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的幸福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657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平川的幸福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川的幸福事.docx

《平川的幸福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川的幸福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川的幸福事.docx

平川的幸福事

我家乡平川的幸福事

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恢复建市而成立的市辖区,位于白银市中部,黄河岸边,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504米,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

现辖4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有60个村民委员会、2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8万人。

耕地面积26.32万亩。

年平均温度为8.2℃,冬夏温差较大。

平均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为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

总的气候特点是: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稀少。

    平川区位于兰州、银川两大省会城市之间,距离兰州130公里,处在“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中心区域,是白银市黄河农业经济带和刘白高速经济带上的中心城区,辐射周边省份、城区半径范围大,交通网络便捷通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纵横交错,为工业产品运输、销售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平川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具有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已成为平川区承载转型项目、招商引资、积聚要素的“洼地”。

其境内有靖远煤业集团、国电靖远发电公司和靖远第二发电公司等大型能源企业,年产优质原煤1000多万吨,火电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

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富集,可开发风能超过50万千瓦,投资4.6亿元的捡财塘风电场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有110KV、330KV、750KV等变电站,形成了火电、风电协同开发、电网布局合理的良好局面。

依托悠久的陶瓷历史和丰富的陶土资源,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成立了平川陶瓷研究院,已与淄博张店区签约了总投资10亿元的“平川张店陶瓷工业园”建设项目。

截止目前入驻我区的新乐雅、华顺等陶瓷生产企业初具规模,墙地砖年生产能力2000万平方米,总产值超过4.1亿元。

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业,一批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相继建成。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壮大,区内初步形成了以能源、陶瓷、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平川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境内鹯阴口是丝绸之路上最早、最重要的渡口之一。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胜利会师并成立农会,是白银境内最早建立的革命政权之一。

区内省、地级文化保护点有红山古寺、屈吴春障、黄河岩画、摩崖石刻、月河晚照、将军故墓、北武当山等名胜古迹。

羊羔肉、西甜瓜、大枣等土特产品质优良,久负盛名。

现在平川区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矛盾纠纷大调解、社会治安防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体系建设,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点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在城市社区和乡镇村组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社情民意收集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和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着力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大力组建调解组织,扩大调解组织的覆盖,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做决策、上项目、定政策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确保项目稳步实施和项目实施区的社会稳定。

积极在“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较多、特殊人群集中、基层组织软弱、治安隐患突出、社会管理薄弱以及案件多发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开展集中排查活动,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通过建设“数字平川”工程,力争3年内实现乡镇及城区街面和公共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区、乡两级交通道口全监控,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技防建设率达到90%以上,乡村农户技防覆盖面达到70%以上。

通过探索试行居住证等“一证通”服务管理措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社保、计划生育、子女就学等基本民生问题。

在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方面,力争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到85%以上,衔接管控率达到100%,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

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收入保障、社会公共服务、新型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劳资关系“六大体系”建设,着力构筑全方位的社会保障网络。

近年来,平川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园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能源新能源、陶瓷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全力建设中国西部陶都、甘肃能源新能源基地和甘肃农畜产品深加工区。

2011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4亿元。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走进平川,看到的是平川经济开发区的崛起、骨干企业的膨胀,感悟到的是平川人优化环境、阔步跨越发展的自信。

平川区人民正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其依托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平川区做强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和引导驻地大型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衍生新兴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积极支持靖煤公司通过加强技改创新、实施节能减排、增加资源储备、延长产业链条等举措做大做强,并尽快实现整体上市。

支持国电和靖电二公司上大压小,扩大产能,争取实施改扩建项目和粉煤灰加汽块生产项目,增加发电量,实现节能减排。

煤炭产量达到11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10万千瓦。

充分利用风力资源优势,捡财塘风力发电一期工程建成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发挥光热资源优势,发展光伏发电,与华能签订协向性协议,计划投资46亿的黄峤乡新能源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

装备制造业取得新突破,容和集团采煤液压支架项目落地实施,谋划建设煤机制造基地。

  平川区还要整合优势建设陶都,其把40亿吨陶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造中国西部陶都。

