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003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docx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

6-5 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

一、信号流图的定义

由节点与有向支路构成的能表征系统功能与信号流动方向的图,称为系统的信号流图,简称信号流图或流图。

例如,图6-29(a)所示的系统框图,可用图6-29(b)来表示,图(b)即为图(a)的信号流图。

图(b)中的小圆圈“o”代表变量,有向支路代表一个子系统及信号传输(或流动)方向,支路上标注的H(s)代表支路(子系统)的传输函数。

这样,根据图6-29(b),同样可写出系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即

                 

              图6-29

二、三种运算器的信号流图表示

三种运算器:

加法器、数乘器、积分器的信号流图表示如表6-3中所列。

由该表中看出:

在信号流图中,节点“o”除代表变量外,它还对流入节点的信号具有相加(求和)的作用,如表中第一行中的节点Y(s)即是。

三、模拟图与信号流图的相互转换规则

模拟图与信号流图都可用来表示系统,它们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其规则是:

(1) 在转换中,信号流动的方向(即支路方向)及正、负号不能改变。

(2) 模拟图(或框图)中先是“和点”后是“分点”的地方,在信号流图中应画成一个“混合”节点,如图6-30所示。

根据此两图写出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是相同的,即

(3) 模拟图(或框图)中先是“分点”后是“和点”的地方,在信号流图中应在“分点”与“和点”之间,增加一条传输函数为1的支路,如图6-31所示。

(4) 模拟图(或框图)中的两个“和点”之间,在信号流图中有时要增加一条传输函数为1的支路(若不增加,就会出现环路的接触,此时就必须增加),但有时则不需增加(若不增加,也不会出现环路的接触,此时即可以不增加。

见例6-17)。

(5) 在模拟图(或框图)中,若激励节点上有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叠加时,在信号流图中,应在激励节点与此“和点”之间增加一条传输函数为1的支路(见例6-17)。

(6) 在模拟图(或框图)中,若响应节点上有反馈信号流出时,在信号流图中,可从响应节点上增加引出一条传输函数为1的支路(也可以不增加,见例6-17)。

                     

        图6-30      (a) 模拟图;(b) 信号流图

                       

        图6-31    (a)    模拟图;(b) 信号流图

 

    例6-17 试将图6-19,图6-20,图6-21,图6-22所示各形式的模拟图画成信号流图。

    解:

与图6-19,图6-20,图6-21,图6-22相对应的信号流图分别如图6-32中(a),(b),(c),(d)所示。

信号流图实际上是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图示形式,即用图把线性代数方程组表示出来。

有了系统的信号流图,利用梅森公式,即可很容易地求得系统函数H(s)。

这要比从解线性代数方程组求H(s)容易得多。

信号流图的优点是:

(1) 用它来表示系统,要比用模拟图或框图表示系统更加简明、清晰,而且图也易画。

(2) 下面将会知道,信号流图也是求系统函数H(s)的有力工具。

亦即根据信号流图,利用梅森(Mason)公式,可以很容易地求得系统的系统函数H(s)。

例6-18  已知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6-33(a)所示。

试画出与之对应的模拟图。

解:

根据模拟图与信号流图的转换规则,即可画出其模拟图,如图6-33(b)所示。

于是可求得此系统的传输函数(请读者求之)为

                       

四、信号流图的名词术语

下面以图6-32(a)为例,介绍信号流图中的一些名词术语。

1节点

表示系统变量(即信号)的点,如图中的点F(s),s2X(s),sX(s),X(s),Y(s);或者说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变量。

该图中共有5个变量,故共有5个节点。

2支路

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有向线段(或线条)称为支路。

每一条支路代表一个子系统,支路的方向表示信号的传输(或流动)方向,支路旁标注的H(s)代表支路(子系统)的传输函数。

例如图中的1,

均为相应支路的传输函数。

 

                               

                

                                               

                     

                            

