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185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docx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检测

3.3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0页,第46页的数学文化,练习十一1,2,3,5。

◆教学提示

进行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整理,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可以结合看书,想一想,议一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整理一下,用一定的形式将学习内容清楚、明确的反映出来,表达的形式尽可能有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1~9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建立1~9的乘法口诀的整体认识,促进认知结构形成。

2.能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地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探索乘法九九表的排列规律,促进对1~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了解关于乘法口诀的历史,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诀表,总结乘法口诀表的规律,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数学文化,激发兴趣。

教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乘法口诀!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动手又动脑,自己编完了整个乘法口诀表,把掌声送给自己!

2·1·c·n·j·y

教师:

你们知道吗?

其实乘法口诀在中国至少已经存在了3000多年,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你们想了解一下吗?

通过课件1幅1幅地出示教科书第46页的数学文化“九九表”,学生观察阅读。

教师:

了解了乘法口诀的历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发表感想。

教师:

孩子们说得真好!

对,乘法口诀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

今天,我们就来对前面学习的乘法口诀等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

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

乘法口诀的整理与复习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的内容,把数学文化安排在前面,能让孩子们了解乘法口诀的历史,点燃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自主整理,探索规律。

1.整理乘法口诀表。

教师:

我们先来把这个了不起的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好吗?

我们来看第1个空,你觉得这里该填哪句口诀呢?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

该填二四得八,竖着看第1句是二二得四,第2句是二三得六,那么下面一句就该二四得八,下一句正好是二五一十。

学生2:

横着看……

教师:

孩子们会填后面的空了吗?

请你们完成教科书上第40页乘法口诀表。

教师巡视,帮助那些不太会填的孩子。

教师出示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让孩子们看着这个表格,检查自己是否都填对了。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填写第1个空格的口诀,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感悟补充口诀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独立填写,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达到自主整理“九九表”的目的。

2.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1)观察口诀表的规律。

教师:

你们知道吗?

这张小小的乘法口诀表里,藏着很多很多的小秘密,你能发现吗?

请你们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小秘密呢?

学生独立观察。

(2)4人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总结,你们小组一共发现了几个小秘密。

(3)交流。

小组1:

我们发现了这个乘法口诀表像一个阶梯,横着看,第1行有1句口诀,第2行有2句口诀,最后一行有9句口诀;竖着看,刚好相反,第1列有9句口诀,第2列有8句口诀,最后一列有1句口诀。

教师:

这个小组首先从整体上进行了观察,像一个阶梯,并看出了口诀句数的规律,这种观察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小组2:

我们是竖着观察的,发现第1列的第1个字都是一,第2列的第1个字都是二……第9列的第1个字就是九。

简单点说,就是第1列是1的乘法口诀,第2列是2的乘法口诀……

小组3:

我们是横着观察的,跟小组2刚好相反,每一行的口诀第2个字相同。

例如第6行是一六,二六,三六……第9行是一九,二九,三九……

小组4:

我们是斜着观察的,我们发现斜着看的时候,后面一句口诀,它的第1,2个字都比前一句增加一。

针对学生的发现,教师注意评价与激励。

教师:

从这3个小组的发现来看,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有顺序,这样你能发现更多的小秘密哦!

特别是小组4,他们的发现很不容易,掌声再次送给他们!

小组5:

我们还发现了,每一列的第1句口诀,它们的前两个字都是一样的!

小组6:

受到小组5的启发,我们发现了,每一列的第一句口诀都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而其他的口诀都可以计算2道乘法算式。

教师:

小组6的孩子能认真听讲,并加以思考,得到新的发现,真是了不起啊!

老师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一列第1句只能计算1道乘法,而其他就能计算2道呢?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从不同角度发现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记忆乘法口诀。

(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横着背、竖着背乘法口诀表。

学生自由选择横着背或竖着背进行背诵。

(2)引导拐弯背。

教师:

竖着看,1的口诀有9句,2的口诀有几句呢?

学生:

8句。

教师:

我们可以通过拐弯背,也可以让2的口诀变成9句。

横着背第2行,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然后就向下拐弯,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九十八。

(教师结合乘法口诀表进行解释。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在口诀表上拐弯读出3,4,…,9的乘法口诀。

教师:

拐弯背口诀,一共要背多少句呢?