以举办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为支点,全方位营造软硬发展环境,制订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搭建一流的投融资平台,平川陶瓷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总投资2亿元的国泰陶瓷建材城,集中整合区内外陶瓷建材资源形成规模,是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为打造“西部陶都”提供专业完善的配套服务。

华顺陶瓷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西北第一条高档抛光砖生产线。

当地民营企业投资1亿余元的白银泰瑞陶瓷有限公司当年建成投产,山东客商投资8380万元的白银山川陶瓷有限公司,建成拥有西部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

成立艺术陶瓷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支持鼓励陇烨陶瓷积极转型,向高档艺术陶瓷领域进军,开发生产的“陇瓷”已跻身于“中国名瓷”行列。

截至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大产业,年总产值从2009年的2亿多元增长到了现在的近5亿元。

  平川区将建设园区形成集群,按照“一区三园”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按照“建大园区、引大项目、兴大产业、育大品牌”的思路,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强园区资源整合,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提高集聚生产要素和承载项目的能力,一批中小企业集群扎根成长:

熙瑞、赛诺等公司形成生物工程科技产业集群;特澳特番茄、金坪大枣等形成农畜产品加工集群;德宝稀土抛光粉、锂电池阳极材料、高频无极灯等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新乐雅、华顺等多家陶瓷企业形成门类众多的陶瓷产业深加工集群……落户的规模以上各类工商业项目35项,每个工业项目都是年产值可观的高科技项目。

大项目和大企业的引领,在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平川开发区已累计投资16.7亿元,形成了完备的水、电、路和通讯网络,现有各类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80多家,成为平川招商引资、集聚工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创业平台,陶瓷、农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迅速发展。

5年来,全区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12项,签约资金56.94亿元,落地建成项目88个,完成投资26.8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

工业发展了就要有更好的法律法规为其作保证,为此平川区人民法院于1月29日上午,召开了春节后的第一次全院大会。

这次会议,既是节后的一个收心会,也是全面开展2012年各项工作的一次动员会。

会上,区法院院长陶丽莉要求全院干警尽快将思想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来,从思想上、行动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收心归位。

并对劳动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洁问题进行了强调。

据报道陶院长重点对2012年的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实施“12345”工作部署的总体思路。

一个工作中心--全院全年要围绕绩效考核这个工作中心,严格对照绩效考核的每一项内容认真抓好落实,以绩效考核标准评判各庭、室、队的工作成效,以绩效考核标准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

  两个提高--即提高全院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2012年将在两个提高上下大力气来落实,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法官队伍。

在政治素质提高方面,要成立以院长亲自抓,纪检组、监察室督导和各庭、室、队具体落实的纵向政治学习机制,以各项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引导全体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做到能动司法、执法为民。

在业务学习方面,按照建设学习型法院的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委派培训力度,重视知识更新,学历提升和司法考试,通过知识系统化,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专家型、能力型法官队伍。

针对案件质量问题,全院每季度组织一次案件大评查工作,在评查中查找问题,揭摆问题,剖析问题,形成统一认识,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

  三项规范--着力规范执法行为,规范裁判文书写作,规范庭审活动。

要专门研究,制定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和办法,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要从规范裁判文书写作抓起,严格按照最高院相关文书格式统一全院裁判文书的样式;要规范审理报告和庭审笔录,审理报告要能够全面反映出审判人员审判案件的过程、对案件的认识及处理思维;庭审笔录要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庭审的全过程;要通过组织庭审观摩等形式,切实规范庭审活动。

  四个落实--一要落实岗位目标责任书,达到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结合省高院的绩效考核和市中院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区委的工作部署,制定出全院各庭、室、队的岗位目标责任书,各庭、室、队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一岗双责的职责,抓好贯彻落实;二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促进廉洁公正。

按照上级法院和区纪委的要求,制定出严格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从严管理,从严要求,纪检组和监察室抓好监督检查,始终作到警钟长鸣,廉洁执法。

