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007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docx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

(塑料橡胶材料)PVC塑料型材配方

摘要:

PVC塑料型材配方主要由PVC树脂和助剂组成的,其中助剂按功能又分为:

热稳定剂、润滑,剂、加工改性剂、冲击改性剂、填充剂、耐老化剂、着色剂等。

配方的设计原理和各类配方的特点

PVC塑料型材配方主要由PVC树脂和助剂组成的,其中助剂按功能又分为:

热稳定剂、润滑,剂、加工改性剂、冲击改性剂、填充剂、耐老化剂、着色剂等。

在设计PVC配方之前,首先应了解PVC树脂和各种助剂的性能。

原料和助剂

PVC树脂

生产PVC塑料型材的树脂是聚氯乙烯树脂(PVC),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产量仅次于PE,居第二位。

PVC树脂由于聚合中的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疏松型(XS)和紧密型(Ⅺ)俩种。

疏松型粒径为0.1—0.2mm,表面不规则,多孔,呈棉花球状,易吸收增塑剂,紧密型粒径为0.1mm以下,表面规则,实心,呈乒乓球状,不易吸收增塑剂,目前使用疏松型的较多。

PVC又可分为普通级(有毒PVC)和卫生级’(无毒PVC)。

卫生级要求氯乙烯(VC)含量低于lOXl0-6,可用于食品及医学。

合成工艺不同,PVC又可分为悬浮法PVC和乳液法PVC。

根据国家标准GB/T5761-93《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检验标准》规定,悬浮法PVC分为PVC-SGl到PVC-SG8Jk种树脂,其中数字越小,聚合度越大,分子量也越大,强度越高,但熔融流动越困难,加工也越困难。

具体选择时,做软制品时,壹般使用PVC-SGl、PVC-SG2、PVC-SG3型,需要加人大量增塑剂。

例如聚氯乙烯膜使用SG-2树脂,加入50~80份的增塑剂。

而加工硬制品时,壹般不加或很少量加入增塑剂,所以用PVC-SG4、VC-SG5、PVC-SG6、PVC-SG7、PVC-SG8型。

如PVC硬管材使用SG-4树脂、塑料门窗型材使用SG-5树脂,硬质透明片使用SG-6树脂、硬质发泡型材使用SG-7、SG-8树脂。

而乳液法PVC糊主要用于人造革、壁纸及地板革和蘸塑制品等。

壹些PVC树脂厂家出厂的PVC树脂按聚合度(聚合度是单元链节的个数,聚合度乘以链节分子量等于聚合物分子量)分类,如山东齐鲁石化总厂生产的PVC树脂,出厂的产品为SK-700;SK-800;SK—1000;SK—1100;SK-1200等。

其SG-5树脂对应的聚合度为1000—1100。

PVC树脂的物化性能见第四篇。

PVC粉末为壹种白色粉末,密度在1.35—1.45g/cm3之间,表观密度在0.4-0.5g/cm3。

视增塑剂含量大小可为软、硬制品,壹般增塑剂含量0-5份为硬制品,5-25份为半硬制品,大于25份为软制品。

PVC是壹种非结晶、极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纯PVC壹般须在160—210~C时才可塑化加工,由于大分子之间的极性键使PVC显示出硬而脆的性能。

而且,PVC分子内含有氯的基团,当温度达到120~C时,纯PVC即开始出现脱HCl反应,会导致PVC热降解。

因此,在加工时须加入各种助剂对PVC进行加工改性和冲击改性,使之能够加工成为有用的产品。

PVC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各类薄膜(如日用印花膜、工业包装膜、农用大棚膜及热收缩膜等)、各类板、片材(其片材可用于吸塑制品),各类管材(如无毒上水管、建筑穿线管、透明软管等)、各类异型材(如门、窗、装饰板),中空吹瓶(用于化妆品及饮料),电缆、各类注塑制品及人造革、地板革、搪塑玩具等。