(81句。

教师:

拐弯背,有些口诀就会重复,因此,同学们自己掌握,愿意这样记的课后自己试一试。

(3)师生间、生生间随意抽口诀对口令。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记忆口诀,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口诀中的规律。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1,2,3,5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

第1题,巩固乘法的意义。

让孩子们再次体会,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第2题,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道乘法算式。

想乘法口诀时,就先说小数,后说大数,就知道用哪句乘法口诀了。

还可以问,是不是所有的口诀都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呢?

第3题,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再次巩固乘法的意义。

第5题,口算练习。

做完后让孩子说说,做这样的口算题目,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是要看清楚运算符号;二是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可把第1步的答案写在下面。

3.学生评价。

学生每做对1道题,就给自己画一颗五星。

最后比一比,谁得到的五星最多,就是今天的数学小高手。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情境列式计算与应用口诀口算表内乘法,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积累计算经验,提高对表内乘法掌握的熟练度。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谈收获感受,教师注意强调:

乘法的意义、应熟练记住口诀、如何应用口诀口算乘法等。

教师:

外国小朋友怎么计算乘法的?

请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利用网络、书籍,查一查好吗?

(五)布置作业

第***课时:

2.口算。

8×9=7×4=5×8=3×7=4×8=

5×9=8×3=7×6=9×9=5×6=

答案:

1.十八;十二;三十;十六;得六;得九;三十六;二十五;二十四。

2.72;28;40;21;32;45;24;42;81;30。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每一组新乘法口诀时,老师不应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去背口诀,而是利用知识的迁移、学法的迁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去探索乘法口诀的熟记秘诀。

学生有激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不仅能熟记乘法口诀,而且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去解决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

而这一切,皆因教学时充分发挥数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体会数学的魅力,水到渠成地学会了所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

 

整理与复习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练习十一第4题,第6,7,8,9,10,11题。

◆教学提示

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因此,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两个数的积。

过程与方法:

能应用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应用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区别加法和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科书第41页的转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复习口诀。

教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乘法口诀了,大家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老师今天来检验检验!

1.乘法口诀对口令。

2.乘法算式对口令。

3.转盘游戏。

出示第41页第4题的转盘。

先说明规则,再用开火车的形式依次说出答案。

4.填表格,找规律。

教师:

好玩吗?

还想再玩吗?

这里有个难度更大的游戏,想不想试试?

那我们来完成教科书上第42页,练习十一第6题。

(1)表格里面的空格,是要填它所对应的最上面和最左边两个数的乘积。

如第2横排的第1个空,就是最左边的1和最上边的2的乘积。

再在表中随意指一个空,让学生说出是填几和几的乘积。

(2)学生竖着或者横着填完表格,并对得数。

教师介绍这个表格实际上是一个大“九九表”。

(3)学生发现规律。

(略)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上到右下的那条对角线上的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而以这条对角线为中心,两边的数是对称的。

设计意图:

开课设计的游戏分为4个层次:

一是对口令背口诀,二是乘法算式对口令,三是开火车算乘法,四是填表格找规律,难度逐渐增大。

这样的分层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1~9的乘法口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为本节课的练习作好准备。

(二)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整理与复习第1题。

(1)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

有的孩子要问了,乘法口诀背熟了有什么用呢?

学生:

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

说得真好!

在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那真是太多了!

我们来看教科书上第39页。

你去买了8个皮球,你知道该付多少钱吗?

完成在教科书上。

(2)反馈。

8×9=72(元)。

教师: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学生:

因为1个皮球是9元,买8个皮球就是求8个9相加,所以用乘法计算。

(3)提出数学问题。

你们还能像这样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1:

5个毽子多少元?

学生2:

3个皮球和1副乒乓球拍一共多少元?

学生3:

4个毽子的钱比1个篮球多多少元?

……

教师: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非常好,都用到了乘法或者乘加、乘减。

以后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你们会解决了吗?

请孩子们口头提问题,把算式写在书上。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我们

在教学中要处处渗透,并强调“学以致用”,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用

处真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

2.完成练习十一第7,8题。

(1)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

孩子们真的很棒,我们今天继续到数学王国里去进行挑战,你们敢去吗?

