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346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解析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黄岩区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科学

一、选择题

1.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10日凌晨在浙江台州温岭市城南镇登陆。

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夕,我区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

A.寒潮B.地震C.狂风暴雨D.沙尘暴

【答案】C

【解析】

【详解】台风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有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此次台风路径经过南海。

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根据题意。

故选C。

2.近两年,共享汽车逐渐出现在黄岩大街小巷。

如图所示是停车点的充电桩正在给汽车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汽车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电源B.用电器C.导线D.开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分析题意,然后答题。

【详解】在给汽车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电池的化学能,在电路中汽车消耗电能,则汽车相当于用电器。

故选B。

3.暑假期间,小黄和家人到黄岩大寺基游玩。

当他到达山顶(海拔1295米)时,不由感叹:

这里真凉快,黄岩城区可热多了!

你认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B.地势高低C.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详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小黄一家登上山顶,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感觉比家里凉快.故答案选择B。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下列现象与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现象

原因分析

A

侏儒症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

中暑后出现体温升高、头晕、恶心等

产热多而散热困难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D

紧张时面红耳赤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向光侧的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结果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茎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A.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

B.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如头晕、恶心等,B正确。

C.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

向光性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反应,如茎叶的向光性,能使叶子尽量处于吸收光能的最适位置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

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D正确。

故选A

【点睛】对于生物的一些生命现象在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有助于生物学习。

5.2019年10月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

高分十号从发射升空要经过含有大量臭氧(离地表25~35km处)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高分十号发射升空过程中将依次穿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其中平流层有大量的臭氧存在,被称为臭氧层。

故选B。

6.指纹锁是一种集光学、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的“钥匙”是特定人的指纹(S1)、磁卡(S2)或应急钥匙(S3),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工作而打开门锁。

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知,三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电动机而打开门锁,所以三个开关应并联再与电动机M串联,故B符合要求,ACD不符合要求。

7.黄岩红糖凭借质地松软、形似细沙、纯洁少渣、味道纯正等高品质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

如图,将红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容解。

能作为判断红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有红糖固体剩余B.红糖水味道很甜

C.红糖溶解得很快D.红糖水颜色很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杯中有红糖固体剩余,说明不能继续溶解红糖,说明此溶液为红糖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红糖水味道很甜,味道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B错误。

C、红糖溶解得很快,溶解的快慢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C错误。

D、红糖水颜色很深,颜色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A。

8.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列选项中的概念与概念图一致的是()

选项

a

b

c

A

大脑

小脑

脑干

B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C

内分泌腺

甲状腺

垂体

D

通路

断路

短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和c属于并列关系,且b和c同时属于a。

【详解】A.脑干、小脑、大脑是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是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故甲状腺和垂体都属于内分泌腺,故符合题意。

D.电路的三种状态有通路、短路、断路,属于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下列飞行的物体,其飞行原理与浮力无关的是(  )

A.

热气球

B.

飞艇

C.

火箭

D.

孔明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热气球中热空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使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因而能升空,其飞行原理与浮力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飞艇工作时,需要向飞艇内充入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其飞行原理与浮力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火箭升空靠气体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动力(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飞行原理与浮力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孔明灯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使孔明灯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孔明灯的自重,孔明灯上升,其飞行原理与浮力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某同学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D.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的含水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环境因素引起的。

控制单一变量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详解】A.只有一株幼苗,不能探究生长是否需要水,错误。

B.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没法观察幼苗根的数量,错误。

C.因为根还具有向水性,根的下面是干土,所以向地性不明显,根表现出的是向水性,错误。

D.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幼苗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变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对照实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灯泡串联B.开关只能控制L2

C.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D.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两个灯泡都有单独的路径与电源相连,所以是并联的,故A错误。

B.开关在干路上,所以同时控制两个灯泡,故B错误;

CD.电流表与L1串联,所以测量通过L1的电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串并联电路连接方式的分析,同时还考查了电流表的连接和使用情况。

12.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1→2→3→4→5

B.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因为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人在睡觉时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反射活动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肾上腺素也参与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A.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膝跳反射的路线为:

1→2→3→4→5,故不符合题意。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而不是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故符合题意。

C.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脊髓不能形成感觉,只有反射和传导功能,人的睡眠也属于高级神经活动,人在睡眠时各种感觉中枢处于休息状态,人们睡着时拍打蚊子和挠痒都是无意识的,是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这些活动的中枢都在脊髓,故不符合题意。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识图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3.有两杯40°C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饱和溶液各100克,若要从这两种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晶体,请结合溶解度表,判断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温度/°C

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5

36.6

碳酸钠

7.1

12.5

21.5

38.8

50

A.冷却氯化钠饱和溶液

B.冷却碳酸钠饱和溶液

C.恒温蒸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溶剂

D.恒温蒸发碳酸钠饱和溶液中的溶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表格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故用冷却氯化钠饱和溶液无法获得较多的晶体,故A符合题意。

B、由表格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故用冷却碳酸钠饱和溶液能获得较多的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恒温蒸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能获得较多的氯化钠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恒温蒸发碳酸钠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能获得较多的碳酸钠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

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不对应的是()

现象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煮熟

刮风时,窗帘向外飘

覆杯实验中,纸片不掉下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

原理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大气压的存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应用

高压锅

化油器

用针筒注射药液

静电除尘

A.AB.B

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煮熟,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低,利用了气压与沸点的关系,高压锅是利用气压高,沸点高的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刮风时,窗帘向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利用了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化油器就是利用此原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覆杯实验中,纸片不掉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用针筒注射药液,利用了手对活塞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中实验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静电除尘是利用电荷吸引轻小物体,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

