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785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 33页.docx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33页

施工机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doc33页)

二、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实际出发,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

2、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壹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签订有关的施工安全协议书,报建设单位及运营单位备查。

在各级施工管理、作业人员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逐级负责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形成逐级负责的安全管理卡控体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方针

4、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

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三、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

(一)机械配件加工

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2、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1)产品全套装配图和零件图。

2)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

3)产品的生产纲领(年产量)。

4)毛坯资料

将工艺规程的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即成为生产准备和施工依据的工艺文件。

常用的工艺文件格式有下列几种:

(1)综合工艺过程卡片  

这种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地列出了整个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它是制订其它工艺文件的基础,也是生产技术准备、编排作业计划和组织生产的依据。

在这种卡片中,由于各工序的说明不够具体,故一般不能直接指导工人操作,而多作生产管理方面使用。

但是,在单件小批生产中,由于通常不编制其它较详细的工艺文件,而是以这种卡片指导生产。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是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整个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

它是用来指导工人生产和帮助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掌握整个零件加工过程的一种主要技术文件,广泛用于成批生产的零件和小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根据工艺卡片为毎一道工序制订的。

在卡片上,注明该工序每一工步的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工序简图就是按一定比例用较小的投影绘出工序图,可略去图中的次要结构和线条,主视图方向尽量与零件在机床上的安装方向相一致,本工序的加工表面用粗实线或红色粗实线表示,零件的结构、尺寸要与本工序加工后的情况相符合,并标注出本工序加工尺寸及上下偏差,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工件的定位及夹紧情况。

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

5、零件的工艺

在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首先要对照产品装配图分析零件图,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作用及相关零件的位置关系;着重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技术要求的分析。

零件图样上的技术要求,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便于加工,而且齐全和合理。

其技术要求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

2)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3)工件的热处理和其它要求,如动平衡、镀铬处理、去磁等。

  

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对确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和生产成本影响很大。

必须认真审查,以避免过高的要求使加工工艺复杂化和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便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有无热处理要求,决定了该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进而得出中间工序和粗加工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

如,轴类零件上 IT7 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1.6μm的轴颈表面,若不淬火,可用粗车、半精车、精车最终完成;若淬火,则最终加工方法选磨削,磨削前可采用粗车、半精车(或精车)等加工方法加工。

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基本上决定了各表面的加工顺序。

6、毛坯的选择

毛坯的确定,不仅影响毛坯制造的经济性,而且影响机械加工的经济性。

所以在确定毛坯时,既要考虑热加工方面的因素,也要兼顾冷加工方面的要求,以便从确定毛坯这一环节中,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

(1)铸件

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宜采用铸造方法制造。

目前铸件大多用砂型铸造,它又分为木模手工造型和金属模机器造型。

木模手工造型铸件精度低,加工表面余量大,生产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大型零件的铸造。

金属模机器造型生产率高,铸件精度高,但设备费用高,铸件的重量也受到限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中小铸件。

其次,少量质量要求较高的小型铸件可采用特种铸造(如压力铸造、离心制造和熔模铸造等)。

(2)锻件

机械强度要求高的钢制件,一般要用锻件毛坯。

锻件有自由锻造锻件和模锻件两种。

自由锻造锻件可用手工锻打(小型毛坯)、机械锤锻(中型毛坯)或压力机压锻(大型毛坯)等方法获得。

这种锻件的精度低,生产率不高,加工余量较大,而且零件的结构必须简单;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生产,以及制造大型锻件。

模锻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自由锻件好,而且锻件的形状也可较为复杂,因而能减少机械加工余量。

模锻的生产率比自由锻高得多,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锻模,故适用于批量较大的中小型锻件。

(3)型材

型材按截面形状可分为:

