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975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模块测试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A卷(50分)

一、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3)寻梦?

撑一支长篙,。

(《再别康桥》)

(4),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再别康桥》)

(5)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二、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喋血(dié) 翌日(yì)   长歌当哭(dāng)   浪遏飞舟(è)

B.颓圮(pǐ)  创伤(chuāng) 桀骜不驯(ào)   殒身不恤(xù)

C.执拗(ào)  游说(shuì)  尸骸(hái)   瞋目而视(chēn)

D.长篙(gāo)  攒射(zàn)屏息以待(bǐng)  变徵之声(zhǐ)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租赁惩戒    发源地 图穷匕见   

B.冷寞   作揖    焦灼    绿草如茵

C.和霭  峥嵘    蠕动    笑嘻嘻     

D.斑斓  殴打   作揖    暗然神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其理微

D.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②敝国虽狭,地方三千里

5.下列各组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吾属今为之虏矣

B.夫晋,何厌之有?

不然,籍何以至此?

C.敢以烦执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D.以其无礼于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共其乏困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无能为也已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敢以烦执事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吾属今为之虏矣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君王为人不忍

8.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轲剌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

《荆轲剌秦王》文中两个最精彩的场面是易水送别和廷剌秦王。

B.《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春秋时期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秦穆公都是公爵。

D.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由此他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管晏列传

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

交往

B.尝与鲍叔贾            贾:

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多:

多数

D.管仲富拟于公室          拟:

类似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善于为政的一组是( )(3分)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⑤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⑥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善遇之。

B.管仲曾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

C.“伐楚”“令燕修召公之政”“柯地盟会”以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管仲外交方面的政治才能。

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100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14题。

(11分)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3.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6分)

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20分)

怀念西府海棠

季羡林

暮春三月,风和日丽。

我偶尔走过办公楼前面,在盘龙石阶的两旁,一边站着一棵翠柏,浑身碧绿,扑人眉宇,仿佛是从地心深处涌出来的两股青色的力量,喷薄腾越,顶端直刺蔚蓝色的晴空,其气势虽然比不上杜甫当年在孔明祠堂前看到的那一些古柏:

“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然而看到它,自己也似乎受到了感染,内心里溢满了力量。

我顾而乐之,流连不忍离去。

然而,我的眼前蓦地一闪,就在这两棵翠柏站立的地方出现了两棵西府海棠,正开着满树繁花,已经绽开的花朵呈粉红色,没有绽开的骨朵呈鲜红色,粉红与鲜红,纷纭交错,宛如天半的粉红色彩云。

成群的蜜蜂飞舞在花朵丛中,嗡嗡的叫声有如春天的催眠曲。

我立刻被这色彩和声音吸引住,沉醉于其中了。

眼前再一闪,翠柏与海棠同时站立在同一个地方,两者的影子重叠起来,翠绿与鲜红纷纭交错起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一时有点茫然、懵然;然而不需要半秒钟,我立刻就意识到,眼前的翠柏与海棠都是现实,翠柏是眼前的现实,海棠则是过去的现实,它确曾在这个地方站立过,而今这两个现实又重叠起来,可是过去的现实早已化为灰烬,随风飘零了。

事情就发生在十年浩劫期间。

一时忽然传说:

养花是修正主义,最低的罪名也是玩物丧志。

于是“四人帮”一伙就在海内名园燕园大肆“斗私、批修”,先批人,后批花木,几十年上百年的老丁香花树砍伐殆尽,屡见于清代笔记中的几架古藤萝也被斩草除根,几座楼房外面墙上爬满了的“爬山虎”统统拔掉,办公楼前的两棵枝干繁茂绿叶葳蕤的西府海棠也在劫难逃。

总之,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一些人一样,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这两棵西府海棠在老北京是颇有一点名气的。

据说某一个文人的笔记中还专门讲到过它。

熟悉北京掌故的人,比如邓拓同志等,生前每到春天都要来园中探望一番。

我自己不敢说对北京掌故多么熟悉,但是,每当西府海棠开花时,也常常自命风雅,到树下流连徘徊,欣赏花色之美,听一听蜜蜂的鸣声,顿时觉得人间毕竟是非常可爱的,生活毕竟是非常美好的,胸中的干劲陡然腾涌起来,我的身体好像成了一个蓄电瓶,看到了西府海棠,便仿佛蓄满了电,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精神抖擞地驰骋一气了。

稍有理智的人都应当知道,海棠与人无争,与世无忤,决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它只能给人间增添美丽,给人们带来喜悦,能让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

然而,就连这样天真无邪的海棠也难逃“四人帮”的毒手。

燕园内的两棵西府海棠现在已经不知道消逝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也算是一种“含冤逝世”吧。

