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124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docx

石锁高速项目水土保持施工总结报告

1、编制目的与依据1

1.1编制目的1

1.2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2.1项目地理位置1

2.2主体工程概况1

2.3施工标段及监理标段划分情况1

2.4施工期1

2.5环境概况1

2.5.1地形地貌1

2.5.2地质、地震1

2.5.3气候1

2.5.4河流和水文地质1

2.5.5土壤及植被1

2.5.6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地质公园1

2.5.7水土流失现状1

2.5.8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1

2.5.8社会经济概况1

2.5.9水环境质量现状1

2.6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特点1

3、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1

3.1管理机构与职能1

3.1.1管理机构1

3.1.2职责1

3.1.3工作制度1

3.2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内容1

3.2.1施工准备阶段1

3.2.2主体工程全面施工阶段1

3.2.3交工及缺陷责任阶段1

3.2.4生态环境保护1

3.2.5污染防治1

3.3水土保持完成情况1

3.3.1取、弃土场1

3.3.2施工场地、营地1

3.3.3高填深挖路段及其他边坡绿化1

3.3.4沿线排水措施1

3.3.5石林风景名胜区敏感点1

3.3.6施工便道及地方改移便道1

4、项目环保水保措施1

4.1施工期环保措施1

4.1.1环境保护制度1

4.1.2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1

4.1.3水土保持技术措施1

4.1.4施工环境保护措施1

4.2运营期环保措施1

5、经验总结与存在的问题1

5.1经验总结1

5.2存在问题1

6、建议1

6.1噪声敏感点噪声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设计的建议1

6.2绿化植物选择的建议1

 

1、编制目的与依据

1.1编制目的

(1)总结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的要求的贯彻情况;

(2)总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施工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

(3)总结水土保持设施施工工作的组织机构与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施工开展情况;

(4)总结水土保持设施施工的相关经验,为下步工程竣工水土保持验收工作奠定基础。

1.2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设计图纸、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补充报告书等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

2、工程概况

2.1项目地理位置

石锁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红河州弥勒市境内,位于东经103°00′~103°30′,北纬23°00′~23°20′之间。

路线起点位于现有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半截河互通,南接正规划建设的国道主干线GZ40锁龙寺-蒙自高速公路,主线全长107.842Km,新哨连接线8.869Km,弥勒连接线4.114Km。

2.2主体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现有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半截河互通,南接正规划建设的国道主干线GZ40锁龙寺-蒙自高速公路,主线全长107.842Km,石林县境内26.261Km,弥勒县境内81.221Km。

主线经过半截河互通式立交、石林县城东、弥勒县城西、新哨、竹园、锁龙寺。

主线全线均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6.0m,设计时速为100Km/h。

本项目连接线包括新哨立交连接线和弥勒立交连接线。

新哨立交连接线是拟建公路用连接线将石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弥勒县城)与本项目主线相接,全长8.869Km,连接线按照山岭区二级公路设计(路基宽10.0m,设计时速60Km/h)。

弥勒立交连接线是拟建公路与弥勒县城、石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公路通道,全长4.114Km,连接线按照山岭一级公路设计(路基宽度24.5m,设计时速80Km/h)。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分别见表2-1、表2-2.

表2-1石锁高速公路主要技术指标

分段

单位

主线

新哨连接线

弥勒连接线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二级公路

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

Km/h

100

60

80

路基宽度

m

26.0

10.0

24.5

行车道宽度

m

4×3.75

2×3.5

2×3.5

最大纵坡

%

5

7

7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I级

公路-II级

公路-I级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其他桥梁和路基1/100

桥梁和路基1/100

桥梁和路基1/100

表2-2石锁高速公路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指标

单位

数量

工程指标

单位

数量

主线公路里程

Km

107.482

互通立交

7

永久占地数量

hm²

593.64

分离式立交

16

土石方数量

万m³

4127

收费站

7

排水及防护工程

万m³

2392

隧道管理所

1

大桥

m/座

12235/44

通信分中心

1

中桥

m/座

737/13

养护工区

2

小桥

m/座

427/16

服务区(停车区)