                图6-32

                                  (a) 直接形式的信号流图;(b) 并联形式的信号流图

                                  (c) 级联形式的信号流图;(d) 混联形式的信号流图

3激励节点

代表系统激励信号的节点,如图中的节点F(s)。

激励节点的特点是,连接在它上面的支路只有流出去的支路,而没有流入它的支路。

激励节点也称源节点或源点。

4响应节点

代表所求响应变量的节点,如图中的节点Y(s)。

有时为了把响应节点更突出地显示出来,也可从响应节点上再增加引出一条传输函数为1的有向支路,如图6-32(a)中最右边的虚线条所示。

 

                                

                                            

                         图6-33

5混合节点

若在一个节点上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则这样的节点即为混合节点。

混合节点除了代表变量外,还对输入它的信号有求和的功能,它所代表的变量就是所有输入信号的和,此和信号就是它的输出信号。

6通路

从任一节点出发,沿支路箭头方向(不能是相反方向)连续地经过各相连支路而到达另一节点的路径称为通路。

7环路

若通路的起始节点就是通路的终止节点,而且除起始节点外,该通路与其余节点相遇的次数不多于1,则这样的通路称为闭合通路或称环路。

如图6-32(a)中共有两个环路:

环路也称回路。

8开通路

与任一节点相遇的次数不多于1的通路称为开通路,它的起始节点与终止节点不是同一节点。

9前向开通路

从激励节点至响应节点的开通路,也简称前向通路。

如图6-32(a)中共有三条前向通路:

;

10互不接触的环路

没有公共节点的两个环路称为互不接触的环路。

在图6-32(a)中不存在互不接触的环路。

11自环路

只有一个节点和一条支路的环路称为自环路,简称自环。

12环路传输函数

环路中各支路传输函数的乘积称为环路传输函数。

13前向开通路的传输函数

前向开通路中各支路传输函数的乘积,称为前向开通路的传输函数。

五、 梅森公式(Mason’sFormula)

从系统的信号流图直接求系统函数

的计算公式,称为梅森公式。

该公式如下:

                     (6-34)

此公式的证明甚繁,此处略去。

现从应用角度对此公式予以说明。

式中

                (6-35)

Δ称为信号流图的特征行列式。

式中:

为第i个环路的传输函数,i

为所有环路传输函数之和;

为两个互不接触环路传输函数的乘积,

为所有两个互不接触环路传输函数乘积之和;

为三个互不接触环路传输函数的乘积,

为所有三个互不接触环路传输函数乘积之和;

为由激励节点至所求响应节点的第k条前向开通路所有支路传输函数的乘积;

为除去第k条前向通路中所包含的支路和节点后所剩子流图的特征行列式。

的公式仍然是式(6-35)。

例6-19  图6-34(a)所示系统。

求系统函数

解:

1求Δ

(1) 求

该图共有5个环路,其传输函数分别为

故      

 

                      

 

                           图6-34

 

(2) 求

:

该图中两两互不接触的环路共有3组:

该图中没有3个和3个以上互不接触的环路,故有

;…。

故得

2求

(1) 求

该图共有3个前向通路,其传输函数分别为

 

(2) 求

:

除去

前向通路中所包含的支路和节点后,所剩子图如图6-34(b)所示。

该子图共有两个环路,故

            

故            

除去

前向通路中所包含的支路和节点后,已无子图存在,故有

故得

      

3求H(s)

例6-20图6-35(a)所示系统。

求系统函数

(1) 求

该系统共有5个环路:

该系统共有4组两两互不接触的环路:

                   

            图6-35

 

该系统中没有3个和3个以上互不接触的环路,故有

故得

 该系统从F(s)到

共有两个前向通路,即F(s)→4→A(s)→B(s)→1→Y(s);F(s)→5→G(s)→Q(s)→A(s)→B(s)→1→Y(s)。

故有

的子信号流图如图635(b)所示,故有

因除去与

前向通路中所包含的支路和节点后,已无子图存在,故有

故得

故得

 

(2) 求

Δ的求法与结果完全同上。

该系统从F(s)到

共有两个前向通路:

的子信号流图如图6-35(c)所示;同理可求得

故得

例6-21试画出图6-28所示用框图表示的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梅森公式求子系统函数

               

       图6-36

解:

 所画出的信号流图如图6-36所示。

下面用梅森公式求

故              

故得              

可见与例6-16所得结果相同。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