代替它站在这里的是两棵翠柏。

翠柏也是我所喜爱的,它也能给人们带来美感享受,我毫无贬低翠柏的意思。

但是以燕园之大,竟不能给海棠留一点立足之地,一定要铲除海棠,栽上翠柏,一定要争这方尺之地,翠柏而有知,自己挤占了海棠的地方,也会感到对不起海棠吧!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神话。

但是现在我真想相信起来,我真希望有一个天国。

可是我知道,须弥山已经为印度人所独占,他们把自己的天国乐园安放在那里。

昆仑山又为中国人所垄断,王母娘娘就被安顿在那里。

我现在只能希望在辽阔无垠的宇宙中间还能有那么一块干净的地方,能容得下一个阆苑乐土。

那里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大地上一切花草的魂魄都永恒地住在那里,随时、随地都是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我们燕园中被无端砍伐了的西府海棠的魂灵也遨游其间。

我相信,它决不会忘记了自己呆了多年的美丽的燕园,每当三春繁花盛开之际,它一定会来到人间,驾临燕园,风前月下,凭吊一番。

“环珮空归月下魂”,明妃之魂归来,还有环珮之声。

西府海棠之魂归来时,能有什么迹象呢?

我说不出,我只能时时来到办公楼前,在翠柏影中,等候倩魂。

我是多么想为海棠招魂啊!

结果恐怕只能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奈何,奈何!

在这风和日丽的三月,我站在这里,浮想联翩,怅望晴空,眼睛里流满了泪水。

(有删节)

15.本文题目为“怀念西府海棠”,开头却写两棵翠柏,有什么作用?

(4分)

16.“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一些人一样,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7.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8分)

 

六、语言运用(13分)

18.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

(6分)

我毕业于××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是一名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电脑程序员。

得知贵公司招聘人才,我很希望能到贵公司高就。

现附上我设计的几段程序,恳请你们慧眼识英雄。

不胜感谢!

不得体的词语

改正

19.给下面对联填写出下联。

(任选一则)(3分)

(1)旭日高升闲云灿,。

(2)盛唐诗歌数李杜,。

2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

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

这种做法并非特例。

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

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已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

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要求字数在25个字以内。

(4分)

答: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当你走进新的环境要融入新的集体时,你将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期间,一定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你会接触到一张张新的面孔,认识一个个陌生的人;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活中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请以《磨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答案

一、名句默写。

(10分,每空1分)

1.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挥斥方遒(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软泥上的青荇(5)悠长又寂寥的雨巷(6)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7)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8)失其所与,不知。

二、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

2.B(A“当”应为“dàng”;C“拗”应为“niù”;D攒射应为“cuán”)。

3.A(B应为“冷漠”;C应为“和蔼”;D应为“黯然神伤”。

)4.A5.答案为D前者为状语后置句后者为定语后置句。

6.选C.(解析:

A项“共”同“供”,“反”同“返”;B项“已”同“矣”,“蚤”同“早”;D项“振”同“震”)7.答案为D(解析:

D项为人处事,古今同义)8.C(解析:

晋候、秦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9.C(多,赞美。

)10.C(②句写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③句写鲍叔牙家的情况;⑥句写齐国人对管仲的看法。

)11.D(不是管仲让鲍叔牙做自己的下属,是鲍叔牙自己愿意的,文章也没有说天下人对他批评指责。

12.

(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得分点:

“三”,“见逐于君”,“不肖”,“不遭时”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和曹沫的盟约,管仲就使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得分点:

“会”,“背”,“信之”,“由是”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14题。

13.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14.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2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20分)

15.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这两棵翠柏生长的地方过去生长的是西府海棠,看到翠柏,自然而然的想到西府海棠。

16.美好的东西和一些品格很好的人都被扣上各种罪名,遭到各种迫害,得到不公正的对待。

17.本文通过写自己对西府海棠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公平时代的不满和愤怒,对现实和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得到尊重,人与人都友爱相处,呼唤自由平等的世界的到来。

六、语言运用(13分)

18、1“人才”改为“员工”;2.“高就”应改为“就职或工作”;3.“慧眼识英雄”应改为“考察后聘用我”(每改对一处得2分)

19、答案示例:

(1)东风劲吹野花香

(2)大宋文章推欧苏(3分)

20.不少知名企业招聘不再在学历上设置过高的门槛。

(4分)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

“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

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所以,他的说法是:

“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了法度,六亲才能团结。

”“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

”“国家下达政令要像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着百姓的民心。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

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所以说:

“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三归和反坫,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

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