稳定剂

纯的PVC树脂对热极为敏感,当加热温度达到90Y:

之上时,就会发生轻微的热分解反应,当温度升到120C后分解反应加剧,在150C,10分钟,PVC树脂就由原来的白色逐步变为黄色—红色—棕色—黑色。

PVC树脂分解过程是由于脱HCL反应引起的壹系列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大分子链断裂。

防止PVC热分解的热稳定机理是通过如下几方面来实现的。

通过捕捉PVC热分解产生的HCl,防止HCl的催化降解作用。

铅盐类主要按此机理作用,此外仍有金属皂类、有机锡类、亚磷酸脂类及环氧类等。

·置换活泼的烯丙基氯原子。

金属皂类、亚磷酸脂类和有机锡类可按此机理作用。

·和自由基反应,终止自由基的反应。

有机锡类和亚磷酸脂按此机理作用。

·和共扼双键加成作用,抑制共扼链的增长。

有机锡类和环氧类按此机理作用。

·分解过氧化物,减少自由基的数目。

有机锡和亚磷酸脂按此机理作用。

·钝化有催化脱HCl作用的金属离子。

同壹种稳定剂可按几种不同的机理实现热稳定目的。

常用稳定剂品种:

1、铅盐类

铅盐类是PVC最常用的热稳定剂,也是十分有效的热稳定剂,其用量可占PVC热稳定剂的70%之上。

铅盐类稳定剂的优点:

热稳定性优良,具有长期热稳定性,电气绝缘性能优良,耐候性好,价格低。

铅盐类稳定剂的缺点:

分散性差、毒性大、有初期着色性,难以得到透明制品,也难以得到鲜明色彩的制品,缺乏润滑性,易产生硫污染。

常用的铅盐类稳定剂有:

(1)三盐基硫酸铅

分子式为3PbO.PbSO.H20,代号为TLS,简称三盐,白色粉末,密度6.4g/cm’。

三盐基硫酸铅是最常用的稳定剂品种,壹般和二盐亚磷酸铅壹起且用,因无润滑性而需配人润滑剂。

主要用于PVC硬质不透明制品中,用量壹般2~7份。

(2)二盐基亚磷酸铅

分子式为2PbO.PbHPO3.H2O,代号为DL,简称二盐,白色粉末,密度为6.1g/cm3。

二盐基亚磷酸铅的热稳定性稍低于三盐基硫酸铅,但耐候性能好于三盐基硫酸铅。

二盐基亚磷酸铅常和三盐基硫酸铅且用,用量壹般为三盐基硫酸铅的1/2。

(3)二盐基硬脂酸铅

代号为DLS,不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常用,具有润滑性。

常和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且用,用量为0.5—1.5份。

2、金属皂类

为用量仅次于铅盐的第二大类主稳定剂,其热稳定性虽不如铅盐类,但兼具润滑性。

金属皂类能够是脂肪酸(月桂酸、硬脂酸、环烷酸等)的金属(铅、钡、镉、锌、钙等)盐,其中以硬脂酸盐最为常用,其活泼性大小顺序为:

Zn盐?

Cd盐?

Pb盐?

Ca盐7.Ba盐。

金属皂类壹般不单独使用,常常为金属皂类之间或和铅盐及有机锡等且用。

除Gd、Pb外都无毒,除Pb、Ca外都透明,无硫化污染,因而广泛用于软质PVC中,如无毒类、透明类制品等。

常用的金属盐类稳定剂有:

