竞争优势,所以,那些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没有产生的土壤。

D.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不仅表现在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等方面,也表现在军事科学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孔子私学,稷下学宫,到最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的实现,表明教育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

B.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往往也是造就伟人的时代,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

C.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当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再生的动力。

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于在今天这个国家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二、语言运用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荏弱(rěn) 剖腹藏珠(pāo)

挟持(xiá)削足适履(xuē)

B.巷道(hàng)妩媚纤弱(qiān)

发怵(chù)不稂不莠(liáng)

C.缱绻(quǎn)戎马倥偬(zǒng)

溃脓(huì)蓦然回首(mò)

D.悚然(sù)荦荦大端(luò)

胡诌(zōu)深山古刹(shà)

解析:

A项,剖pōu,挟xié;B项,纤xiān,稂láng;D项,悚sǒng,诌zhōu,刹ch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让千里之外对灾难感同身受的我们无法抑制内心的强烈愤怒。

B.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溺于网络游戏,夙兴夜寐,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以致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D.不少音乐人主动要求为春晚新歌手霍尊写歌,更有热心的“赫兹”(粉丝名)给他发来自己创作的歌曲。

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霍尊需要创作更多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作品。

解析:

A项,感同身受:

感:

感激;身:

亲身。

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B项,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辛劳,褒义词。

C项,屡试不爽:

每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望文生义。

D项,当务之急:

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眼下”重复。

6.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针对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表示,是否降息要根据CPI的增速情况来确定,也可能要到年终。

B.xx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之路,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C.马航MH370航班失联救援,引来了国际舆论、祖国同胞、遇难家属等各方的热议。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

“这凸显出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正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其海外公民利益。

D.“放心早餐”工程是以服务大众为出发点的服务性行业,是一项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自全面启动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解析:

B项,“走”后漏掉介词“以”;C项,成分残缺,“凸显”缺宾语中心语,在“利益”后加“的问题”。

语序不当,“中国”应在“随着”之前;D项,“工程”和“行业”不搭配。

7.填入下面的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__________。

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D.③⑤①②④

解析:

注意语段开头“我爱小池,也爱溪流……”以及“清”和“远”的先后顺序,依据前后照应一致的原则和比拟、比喻等修辞进行分析判断,可确定③⑤①为一个群,②④为一个群,即可得出答案。

8.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一句话。

例句: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示例二)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艳,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涩。

(示例三)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静谧,少了些喧嚣。

9.下面是“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

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____①____,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

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____②____;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

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____③____,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①竞相争抢经济利益

②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③不良的社会影响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0项链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内容感知

《项链》是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

故事叙说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因为爱慕虚荣丢了朋友的项链,而不得不以十年的艰辛劳动去偿还债务,结果得知所丢的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动人心魄,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作品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

玛蒂尔德饱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项链是假的,悔恨、辛酸也会一齐涌上心头,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总觉言犹未尽。

这样的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像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慕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账簿(bù)裙褶(zhě)

佳肴(yáo)自惭形秽(huì)

租赁(lìn)誊写(téng)

赝品(yàn)面面相觑(qù)

2.多音字辨析

3.形近字辨析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

门第:

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

寒伧:

粗俗,寒酸。

贸然:

轻率的,不加考虑的。

2.近义词

精巧·精致

精巧:

(艺术、器物结构等)精细巧妙。

精致:

精巧细致。

3.相关成语

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形秽,形态丑陋,引申为缺点。

面面相觑: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

三、文学常识

1.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著名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俄)、莫泊桑(法)、欧·亨利(美)。

四、名篇名句

生活是多么奇怪!

多么变幻无常啊!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你可以把这个借给我吗?

我只借这一件。

剖析:

玛蒂尔德见到项链时的惊喜、借项链时的忐忑从这一句话中完全揭示出来。

语气活灵活现,刻画心理入木三分。

2.她已经陶醉在欢乐之中,什么也不想,只是兴奋地、发狂地跳舞。

她陶醉于艳压群芳的美丽之中,陶醉于成功的自豪中,陶醉于这些人对自己的殷勤献媚、阿谀奉承、垂涎欲滴,陶醉于妇人们所认为最甜美最美满的胜利中。

她在这一片幸福的云中舞着。

剖析: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什么也不想”,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这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蓄势和铺垫。

3.珠宝商查了查账簿说:

“太太,这串项链不是在我这儿买的,只有盒子是在我这儿配的。

剖析:

这里是典型的铺垫,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项链的真假。

但主人公正沉浸在惊慌失措的痛苦中,这么明显的信息对他们却一点启发和帮助都没有,命运有时的确会捉弄人。

4.她并没有打开盒子来看,她的朋友担心害怕的就是她当面打开。

因为如果她发现了掉包,她会怎么想呢?

会怎么说呢?

该不会把她的朋友当成贼吧?

剖析:

福雷斯蒂埃太太对归还的项链满不在乎,竟“没有打开盒子来看”,这在情节发展中为项链是假的埋下了伏笔。

而女主人公的惴惴不安和担心,是作者描绘其诚实、善良的性格最为浓重的一笔。

5.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

剖析:

对罗瓦赛尔夫人的悲剧,作者是同情的;对她的资产阶级虚荣心,作者是讽刺批判的。

但罗瓦赛尔夫人不幸遭遇的根本原因,不是丢失项链这一细小事情本身,而是她摆脱不了那个社会为她安排的命运和生活道路,她那种爱慕虚荣的思想正是那个社会的产物。

作者认为人生是变幻无常的,人们的生活命运具有不稳定性,这并不是最完美的归因。

二、重点语段

1.从“她总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享受各种讲究豪华生活的”到“她会连哭好几天”。

剖析:

作者善于捕捉一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用“她最希望的是能够讨男子们的喜欢,惹女人们的艳羡,风流动人,到处受欢迎”,表现她想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妇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艳压群芳的美丽之中”,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信心。

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本文的心理描写方法多样,细腻深刻,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地领会。

2.从“晚会的日子到了”到“他什么也没找到”。

剖析:

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涵着必然因素,因为如果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项链之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

另外,在晚会上她的“兴奋”“陶醉”,以及后来的“急着想要跑出大门”,都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

那些身边总是跟着女佣或随从的太太、老爷们,大小事情不用自己动手,也不用自己操心,一切行动自然从从容容,怎么会丢失戴在脖子上的项链呢?

这些情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人物的行动及行动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边的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作铺垫。

丢失项链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罗瓦赛尔夫人的性格作基础,是她那爱虚荣的性格造成的。

因此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既是性格悲剧,又是资产阶级追求虚荣、崇尚奢华的必然产物。

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则是必然的。

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必然的可悲命运。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故事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小说构思的精巧上。

课文围绕项链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项链是赝品)等情节。

情节构造可以说是“波澜起伏,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小小的项链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此,牵动所有读者的心灵。

小说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意外。

但仔细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地作了巧妙地暗示。

①借项链时,女友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②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太太“并没有打开盒子来看”,这已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③珠宝店老板“查了查账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小说的高潮是揪住读者的心的重要环节。

丢项链是情节高潮,小说的结尾则是情绪的高潮。

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

故事中,玛蒂尔德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玛蒂尔德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才知道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小说这两处都可以看作高潮。

小说的结尾是情绪高潮,丢项链则是情节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