圆钢、方钢、六角钢、扁钢、角钢、槽钢及其它特殊截面的型材。

型材有热轧和冷拉两类。

热轧的型材精度低,但价格便宜,用于一般零件的毛坯;冷拉的型材尺寸较小、精度高,易于实现自动送料,但价格较高,多用于批量较大的生产,适用于自动机床加工。

(4)焊接件

焊接件是用焊接方法而获得的结合件,焊接件的优点是制造简单、周期短、节省材料,缺点是抗振性差,变形大,需经时效处理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

  除此之外,还有冲压件、冷挤压件、粉末冶金等其它毛坯。

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毛坯形状和尺寸,基本上取决于零件形状和尺寸。

零件和毛坯的主要差别,在于在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上,加上一定的机械加工余量,即毛坯加工余量。

毛坯制造时,同样会产生误差,毛坯制造的尺寸公差称为毛坯公差。

毛坯加工余量和公差的大小,直接影响机械加工的劳动量和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影响产品的制造成本。

所以现代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通过毛坯精化,使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尽量和零件一致,力求作到少、无切削加工。

毛坯加工余量和公差的大小,与毛坯的制造方法有关,生产中可参考有关工艺手册或有关企业、行业标准来确定。

  

在确定了毛坯加工余量以后,毛坯的形状和尺寸,除了将毛坯加工余量附加在零件相应的加工表面上外,还要考虑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多方面工艺因素的影响。

下面仅从机械加工工艺的角度,分析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时应考虑的问题。

(1)工艺搭子的设置  

有些零件,由于结构的原因,加工时不易装夹稳定,为了装夹方便迅速,可在毛坯上制出凸台,即所谓的工艺搭子。

工艺搭子只在装夹工件时用,零件加工完成后,一般都要切掉,但如果不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外观质量时,可以保留。

(2)整体毛坯的采用  

在机械加工中,有时会遇到如磨床主轴部件中的三瓦轴承、发动机的连杆和车床的开合螺母等类零件。

为了保证这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时方便,常做成整体毛坯,加工到一定阶段后再切开。

(3)合件毛坯的采用  

为了便于加工过程中的装夹,对于一些形状比较规则的小形零件,如 T 形键、扁螺母、小隔套等,应将多件合成一个毛坯,待加工到一定阶段后或者大多数表面加工完毕后,再加工成单件。

 

在确定了毛坯种类、形状和尺寸后,还应绘制一张毛坯图,作为毛坯生产单位的产品图样。

绘制毛坯图,是在零件图的基础上,在相应的加工表面上加上毛坯余量。

但绘制时还要考虑毛坯的具体制造条件,如铸件上的孔、锻件上的孔和空档、法兰等的最小铸出和锻出条件;铸件和锻件表面的起模斜度(拔模斜度)和圆角;分型面和分模面的位置等。

并用双点划线在毛坯图中表示出零件的表面,以区别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

(4)工艺路线的拟订  

工艺路线的拟订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关键,它制订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艺规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经济性。

工艺路线拟订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以及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合理选用机床和刀具、确定所用夹具的大致结构等。

关于工艺路线的拟订,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已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工艺设计原则,但在具体拟订时,特别要注意根据生产实际灵活应用。

7、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1)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为了正确选择表面加工方法,首先应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掌握加工经济精度的概念。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可以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均有一个较大的范围。

例如,精细的操作,选择低的切削用量,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但又会降低生产率,提高成本;反之,如增大切削用量提高生产率,虽然成本降低了,但精度也降低了。

所以对一种加工方法,只有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才是经济的,这一定范围的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的标准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这一定范围的精度称为经济精度。

相应的粗糙度称为经济表面粗糙度。

  

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以及各种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案在机械加工手册中都能查到。

这里要指出的是,加工经济精度的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艺技术的改进,加工经济精度会逐步提高。

(2)选择表面加工方案时考虑的因素

选择表面加工方案,一般是根据经验或查表来确定,再结合实际情况或工艺试验进行修改。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应同时满足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选择能获得相应经济精度的加工方法

例如加工精度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0.4m的外圆柱面,通过精细车削是可以达到要求的,但不如磨削经济。

  

