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131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docx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三解析版

2022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卷(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Si-28S-32C1-35.5Ca-40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下列物质

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黏土烧制陶瓷B.用煤干馏制得煤焦油

C.用生石灰做干燥剂D.用石油蒸馏制得汽油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A.用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这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用煤干馏制得煤焦油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这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

C.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这个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这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用石油分馏制得汽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所以这是利用了石油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

D。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鱼虾B.黄油C.西红柿D.红薯

【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鱼虾中富含蛋白质,A符合题意;

B、黄油富含油脂,B不符合题意;

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C不符合题意;

D、红薯中富含糖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为达成“同呼吸,共奋斗”的目标,全国各地为治理环境广泛开展了一系列行动。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B.使用可降解塑料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的使用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防止对水造成污染,选项正确;

B、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

C、化石燃料是目前的主要能源,还不能完全禁止,应合理使用,选项错误;

D、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符合低碳环保,选项正确;

答案为:

C。

4.苏轼诗曰“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冰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B.硬水通过蒸馏可得到软水

C.水电解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D.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过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所以通过蒸馏可以是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通过加压,2000L氧气可被装入20L钢瓶,这说明

A.分子的体积改变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分裂成原子

【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2000L氧气可被装入20L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故选B。

6.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单质参与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6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单质,故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物可能含有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反应物可能含有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含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A

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B.

证明铁钉生锈需要水

C.

制取干燥的氧气D.

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铁生锈的条件,氧气的收集装置及物质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详解】A、将二氧化碳倒入含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正确;

B、选项中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观察到左边试管的铁钉先生锈,证明铁钉生锈需要水,故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装置中反应原理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氧气,制得的氧气中会含有水蒸气,图示装置缺少吸收水蒸气的装置,所以无法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故错误;

D、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上的滤纸片与乒乓球片,观察到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证明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C。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把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没有白雾,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描述现象不能出现具体物质的名称,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河南富硒农产品广受欢迎。

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硒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元素B.硒原子核内有34个中子

C.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D.硒元素与硫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9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硒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故A正确;

B.硒原子核内质子数有34个,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硒原子核内有79-34=45个中子,故B不正确;

C.硒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4,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C正确;

D.硒原子核内质子数m=34,硒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硒原子核外电子数,

,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硒元素与硫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

B。

10.安阳股墟发掘出的青铜器表面有一层铜锈,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则下列物质中没有参与铜生锈反应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D.氮气

【1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铜锈中含有铜、氧、氢、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铜锈中不含氮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曲线为X

B.甲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等质量甲、乙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1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X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X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Y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甲由原来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以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来计算,而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乙将有晶体析出,仍是饱和溶液,以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来计算,故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等质量甲、乙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相等,故所得溶液质量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各组物质,在pH=12的溶液中形成无色溶液,且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l、Na2CO3、NaNO3B.HCl、Na2SO4、KNO3

C.KMnO4、Ba(NO3)2、HC1D.NaOH、MgSO4、CaCl2

【1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pH=12,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能大量共存指物质间不发生反应,即溶液中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溶液为无色即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如铜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等。

【详解】A中各物质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溶液为无色,符合题意,故A选项正确。

B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

C中高锰酸根离子为紫红色,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错误;

D中氢氧根离子与镁离子作用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3.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铁钉与足量稀硫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所用铁钉表面生锈且未打磨

B.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生成气体

C.m点对应的溶液呈浅绿色

D.如果换成和铁质量相等的镁,则最高点对应的压强数值更大

【1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150s之前,压强变化不明显,说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实验所用铁钉表面生锈且未打磨,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故A正确;

B、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

C、m点对应的是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应呈黄色,故C错误;

D、如果换成和铁质量相等的镁,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镁更多,所以最高点对应的压强数值会更大,故D正确。

故选:

C。

14.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增氧剂,某过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该混合物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A.37%B.63%C.56%D.74%

【1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过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钙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都为

,某过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氧元素质量分数

,氢元素质量分数1-55%-44%=1%,氢氧化钙质量分数1%

=37%,过氧化钙质量分数1-37%=63%,故选:

B。

二、填空题(本愿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填化学用语)。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若红磷不够,则测得结果______(填“>”、“<”或“=”)1/5。

【15题答案】

【答案】①.铝②.N2③.<

【解析】

【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氧、硅、铝铁、钙;根据空气中物质的含量及用途、用红磷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解答。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化学式为N2。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若红磷不够,则氧气没有完全消耗,则测得结果小于1/5。

【点睛】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16.在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中,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请从组成或构成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质量相等的金刚石和硅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16题答案】

【答案】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7∶3

【解析】

【详解】在碳元素组成

不同单质中,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假设金刚石和硅的质量都为1g,原子个数等于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则金刚石和硅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比为=

17.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请写出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_______。

(2)铝制成铝丝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性,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是因为_____。

【17题答案】

【答案】

(1)塑料(其他合成材料亦可)

(2)①.延展②.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解析】

【小问1详解】

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小问2详解】

金属具有延展性,铝制成铝丝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是因为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与空气进一步反应。