(1)硬脂酸锌(ZnSt),无毒且透明,用量大后,易引起“锌烧”制品变黑,常和Ba、Ca皂且用。

(2)硬脂酸镉(CdSt),为壹重要的透明稳定剂品种,毒性较大,不耐硫化污染,抑制初期变色能力大,常和Ba皂且用。

(3)硬脂酸铅(PbSt),热稳定性好,可兼做润滑剂。

缺点为易析出,透明差,有毒且硫化污染严重,常和Ba、Cd皂且用。

(4)硬脂酸钙(CaSt),加工性能好、热稳定能力较低,无硫化污染,无毒,常和Zn皂且用。

(5)硬脂酸钡(BaSt),无毒,长期热稳定性好,抗硫化污染,透明,常和Pb、Ca皂且用。

复合品种常用的有:

Ca/Zn(无毒、透明)、Ba/Zn(无毒、透明)、Ba/Cd(有毒、透明)及Ba/Cd/Zn。

3、有机锡类

有机锡类为热稳定剂中最有效的,在透明和无毒制品中应用最广泛的壹类,其突出优点为:

热稳定性好,透明性好,大多数无毒。

缺点为价格高,无润滑性。

有机锡类大部分为液体,只有少数为固体。

能够单独使用,也常和金属皂类且用。

有机锡类热稳定剂主要包括含硫有机锡和有机锡羧酸盐俩类。

(1)含硫有机锡类:

主要为硫醇有机锡和有机锡硫化物类稳定剂,和Pb、Cd皂且用会产生硫污。

含硫有机锡类透明性好。

主要品种有:

a、二巯基乙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DOTTG),外观为淡黄色液体,热稳定性及透明性极好,无毒,加入量低于2份。

b、二甲基二巯基乙酸异辛酯锡(DMTFG),外观为淡黄澄清液体,为无毒、高效、透明稳定剂,常用于扭结膜及透明膜中。

(2)有机锡羧酸盐:

稳定性不如含硫有机锡,但无硫污染,主要包括脂肪酸锡盐和马来酸锡盐。

主要品种有:

a、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DBTL)淡黄色液体或半固体,润滑性优良,透明性好,但有毒,常和Cd皂且用,用量1-2份;和马来酸锡及硫醇锡且用,用量0。

5—1份。

b、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DOTL),有毒且价高,润滑性优良,常用于硬PVC中,用量小于1.5份。

c、马来酸二正丁基锡(DBTM),白色粉末,有毒,无润滑性,常和月桂酸锡且用,不可和金属皂类且用于透明制品中。

4、有机锑类

具有优秀的初期色相和色相保持性,尤其是在低用量时,热稳定性优于有机锡类,特别适于用双螺杆挤出机的PVC配方使用。

有机锑类主要包括硫醇锑盐类、巯基乙酸酯硫醇锑类、巯基羧酸酯锑类及羧酸酯锑类等。

国内的锑稳定剂主要以三巯基乙酸异辛酯锑(ST)和以ST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稳定剂STH—I和STH-Ⅱ俩种为主。

五硫醇锑为透明液体,可用作透明片、薄膜、透明粒料的热稳定剂。

STH-I能够代替京锡C-102,可抑制PVC的初期着色,热稳定性好,制品透明,颜色鲜艳,STH—Ⅱ无毒,主要用于PVC水管等。

5、稀土稳定剂

选材多为稀土氧化物和稀土氯化物为主,其氧化物和氯化物多为镧、铈、镨、钕等轻稀土元素的单壹体或混合体。

稀土元素有着相似且异常活泼的化学性质,有着众多的轨道可作为中心离子接受配位体的孤对电子,同时稀土金属离子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和无机或有机配位体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配键,作为络合物的中心原子,常以d2SP3、d4dP3、f3d5Ssp3等多种杂化形式形成配位数为6—12的络合物。

稀土元素优良的力学性能及其分组原理都和稀土元素的几何性质有关。

因为原子和离子的半径是决定晶体的构型、硬度、密度和熔点等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稀土金属镧、镨、钕呈双六方晶体结构,而铈呈立方晶体密集(面心)结构,当温度、压力变化时,多数稀土金属发生晶型转变。

由于镧系收缩,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体积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密度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但铈和镧、镨、钕相比,有异常现象。