2)零件材料的可加工性能

例如淬火钢的精加工要用磨削,有色金属圆柱面的精加工为避免磨削时堵塞砂轮,则要用高速精细车或精细镗(金刚镗)。

  

3)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例如对于加工精度要求为 IT7 的孔,采用镗削、铰削、拉削和磨削均可达到要求。

但箱体上的孔,一般不宜选用拉孔或磨孔,而宜选择镗孔(大孔)或铰孔(小孔)。

  

4)生产类型

大批量生产时,应采用高效率的先进工艺,例如用拉削方法加工孔和平面,用组合铣削或磨削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对于复杂的表面采用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等;单件小批生产时,宜采用刨削,铣削平面和钻、扩、铰孔等加工方法,避免盲目地采用高效加工方法和专用设备而造成经济损失。

  

5)现有生产条件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手段,发挥工人的创造性,挖掘企业潜力,创造经济效益。

  

8、加工阶段

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

一般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如果零件要求的精度特别高,表面粗糙度很细时,还应増加光整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阶段。

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粗加工阶段

主要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各加工表面的大部分加工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

 因此,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提高生产率。

同时要为半精加工阶段提供精基准,并留有充分均匀 的加工余量,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条件。

  

2)半精加工阶段

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并保证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准备。

同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紧固孔的钻削,攻螺纹,铣键槽等)。

3)精加工阶段

主要任务是保证零件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

4)光整加工阶段 对精度要求很高(IT6以上),表面粗糙度很小(小于Ra0.2m)的零件,需安排光整加工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减小表面粗糙度或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在零件工艺路线拟订时,一般应遵守划分加工阶段这一原则,但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零件的情况灵活处理,例如对于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低而工件刚性足够,毛坯精度较高,加工余量小的工件,可不划分加工阶段。

又如对一些刚性好的重型零件,由于装夹吊运很费时,也往往不划分加工阶段而在一次安装中完成粗精加工。

还需指出的是,将工艺过程划分成几个加工阶段是对整个加工过程而言的,不能单纯从某一表面的加工或某一工序的性质来判断。

例如工件的定位基准,在半精加工阶段甚至在粗加工阶段就需要加工得很准确,而在精加工阶段中安排某些钻孔之类的粗加工工序也是常有的。

9、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1)基准先行

零件加工一般多从精基准的加工开始,再以精基准定位加工其它表面。

因此,选作精基准的表面应安排在工艺过程起始工序先进行加工,以便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

例如轴类零件先加工两端中心孔,然后再以中心孔作为精基准,粗、精加工所有外圆表面。

齿轮加工则先加工内孔及基准端面,再以内孔及端面作为精基准,粗、精加工齿形表面。

2)先粗后精

精基准加工好以后,整个零件的加工工序,应是粗加工工序在前,相继为半精加工、精加工及光整加工。

按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主要表面,即先粗加工再半精加工各主要表面,最后再进行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在对重要表面精加工之前,有时需对精基准进行修整,以利于保证重要表面的加工精度,如主轴的高精度磨削时,精磨和超精磨削前都须研磨中心孔;精密齿轮磨齿前,也要对内孔进行磨削加工。

  

3)先主后次

根据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

先将零件的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分开,然后先安排主要表面的加工,再把次要表面的加工工序插入其中。

次要表面一般指键槽、螺孔、销孔等表面。

这些表面一般都与主要表面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要求,应以主要表面作为基准进行次要表面加工,所以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放在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以后,精加工以前一次加工结束。

也有放在最后加工的,但此时应注意不要碰伤已加工好的主要表面。

  

4)先面后孔

对于箱体、底座、支架等类零件,平面的轮廓尺寸较大,用它作为精基准加工孔,比较稳定可靠,也容易加工,有利于保证孔的精度。

如果先加工孔,再以孔为基准加工平面,则比较困难,加工质量也受影响。

(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热处理可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工件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消除内应力,其安排主要是根据工件的材料和热处理目的来进行。

热处理工艺可分为两大类:

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1)预备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准备良好的金相组织。

