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103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徐州市201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擂鼓/擂台劲舞/道劲露面/抛头露面

B.勾结/勾当街巷/巷道量刑/量体裁衣

C.档次/阻挡信笺/签署自刭/泾渭分明

D.唠叨/痨病包庇/匕首沉疴/百舸争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说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稳定最为重要,但抢劫事件已经发生,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洗劫了总统官邸、一些食品店和武器店,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的藏品被窃。

B.由印度绕月探测器“月船一号”携带的美国宇航局Mini—Sat雷达探测月球时,发现月球北极有大量水冰。

据估计,月球北极附近的陨坑里至少存有6亿吨水冰。

C.利用当过派出所协管员,能通过熟识的民警登录公安内部网查询户籍信息,一名男子利用查出来的真实户籍资料伪造套牌户口,并通过伪造准予迁入证明等方式大肆贩卖北京户口。

D.美国以不可逆的方式大幅度降低核武库以及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对于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3.请用两句话将下面文段补写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富有哲理。

(4分)

一个人从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买下了一本书。

这本书夹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

谁要是在黑海边找到了这块小点金石,谁就可以将任何金属点成纯金。

纸条上说,这块奇石的外观与其他石头没有区别,只是它摸起来是温的。

这个人来到黑海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海边的石头很多,为了避免重复捡到他摸过的石头,他每捡到一块冰凉的石头就往海里扔,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

有一天,他捡起一块石头,是温的!

他随手扔到了海里,因为。

4.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台屏蔽“NBA”、“CBA”和“F1”等外文缩略词,引起社会热烈议论,赞同、批评之声此起彼伏。

请表明自己观点,谈出自己支持或反对的见解。

要求有道理的表达,有现象或事例的列举。

(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

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

后为先锋。

燕王日:

“平安,竖子耳。

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

”及战,不能挫安。

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

安击败燕将。

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

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

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会高煦救至,乃得免。

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

安大破之。

再战滹沱河,又破之。

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

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

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

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

“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

四年,燕兵破萧县。

安引军蹑其后。

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

安转战,斩真。

真,骁将。

燕王尝日:

“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

”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

马忽蹶,被擒。

安稍引却。

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

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

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而粮运为燕兵所阻。

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

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

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

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

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

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

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

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

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

“吾属自此获安矣!

”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

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日:

“平保儿尚在耶?

”安闻之,遂自杀。

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矢集王旗如猬毛集:

聚集

B.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谨:

严谨

C.顾成已先被执在燕执:

捕捉,逮捕

D.燕军猝薄垒,发三炮薄:

迫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3分)

A.安以列将从征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伏击燕王。

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向燕军发射弓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

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用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一分为二。

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3分)

(2)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4分)

(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

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口(8分)

(1)子日: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杜牧《阿房宫赋》)

(4)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5),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11—14题。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

胡炎

①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

在这样一个睛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

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

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

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片待耙的自留地,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②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温煦的阳光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让德富老汉愉快而情意缱绻的地方。

德富老汉每当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总能闻到先辈们的汗腥味和臭脚板子的浓郁味道,德富老汉便会陷入一种痴迷,觉得自己正走进一个恒远的梦中。

③德富老汉喷出最后一口烟雾,把长长的烟杆子在地上磕了磕,而后深情地打量着他的老牛。

这是一头温顺无比的动物,对于鳏居多年的农民德富老汉来说,它简直是一个宠物,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牛以它的温顺、沉默和勤劳给德富老汉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④这会儿,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

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祥和,博大而宽厚,具有无比的包容性。

当然,这时的德富老汉对此浑然不知。

他审视着他的老牛,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

德富老汉并没有往别处想,他只是感到老牛是越活越精神了。

老牛冲着德富老汉点了点头,德富老汉非常满意地笑了。

这是他亲自调教出的牛,德富老汉还记得当初买下它时的样子,那时的牛是个烈性子,很难驯服的,德富老汉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牛哆嗦了一阵,便再不敢耍泼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德富老汉细心地照料着日渐衰老的牛,夏扑虻蝇,冬披棉褥,虽然还时不时要抽它一鞭子,牛也是毫无怨言的,只是更肯卖力气。

德富老汉想这牛是通人性的,他晓得打是亲骂是爱呢。

⑤德富老汉向他的牛走去,开始为它套上耙犁。

德富老汉右手攥住了鞭杆子,说:

“伙计,该干活了。

⑥瞅日的下午一片静寂。

在田野的东北方约十五米处,就是德富老汉先辈们的坟茔,草木丛密十分气派,德富老汉想这会儿先辈们也许正看他耙地呢,他是铁打的庄稼汉,不会丢先辈们的人。

德富老汉向往着在这片田野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后到先辈们的中间去聆听他们对他这个后世子孙的评价,那评价一定是不赖的。

德富老汉曾为自己设计过几种结局,一种是寿终正寝;一种是正在田里做活便蓦地倒下,永远融入泥土,和先辈们一块扎根在这里,看世代沧海桑田,看自己的后辈们犁地;还有一种最美满的结局是和他的老牛一块静静地老去,相拥辞世,永不分离,为那边的列祖列宗们牵去一头有情有义的牛该是多美的事!