3

涵洞

321

拆迁房屋

11720

天桥

37

拆迁电力、电讯

Km/杆

113/9

分离式隧道

m/座

599/1

道路改移工程

Km

19.5

2.3施工标段及监理标段划分情况

本项目土建工程共22个标段(见表2-3),设两个施工分部、11个施工工区(见表2-4)。

表2-3石锁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标段划分

标段

桩号范围

标段

桩号范围

1

K0+000~K5+600

12

K56+000~K61+500

2

K5+600~K8+900

13

K61+500~K65+139.36

3

K8+900~K13+000

14

K65+139.36~K71+800

4

K13+000~K17+400

15

K71+800~K77+000

5

K17+400~K21+800

16

K77+000~K81+600

6

K21+800~K25+100

17

K81+600~K86+100

7

K25+100~K32+700

18

K86+100~K91+458.06

8

K32+700~K40+000

19

K91+458.06~K93+800

9

K40+000~K45+500

20

K93+800~K100+000

10

K45+500~K50+500

21

K100+000~K108+318.74

11

K50+500~K52+532.202

22

K108+318.74~K110+583.97

表2-4石锁高速公路工区划分情况

序号

施工分部

施工

工区

标段

桩号范围

路段

长度

施工内容

1

一工区

1、2

K0+000~K8+900

8.9

路基、桥梁、互通、涵(通)道、跨线桥、收费站

2

二工区

3

K8+900~K13+000

4.1

路基、桥梁、涵(通)道、跨线桥

3

三工区

4、5

K13+000~K21+800

8.8

路基、桥梁、涵(通)道、跨线桥

4

四工区

6

K21+800~K25+100

4.3

路基、桥梁、涵(通)道、跨线桥

5

五工区

7、8、9

K21+800~K41+200

16.12

路基、桥梁、互通、涵(通)道、跨线桥、收费站

6

六工区

9、10、11

K41+200~K52+532.202

11.112

路基、桥梁、互通、涵(通)道、跨线桥、收费站

7

一工区

12、13

K56+000~K63+105.46

7.105

路基、桥梁、涵(通)道、跨线桥

8

二工区

13、14、15

K63+105.46~K77+000

13.894

路基、桥梁、互通、涵(通)道、跨线桥、收费站

9

三工区

16、17、18

K77+000~K91+458.06

13.548

路基、桥梁、互通、涵(通)道、跨线桥、收费站

10

四工区

19、20、21

K91+458.06~K103+069

12.413

路基、桥梁、涵(通)道、跨线桥、收费站

11

五工区

21、22

K103+069~K110+583.97

7.623

路基、桥梁、互通、涵(通)道、跨线桥、收费站

本项目施工监理划分为3个合同段,见表2-5.

 

表2-5石锁高速公路施工监理标段划分情况

序号

工区

标段

桩号范围

路段长度

监理单位

监理内容

备注

1

一分部一工区

1、2

K0+000~K8+900

7.111

北京华路捷公路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驻地办1

土建、

路面等

2

一分部二工区

3

K8+900~K13+000

4.1

土建、

路面等

3

一分部三工区

4、5

K13+000~K21+800

8.81

驻地办2

土建、

路面等

4

一分部四工区

6

K21+800~K25+300

3.3

土建、

路面等

5

一分部五工区

7、8、9

K25+300~K41+420

16.322

云南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驻地办1

土建、

路面等

6

一分部六工区

9、10、11

K41+420~K52+532.202

14.048

土建、

路面等

含新哨联络线

7

二分部一工区

12、13

K56+000~K63+105.46

7.105

驻地办2

土建、

路面等

8

二分部二工区

13、14、15

K63+105.46~K77+000

13.894

土建、

路面等

含弥勒联络线

9

二分部三工区

16、17、18

K77+000~K90+120

13.548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驻地办1

土建、

路面等

10

二分部四工区

18、19、20

K90+120~K103+069

12.413

土建、

路面等

11

二分部五工区

21、22

K103+069~K110+583.97

7.623

驻地办2

土建、

路面等

2.4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为2009年5月~2012年9月,历时3年半,目前项目已进入试运行。

项目施工期组织计划见表2-6。

 

表2-6石锁高速公路施工安排及进度图

序号

工程名称

09年

10年

11年

12年

季度

季度

季度

季度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1

准备工作

2

路基工程

3

涵洞工程

4

桥梁工程

5

隧道工程

6

绿化工程

7

交通工程

8

机电工程

9

房建工程

10

路面工程

2.5环境概况

2.5.1地形地貌

项目经过云南省石林县和弥勒县,位于红河州的东北部。

K0+000~K25+080段在石林县境,地处滇东高原的腹心地带,地势起伏平缓,由东向西阶梯状逐渐倾斜下降,最低处位于巴江出口处。

县境西部及东南部高原面受南盘江及其支流(巴江、普拉河)的切割,形成相对高起的山地。

石林大部分地区都被石灰岩所覆盖,由于地下水的长期溶蚀,形成比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其中以溶蚀洼地、石芽、高石芽及峰林孤峰等较普遍。

K30+800~K110+000段在弥勒县境,弥勒县地处滇东高原的南部,北部起伏缓和,高原面较完整,南部、西部由于受南盘江及其支流的侵蚀切割,形成山谷相间的中山山地。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凹,形成北极、南乡虹溪等3个大坝区。

