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36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周清

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中,厦门定位为重要中心城市,为厦门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契机。

为实现这一定位,如何充分发挥海峡酋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木文就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思考、探讨。

存在的问题

2、经济结构缺乏竞争力

-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02X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是

2.08:

54.87:

43.05,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

过去对此做出的判断

有误,认为厦门己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实际上,这个比重反映的是厦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加速工业化阶段。

这几年我们不论采取什么措施,第三产业就是上不去,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二是各次产业内部的结构不尽合理。

第一产业中,高优农业所占的比重不高,加上土地规模的制约,农业的发展前景非常有限。

第二产业虽然在gdp中所占比重高,但第二产业内部技术水平比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

尽管工业结构有一定的进步,然而其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虽然58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半壁xx(55.3%),但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

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依然具有重要地位,接近高技术产业所占的份额。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构也有待升级。

就第三产业内部构成来看,现代服务业部门所占比重过低,关键性的第三产业部门(金融、科研)发展滞后。

此外,商务服务业不够发达,物流业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第三产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三是产业之间关联度较低。

工业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水平不高,行业间的关联度较低,产品间的协作链较短,综合配套能力较弱,产业聚集效应不显著,缺乏专业化分工的特色工业区。

同时,对厦门市税收、就业和出口等贡献极大的轻型工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扶持。

2、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一是实际可用建设土地少。

厦门土地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园地和林地以及水域占了将近1300平方公里,能够用于建设的土地仅450平方公里。

根据XX年国务院批复的土地利用规划,目前能够用于建设土地指标又只有154平方公里,其中已经用掉了132平方公里,现在只有22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够用于建设。

目前正在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330平方公里。

1二是适合经济结构调整,可以成片规划的规模用地少。

一些有规模的工业项目进不来,一些可以成片聚集的项目难以归集在一起。

三是在人居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导致两难选择。

岛内不搞工业,限制房产;马銮湾周边、集美学村周边、翔安区靠海边,这些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不能建工业项目。

在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上经常有不同的意见,有时还难以统一,影响决策,也影响发展。

3、增长方式仍较粗放

一是工业仍以加工业为主,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能耗和物耗水平较高,使产业的增长受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程度较大。

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增长基木还是高投入、高能耗的。

目前产业结构虽然向着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轻的方向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形势依然严峻,产业结构整体能源消耗强度还比较高。

同时由于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虽然产业结构的整体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在下降,但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仍在增加,能源节约和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产业集中度还比较低,产业链条偏短。

工业园区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行业特色不明显,使得基础设施配套成木高,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从国内外产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厦门仍然处在价值链的下游,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

在现有的三大支柱工业中,电子产业的手机无芯、电脑无脑,ic芯片、元器件配套缺乏;机械产业的上游没有铸造、锻造,下游没有表而处理、热处理;石化产业的上游没有油头、石油裂解,下游没有纺织、卬染,这三大产业链都需要延伸和完善。

对策建议

2、理清产业发展思路

总的思路是。

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开发潜在优势产业。

支柱行业:

主要是传统三大产业。

电子:

重点发展以计算机、视听通讯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业链;以电容器、继电器、变压器为主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链。

机械:

重点发展以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飞机维修、电工设备、船舶修造和钩材料等产业集群。

化工:

重点发展以px为龙头的芳坯产业链、有机化工产品链、精细化工链和化纤产业集群、橡胶轮胎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

主要是两大方而,一个是光电、软件、生物制药和环保产业;一个是现代服务业。

光电:

以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努力延伸芯片、封装、应用光电产业链,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光显示器、光电子器件、光通信和光存储等产品。

软件:

以厦门软件园为依托,引进投资与培养人才相结合,以软件出口带动软件企业的“规模化、规范2化、工程化”。

生物制药:

以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为核心,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海洋活性物质提取及药物开发、检测试剂和助听器产业。

环保: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重点发展环境治理工程技术、环保设备制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