三要落实劳动纪律,增强干事创业的干劲。

四要落实审判纪律,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

五项举措--一是开展诉讼风险评估,化解和消除涉法涉诉信访矛盾。

二是开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结合辖区矛盾纠纷易发领域,开展“六联六带六促进”活动,联系公安交警部门,带动交通事故专业巡回审判,促进交通肇事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案结事了;联系医疗卫生部门,带动医疗纠纷案件专业巡回审判,促进医患和谐;联系劳动人事部门,带动劳动纠纷专业巡回审判,促进劳资和谐;联系教育部门,带动校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专业巡回审判,促进校园和谐;联系工会、妇联和社区,带动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巡回审判,促进家庭和睦;联系公安、司法部门和社区,带动联动机制,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

三是开展创先争优和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法院整体形象。

要以开展政法干警“忠诚、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观活动为载体,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四是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

五是开展公正司法、阳光司法活动做到审判权的公开透明。

按照“依法、及时、全面、利民便民”的原则,做到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要建立组织领导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检查考评机制、责任追究和举报投诉机制,确保公正司法、阳光司法。

如此一来使人民的法律权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保证,也使平川的发展更加的平稳快速。

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农业也关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这“十二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平川区将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全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甘肃农畜产品深加工区,推动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农民收入。

为了应对挑战,实现“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各项目标,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据报道平川区制定了十二五农业规划。

在“十一五”期间,平川区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服务农业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狠抓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推广及示范园区建设,农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全区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996亿元,年均增幅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63元,比2006年的2328元增加1335元左右,增张57.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农业的各项发展目标。

即一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基本合理,粮食、油料、瓜菜三大主导农作物稳定发展,酱用番茄、大枣、菊芋等经济型作物稳步增长。

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0万公斤左右;油料作物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量107.7万公斤;瓜菜面积稳定在2.5万亩,总产量5.2847万公斤;酱用番茄发展到1.2万亩、大枣1万亩、菊芋0.5万亩;二特色农业持续发展:

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西甜瓜、玉米制种、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和番茄酱、枣旺饮料、菊芋粉、淀粉等特色产品。

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已使基地建设逐步完善。

依靠科技进步,组织实施“种苗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植保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安全生产原料。

初步建成了水泉、王家山等乡镇的枣树基地;水泉、共和等乡镇的玉米制种基地;水泉、宝积等乡镇的西甜瓜、枸杞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水泉、宝积、共和等乡镇的养殖基地;共和、宝积等乡镇的番茄、胡萝卜种植基地;种田、复兴等乡镇的洋芋、小杂粮种植基地。

还有养殖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根据全区畜牧养殖业区域优势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先城郊(宝积乡、长征路、电力路)、后沿线(109线、308线)”,“先黄灌区(水泉镇)、后井灌区(红会路、共和镇)”的发展思路。

在共和、水泉两镇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全区大家畜存栏2.85万头(匹),其中:

肉牛存栏3500头,奶牛存栏710头,能繁母牛存栏208头,羊存栏9.9万只,生猪存栏11.84万头,鸡存栏78.53万只。

已经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30家,其中设计年出栏10000头以上生猪的养猪场4个,带动规模养殖户3185户。

还完成了使农产品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全区共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7户(其中,养殖企业15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2家),吸纳就业1439人。

培育特澳特番茄制品、枣旺饮品、海纳川生物工程、熙瑞生物工程、伟农饲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

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带动当地种养基地的形成发挥出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发展。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全区现有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其中种植业8家,养殖业29家,林果业4家,入社社员4875人。

共和养殖专业合作社2008年被评为全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被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最使农民受益的就是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显著。

我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自2007年启动实施以来,从开始试验,到逐步扩大示范,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成功推广,已累计建成户用沼气5473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36处。

沼气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使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政府使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加强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在种植业引进示范推广上紧紧盯住现有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原料的提供搞好服务;在养殖业方面优先扶持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在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然后辐射带动其他养殖户,提高畜禽良种的覆盖率。

重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灌区农田节水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日光温室配套技术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等6大技术。

通过试验示范确定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优质丰产、抗性突出的粮食作物优良品种作为主推品种。

将良种良法综合组装配套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建设中心示范区,做到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同步,加速良种化进程和新技术推广步伐,争取在未来5年内使示范区主推新品种和技术全面覆盖,充分展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巨大增产潜力,真正实现科技增粮的目的,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二是积极组织对农民的培训教育。

通过农广校、乡镇农技科教培训等阵地,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以上,帮助提高农民掌握适用新技术的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