在镧、铈、镨、钕中,镧的化学性质是最活泼,但三价镧和C1只能生成RECl正络合物,而且此络合物不稳定,而铈、镨这些高价的稀土离子和Cl生成络合物的能力比三价的镧要强,它们和Cl配体能生成稳定的负络离子,因此,在稀土热稳定剂的选材上要综合镧、铈、镨、钕的各自优点,在不同的应用范围,用其高纯单壹体、混合体或合理搭配。

稀土离子为典型的硬阳离子,即不易极化变形的离子,它们和金属硬碱的配位原子,如氧的络合能力很强。

稀土化合物对CaC03的偶联作用,由于稀土离子和PVC链的氯离子之间存在强配位相互作用,有利于剪切力的传递从而使稀土化合物能有效地加速PVC的凝胶化,即可促进PVC塑化,又可起到加工助剂ACR的作用。

同时,稀土金属离子和CPE中的C1配位,可使CPE更加发挥其增韧改性的作用。

这些效能发挥的充分和否、平衡和否,和稀土复合物中的复配助剂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复合物中的润滑体系、加工改性体系都至关重要,因此复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稀土多功能复合稳定剂的效能。

性能优良的稀土稳定剂应具有以下功能:

(1)优异的热稳定性能

静态动态热稳定性,均和京锡8831相当,好于铅盐及金属皂类,是铅盐的三倍及Ba/Zn复合稳定剂的4倍。

可复配成为无毒、透明的,仍可部分代替有机锡类稳定剂而广泛应用。

稀土稳定剂的作用机理为捕捉HCl和置换烯丙基氯原子,和环氧类的辅助稳定剂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2)偶联作用

具有优良的偶联作用,和铅盐相比,和PVC有很好的相容作用,对于PVC-CaCO,体系偶联作用较好,有利于PVC塑料门窗异型材强度的提高。

用稀土稳定剂加工的PVC型材的焊角强度比铅盐稳定剂的PVC型材焊角强度要高,原料价格也高壹些。

(3)增韧作用

和PVC树脂和增韧剂CPE的良好的相容性以及和CaCO3,的偶联作用,使PVC树脂在加工中塑化均匀,塑化温度低,型材的耐冲击性能较好。

稀土稳定剂无润滑作用,应和润滑剂壹起加入,目前我国生产的稀土复合稳定剂是将稀土、热稳定剂和润滑剂复配而成的,加入量壹般为4-6份。

6、复合铅盐稳定剂

铅盐稳定剂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壹直被广泛使用,但铅盐的粉末细小,配料和混合中,其粉尘被人吸入会造成铅中毒,为此,科技人员又研究出壹种新型的复合铅盐热稳定剂。

这种复合助剂采用了共生反应技术将三盐、二盐和金属皂在反应体系内以初生态的晶粒尺寸和各种润滑剂进行混合,以保证热稳定剂在PVC体系中的充分分散,同时由于和润滑剂共熔融形成颗粒状,也避免了因铅粉尘造成的中毒。

复合铅盐稳定剂包容了加工所需要的热稳定剂组份和润滑剂组份,被称作为全包装热稳定剂。

它具有以下的优点:

(1)复合热稳定剂的各种组份在其生产过程中可得到充分混合,大幅度改善了和树脂混合分散的均匀性。

(2)配方混合时,简化了计量次数,减少了计量差错的概率及由此所带来的损失。

(3)简便了辅料的供应和贮备,有利于生产、质量管理。

(4)提供了无尘生产产品的可能性,改善了生产条件。

总之,复合热稳定剂有利于规模生产,为铅盐热稳定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复合铅盐稳定剂壹个重要指标是铅的含量,目前所生产的复合铅盐稳定剂含铅量壹般为20%-60%;在PVC塑料门窗型材生产上的用量为3.5—6份。