教师:

今天数学王国里面的题目不太一样了,分为3种级别,分别是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

你挑战成功了,就可以在题目的旁边画上五星。

最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得到的五星最多,谁就是今天的数学小高手!

教师:

我们先来闯一闯三星之门。

(课件演示动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7,8题。

(3)反馈。

第7题,乘加、乘减的数学问题。

(1)小题可用5×3+6=21(支)或者4×6-3=21(支)。

(2)小题可用5×8+7=47(人)或者6×8-1=47(人)。

每种算式都要说出是怎么理解题意的。

第8题,解决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每袋的钱数×袋数=总钱数,实际上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表格下面的问题渗透了“整除”的思想,可以买橘子和樱桃。

(4)自我评价。

学生每做对1道题,就给自己画三颗五星。

教师:

孩子们太棒了,你们顺利闯过了三星之门!

这次你们得了几颗五星,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

我得了6颗,因为我2道题都对了,二三得六。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练习主要是加强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环节,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成练习十一第9,12题。

教师:

下面是四星之门,还敢挑战吗?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9,12题。

(2)反馈。

第9题第

(1)小题,5×7=35(时),要图文结合理解信息。

(2)小题让孩子们模仿着提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算式写在书上。

第12题,要图文结合理解题意,第1幅图是求8个6是多少,第2幅图是求4个7和9个7是多少。

(3)自我评价。

教师:

在四星之门,你们又得了几颗五星,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

我得了8颗,因为我2道题都对了,二四得八。

设计意图:

第9题和第12题放到一起来出示,是因为这两道题目都是要图文结合理解题意才能解决。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4.完成练习十一第10,11题。

教师:

下面我们来闯最后一关,五星之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10,11题。

(2)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反馈。

第10题,8个2的和,可以写成2+2+2+2+2+2+2+2,也可以写成8×2或2×8;9与5的积,是9×5;6与3的和,是6+3。

“6与3的和”一定要跟“8个2的和”进行比较,一个是6与3,也就是6和3的意思,一个是8个2,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

教师还可以出类似的题让学生辨析。

第11题,是乘法和加法的对比练习。

左边是求7个9是多少;右边是求7与9的和。

(3)自我评价。

教师:

哇,孩子们闯过了最后一关,五星之门!

你们又得了几颗五星?

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

我得了10颗,因为我2道题都对了,二五一十。

教师:

那你能快速算出自己一共得了多少颗星吗?

比一比,谁的五星最多,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

第10,11题都是在辨析乘法和加法,是检测学生对乘法和加法意义的理解。

这个环节的练习难度最大,所以教师设计了生生交流,进行辩论,教师顺势引导,最后达成共识,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意义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教师:

孩子们太厉害了,老师忍不住也想来考考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小兔一家都非常勤劳,瞧,它和哥哥姐姐拔了好多萝卜,3只小兔一共拔了几个萝卜呢?

请你仔细想一想,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小兔○○○○○○○

姐姐○○○○○○○○

哥哥○○○○○○○○○

请几个用了不同方法的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出自己的算式,同时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生1:

7+8+9=24,因为这3个加数都不是相同的,我就直接把它们加起来了。

学生2:

8×3=24,我把哥哥的萝卜给了小兔1个,大家都变成了8个,就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

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进行观察,看看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2.完成练习十一思考题。

4+4+3+5=□×□

6+6+7+6+5=□×□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具有思考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拓展练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深度训练。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二)

◆教学反思

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

要注意选择好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例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对口令”、“找朋友”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又如,“开火车”、“送信”等,这样的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又便于全员参与,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1~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综合与实践:

赶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的内容。

通过“赶场”活动,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提示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赶场或者商店购物并不陌生,并有了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所以课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模拟“赶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给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赶场”,感受表内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赶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赶场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赶场”,感受表内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难点:

通过“赶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

自己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赶场”吗?

你对“赶场”有哪些了解?

(1)指名回答:

“赶场”就是又很多卖东西人,也有很多买东西的人,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很热闹。

(2)集体订正

2.教师:

“赶场”南方人,比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方言,与北方人说的赶集是一个意思。

一般在县城以下农村,为了方便购物与交易,规定一个集中买卖的市场和时间,人们去市场买东西,每到赶场那一天,人们三五成群地从附近村庄赶来,有的出卖自己多余的物产品,有的买进自家所需的东西,也有的趁便约亲友办些事,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热闹,当然还有小朋友喜欢的游乐项目,非常热闹。

今天,咱们也一起去“赶场”,怎么样?

