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25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docx

81轨道电路结合部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26页word文档

肃分运字〔2010〕10号

关于印发《肃宁分公司道岔、轨道电路结合部设备

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管内各单位:

为确保朔黄铁路运输安全畅通,适应朔黄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树立“立体养护、综合整治”的观念,解决好车、工、电结合部设备在日常养护维修、联合检查整治、故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道岔、轨道电路的运用质量,特制定《肃宁分公司道岔、轨道电路结合部设备联合检查整治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一、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分公司成立由主管副经理为组长,运输生产部、技术部、安监室主任为副组长,部室副主任及有关主管工程师为成员的联合检查整治领导小组。

2、各站成立以电务队长为组长,工务队长为副组长,各工务、电务作业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及车站站长为组员的联合检查整治工作小组。

(二)工作职责

1、分公司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联合检查整治标准、管理办法,建立考评机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监督、检查各单位的执行情况。

(2)组织季度联合检查整治工作的验收及考核。

2、工作小组职责:

(1)细化联合检查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检查,并按整治计划和整治标准实施整治工作。

(2)由组长牵头,组织相关工务、电务和车站,每季度组织一次联合检查、验收和联劳协调会,提报整治计划、整治方案,总结整治经验,协商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结合部设备维护分工

1、工务部门:

(1)负责尖轨拉杆、连接杆(含丁字铁、连接销及丁字铁上的螺栓)、轨距杆、支距杆、基本轨、滑床板及各种垫板的检查、维修及更换。

(2)轨道绝缘部分的夹板及螺栓的检查、维修及更换。

(3)分体式钢轨绝缘不良需更换时,由电务通知工务并提供绝缘材料,电务为主体单位。

胶接式绝缘不良需更换时,由电务通知工务处理,工务为主体单位,电务配合。

(4)配合电务部门进行道岔尖轨、心轨密贴调整,保持尖、心轨宏观密贴,基本轨固定良好,道岔处轨距不超过允许误差。

(5)装有绝缘的钢轨接头,凡轨缝小于6mm或大于构造轨缝,钢轨端面不平直、有毛刺、肥边,扣件、垫片、道钉固定不标准由工务处理、电务配合。

在标准的轨缝内绝缘破损由电务处理、工务配合。

(6)提速道岔钢岔枕与钢轨连接螺栓的绝缘垫板及绝缘套管由工务负责维修管理,由电务按周期测试。

胶接式绝缘接头、附有绝缘的轨距杆、地锚拉杆绝缘管垫由工务负责维修管理,由电务按周期测试。

(7)维修作业在钢轨上的各类钻孔由工务负责。

2、电务部门:

(1)负责各种类型的道岔杆件、电动(空)转辙机安装装置、外锁闭装置的安装、维修。

(2)负责轨道电路钢轨接续线、扼流变压器钢轨引接线、回流横向连接线(板)、道岔跳线的检查、维修及更换。

(3)负责轨道电路、道岔、丁字铁、轨距杆的绝缘材料及性能的定期检查、测试。

(4)配合工务部门调整尖轨竖切密贴、动程、轨距、捣固等转辙部分作业,以及其它相关配合作业。

(5)负责由电务清扫的道岔擦拭涂油、清扫。

3、车务部门:

负责道岔清扫、擦拭涂油、巡视、检查(电务负责清扫的道岔除外)。

三、整治工作重点和要求

道岔联合整治工作属于集体作业项目,各单位必须树立“立体养护、综合整治”的观念,为确保整治作业过程中的行车和人身安全,要严格执行《朔黄铁路联合运输行车组织及安全管理细则》。

凡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整治工作必须按照“天窗”点内、外作业项目规定要求进行维修作业。

1、工务部门:

