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3191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危害程度分析

人身伤害事故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包括:

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1.1厂区起重机械较多,在主机、辅机生产、总装车间均布置有起重机,生产过程中潜在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的形式:

起吊物坠落、起吊物撞击车辆、行人或建筑物等。

起重伤害的后果:

机人员伤亡、建筑物损毁或坍塌等。

造成起重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

吊具、索具质量不良,起吊物捆绑不牢,限位限载装置失效,供电可靠性差,突然失电等;

2、人员原因: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无关人员进入起吊物行程范围内,无指挥人员或指挥不当等;

3、环境原因:

夜间作业场地照明照度不良,起吊作业场所工业卫生不良,杂物影响起吊物行走等;

4、自然条件原因:

露天起重作业突遇阵风,雾天起重作业视线不良;

5、管理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等。

1.2机械伤害主要是发生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车、铣、刨、磨等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失效、人员误操作导致人身伤害。

起重伤害的形式:

旋转部位缠绞、切削飞溅等。

起重伤害的后果:

人员伤亡。

造成起重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

传动部位防护罩缺失;

2、人员原因:

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不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3、环境原因:

工件包摆放不规范等;

4、管理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安全教育不到位等。

1.3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的形式:

物件从高处落下、物件从设备设施的旋转部位脱离等。

物体打击的后果:

人员伤亡。

造成物体打击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

旋转部位松脱、车床等加工工件卡具失效等;

2、人员原因:

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等;

3、环境原因:

工件堆放不规范,产生坍塌、坠落等;

4、自然条件原因:

大风天气将空中物件刮掉;

5、管理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等。

1.4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的形式:

车辆撞击、碾压等。

车辆伤害的后果:

人员伤亡。

造成车辆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

刹车失灵、转向等安全性好装置失灵;

2、人员原因:

超速、载人、爬上跳下等违章操作、无证操作;

3、环境原因:

夜间作业场地照明照度不良,通道狭窄、地面坑洼等;

4、管理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等。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抢险救灾必须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

事故发生初期,应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

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

事故现场勘察工作由专业救护人员完成,其他任何人员未经总指挥许可严禁进入险区。

4、通讯畅通原则。

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3组织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总指挥报告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3)向总指挥报告本单位危险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情况;

(4)按总指挥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救、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应急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灾情处置组:

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事故处理、控制,防止事故扩大

技术专家组:

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医疗救护组:

负责事故过程中受伤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联系医疗机构支援、治疗、转院等工作;

疏散抢运组:

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引导和重要物资的转运。

警戒隔离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通讯联络组:

负责内外联系。

后勤保障组:

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负责生产装置、设备紧急情况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负责抢险设备的维护与恢复,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车辆等。

事故调查组:

由公司技术专家及安全环保部人员组成。

负责对公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书面报告。

并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公司事故的发生进行调查。

善后处理组:

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环境保护、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善后处理工作。

4预防与预警

1、预防

(1)对于起重机械、叉车、机床等设备、设施使用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检修,并做出记录,发现异常的及时联系维修单位修理。

(2)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性能,严格操作规程,经过培训方可上岗。

2、预警行动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伤害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进入预警状态,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灾情处置组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事故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5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利用已有的电话进行现场事故汇报。

事故接警电话为值班电话:

**。

2、事故当事人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名称型号、人员伤亡具体人数、破坏概况等用电话或其它快速方法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员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立即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值班员同时将灾害情况通知医疗救护组。

以便根据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事故分为三级:

Ⅰ级:

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

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

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

6.2响应程序

Ⅰ级应急响应:

企业报请由国家、省、市、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Ⅱ级应急响应: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办公室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

请求医疗、公安、消防等部门增援),无需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

发生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时,各班组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报告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6.3处置措施

若事故由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控制﹐则不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否则﹐应立即下达命令﹐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命令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控制灾情。

1、紧急处理

(1)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供电作业的决定﹐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并迅速下达总指挥的命令。

(2)警戒隔离组根据事故区域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任何形式的破坏﹐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有警卫警戒﹐除应急救援小组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以便社会救援力量进入。

后勤保障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准备好足够的救援物资。

2、应急疏散

疏散抢运组迅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岗哨,指明疏散或撤离路线,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由疏散抢运组人员引导事故现场人员到指定安全区,并检查是否有遗漏人员。

并配合消防救护组、灾情处置组及技术专家组对事故现场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紧急运送。

3、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护组应迅速到达现场对伤员的受伤情况做出判断,对伤情较轻者转移后包扎处理,伤情较重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灾情控制

技术专家组及灾情处置组应迅速分析造成现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根源上进行防护救援,控制灾情,最大程度的减少灾情的二次扩大。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5、社会支持

(1)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抢险抢救能力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2)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事故消除后,事故调查组应迅速进入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证据的收集以及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清洗,整理,对需要暂时保留的配合警戒隔离组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后勤保障组统计事故发生时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救援物资的数量进行增添。

7、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