表2是壹些PVC型材生产用的复合铅盐稳定剂的牌号和用量。

7、主要的辅助热稳定剂品种

辅助垫稳定剂本身不具有热稳定作用,只有和主稳定剂壹起且用,才会产生热稳定效果,且促进主稳定剂的稳定效果。

辅助热稳定剂壹般不含金属,因此也称为非金属热稳定剂。

辅助热稳定剂的主要品种有:

(1)亚磷酸酯类。

是壹重要的辅助热稳定剂,和Ba/Cd、Ba/Zn复合稳定剂及Ca/Zn复合稳定剂等有协同作用,主要用于软质PVC透明配方中,用量为0.1—1份。

(2)环氧化合物类,和金属皂类有协同作用,和有机锡类稀土稳定剂且用效果好,用量为2-5份,常用的品种为环氧大豆油、环氧脂。

(3)多元醇类,主要有季戊四醇、木糖醇、甘露醇等,可和Ca/Zn复合稳定剂且用。

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和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

根据不同成型方法,其润滑作用侧重不同:

压延成型,防止熔料粘辊;

注射成型,提高流动,提高脱模性;

挤出成型,提高流动,提高口模分离性;

压制及层压成型,利于压板和制品分离。

润滑剂的分类:

·按润滑剂成份分类,主要有饱和烃和卤代烃类、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脂肪族酯胺类、金属皂类、脂肪醇和多元醇类等。

·按润滑剂的作用分类,分为内,外润滑剂。

其主要区分是依其和树脂的相容性大小。

内润滑剂和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和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和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

内外润滑剂之分只是相对而言,且无严格划分标准。

在极性不同的树脂中,内、外润滑剂的作用有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硬脂酸醇、硬脂酸酰胺、硬脂酸丁酯及硬脂酸单甘油酯对极性树脂(如PVC及PA)而言,起内润滑作用;但对于非极性树脂(如PE、PP),则显示外润滑作用。

相反,高分子石蜡等和极性树脂相容性差,如在极性PVC中用做外润滑剂,而在PE、PP等非极性树脂中则为内润滑剂。

在不同加工温度下,内、外润滑剂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硬脂酸和硬脂醇用于PVC压延成型初期,由于加工温度低,和PVC相容性差,主要起外润滑作用;当温度升高后,和PVC相容性增大,则转起内润滑剂作用。

按润滑剂的组成可分为:

饱和烃类、金属皂类、脂肪族酰胺、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及脂肪醇类。

1、饱和烃类

饱和烃类按极性可分为非极性烃(如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极性烃(如氯化石蜡、氧化聚乙烯等)。

饱和烃类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液体石蜡(C16-C21)、固体石蜡(C26-C32)微晶石蜡(C32-C70)及低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1000—10000)等,主要用于PVC无毒外润滑剂。

(1)液体石蜡:

俗称白油,为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作PVC的透明性外润滑剂,用量为0.5份左右,用量大会严重影响焊角强度。

(2)固体石蜡,又称为天然石蜡,白色固体,可用作pvc的外润滑剂,用量为0.1—1.0份,用量太大会影响透明度。

(3)微晶石蜡,又称为高熔点石蜡,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因结晶微细而称为微晶石蜡。

润滑效果和热稳定性好于其他石蜡。

在PVC中用量较小,壹般为0.1-0.3份。

(4)低分子量聚乙烯,又称聚乙烯蜡,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粉末,透明性差,可用于PVC挤出和压延加工外润滑剂,用量壹般为0.5份以下。