三是建好农村信息网络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信息支撑。

以平川农业信息网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施为依托,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批发市场和运销大户为重点,建成区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1个和村级信息服务点30个,建成区、村两级农村公共服务网络。

根据实际需求,为广大农民和龙头企业提供权威、全面、稳定、规范的信息服务,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今后五年,平川区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四业”(种子、西甜瓜、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三区”(以沿黄灌区为主的高效立体农业;以井灌区为主的生态节水农业;以干旱山区为主的旱作农业),实施“四大科技工程”(良种引进工程、技术推广工程、园区建设工程、科技培训工程),大力普及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沿黄灌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光、热、水资源丰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区位优势明显,农村二、三产业较发达;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较高。

蔬菜、禽蛋、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业化经营水平、标准化生产能力较高;交通网络比较健全,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市场发育程度较高。

沿黄灌区以高效立体农业为主,重点发展反季节瓜菜、玉米制种、西甜瓜、大枣和养殖业。

井灌区农业生产资源较丰富,农业生产技术比较成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井灌区以生态节水农业为主,重点发展果品、西甜瓜、番茄和枸杞种植、反季节瓜菜和畜牧养殖。

干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干旱缺水,农业主要以雨养农业为主;以小杂粮、马铃薯等为主的特色产品具有优势,发展绿色农业潜力较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试验示范成功。

干旱山区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重点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绿色小杂粮基地。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就是一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到2015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2.751亿元,实现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3元,年均增长12%;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40万公斤以上,油料总产达到143.7万公斤,瓜菜达到6.3416万公斤,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落实两个优化,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优化。

粮食、油料、瓜菜等作物的面积分配、品种布局更加合理和稳定,与市场需求量相吻合;二是品种品质更加优化,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三实现“两个提高”,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通过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及配套项目建设,建立现代化高产农田面积10万亩;二是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

到2015年,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80%,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以及设施农业等高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四加快畜牧业发展,到2015年,全区大家畜存栏3.6万头(匹),其中:

肉牛存栏5000头,奶牛存栏1500头。

生猪存栏16万头,羊存栏12.9万只,家禽89万只(蛋鸡67.4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93万吨,奶类2870吨,禽蛋4225吨,水产品产量94吨,牧渔业总产值达7910万元以上。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

政府为了在今后能更好的发展农业,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农作物病虫预警体系,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在水泉、共和、种田等乡镇建立测报站或测报点,形成全区农作物病虫预警系统。

采取“昆虫性引诱剂”、“孢子捕捉”、“黑光灯诱捕”等手段,将系统准确地反映全区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向全区各类地区发布准确的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信息,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并促进环境改善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实施沃土工程建设,确保粮食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在全区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建设,在全区建立250个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全区土壤资料数据库和大屏幕触摸式土壤养分显示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化肥资源合理配置、增收节支和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全面展开农业信息与市场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动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圏”建设,开发出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价格等专门的4个数据库,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集中开发和共享。

区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实现计算机拥有率达100%,上网率达100%,并全部实现互联;各信息服务站都配备1—2名专兼职信息员,定期开展培训,信息服务技能不断提高。

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拥有计算机并上网普及率达80%,50%的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能够实现部分农产品网上交易。

在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农口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等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

 

平川区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应市场、发挥优势、提高效益”的原则,根据省、市、区有关发展壮大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同时,加大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力度,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

一是全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要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

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全部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照农产品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管理。

加强对水、土、气的监测,控制工业污染物,遏制农业自身污染。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农资使用档案记载,作为产后鉴定的依据,保证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二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完善和提高检测手段,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

抓住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要充分发挥国家信贷支持作用,对农业优质产品项目和农民个人规模种养植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二是健全机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农户、民营及工商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民投入的重点放在培养地力、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上。

三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区内外客商到我区兴办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

四是区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

总之,通过引资、融资、借资等方法,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农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科技带动战略。

一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在完善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区农业区域特点,搞好全区7个乡镇农技站的完善与配套;二是大力提倡科技创新。

鼓励农技干部、农村专业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引进、技术试验、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适当给予奖励;三是积极推行农民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区农广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力量,大规模组织农民技术培训,每年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次以上,重点培训农业优质高产技术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技术,同时,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劳动转移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