其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时效、调质等。

  

①退火和正火。

退火和正火用于经过热加工的毛坯。

含碳量高于0.5%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降低其硬度易于切削,常采用退火处理;含碳量低于0.5%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避免其

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处理。

退火和正火尚能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的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

  

②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主要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为减少运输工作量,对于一般精度的零件,在精加工前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即可但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如坐标镗床的箱体等),应安排两次或数次时效处理工序简单零件一般可不进行时效处理。

除铸件外,对于一些刚性较差的精密零件(如精密丝杠),为消除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稳定零件加工精度,常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之间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有些轴类零件加工,在校直工序后也要安排时效处理。

  

③调质

调质即是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处理,它能获得均匀细致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为以后的表面淬火和渗氮处理时减少变形做准备,因此调质也可作为预备热处理。

由于调质后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对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2)最终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

  

①淬火

淬火有表面淬火和整体淬火。

其中表面淬火因为变形、氧化及脱碳较小而应用较广,而且表面淬火还具有外部强度高、耐磨性好,而内部保持良好的韧性、抗冲击力强的优点。

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机械性能,常需进行调质或正火等热处理作为预备热处理。

其一般工艺路线为:

下料一锻造一正火 ( 退火 ) 一粗加工一调质一半精加工一表面淬火一精加工。

  

②渗碳淬火

渗碳淬火适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先提高零件表层的含碳量,经淬火后使表层获得高的硬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分整体渗碳和局部渗碳。

局部渗碳时对不渗碳部分要采取防渗措施(镀铜或镀防渗材料)。

由于渗碳淬火变形大,且渗碳深度一般在0.5~2mm之间,所以渗碳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

其工艺路线一般为:

下料一锻造一正火一粗、半精加工一渗碳淬火一精加工。

  当局部渗碳零件的不渗碳部分,采用加大余量后切除多余的渗碳层的工艺方案时,切除多余渗碳层的工序应安排在渗碳后,淬火前进行。

③渗氮处理

渗氮是使氮原子渗入金属表面获得一层含氮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渗氮层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蚀性。

由于渗氮处理温度较低、变形小、且渗氮层较薄(一般不超过0.6~0.7mm),因此渗氮工序应尽量靠后安排,常安排在精加工之间进行。

为减小渗氮时的变形,在切削后一般需进行消除应力的高温回火。

(3)检验工序的安排  

检验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送往外车间前后;重要工序和工时长的工序前后;零件加工结束后,入库前。

(4)其它工序的安排  

1)表面强化工序

如滚压、喷丸处理等,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2)表面处理工序

如发蓝、电镀等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3)探伤工序

如X射线检查、超声波探伤等多用于零件内部质量的检查,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开始。

磁力探伤、荧光检验等主要用于零件表面质量的检验,通常安排在该表面加工结束以后。

  

4)平衡工序

包括动、静平衡,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以后。

  

在安排零件的工艺过程中,不要忽视去毛刺、倒棱和清洗等辅助工序。

在铣键槽、齿面倒角等工序后应安排去毛刺工序。

零件在装配前都应安排清洗工序,特别在研磨等光整加工工序之后,更应注意进行清洗工序,以防止残余的磨料嵌入工件表面,加剧零件在使用中的磨损。

10、加工余量的确定  

(1)加工余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选择了毛坯,拟订出加工工艺路线之后,就需确定加工余量,计算各工序的工序尺寸。

加工余量大小与加工成本有密切关系,加工余量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增加切削工时,增大刀具和机床的磨损,从而增加成本;加工余量过小,会使前一道工序的缺陷得不到纠正,造成废品,从而也使成本增加,因此,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对提高加工质量和降低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尺寸在不断地变化,由毛坯尺寸到工序尺寸,最后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及各表面之间的尺寸都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无论是在一个工序内部,还是在各个工序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应用尺寸链理论去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合理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和计算各种工艺尺寸的基础,因此,本节先介绍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以及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3)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极值法与概率法。