总之,这三种结局都让德富老汉坦然,这是一个温馨的境界。

⑦德富老汉吆喝了一声,这吆喝声显得格外尖锐,划破长空。

阔大的田野渗进了德富老汉的声音,使德富老汉显得十分凸兀而伟大。

但是牛站着纹丝不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德富老汉的吆喝。

德富老汉感到了某种蹊跷,他又吆喝了一声,整个秋天的下午被他的吆喝声撕开了一条口子,但是牛仍然无动于衷。

德富老汉觉得忍无可忍了,他为老牛今日的反常举动大为不满。

“畜牲!

”德富老汉骂了一声,气急败坏地奔到牛头前,劈头盖脸地抽下了鞭子……

⑧这个秋日的下午在这里开始定格,德富老汉走进了他最后的结局。

就在德富老汉的鞭子抽在老牛脸上的时候,老牛猛地往前一冲,将德富老汉顶在了地上,然后,老牛前腿跪在德富老汉的腹部,用尖硬的犄角挑开了德富老汉的喉咙……

⑨几乎无人可以接受这个结局。

德富老汉血肉模糊的身体被送进了先辈们的中间,只是那头老牛被亲戚们打死后并未送去陪伴德富老汉,而是被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

⑩秋日一派祥和。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第一版,有删改)

11.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5分)

12.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3.小说中的德富老汉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概述分析o(6分)

14.小说最后描写了德富老汉惨死在他心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的场景,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子,完成15—17题。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盖耻感

王晓华

①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

他们心中只有博弈的胜负而无义与不义之别。

倘若开车闯红灯被摄像头拍到、行贿受贿露出了马脚、论文抄袭受到谴责,那么,很多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会将之归结为运气不好。

于是,耻感文化不断地丧失自己的精神领地,日益走向衰微。

②中国古代的耻感文化本有其信仰之维。

儒家之所以要求人要有羞耻意识,是因为它预设了天道的规范性,认为人的羞耻感源于人的内省,源于对天道的信仰。

这种信仰在汉代董仲舒那里获得了强化,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举止:

人和国家倘若行为不端,必受天地之警告、谴责、惩戒。

③正因为虔信天可惩恶扬善,国人才会祈祷和忏悔。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相信自己的冤情会感动青天,故而祈求天降异象,以证明自己的冤屈。

显然,窦娥心中的天无时无刻不在对世人的言行进行审判。

正由于以天道为尺度,国人的内省才有了依据,耻感文化方能生成和延续。

④信仰之所以会造就耻感文化,是因为它为人设置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

有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人才可能判断自己当下行为的意义,从而生成自豪感和羞耻感。

否则,人当下的行动就会缺乏方向和尺度,就无法区别正义和不义,自然会沦落为无耻者。

中国当代耻感文化的衰落,是因为90年代的中国开始进入信仰全面式微的阶段:

传统的对天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信仰、对自由、平等、博爱的信仰,均被冲击、解构乃至遗忘。

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无法无天”的时代,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开始支配大多数国人。

大凡腐败(从行政腐败到医疗腐败、学术腐败、教育腐败)而被揭露,人们的本能反应是:

此乃斗争之结果,被揭露者和惩罚者肯定得罪了重要的权力主体。

在这种语境中,要求他人忏悔和言说羞耻成为展示权力的手段,拒绝忏悔和言说羞耻则成为自我保护战的关键环节。

于是。

几乎所有关于忏悔和耻感的话题都指向他人而非内心,源于内省的羞耻感成为稀缺的体验,耻感文化日益衰弱。

⑤公正地说,并非所有中国人都丧失了羞耻感。

那些依然有所信仰和敬畏的人,依旧在从高处审视自己,为自己的不义和缺失感到羞耻。

遗憾的是,与庞大的无信仰和无耻感的人群相比,他们不但数量少得不成比例,而且处于被遗忘、忽略、抑制的边缘状态,其所造就的耻感文化难以影响更多的人。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如何培育感受羞耻的能力仍是个问题。