坝区外围有相对搞起的山地,山区间有岩溶地貌,孤峰突出,山峰之间形成洼地。

县内最高点为金顶山,海拔2315m,最低处在本县西南端南盘江处,海拔933m。

2.5.2地质、地震

1、地质概况

(1)区域地质

沿线多经过坝区、丘陵区、山岭区构造形式以断裂占主导地位,区内地层除缺失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外,其他均有出露,元古界分布于西南隅及北部海邑一带,由板岩、粉砂岩、千枚状页岩组成。

古生界分布面积约290平方公里,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白云岩、钙质页岩、薄层灰岩主城。

中生界分布于中部及东北部广大地区,由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泥岩、石英砂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细砂岩组成。

新生界第三季上新统、始新统地层,见于坝区边缘的浅丘地带,为湖沼盆地式堆积,上部有白色泥灰岩,下部为厚块状、角砾状灰岩,夹中厚层紫红色钙质灰岩。

沿线分布有大面积石灰岩,经过岩溶作用,石芽和溶蚀洼地广泛分布,是滇东岩溶地貌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石林县境内石林,溶洞、暗河较发育,为石炭系灰岩、白云岩。

(2)平估区地质灾害评估

根据拟建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拟建公路沿线地区(评估区)为地质灾害不易发生区,局部为较易发生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一般,具有集中发育特点。

全线分部典型灾点有崩塌、泥石流沟;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主要为冲沟,同时还存在溶岩、红粘土、浅部软土和膨胀土等。

区内发育的3处崩塌和6条泥石流沟,规模小除R1、R3对下侧公路有一定影响外,其他无影响,现状危害程度和危害小。

路段冲沟和溶岩发育,特别是有较多的溶土蚀洼地分布,冲沟和洼地对拟建工程有一定影响,但对公路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均小,溶蚀洼地导致岩溶崩塌的可能大;评估区分布的膨胀土,软土和红粘土,他们共同的特性是承载力小,容易侧向塑性挤出或滑移,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等,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膨胀土危害性和危险性中至大;软土中等,红粘土危害性和危险性均小。

2、地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弥勒县为七级地震烈度区,石林县为八级地震烈度区,应按七度和八度分别进行抗震设防。

2.5.3气候

本项目路线经过的石林县、弥勒县境内,属低伟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

根据石林1960~1966年气象统计资料,石林县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957.8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33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5%.据弥勒县1959~1990年气象统计资料,弥勒县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雨量973.2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168小时,日照率为49%,年平均无霜期349天。

石锁高速公路沿线雨季在每年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85%左右。

沿线地区气候特征值见表2.5-1。

项目

石林县

弥勒县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5.6

18.7

极端最高气温(℃)

33.6

36.1

极端最低气温(℃)

-8.9

-4.5

降雨

多年平均雨量降水量(mm)

957.8

973.2

年最大降水量(mm)

1355

(1986年)

1326.4

(1961年)

年最小降水量(mm)

656.5

(1960年)

621.9

(1987年)

日最大雨量(mm)

180.2

197.1

表2.5-1石锁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气象特征值·1

2.5.4河流和水文地质

本项目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南盘江、南盘江一级支流甸溪河以及巴江。

南盘江在石林县入境全长15.5km,径流面积293.8km²,在弥勒县入境全长250km,径流面积1760km²(包括支流),据江边街水文站观测,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965kg/m³。

巴江年平均降水量6.458亿m³,径流量1.62m³,多年平均含沙量0.006kg/m³,输沙量96.7万t。

甸溪河位于弥勒县中部,属南盘江左侧支流,具尤家寨水文站1957~1985年资料29年平均流量16.46m³/s,最大259m³/s,最小0m³/s。

七孔桥水文站1957~1965年9年平均流量24.1m³/s,最大259m³/s,最小0。

14m³/s。

据宿鸭水文站观测,多年平均含沙量1.15m³/s。

2.5.5土壤及植被

(1)石林县

石林县共有5个土类、8个亚类、13个土属、48个土种。

土类有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

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80.02%。

石林县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目前石林县境内仅存少量地带性植被,现存植被主要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滇青冈、元江栲灌丛,松栎混交林,云南松针叶林,云南松(华山松)稀树灌丛、荒山草坡等植被类型。

(2)弥勒县

弥勒县共有5个土类、12个亚类、26个土属、59个土种。

土类有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和水稻土。

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0.6%。

弥勒县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目前石林县境内仅存少量地带性植被,现存植被主要为华山松、云南松、元江栲林,松栎混交林,云南松(华山松)稀树灌丛、灌丛、荒山草坡等植被类型。