(1)方正道岔,加强整体防爬措施。

按照《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规定方正道岔,安装防爬设备。

(2)整治尖轨、心轨、基本轨病害。

整治尖轨、心轨翘头、拱腰、侧弯及基本轨硬弯,校正基本轨曲折点及矢度,使尖轨、心轨达到密贴,尖轨前后爬行不超过20mm。

打磨尖轨、基本轨、绝缘接头肥边。

(3)整治道床翻浆冒泥,保持道床几何尺寸良好,道床饱满;拉杆处轨枕盒内留1/2道碴,连接杆轨枕盒内留2/3道碴;道岔转辙部分、其它部位道碴均低于轨枕面20mm。

(4)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最大轨缝不得大于构造轨缝,扣件不得碰夹板,断面保持平齐。

防爬器、轨距杆的安装应尽量避开辙岔心前电务长钢丝绳。

(5)整平、更换弯曲、磨耗严重的滑床板,整修轨撑及轨头下颚。

(6)调整尖轨顶铁,使竖切部分密靠基本轨。

调整尖轨、活动心轨动程及开程。

(7)道床捣固密实,排水良好,不坍渣,不翻浆冒泥。

道岔安装装置处采用标准道碴进行夯实,提高道床的稳定性。

2、电务部门:

(1)道岔转换设备与基本轨方正,角形铁与钢轨密贴,安装装置各部螺栓齐全紧固,规格符合标准。

附有绝缘的密贴调整杆、尖端杆、角形铁、角钢、锁闭杆和带绝缘的销孔等,绝缘装设完整、性能良好。

(2)保证道岔杆件偏差不超限,无磨卡,杆件底部无杂物。

尖端杆撑力适当,销轴磨耗不超限。

(3)按标准调整道岔各牵引点尖轨、心轨的密贴、开程和定、反位开程、锁闭量,调整电气特性,确保2mm锁闭、4mm不锁闭。

(4)更换锈蚀、断股超标的接续线、引接线,整理安装不标准的导接线,做好防混措施。

(5)对提速道岔加装转辙机防护罩,减少外界对钩锁设备的影响。

(6)每半年对所有轨距杆、支距杆、地锚拉杆绝缘测试一遍,发现不良及时通知工务进行更换。

(7)日常巡视发现绝缘接头轨缝超标、肥边严重、扣件碰夹板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工务部门整治。

(8)充分利用微机监测设备加强对结合部设备日报信息、故障信息、特性曲线等电气特性的监测分析,掌握设备运用质量变化规律,为设备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3、车务部门:

承担道岔清扫任务的车站要保持道岔动作灵活,滑床板清洁,无异物卡阻。

遇雨、雪、严寒天气要加强外观检查、清扫。

4、其他要求

⑴在更换道岔尖轨及基本轨,在尖轨及可动心轨第一、二牵引点间及转辙部位改轨距,在尖轨及可动心轨竖切部位进行滑床板平直等整治,更换道岔第一、二、三连接杆,更换或整治道岔限位器时工务必须通知电务配合。

⑵第一连接杆丁字铁连接销磨耗旷动大于0.5mm,影响调试由电务通知工务处理;尖轨尖端轨距不符合标准,工务通知电务配合;尖轨竖切部分肥边顶住基本轨、滑床板吊板超标,由工务处理、电务配合。

⑶锰钢辙叉上的导电销由电务检查、保养,脱落时由电务通知并配合工务焊修。

⑷凡角钢安装装置、尖端杆、密贴调整杆螺丝松动,连接销磨耗旷动大于0.5mm,故障电流调整不符合标准,造成道岔转换不良,由电务处理。

⑸凡更换尖轨或在道岔(转辙部分)上改道作业时,工务点毕时须保证尖轨、竖切部分的静态密贴,电务在配合工务更换尖轨或在道岔上改道作业时,须将道岔相关连的转辙设备的杆件甩开,工务在电务甩开关连杆件之前,不得进行改道作业,以防损坏转辙机内部器件。

四、道岔整治方法和步骤

1、按标准测量、调整岔枕(含钢岔枕)位置、间距和与基本轨的垂直度。

要求:

