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1807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空气中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作燃料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中的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建设地球生态文明村的是()

A.研发新型可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B.发电厂的煤脱硫处理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改进工厂制造工艺,减少废气污染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铁钉生锈

D.干冰升华

4.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味

C.过滤

D.取用固体药品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常温下的超导体可广泛应用于输电导线

C.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C.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8.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1

D.物质X含4种元素

9.我国自主开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三丙”,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采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是液态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大

B.液态氢燃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氢气变成液态氢是物理变化

10.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方法

反应类型

A

CuO粉

Cu粉

在空气中加热

化合反应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置换反应

C

H2

HCl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分解反应

D

KCl

K2SO4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浑浊的河水

B.新鲜的空气

C.液态的氧气

D.麻辣肉丝面

1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间隔变小

A.A

B.B

C.C

D.D

13.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芒果榨汁

B.烧炭取暖

C.燃放烟花

D.食物腐烂

14.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A.偏小

B.偏大

C.没有影响

D.与人的身高有关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试管中液体

C.

引燃氧气中铁丝

D.

稀释浓硫酸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_____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15mL(填“<”、“>”或“=”)。

三、实验题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为了保证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

(3)小明所在小组设计了如图方案一所示实验装置,为了保证实验成功,首先应该保证该装置_____良好.

(4)小红所在小组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案,提出了方案二,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5)若将红磷换成碳粉则实验不能成功,你分析原因是_____。

18.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将试管放在实验台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上(10滴-15滴)。

实验中,观察到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做上述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事实还说明所用两种试剂中_______具有挥发性。

19.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和F;若用F装置来收集,试管中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__端连接(填“a或b”)。

四、科学探究题

20.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_____,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___。

(实验方案)_____。

21.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如图甲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乙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

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熄灭时间/s

106

164

199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低处(a1)

中处(a2)

高处(a3)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

18.6

17.1

16.5

①观察表1数据,从蜡烛熄灭的时间得出最早熄灭的一支是_____。

②观察表2中不同时间的含氧量关系,x可能是_____ (填标号)。

A 17.9

B 17.2

C 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

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描述补充:

可燃物温度达到_____

④纵向观察表2的数据,_____(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原因是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

(提示:

从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角度说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三、实验题

1、

2、

3、

四、科学探究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