道德感归根结底源于信仰,信仰指向精神的天空,因此,不重建国人的精神之天,就无法全面重建耻感文化。

(选自2019年7月22日《文汇报》,有删节)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耻感文化”是指,人们的言行举止受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的引导、约束,源于内省的羞耻感、注重廉耻的文化心态。

B.文章第一段由列举部分国人迅速丧失了体验和言说羞耻的能力的几种生活常见现象,自然地引出了本文论述的中心。

C.文章第二段分析儒家关于“人要有羞耻意识”文化,阐释了对天的“敬畏之心”是维系我国古代耻感文化的重要因素。

D.作者列举大凡腐败被揭露,人们的一些本能反应的现象,意在强调如何培育当今国人感受羞耻的能力仍是个问题。

16.文中运用窦娥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结尾所说国人的“精神之天”的内涵是什么?

(6分)

17.综观全文,中国人丧失羞耻感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6分)

七、作文(70分)

18.以“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70分)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徐州市2009---201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o(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6处)。

(6分)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日:

“以封汝。

”周公入贺。

王日:

“戏也。

”周公日:

“天子不可戏。

”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

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其得为圣乎?

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选自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有删节)

20.柳宗元与被推崇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1分)

21.作者认为对待君王之言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贾赦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

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雷雨》中的繁漪聪明美丽而又孤独冷酷,她竭力摆脱令人窒息的处境而又屈从于这种处境。

所以作者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又称她是最“雷雨”的性格。

D.《呐喊·药》采用了双线结构,构思精巧,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吃血者和流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

9.《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

哈姆雷特在中了毒剑后,揭穿了克劳狄斯的以毒酒毒剑害人的阴谋,并刺死了篡权夺位的克劳狄斯。

23.简答题(10分)

(1)试分析<老人与海》中“狮子”的形象。

(4分)

(2)概述<三国演义>“谋董贼孟德献刀”的主要内容。

(6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蝉与蚁

施蛰存

拉封丹以蝉与蚁为寓言,说蝉终日咏歌,不知储蓄粮食,遂至身先蒲柳而亡,蚁则孜孜矻矻,有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能耐,卒岁无虞,避寒有术。

终论是把人教训一顿,应学学蚂蚁的勤劳,而不可与蝉的耽于逸乐。

小时读了这则寓言,就对蚂蚁的辛劳起了尊敬之心,对于只顾享乐的鸣蝉,认为它们是自作孽,是不值得可怜的。

今天走过一株大柳树下,恰好有鸣蝉在柳叶间聒噪。

夕阳红红地照耀在西天,阵阵微风吹拂,也不觉得燠热,何况我只穿上了短裤,还有手中的大葵扇。

渐渐地我非但不再觉得它们烦乱,甚至竟听出一些意思来。

倘若蝉不唱歌,它是否能活到蚂蚁那样的寿命?

反过来说,若蚂蚁效蝉的懒惰,是否会和蝉同死生?

从这两种昆虫的生命来说,他们并不觉得谁比谁活多了几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彼此都过了一生。

不会歌唱的蝉不见得能活过严冬;懒惰蚂蚁的寿命也不见得比勤劳的同伴短。

然则蚂蚁储藏粮食,未必就是美德,而蝉的高歌,也就不是甚么罪过了。

更进一步言,蝉但求吃饱喝饱,便在酷热的阳光下努力讴歌,虽然我们不懂它在唱甚么,但无论是吟风弄月,或是悲天悯人,它多少已唱了出来,令它一生除了吃喝外,还有一点旁的意义。

蚂蚁呢?

吃饱了,喝饱了,还得忙着。

孜孜功利,为的就是延续生命,而它的生命实质并未延长,它所储藏的粮食,也许自己也吃不完,徒然留下一副守财奴相,生命对它们来说还有甚么意义?

今人终日辛劳,营营役役,只知歌颂辛勤的蚂蚁,却不识欣赏锐情歌唱,享乐人生的鸣蝉。

自诩聪明的人类,不忒笨了点罢!

注: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_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文选白《施蛰存散文选集》,有删改。

24.试分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在文中的含义。

(3分)

25.文中第二节说“甚至竟听出一些意思来”,作者“听”出了哪些“意思”?