沿基本轨从岔头向岔尾整体测量、标识,以免逐个测量造成累积误差。

2、对轨距块、滑床板、联接零件等进行全面检查,对装错、漏装、歪斜、窜出以及夹有砂石等杂物的进行更换、补充、调整和清理。

3、检查顶铁。

如有与尖轨腰部不密贴的进行相应调整。

4、道床整理并捣固密实。

5、测量、调整轨距、支距(不影响结合部设备)和各牵引点开程。

6、对转换锁闭设备综合调整。

7、锁闭量调整和电气特性测试。

五、联合检查和联劳协调会制度

1、由组长牵头,组织相关工务、电务、车站每季度对管内道岔、轨道电路等结合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是对电务掌握的病害道岔按标准逐项进行检查,二是检查容易出现故障的处所,三是对整治后的道岔进行逐组检查、验收,对检查验收情况做好记录,三方共同签认,建立台帐。

在联合检查后及时组织召开联劳协调会,总结整治经验,对上次联劳协调会上提出需协调解决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协商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整治计划、方案。

2、注重联合检查的实效性。

组长牵头联合检查,车站、工务、电务工队必须按时参加,对无故不参加者,要上报分公司并通报批评,发生故障追究未参加方的责任。

对于明显的故障隐患漏检,一经发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钢轨、接头绝缘性能测定和养护

1、绝缘钢轨、接头绝缘性能的测定。

电务部门要加强绝缘设备检查、测试,当绝缘不良时,电务、工务联合对绝缘钢轨、接头绝缘性能进行测定。

2、绝缘钢轨、接头绝缘性能不良的处理:

⑴胶接绝缘钢轨性能不良的处理

Ⅰ、发现螺栓折断或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或复紧,扭矩应达到900N·M。

Ⅱ、钢轨、夹板伤损达到《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更换标准或接头绝缘电阻下降时,应及时用普通绝缘夹板更换处理。

需拆开胶结绝缘夹板时,应在封锁点内拆掉全部螺栓,将斜铁或扁冲子紧贴夹板端钢轨轨腹部,用大锤打击使夹板剥离。

重新安装前,用砂轮机将轨腰的余胶清除,同时用倒棱器或圆挫将螺栓孔的胶清除干净。

普通绝缘夹板处理后,必须及时更换胶接绝缘钢轨或采取冻结恢复无缝线路轨道结构。

胶接钢轨进行永久处理时,应严格掌握轨温、胶接绝缘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确保处理后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不变。

Ⅲ、胶接绝缘钢轨发生重伤或折断处距绝缘接头1m以外时,可比照《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6.11条规定处理。

Ⅳ、发生接头轨缝增大到接近12mm或减小到接近4mm时,应拆开接头,经调整轨缝后重新按规定程序安装。

Ⅴ、位于曲线上的胶接绝缘钢轨侧面磨耗达到轻伤标准时,应及时进行更换,防止联电。

Ⅵ、发现胶层起皮、脱落或出现微裂纹,及时用常温固化胶修补。

⑵冻结绝缘接头绝缘性能不良的处理

Ⅰ、发现个别螺栓折断或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或复紧,扭矩应达到冻结接头规定的扭力矩标准,并定期复紧。

Ⅱ、夹板伤损达到《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更换标准或接头绝缘电阻下降时,应及时用普通绝缘夹板更换处理。

普通绝缘夹板处理后,必须及时采用冻结接头材料进行接头冻结,恢复无缝线路轨道结构。

具备条件时,使用相同冻结材料更换绝缘接头。

3、绝缘钢轨、接头的日常养护

⑴加强接头前后三根轨枕的捣固,不得出现空吊板和坑洼;

⑵胶结绝缘钢轨出现拉开迹象时,要先拧紧接头螺栓和前后50米轨枕、扣件、螺栓锁定线路,之后增加绝缘性能检测次数,并做好更换准备工作。

⑶发现扣件轨距挡板或扣件螺栓靠近钢轨胶接接头、冻结接头或普通绝缘接头的夹板、螺栓,发现道床堆积过高埋住轨底等使绝缘性能电阻下降的因素,应及时排除;