当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装备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大小关系是()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的装备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故选A。

16.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水面高度的大小关系相比较,正确的是(  )

A.h甲=h乙=h丙B.h甲=h乙>h丙C.h甲>h乙=h丙D.h甲>h乙>h丙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F甲AB=GA+GB,F乙AB=GA+GB,F丙AB=GA+FB浮,

因为金属块B在水中会下沉,所以,GB>FB浮,

所以F甲AB=F乙AB>F丙AB;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V排=

,则V甲AB=V乙AB>V丙AB,

则水面上升的高度关系为:

h甲升=h乙升>h丙升

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原来水面高度相同,

故待A.B静止时,水面高度的大小关系为:

h甲=h乙>h丙。

故B正确。

17.两个定值电阻R1与R2串联后接到电源上,它们两端的电压关系是U1>U2,若把它们并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关系是()

A.Il=I2B.I1>I2

C.Il

【答案】C

【解析】

【详解】两个定值电阻R1与R2串联后接到电源上,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它们两端的电压关系是

U1>U2

IR1>IR2

R1>R2

若把它们并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

因为

R1>R2

所以

Il

故选C。

18.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需要进行多次测量。

下列实验中,属于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①“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重复多次测量;

②“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它液体,多次测量;

③“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④“研究植物的向地性”时,选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重复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

②“探究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它液体,多次测量,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符合题意;

③“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得到多组电阻值,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不符合题意;

④“研究植物的向地性”时,选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符合题意。

故选A。

19.X和Y在一宗交通意外中受伤。

医生发现他俩

脑部都运作正常,但是为了检查两人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给他们进行如表测试。

在两人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  )

   伤者蒙眼接受测试

   测试结果

   X

   以针尖刺X的指尖

   x感到痛,但没有缩手

   Y

   以针尖刺Y的指尖

   Y不觉痛,也没有缩手

   命令Y移动他的手

   Y可以移动他的手

A.X-传出神经;Y-传入神经B.X-传入神经;Y-传出神经

C.X-传出神经;Y-脊髓D.X-传入神经:

Y-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由反射弧来完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传导方向为: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人的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详解】以针刺X的指尖,X感觉痛但没有缩手。

X感觉痛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脊髓完好,脊髓能把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

但没有缩手,说明传出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

以针刺Y的指尖,Y不觉痛也不缩手。

说明传入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反射活动就无法继续,脊髓也就不能把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就不能产生痛觉。

指令Y移动本人的手,Y可以移动自己的手,说明大脑完好。

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2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设计了电路图,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并记录了多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其中记录的实验数据与实验电路图不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电路中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滑片下(或上)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或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的变化和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据此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答案。

【详解】由电路中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片下(或上)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或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或小),由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或大),由

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或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或小),则

A.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21.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的思维导图。

请回答:

(1)图中A是指________。

(2)水是良好的溶剂,生活中还常常用到其它常见的溶剂,如________(请你列举一种);

(3)能证明食盐水具有“B”这-特点的证据是____________。

【答案】

(1).溶质

(2).酒精、汽油等(3).各部分咸味一样

【解析】

【详解】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A是指溶质。

(2)生活中常见的溶剂有酒精、汽油等。

(3)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B体现出来的是均一性,即溶液中各部分性质都相同,能证明食盐水具有“B”这一特点的证据是:

各部分咸味一样。

22.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地表径流等环节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_________(填序号)。

(2)能确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

A.水的蒸发B.水的电解C.水的净化D.水的蒸馏

(3)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可采用海水淡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对海水加压,原理如图所示,海水中的溶剂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很难透过。

海水淡化过程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⑤

(2).B(3).增大

【解析】

【详解】

(1)“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序号⑤。

(2)水在电解时能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加压后,水分子通过淡化膜,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3.在某校运动会中,1000米的运动员小颜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

跑步中体内产热大大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必须增加散热量。

比赛中小颜的主要散热方式为__________,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汗液蒸发散热

(2).C

【解析】

【详解】[1][2]跑步中体内产生大量的热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的形式散发出来;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24.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

请回答:

(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________(选填“神经”或“激素”)调节。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

图乙中代者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选填“C”或“D”)。

【答案】

(1).神经

(2).D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分泌功能:

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

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2.分泌部位:

胰腺内的胰岛。

3.异常症:

分泌不足→糖尿病。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详解】

(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

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征。

25.如图是某型号体重、身高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能自动显示其体重和身高。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该测量仪的原理。

(1)小颜同学和小黄同学各设计了两个身高和体重的测量电路,能实现电表的示数随体重或身高增加而变大的电路的是_________。

(2)小科同学想利用某压敏电阻R及相关电路元件设计一个电路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其中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现要求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且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随身高、体重的增大而增大。

下列电路设计最合理的是_________。

【答案】

(1).ACD

(2).C

【解析】

【详解】

(1)[1]根据题目要求,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随身高、体重的增大而增大。

由图A知,人的体重越大,对压敏电阻的压力越大,压敏电阻的阻值越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A符合题意,图B定值电阻联入电路,压敏电阻在电路中不起作用,B不符合题意;图C定值电阻和压敏电阻串联,人的身高增大时(滑片上移),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整个电路的电流变大,C符合题意;图D定值电阻和压敏电阻串联,人的身高增大时(滑片上移),变阻器联入电路的电阻不变,和电压表并联的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符合题意;所以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