【设计意图:

对于生活在城市孩子来说,对“赶场”是非常陌生的,有必要进行介绍。

小孩子总是喜欢热闹的,赶场那热闹德场面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教师:

这是一个赶场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有关赶场的信息?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

有很多人很热闹;还有一个优良种子推广站,里面卖的种子又3元一包的,也有5元一包的,也有6元一包的,想买哪一种买哪一种;正中还有一家饭馆,,热气腾腾的,好像刚出锅,都闻到香味啦;还有一个农民伯伯在卖树......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到热气腾腾,就能闻到香味......

教师:

二年级的王红同学也喜欢赶场,这天正好是星期天,这不他早早就和妈妈来到街上,闻到香喷喷的刚出锅的水饺,感到肚子很饿,就和妈妈一起来到了饭馆。

课件出示主题图2。

教师:

如果她们买了2碗水饺,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

共花10元钱,因为1碗水饺5元,2碗水饺就是2个5元,列算式就是5×2=10(元),口诀是:

二五一十。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同学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真是值得表扬。

4.教师:

王红同学和妈妈吃完饭,来到一位农民伯伯那里,请同学们看她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帮她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说说自己的想法。

(1)指名回答:

妈妈准备买4棵树苗,每棵树苗2元钱。

(2)集体订正。

5.教师: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指名回答:

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2)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列式

(4)指名回答:

8元钱,因为1棵树苗2元钱,4棵树苗就是4个2,算式是2×4,口诀是二四得八。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你说的很详细,我们听的很明白,谢谢你。

6.如果妈妈给了农民伯伯10元钱,找回多少钱呢?

(1)指名回答:

2元,用10元钱,减去买树苗花的8元,就是找回2元钱,算式就是:

10-8=2(元)

(2)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王红和妈妈很早去赶场为主线,所以先安排的吃饭,买水饺这个环节首先是培养孩子的看图能力,其次就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根据问题寻找相应条件的意识。

买树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买东西的全过程,包括了解价格、算钱、找补为下一个实践活动环节打好基础】

教师:

妈妈带着小明又来到优良种子推广站,这里的种子真多,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这里的种子又3元一包的,也有5元一包的,也有6元一包的。

集体订正

请同学们看妈妈是怎么说的?

你能帮助她们算出来吗?

课件出示主题图3。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21元。

因为3包6元的,算式是6×3,口诀是三六十八,1包3元的,算式就是3×1,口诀是一三得三,加起来就是18+3=21(元)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解释的非常棒,“大拇哥”是属于你们的!

7.教师:

如果妈妈给售货员25元,怎样算找回的钱呢?

如何列算式?

(1)指名回答:

应找回4元,用妈妈给的25元钱减去买种子花的21元钱,就是找回来的钱,算式是:

25-21=4元。

(2)集体订正。

8.教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指名回答:

买3包5元的和4包3元的需要多少钱呢?

......

(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内交流。

(4)指名汇报:

27元。

因为3包5元的,算式就是5×3,口诀是三五十五,4包3元的,算式就是3×4,口诀是三四一十二,加起来就是15+12=27(元)。

(5)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继续巩固买卖东西的全过程。

同时,也充分利用好教科书,把教科书用够、用透。

这里的种子有三种选择,买法也比较多,所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师:

赶场马上就要结束了,王红和妈妈准备买些蔬菜回家,请同学们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4.

(1)指名回答:

青菜每把2元,白菜每课3元,妈妈要买2把青菜和1棵白菜。

(2)集体订正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指名回答:

妈妈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2)集体订正

3.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助妈妈算出来的。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妈妈买菜一共需要花7元钱,因为2把青菜,就是2个2,算式就是2×2,口诀是二二得四,1棵白菜就是3元,加起来就是4+3=7(元)。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

从图上看,妈妈给了老奶奶1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钱?

(1)指名回答:

应找回3元,用妈妈给的10元钱减去买菜的7元钱,就是找回来的3元钱。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总结:

同学们看,学好数学知识多么重要,不但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帮助别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购物的另一个场景,我们充分利用了图上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感受到数学是很有用的,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教师:

王红和妈妈买完了自己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