极值法是从最坏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即当所有增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而减环恰好都为最小极限尺寸,或所有增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减环恰好都为最大极限尺寸,来计算封闭环的极限尺寸和公差。

事实上,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是在公差带范围内变化的。

在尺寸链中,所有增环不一定同时出现最大或最小极限尺寸,即使出现,此时所有减环也不一定同时出现最小或最大极限尺寸。

概率法解尺寸链,主要用于装配尺寸链,其计算方法在装配中讲授。

(4)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当零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工序基准)重合时,零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是:

先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确定其加工工艺路线,再通过查表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其公差,然后计算出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顺序是:

先确定各工序余量的基本尺寸,再由后往前逐个工序推算,即由工件上的设计尺寸开始,由最后一道工序向前工序推算直到毛坯尺寸。

  

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头方向相同的就是减环,相反的就是增环。

(5)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极值法与概率法。

极值法是从最坏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即当所有增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而减环恰好都为最小极限尺寸,或所有增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减环恰好都为最大极限尺寸,来计算封闭环的极限尺寸和公差。

事实上,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是在公差带范围内变化的。

在尺寸链中,所有增环不一定同时出现最大或最小极限尺寸,即使出现,此时所有减环也不一定同时出现最小或最大极限尺寸。

概率法解尺寸链,主要用于装配尺寸链,其计算方法在装配中讲授。

(6)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当零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工序基准)重合时,零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是:

先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确定其加工工艺路线,再通过查表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其公差,然后计算出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顺序是:

先确定各工序余量的基本尺寸,再由后往前逐个工序推算,即由工件上的设计尺寸开始,由最后一道工序向前工序推算直到毛坯尺寸。

  

2)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在加工中,有时会遇到某些加工表面的设计尺寸不便测量,甚至无法测量的情况,为此需要在工件上另选一个容易测量的测量基准,通过对该测量尺寸的控制来间接保证原设计尺寸的精度。

这就产生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测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问题。

3)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计算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有时为方便定位或加工,选用不是设计基准的几何要素作定位基准,在这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尺寸换算,改注有关工序尺寸及公差,并按换算后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加工。

以保证零件的原设计要求。

4)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求解计算  

在工件加工过程中,有时一个基面的加工会同时影响两个设计尺寸的数值。

这时,需要直接保证其中公差要求较严的一个设计尺寸,而另一设计尺寸需由该工序前面的某一中间工序的合理工序尺寸间接保证。

为此,需要对中间工序尺寸进行计算。

5)保证应有渗碳或渗氮层深度时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6)零件渗碳或渗氮后,表面一般要经磨削保证尺寸精度,同时要求磨后保留有规定的渗层深度。

这就要求进行渗碳或渗氮热处理时按一定渗层深度及公差进行(用控制热处理时间保证),并对这一合理渗层深度及公差进行计算。

(二)焊厂焊接流水线作业

1、操作准备

为了确保制作过程中的质量,在构件制作前,工厂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以及《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的要求进行焊接。

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图纸的有关要求,拟定配件制作工艺流程。

2、工艺流程

3、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⑴焊角焊缝时,电流要大些;打底焊时,特别是焊接单面焊双面成型时,使用的焊接电流要小;填充焊时,通常用调大的焊接电流;盖面焊时,为了防止咬边和获得较美观的焊缝,使用的电流要小些。

碱性焊条选用的焊接电流比酸性焊条小10%左右,不锈钢焊条比碳钢焊条选用电流小20%左右。

焊接电流初步选定后,要通过试焊调整。

 

⑵电弧电压主要取决于弧长。

电弧长,则电压高;反之则低(短弧指弧长为焊条直径的0.5~1.0倍)。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应在保证焊接质量条件下,采用大直径焊条和大电流焊接,以提高生产率。

 

⑶坡口底层焊道宜采用不大于4.0㎜的焊条,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应适宜,以防裂纹。

在承受动载荷情况下,焊接接头的焊缝余高应趋于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