(6分)

26.文中第四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评论家说:

“拉封丹和施蛰存对蝉和蚁的态度表面上是矛盾的,实质上是—致的。

”如何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答案】C【解析】A项léi/lèijìnglòu/lùB项guō/guòxiàng/hàngliàngC项dàng/dǎngjiān/qiānjǐng/jīngD项láobì/bǐkē/gě

2.(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A项为结构混乱。

杂糅。

“主要任务是”与“最为重要”造成句式混乱,二者选一表述。

C项为成分残缺。

缺宾语。

应在“查询户籍信息”后添加“的便利”,做“利用”的宾语。

D项为搭配不当。

动宾不当。

“降低”不能和“核武库”“作用”搭配,应为“削减核武库”“减弱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

3.(4分)【参考示例】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

有时某种习惯会使我们做出了令人遗憾不已的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总结。

每句2分。

4.(5分)【参考示例一】支持。

外文缩略词并不具有普及性,未接受过外文教育的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并不了解“NBA”“F1”等代表什么意思。

【参考示例二】支持。

可以借此校正不良的语言表达习惯,维护母语的纯洁性。

社会上,许多人语言表达参杂外语,非中非西,不利于交流和汉语良性发展。

俄罗斯就有类似举措在媒体上屏蔽外语。

【参考示例三】反对。

许多缩略词已经深刻影响了百姓生活,其使用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习惯,如“WTO”、“GDP”等基本没有人不知道其意思。

强令改变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是违背规律的。

【参考示例四】反对。

缩略词的使用有利于语言表达的便捷。

如不用“F1”,则要表述为“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繁简立现。

【参考示例五】反对。

这是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规定,体现不出公平。

为何不屏蔽掉“CCTV”?

(明确态度,1分;道理表达,2分;事例或现象,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答案】B【解析】谨,小心、谨慎

6.(3分)【答案】D【解析】而,都是承接关系。

A凭借……身份;表承接,来B介词,在;介词,对于C介词,表被动;动词,成为。

7.(3分)【答案】A【解析】燕王逃脱是因为高煦救兵到来。

8.(10分)【答案】⑴(燕王)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使敌人迷惑。

(“走”奔跑,1分,“佯”假装,1分;“疑”使…迷惑,1分。

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⑵何福想要用久守的战术使燕军疲劳,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深挖护城河(壕沟)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

(“持久”用久守的战术或持久作战,1分;“老”使…疲劳,1分;“深堑高垒”深挖护城河或壕沟加高城墙,1分;“固”使…坚固,1分。

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⑶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

(“移军淮河”省略“于”1分;“就”获得,1分;“走”迅速出发,1分。

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附文言文翻译:

平安,滁州人,字保儿。

建文元年,攻打燕国,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

后来担任先锋。

燕王说:

“平安,竖子罢了,以前跟随我出塞,识破我用兵的计策,我要先打败他。

”等到打仗的时候,不能挫败平安。

燕王迷了路,只有三个骑兵跟随他。

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

燕王看到情况紧急,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使敌人迷惑,恰好高煦救兵来到,才得以幸免。

在这时,平安作战最为尽力,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

第二年,燕打败了盛庸,调军和平安作战。

平安大败他们。

又在滹沱河作战,又打败了他们。

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做成楼台,达几丈之高,作战激烈时,就登上楼台眺望,用强弓向燕军发射,燕军死了很多。

滹沱河这场战斗,箭射在燕王的旗帜上就如同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

燕王派人送旗帜到北平,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

顾成在这之前已经被捉到了燕国,看到旗帜就流下了眼泪说:

“我从小参军,现在年老了,经历了多场战争,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激烈)的。

八月,平安和燕将李彬在杨村作战,打败了他。

建文四年,燕军攻破萧县。

平安带领军队跟随其后。

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击敌人。

平安辗转作战,斩杀王真。

王真,是一员骁将。

燕王曾经说:

“如果诸位大将都像王真一样奋力勇猛,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燕王于是亲自迎战,平安的部将火耳灰手持长矛大声呼喊,径直上前刺杀燕王,这时,身下战马突然跌倒,火耳灰被活捉。

平安稍微引兵退却一些。

过了一些时侯,又前进到小河旁,从左右两路夹击燕军,杀了它的大将陈文。

不久,何福的军队也到了,与平安的军队会合。

燕军更加害怕,燕王一连几天几夜都穿着铠甲。

何福想要持久作战使燕军疲劳,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深挖护城河(壕沟)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

粮草运输遭到燕军的阻截。

平安派兵前往迎接,燕王用精锐骑兵阻截平安军队,使他一分为二。

何福打开壁垒前来救援,被高煦打败。

晚上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

第二天,燕军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声炮,士兵误以为是自己的信号,争着赶赴城门,于是军队大乱。

燕兵乘机进攻,平安军人马纷纷跌落壕沟,把壕沟都填满了。

平安等三十七人都被捉住。

平安在真定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