现代服务业。

物流业方面,主要是以打造国际中转港、赶超高雄港为目标,推进区港联动、大厦门港建设和海铁联运三项工作,以突破政策、体制和腹地的制约,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东渡、海沧、嵩屿港区建设,促进福厦铁路厦门段、三泉高速公路厦门连接线建设,加快建设龙厦、厦深铁路,修建翔安隧道、厦漳跨海大桥。

旅游业方面,主要做好本地游、周边游和境外游“三篇文章”。

木地游要丰富鼓浪屿内涵,并开拓中洲岛园博园新景点。

周边游发展与龙岩、漳州、泉州的旅游互动。

境外游发展对台对金旅游、东南亚旅游口岸,并推进旅游环境国际化,完善游客公共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在厦门登陆。

潜在优势行业。

医疗康复方面,厦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非常适合医疗康复产业。

以项目引进和医疗体制改革为抓手,发展特需、涉外、康复和疗养产业,把厦门发展成为覆盖闽西南、辐射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医疗康复产业基地。

近期主要发展第一医院、中山医院和中医院等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并引进社会资木和外资投资的长庚医院、翔鹭医院,吸引国内外资木在厦兴办康复疗养产业。

文化(油画)产业方而,厦门已经成为全球三大油画生产基地,思明和海沧己经形成两个油画村。

厦门具有良好的技术人才和口岸优势,发展油画产业有助于提高城市品味,符合文化之城的建设方向。

下一步应加强油画产业规划,给予政策扶持,发展油画的教育培训、加工展示基地和贸易平台。

2、解决用地和工业园区问题

目前用地问题己经成为阻碍厦门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有不少项目找不到地,也有不少项目地落实了但因为征地拆迁滞后而影响了投资进度。

要从下而几个方而着手,加强载体建设。

一是向国家和省里争取支持,加快基木农田调整和农用地征转建设用地。

与省里协商实施耕地异地占补,由厦门出资购买耕地指标,其他地市负责开垦。

二是清理闲置土地,对己批而过时未用的土地进行分类处理,及时进行调整。

三是解决征地拆迁,出台政策明确对农村违章建筑的拆迁办法和标准,按照“统一政策、兑现承诺、明确责任、干部驻村、宣传舆论、法律保障”六项措施,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四是建设产业园区。

整合工业园区,按五大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厦门本岛)、石化产业区(海沧区)、机电产业区(集美区)、轻工食品产业和综合工业区(同安、翔安区)、电子信息产业(翔安区)进行整合拓展、连片集中。

在岛外各区每年建成一批通用标准厂房,3加快项目上马速度。

同时也要设定项目门槛,保证项目的质量。

3、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落实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项目引进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围绕产业配套抓项目。

按照产业链的方向,向上下游进行延伸来寻找项目,力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如机械产业的上游需要引进铸造、锻造,下游需要引进表面处理、热处理厂家。

按照产业集群的方向,围绕整机抓配套,壮大产业集群。

如dell电脑在厦门发展很快,但本地配套率还不高,要把dell在东莞一带的电子配套厂引过来,提高木地配套率。

二是围绕跨国公司抓项目。

由市政府派出招商专员,常驻跨国公司聚集的香港、台北、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搜集跨国公司的投资意向信息,向跨国公司推介厦门的投资环境和产业政策,畅通跨国公司与厦门市领导高层的沟通渠道,有效提高对外招商的实效。

三是围绕周边需求抓项目。

对应漳州发达的农业,发展种苗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对应泉州发达的服装和石材业,发展服装原辅料进口分拨、时装展示、石材加工机械进口、石材成品出口;对应江西丰富的餌矿资源,发展餌材料深加工。

4、做好政策引导

一是树立“先予后取”的理念,参照同类型城市的标准,以较低的地价、较低的厂租标准来吸引外来工业投资。

二是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和降低收费等措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贸和物流、旅游、软件等产业。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带动能力,增加附加值。

三是引导企业创新,以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科研投入,推进产业与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应用科技研发项目,将科技三项经费向光电子和生物医药等潜力行业集中。

四是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加快国有、集体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放开投资领域、腾岀产业空间来承接社会资木,同时把抽出的国有资木集中投入到基础设施、园区建设和引导资金上。

