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137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 doc.docx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共10篇doc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_共10篇

范文一: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一: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二: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41字)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儿童。

二、课程目标:

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论。

进一步钻研课程标准,把握精神实质,明确具体要求和方法,与课程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正确的把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目标要求。

注意突出引导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学会做人的核心价值导向。

三、课标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5个单元,一级主题5课(我上学啦、祖国妈妈、秋天来了、我的家真好、和东爷爷叫朋友)。

二级主题14课(做好朋友吧、我们的校园、快快乐乐上学去、1.2.3.大家做、您好,祖国、欢度国庆、做个好孩子、一起找秋天、秋天的问号、秋天的乐趣、秋天的交流会、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冬爷爷来了、和冬爷爷一起玩、迎新年、快乐的寒假)等。

四、教材分析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年级的重点是:

喜欢、适应学校和集体生活,积极愉快,自信,合作友爱,形成基本得胜后习惯。

五、具体措施:

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学习内容,注重在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视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重视儿童生活不同与成人生活的需要,尊重儿童生活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真实的体验。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1—3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我上学了主题:

《做朋友吧》《快快乐乐去上学》《1、2、3,大家做》

课时安排共6课时

4—7

第二单元:

祖国妈妈主题:

《您好,祖国》《欢度国庆》《做个好孩子》第三单元:

秋天来了主题:

《一起找秋天》《秋天的问号》《秋天的乐趣》《秋天的交流会》

共7课时

共8课时

8—11

第三单元:

秋天来了主题:

《一起找秋天》《秋天的问号》《秋天的乐趣》《秋天的交流会》

共8课时

12—14

第四单元:

我的家真好

共6课时

主题:

《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15—17第四单元:

我的家真好主题:

《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共6课时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三: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713字)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生活教育的内容。

1、教材编排遵循的是儿童生活的逻辑。

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养成了初步的行为习惯。

在新学期里,他们将继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引导小朋友乐于帮助他人,使小朋友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快乐。

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教材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

其中家庭生活对儿童的影响很大。

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关注儿童生活好习惯的养成。

例如第二单元《红绿灯的悄悄话》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娓娓道出红绿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要加强自我保护,在保护中快乐地生活。

3、教材注重和突出培养儿童的爱心等品德教育观。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但也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

生活德育存在于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要在发展学生内在的德性上下功夫。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

如第一单元《天天都快乐》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4、教材体现儿童个体与自然的内在整合。

儿童生活是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儿童生活充满着乐趣和色彩,充满着想象和创造。

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第三单元《迷人的夏天》让儿童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天,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习科学、学习生活,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指导儿童能在生活中学习,又在学习中生活,才能真实地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

儿童将迎来小学生活中的第一个暑假,准备升入二年级。

暑假生活中小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

因此,科学、合理地指导小学生愉快地过好第一个暑假,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感受新学期的变化,情绪积极、精神饱满地迎接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形成积极的自我期待。

2、喜欢和同学、老师一块学习和游戏。

3.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习惯。

4、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地做事,认识到与人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保障。

5、爱护公物,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6、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自觉遵守规则,学会保护自己。

7、感受自然,乐于探究,认识季节特征,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8、学习观察、收集、整理生活信息和资料,并能简单初步地运用。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让儿童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4、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5、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范文二: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一年级的品德与社会。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

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行为习惯。

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教学体系。

另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遵守纪律。

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

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

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

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

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学生辅导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

2、与潜能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转化。

3、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潜能生的辅导。

七、教学进度

 

范文三:

一年级品德教学计划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聂昌兰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

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

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

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有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

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

“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

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

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2015年9月6日

 

范文四: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教学计划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班学生为14人,这个班是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绝大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有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

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五、教学进度

 

范文五:

一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一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