(5)氧化聚乙烯蜡,为聚乙烯蜡部分氧化产物,外观为白色粉末。

有优良的内、外润滑作用,透明性好,价格低,用量在0.2-1.0份。

(6)氯化石蜡,和PVC相容性好,透明性差,和其他润滑剂且用效果好,用量0.5份以下为宜。

2、金属皂类

既是优良的热稳定剂,又是壹种润滑剂,其内、外润滑作用兼有,不同品种侧重稍有不同,润滑性以硬脂酸钙、硬脂酸铅为最好。

3、脂肪族酸胺

包括单脂肪酸酰胺和双脂肪酰胺俩大类,单脂肪酸胺主要呈内润滑作用,主要品种包括乙基双硬脂酰胺、N,N·亚乙基双蓖麻醇酸酰胺等。

4、脂肪酸类

如硬脂酸,是仅次于金属皂类而广泛应用的润滑剂,可用于PVC,用量少时,起内润滑作用;用量大时,起外润滑作用。

硬脂酸的加入量低于0.5份。

5、脂肪酸酯类

(1)硬脂酸丁酯,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在PVC中以内润滑为主兼具外润滑作用,用量0.5—1.5份。

(2)单硬脂酸甘油酯,代号GMS,外观为白色蜡状固体,为PVC优良内润滑剂,对透明性影响小,加入量低于1.5份,可和硬脂酸且用。

(3)酯蜡和皂化蜡,主要指以褐煤蜡为主要原料、经漂白等工序制成的后序产品。

漂白蜡有S蜡和L蜡,皂化蜡有0蜡和OP蜡。

主要用于HPVC,用量0.1-0.3份。

6、脂肪醇类

硬脂醇,外观为白色细珠状物,起内润滑作用,透明好,在PVC中用量0.2-0.5份。

仍可用于PS中。

如季戊四醇,作为PVC高温润滑剂,用量0.2-0.5份。

加工改性助剂

1、加工助剂的作用原理

由于PVC熔体延展性差,易导致熔体破碎;PVC熔体松弛慢,易导致制品表面粗糙、无光泽及鲨鱼皮等。

因此,PVC加工时往往需要加人加工助剂,以改善其熔体上述缺陷。

加工助剂为能够改善树脂加工性能的助剂,其主要作用方式有三种:

促进树脂熔融、改善熔体流变性能及赋予润滑功能。

·促进树脂熔融:

PVC树脂在加热的状态下,在壹定的剪切力作用下熔化时,加工改性剂首先熔融且粘附在PVC树脂微粒表面,它和树脂的相容性和它的高分子量,使PVC粘度及摩擦增加,从而有效地将剪切应力和热传递给整个PVC树脂,加速PVC熔融。

·改善熔体流变性能:

PVC熔体具有强度差、延展性差及熔体破裂等缺点,而加工改性剂可改善熔体上述流变性。

其作用机理为:

增加PVC熔体的粘弹性,从而改善离模膨胀和提高熔体强度等。

·赋予润滑性:

加工改性剂和PVC相容部分首先熔融,起到促进熔融作用;而和PVC不相容部分则向熔融树脂体系外迁移,从而改善脱模性。

2、常用加工改性剂壹ACR

ACR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酯、苯乙烯等单体的共聚物。

除可用做加工助剂外,仍可用做冲击改性剂。

我.国的ACR可分为ACR201、ACR301和ACR401、ACR402几种,国外的牌号有:

K120N、K125、K175、P530、P501、P551、P700、PAl00等。

表2—1-3是国内外ACR加工助剂牌号对照。

表3国内外ACR加工助剂牌号对照。

ACR加工改性剂的重要作用是促进PVC的塑化,缩短塑化时间,提高熔体塑化的均匀性,降低塑花温度。

表4是用BLANBENDE塑度仪测得的ACR对塑化时间、温度等的影响情况。

在PVC塑料门窗型材中壹般使用ACR201或ACR401,用量为1.5-3份。

冲击改性剂

高分子材料改性的壹个重要内容是改善其耐冲击性能,PVC树脂是壹个极性非结晶性高聚物,分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力,是壹个坚硬而脆的材料;抗冲击强度较低。

加人冲击改性剂后,冲击改性剂的弹性体粒子能够降低总的银纹引发应力,且利用粒子自身的变形和剪切带,阻止银纹扩大和增长,吸收掉传人材料体内的冲击能,从而达到抗冲击的目的。