(作者单位:

厦门市政务信息中心)

第二篇:

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平市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保障有力,政策上大力支持,工作上扎实推进,全市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己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目前,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我局相关人员深入详细的调研,初步形成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一、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情况

截止202X年6月10R,我市登记注册的工商企业总计2732户,注册资本(金)511250万元,从业人员17952人。

其中:

私营企业1924户,占企业总数的70%o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7927户。

二、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经济总量、规模经营、科技转型等方而看,起点低、规模小、经营粗放、抗风险能力弱、科技含量低,集团化经营少,诚信经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个体私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业主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些从业人员基本未进行过职业培训,有的是初、高中毕业后,父母出资开店开铺,有的是在外地打工挣钱后摆摊、设店,普遍缺乏经营理念。

二是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是家庭式管理模式,“夫妻厂”、“夫妻店”、“兄弟姐妹店或厂”,小打小闹,未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能力和做大做强的竞争意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思想。

三是信息不畅,大多数个体经营都不善于捕捉信息,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面窄、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缺乏品牌意识,部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手工操作上,产品在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2、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不讲诚信,偷税、漏税,变相逃税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有的只要求政府服务,出台优惠政策,不依法纳税,不讲回报社会;有的企业主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

不买保险,“两低一高”在个体工商户中普遍存在,经走访座谈,大多数业主都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即使少数业主己购买“两保”,但拖欠保费相当严重。

3、行业发展不平衡。

重生产企业、轻商贸流通现象依然存在。

个体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

以低技术的行业为主,经营领域不宽,经营形式较为传统,没有上规模形成大市场。

三、对策建议

2、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检查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二是要逐步理顺对非公经济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管理作用。

建议政府牵头负责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规划、政策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切实改变对个体私营经济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局而。

加强个体私营经济中党组织、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

三是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政府有关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行政,公开办事程序,改变管理方式,并不断规范管理行为。

2.改善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的瓶颈,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体系。

一是协调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业主的金融服务。

针对个体私营业主的经营特点,改进发放贷款的审核标准和办法,放宽对个体私营业主融资的准入条件,对符合条件的个体私营业主发放信用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担保贷款业务,包括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以及保证贷款;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贷款审理。

二是在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设立

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

具体做法是:

鼓励、支持、协助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信用等级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业主建立强强联手的信用担保组织,为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信用制度。

建立起以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险分散等为主要环节,服务于个体工商业经济活动的信用制度。

有关部门要提供个体私营业主信用信息,建立个体私营业主信用档案库,为个体私营业主从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

3.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条件。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应当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的场地问题。

一是在不改变国有企业性质的条件下,将国有企业闲置的场地、厂房、设备等资源,租赁给私营企业,使其规模得到扩大,实现低成本扩张。

二是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管理力度。

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集资建立街道市场、专业市场。

4.培育和完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

帮助个私企业进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服务,切实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找准产品、

找准市场,提高个体、私营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5.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信息服务。

建立政府部门向个体私营经济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通过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引导个体私营经济按照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健康有序发展。

6.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监督和管理。

在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督管理。

哪个部门审批的,就要由哪个部门做好后续的监管工作。

引导和督促其照章纳税,守法经营。

强化经营者的信用约束,对经营者的信用违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特别是恶意拖欠债的要及时曝光,加大诚信建设力度。

7、维护个体私营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个体私有财产制度。

二是维护个体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

三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抓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个体私营业者及其职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各项保费。

依据个体户量大面广、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保费转移接续制度和具体操作办法。

第三篇。

我区经济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木文总结近两年全区经济发展成效,针对经济发展过程而临的瓶颈,提出对策建议。

一、全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全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1.gdp两年增长超百亿。

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2x年的317.97亿元,用短短

两年时间实现100亿元的增长量,202X年达到422.16亿元,年平均增长11.7%。

而从200亿元到300亿元的增长则用了近4年时间。

2.财政收入两年增长超十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同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财政收入从202X年的10.77亿元,同样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内攀升到202X年的20.61亿元,年平均增长17.4%。

