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303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docx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课时训练光现象

 光现象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与“飞机”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图1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海市蜃楼

C.露珠下的叶脉“变粗”D.凸面镜扩大视野

2.如图2所示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2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3.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3所示。

这是由于(  )

图3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4.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图4中的(  )

图4

5.下列关于如图5所示两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图甲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图甲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图甲和图乙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图乙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6.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C.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用到了光的反射

D.今年疫情期间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温度测量

7.小明在湖边树阴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其中合理的是(  )

A.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

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

8.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后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岸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

C.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我们看到小明的衣服是红色的是因为衣服把红光都吸收了

二、填空题

9.2020年6月21日,我国西藏、四川等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日环食。

日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为1.5×108km,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要    s;光从太空中斜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光速c=3×108m/s) 

10.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

如图6所示,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____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6

11.如图7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图7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    cm。

 

12.如图8所示,在阳光照射下,A同学通过平面镜恰好可以看到隔墙的B同学(含眼睛),图中A、B同学用黑点代表。

请在图中画出A看到B的光路图(保留作图过程)。

B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A同学,理由是              。

 

图8

13.以下四个实例:

①湖中孔桥的“倒影”;②电影屏幕上的画面;③手影;④装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似变浅。

其中成虚像的是    (填序号),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填序号)。

如图9所示,一束光斜射向平行玻璃砖,请作出该光束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大致光路。

 

图9

三、实验探究题

14.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10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图10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能力闯关

15.图11乙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图甲所示的光源“F”,所观察到的像是图丙中的(  )

图11

16.【2019·石家庄十八县一模】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族群众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12甲所示)很好奇。

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

光路如图乙所示。

图12

(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所示)也有类似结构。

你认为“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的    (选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

 

17.小梦同学身高16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当她以0.2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0cm;经过3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13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图13

18.如图14甲所示,光线Ⅰ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了折射现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

那么,一般情况下,i与r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1621年,荷兰学者斯涅耳通过实验终于找到了i与r之间的规律,图乙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时,利用实验数据得到的sini与sinr的关系图像。

图14

(1)在图甲中,画出光线Ⅱ进入玻璃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2)从图乙可知,sini与sinr的比值为一定值,物理中将这一比值称为玻璃相对于空气的相对折射率,该折射率为    。

 

(3)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当入射角增大到    (用入射角的正弦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时,折射角将达到90°,这时将会发现只存在反射光线。

 

素养冲关

19.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20.【2020·成都B卷】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

如图15所示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5

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1.七彩缤纷的彩虹、梦幻缥缈的海市蜃楼、奇妙的三日同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现在手边有水、水杯、筷子、硬币、铅笔、鱼缸、碗等物品,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的折射现象的存在。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参考答案】

1.A 2.D

3.B 【解析]玻璃槽中的盐水不均匀,光在不均匀的盐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因此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

4.B 

5.D 【解析]图甲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故A错误;小孔成像能成等大的像,也能成放大或缩小的像,故B错误;图甲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图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解释图乙中的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6.B 7.A 8.C

9.直线传播 500 小于

10.发出的红外线 1.2 不变 

11.

(1)

(2)如图所示

(3)30.0

12.如图所示 

能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3.①④ ① 

如图所示

14.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反射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另一侧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15.B

16.

(1)b

(2)反射

17.等于 1.8m 7:

20

18.

(1)如图所示

(2)1.5 

(3)0.67

【解析]

(2)如图乙所示,sini与sinr的比值为一定值,当sini=0.6时,sinr=0.4,所以折射率为

=

=1.5。

(3)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率为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使折射角达到90°,此时sinr'=1,则sini'=

sinr'=

×1≈0.67。

19.D

20.C 【解析]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错误;行人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B错误;摄像头的成像原理是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确;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错误。

21.

(1)装适量水的碗、筷子

(2)将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筷子的弯直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存在折射现象

或:

(1)碗、适量水、硬币

(2)将一枚硬币放入碗中,调整眼睛位置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向碗中缓缓倒入水。

当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又能看见硬币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存在折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