改性剂的颗粒很小,以利于增加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中改性剂的数量,使其有效体积份数提高,从而增强了分散应力的能力。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为有机抗冲击改性剂。

按有机抗冲击改性剂的分子内部结构,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预定弹性体(PDE)型冲击改性剂,它属于核壹壳结构的聚合物,其核为软状弹性体,赋予制品较高的抗冲击性能,壳为具有高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主要功能是使改性剂微粒子之间相互隔离,形成能够自由流动的组分颗粒,促进其在聚合物中均匀分散,增强改性剂和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容性。

此类结构的改性剂有:

MBS、ACR、MABS和MACR等,这些都是优良的冲击改性剂。

2、非预定弹性体型(NPDE)冲击改性剂,它属于网状聚合物,其改性机理是以溶剂化作用(增塑作用)机理对塑料进行改性。

因此,NPDE必须形成壹个包覆树脂的网状结构,它和树脂不是十分好的相容体。

此类结构的改性剂有:

CPE、EVA。

3、过度型冲击改性剂,其结构介于俩种结构之间,如ABS。

用于PVC树脂的具体品种有:

(1)氯化聚乙烯(CPE)是利用HDPE在水相中进行悬浮氯化的粉状产物,随着氯化程度的增加使原来结晶的HDPE逐渐成为非结晶的弹性体。

作为增韧剂使用的C?

E,含C1量壹般为25-45%。

CPE来源广,价格低,除具有增韧作用外,仍具有耐寒性、耐候性、耐燃性及耐化学药品性。

目前在我国CPE是占主导地位的冲击改性剂,尤其在PVC管材和型材生产中,大多数工厂使用CPE。

加入量壹般为5—15份。

CPE能够同其它增韧剂协同使用,如橡胶类、EVA等,效果更好,但橡胶类的助剂不耐老化。

(2)ACR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等单体的共聚物,ACR为近年来开发的最好的冲击改性剂,它可使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增大几十倍。

ACR属于核壳结构的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高聚物组成的外壳,以丙烯酸丁酯类交联形成的橡胶弹性体为核的链段分布于颗粒内层。

尤其适用于户外使用的PVC塑料制品的冲击改性,在PVC塑料门窗型材使用ACR作为冲击改性剂和其它改性剂相比具有加工性能好,表面光洁,耐老化好,焊角强度高的特点,但价格比CPE,高1/3左右。

国外常用的牌号如K-355,壹般用量6—10份。

目前国内生产ACR冲击改性剂的厂家较少,使用厂家也较少。

(3)MBS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及苯乙烯三种单体的共聚物。

MBS的溶度参数为94-9.5之间,和PVC的溶度参数接近,因此同PVC时相容性较好,它的最大特点是:

加入PVC后能够制成透明的产品。

壹般在PVC中加人10-17份,可将PVC的冲击强度提高6—15倍,但MBS的加入量大于30份时,PVC冲击强度反而下降。

MBS本身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透明性好,透光率可达90%之上,且在改善冲击性同时,对树脂的其他性能,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影响很小。

MBS价格较高,常同其他冲击改性剂,如EAV、CPE、SBS等且用。

MBS耐热性不好,耐候性差,不适于做户外长期使用制品,壹般不用做塑料门窗型材生产的冲击改性剂使用。

(4)SBS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也称为热塑性丁苯橡胶,属于热塑性弹性体,其结构可分为星型和线型俩种。

SBS中苯乙烯和丁二烯的比例主要为30/70、40/60、28/72、48/52几种。

主要用做HDPE、PP、PS的冲击改性剂,其加入量5—15份。

SBS主要作用是改善其低温耐冲击性。

SBS耐候性差,不适于做户外长期使用制品。

(5)ABS为苯乙烯(40%-50%)、丁二烯(25%—30%)、丙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