石锁高速公路沿线地带性植被已不存在,现存自然植被主要为云南松、灌丛、灌草丛和稀树灌草丛、旱冬瓜林,此外还有大面积人工植被。

评价区内植物物种构成较为简单,主要指被种类有云南松、华山松、旱冬瓜、蓝桉、清香木、铁子等。

经济植物主要有烤烟、葡萄、柑橘、核桃、板栗等。

云南松林在沿线分布最广,是区域内的主要植被景观。

评价区内的云南松林主要集中分布在K21+500~K62+000路段。

旱冬瓜(尼泊尔桤木)林主要分布在蓑衣山附近,K23+750~K24+500的路段。

灌丛在沿线分布较为广泛,是评价区内的主要植被景观,主要在K17+500~K61+800路段。

稀树灌草丛(疏林)散生有一些云南松、灌木仍以清香木、毛枝锈线菊、铁子为优势种,草本以扭黄芽为优势种,主要散布在K40+400~K50+150路段。

灌草丛草本以扭黄芽为优势种,其它见有云南裂桴草、野拔子、戟叶火绒草等,分部较为零散,在K18+000~K20+750和K80+250~K110+000路段内分部相对集中。

2.5.6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地质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有“世界喀斯特的精华”的美誉。

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溶岩地貌)景观。

石林建园于1931年,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首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成为国内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成功升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区。

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由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的,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立,归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由于云南石林地质公园和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是以石林风景名胜区为基础申请成立的,并与石林风景名胜区的边界范围基本一致,目前尚未进行功能区划分或相关规划工作,管理部门均为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石锁高速公路工程K0+000~K3+489为利用现有昆石高速公路半截河互通作为本项目起点,对半截河互通及部分连接线按半幅路基进行改造利用,利用愿半截河互通石林~昆明方向两条匝道,在石林风景区西侧新建蒙自~石林风景区两条匝道,构成新的半截河枢纽互通,利用昆石高速公路半截河互通连接线原有线位改建,与K3+489处与主线相接。

半截河互通位于石林风景区三级保护区范围内,在石林风景区三级保护区范围内需要施工的段落为主线拓宽改建长0.95km和新建两条匝道。

2.5.7水土流失现状

路线经过的石林县、弥勒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2.93%、41.94%,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997t/(km²·a)、3108t/(km²·a)。

两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984t/(km²·a)、1305t/(km²·a),属于轻度侵蚀。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1999]51号),石锁高速公路经过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2.5.8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1)自然

①地形地貌:

路线沿线深切割中山、低山、丘陵盆地相间分布,山峰林立,沟箐深切,既有耸拔孤峰,又有盆地。

地形的坡度和坡长是产生土壤侵蚀的潜在因素。

坡度大的地段,侵蚀强度就大,坡度小则相反。

②植被:

植被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覆盖地表、截持降雨、减小流速、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等方面。

植被被破坏,地表失去保护,侵蚀就会日趋加剧。

③地质构造:

在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是被破坏的对象。

工程沿线土壤结构松散,易风化,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潜在的物质基础。

④降雨:

公路沿线地区属高原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干湿交替明显,有利于表土的风化。

降雨季节性强,集中且多单点暴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时期。

(2)人为因素

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加速土壤侵蚀的根源。

大量毁林陡坡开荒种植,严重的破坏了生态,使之失衡,土壤侵蚀范围扩大,侵蚀强度增加。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森林采伐过量、耕作方式不合理和基本建设等几方面。

鉴于上述自然及人为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的增多,植被被破坏,资源开发忽视了水土保持,公路所经区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5.8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经过的石林县、弥勒县2009年末主要经济指标见表2.5-2

表2.5-2石锁高速公路所经地区2009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表

地区

国土面积

(km²)

人口

(万人)

人口密度

(人/km²)

GDP(亿元)

人均GDP(元)

石林县

1725

23.69

137

31.95

13487

弥勒县

4004

49.21

123

87.5

17781

根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评价报告》,石林~锁龙寺公路沿线发现的文物古迹有石林县境内的天生桥化石点、刘家坟墓地、西纳村墓群,弥勒县境内的诺糯石塔、竹园文笔塔、竹园文昌宫、熊庆来故居等。

经评价单位按照《工可》推荐路线方案进行现场调查,以上文物古迹中除竹园文笔塔外,其他均在评价区范围外。

竹园文笔塔位于竹园镇竹园村东300米处,于康熙51年(1712年)建成。

为七级密檐式石塔,平面呈正方形,基座边长1.8米,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塔刹为石质宝瓶,塔高6.5米。

竹园文笔塔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拟建公路K92+900从文笔塔东约200米处通过。

2.5.9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水质常规监测结果,巴江和甸溪河各监测项目分别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Ⅳ类标准的要求;黑龙潭水库的含磷值为0.035毫克/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值0.4倍,可满足Ⅲ类标准的要求,其余各项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