而从1亿元到10亿元的增长则用了长达XX年时间。

(二)经济发展方式初步转变

1.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全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2X年的0.64:

35.83:

63.53调整为202x年的0.48:

25.65。

73.87。

第一产业比重基本持平,第二产业下降10.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0.34个百分点。

202X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9.9%o

2.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所占比重持续增长。

202X年全区现代服务业、教育、科研、公共管理服务等累计实现增加值142.33亿元,同比增长18.9%,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33.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8个百分点。

从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看,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成为两大主导服务行业并保持快速增长,202X年两大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占限额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的58.2%。

其中:

新迁入我区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近亿元,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闪创广告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东部公司、广州索迪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增长巾畐度分另IJ达1.2倍、30.4%^22.4%o

3.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全区工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持续增强。

202X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0.31亿元,比202x年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1.62亿元,增长14.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65亿元,比202x年增长1.3倍;实现出口产品产值42.2亿元,增长37.0%。

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年产值超亿元的45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74.4亿元,拉动全区工业增长12.7个百分点。

亿元企业中近半数企业增幅达两位数增长,其中年初新成立的中海(工业)广州有限公司年产值近5亿元,广东省万里马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增幅同比分别高达89.4%、83.7%、83.3%、79.5%和60.2%o

4.消费需求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坚持走扩大消费需求的路线取得良好效果,全区经济发展逐步由依靠投资拉动为主向依靠消费、投资协同拉动转变。

202X年初,广百新一城、香格里拉大酒店陆续开业,填补区内无一家综合性大型购物商城、无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的空白。

以销售奔驰、凌志、本田、丰田等中高档品牌汽车为主的广州中升凌志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广州市龙星行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广州合骏汽车贸易公司、广州华通丰田汽车服务公司陆续入驻我区,有力地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202X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4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住宿餐饮业实现餐饮收入36.7亿元,增长25.0%。

202x年至202X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仅增长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幅度高于投资23.2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近两年来,在沥浴污水处理系统、南部供水工程、广州市饮用净水系统工程、广州新洲至化龙快速路、新洛路东中西段、科韵路延长线、生物岛一大学城隧道、仑头一生物岛隧道等项目的拉动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56亿元,占基木建设投资的30.0%。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随着琶洲国际展览中心(一期)、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中洲中心、保利国际广场等高档酒店、写字楼相继落成使用,琶洲区域经济气氛日渐浓郁,众多外商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

202X年至202X年,全区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98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5.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从业人员稳步增加

o202X年全区从业人员为35.84万人,比202x年增加3.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9万人,减少462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9.1%,比202X年提高6.1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202X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18元,比202x年增长26.1%;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0223元,增长22.4%。

三是居民消费质量有所提高。

202X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926元,比202X年增长36.3%,其中:

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4%,比202X年下降5.4个百分点;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则提高5.5个百分点。

四是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加大。

202X年全区参加养老、工伤、失业、基本医疗、住院医疗、生育等基本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54.19万人次,比202X年增长48.9%;“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2.13万。

202X年全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共有4723户、11211人,财政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3097万元,比202X年增长57.2%。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区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存在不少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第三产业总量偏低,优质高端商贸服务企业少

202X年我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11.86亿元,仅占广州的7.7%,相当于越秀区的27.5%、天河区的32.3%。

其中传统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54.7%,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

区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分支机构多,总部企业少,企业经营分散,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大多为批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服务业企业则无一家收入超10亿元。

(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我区仅有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柏丽大酒店、新珠江大酒店三家4星级以上酒店,规模稍大的餐饮、休闲娱乐企业一一绿茵阁咖啡厅和广州市金矿饮食娱乐有限公司年营业额均不足1亿元,唯一的综合性购物商场一一广百新一城的年销售额不足2亿元,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全区143万常住人口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中心城区功能亟待提高

近年来,我区中心城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琵洲地区商档商务区己显雏形。

但中部地区的简易厂房、仓库及专业批发市场占据大部分中心区域,并以临时搭建商铺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