19.“天文一号”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

(1)发射“天文一号”的推进器使用了液氢做为燃料,液氢做燃料的优点之一是_____。

(2)“天问一号”所用固体润滑剂二硫化相(MoS2)中,已知硫元素显-2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出二硫化钼中钼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天文一号的太阳能电池需要使用硅芯片,下面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某种制取硅的反应,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9题答案】

【答案】

(1)产物无污染(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

(3)85:

2

【解析】

【小问1详解】

液氢做燃料的优点之一是产物无污染或效率高或可循环利用(答案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已知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钼元素(Mo)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得x+(−2)×2=0,x=+4,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即二硫化钼中钼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小问3详解】

由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即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

2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若药品使用浓盐酸,则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能无法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

【21题答案】

【答案】①.

②.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气体,使得石灰水不能变浑浊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若药品使用浓盐酸,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则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使得石灰水不能变浑浊,故填: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气体,使得石灰水不能变浑浊。

22.A、B、C、D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其中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B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D能发生化合反应。

(1)A→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当C物质充足时,B物质和C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当C物质不充足时,B与C物质反应生成水和两种组成相同的常见气体,若此时生成物的总质量为16.8g,其中9g为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题答案】

【答案】

(1)2H2O

2H2↑+O2↑

(2)①.CH4+2O2

CO2+2H2O②.5CH4+8O2

4CO+CO2+10H2O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也就是说另一种元素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所以A是水,B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所以B是甲烷,甲烷能在氧气中燃烧,所以C是氧气,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所以D是氢气。

【小问1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A→D,即H2O→H2的过程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小问2详解】

当氧气充足时,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2H2O+CO2;

当氧气不充足时,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两种组成相同的常见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这两种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1:

1×4=3:

1;所以甲烷的质量应该是氢元素质量的4倍。

则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6.8g-9g×

×4=12.8g,设一氧化碳的质量是x,

×x+(16.8g-9g-x)×

+9g×

=12.8g,x=5.6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8g-9g-5.6g=2.2g,设CO和CO2化学计量数为m和n,则

,则m:

n=4: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4+8O2

4CO+CO2+10H2O。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4.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9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

(1)需要向浓硫酸中加入______g水。

(2)实验过程中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操作是:

______(写一条)

(3)将浓硫酸与水混合的时候,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24题答案】

【答案】

(1)88

(2)量取水时仰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搅拌,以促进散热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设需要向浓硫酸中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98%×(98g-x)=98g×10%,x=88g。

【小问2详解】

实验过程中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量取的水偏多,则可能操作是: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多。

【小问3详解】

将浓硫酸与水混合的时候,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以促进散热。

26.实验室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同时生成一种碱。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_______。

(2)已知乙炔密度与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请在如图基础上画出它的收集装置______。

【26题答案】

【答案】①.

②.

【解析】

【分析】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钠。

【详解】

(1)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同时生成一种碱,该碱应为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炔密度与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以是

,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从短导管通入,从长导管排出。

【点睛】乙炔密度与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可选用排水法收集。

27.用下图装置进行模拟冶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去掉A装置,则不能达到检验气体产物的实验目的,原因:

______。

(3)若将制得的铁与一定量锌混合,加入到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为无色,请分析此时过滤可以得到的滤渣的成分______。

【27题答案】

【答案】

(1)3CO+Fe2O3

2Fe+3CO2

(2)若去掉A装置,则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除去,会干扰对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检验

(3)一定有铜、铁,可能有锌

【解析】

【小问1详解】

B装置玻璃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故填:

3CO+Fe2O3

2Fe+3CO2;

【小问2详解】

若没有A装置,原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C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从而造成结论不准确,或者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即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故填:

若去掉A装置,则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除去,会干扰对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检验;

【小问3详解】

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将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Cu(NO3)2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反应完全,铁未参与反应,则过滤可以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生成的铜和未参加反应的铁,可能含有锌,故填:

一定有铜、铁,可能有锌。

29.为除去粗盐中的杂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操作②后所得溶液中还含有少量MgCl2,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方案______。

(注:

为除净杂质,所加试剂均需过量)

【29题答案】

【答案】

(1)加水溶解

(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再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最后蒸发结晶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②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则操作①是加水溶解,故填:

加水溶解;

【小问2详解】

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钠可用盐酸除去,其实验方案为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再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填: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再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最后蒸发结晶。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31.某化学小组围绕化肥碳酸氢铵进行了探究。

(1)下列物质与碳酸氢铵属于同一类化肥的是。

A.尿素B.硝酸钾C.磷矿粉D.草木灰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碳酸氢铵的分解。

①烧杯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实验后观察到A装置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有水和___________。

③B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则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将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重新实验。

①实验后,在B中溶液里加入______,有________现象,也能证明碳酸氢铵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

②若实验后B中溶液里还存在未反应的NaOH,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取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铵的化肥5g,完全分解生成2.2g二氧化碳(除碳酸氢铵外的其他成分中不含碳元素),求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纯度_______。

【31题答案】

【答案】

(1)A

(2)①.放出大量的热②.氨气##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