⑷及时打磨轨端肥边,防止肥边联电。

打磨时必须利用“天窗”时间,并严防铁屑进入轨缝造成夹板绝缘性能降低,甚至失效。

⑸冻结绝缘接头必须保持平顺,若出现高低错牙,应及时打磨处理。

⑹在正常养护中,胶结绝缘接头螺栓不进行涂油或复紧,要注意螺栓是否有松动情况。

七、配合作业要求

1、车站要为联合整治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电务应及时登记手摇把使用申请,经车站值班员核对、签认后方可使用。

2、工、电设备结合部的施工维修及整治需对方进行配合时,应在作业前一天填写《施工配合工作单》(见附件5),由工、电互相签认。

3、电务整治工务配合时,由电务按规定办理要点手续;工务整治电务配合时,由工务按规定办理要点手续。

作业时,工务、电务双方负责人均应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消记。

4、换轨作业配合要求

(1)工务更换钢轨,电务负责绝缘测试、钢轨导接线及电源线拆装,工务负责轨缝调整、钢轨钻眼、夹板螺栓紧固。

钢轨导接线由电务负责安装固定卡,密贴夹板达到平紧直,并负责其塞钉接触良好,工务夹板螺栓涂油时应保持其完好。

(2)电化区段更换钢轨、道岔、绝缘夹板时应按相关规定加装回流线,由工务采取安全措施,电务做好配合。

5、机械化捣固、清筛及轨道车装卸路料作业配合要求

(1)工务大中修清筛及线路捣固施工作业前,应向电务发出通知,电务负责对安装在钢轨、轨枕上的设备进行防护,尽量做到不妨碍工务施工作业。

(2)轨道车卸路料作业如卸轨、卸枕或道碴时,卸料单位应提前通知电务,由电务派员跟车防护,防止损坏设备或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

八、安全要求

1、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作业纪律,禁止违章违规作业,以确保行车安全和作业安全。

2、联合整治道岔的联系、登记、要点消点及现场作业的防护办法:

(1)施工前一日按月计划向分公司值班室提报次日道岔联合整治作业计划,批复后,于施工当日天窗点前30分钟由电务人员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进行登记签认。

(2)施工作业配合通知单按有关规定执行。

(3)工务负责现场施工防护和人身防护。

(4)施工完毕后,由工、电双方复查,会同车站共同试验良好后,方可消点开通。

九、质量要求

1、联整道岔在满足《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和《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必须达到工、电联合整治道岔验收项目标准的要求。

2、实行两级检查验收制度。

各站联整工作小组每次联整完道岔后进行自验,分公司联整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验收,验收的数量为各站上报季度计划联整道岔数的三分之一,不合格的道岔要严格考核,以提高联整质量,减少道岔设备故障。

3、整治后的道岔合格率应达到100%,优良率应达到85%以上。

十、考核办法

1、分公司工电联整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各单位整治道岔进行考核验收,列入工务工队和电务工队季度考核的生产管理考核模块,并对工电联整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2、对于没有成立工、电联合检查整治工作小组的单位,或没有按计划完成道岔联整任务的单位,分公司将严肃处理。

附件:

1、提速道岔及转换设备铺设安装验收技术条件

2、提速道岔转换设备整治项目及标准

3、普通道岔联合整治工作项目及标准

4、工、电联合检查表

5、施工配合工作单

6、工、电联合整治道岔验收项目和扣分标准

7、工、电联合整治道岔验收表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日

主题词:

检查整治管理办法通知

抄送:

分公司领导、机关各部室、存档

肃宁分公司办公室2020年5月26日印发共印65份

拟稿:

王定举校对:

王定举

附件1:

提速道岔及转换设备铺设安装验收技术条件

(一)道岔

1.轨距

1.1尖轨尖端轨距1435±1mm。

1.2直尖轨轨头刨切起点处轨距1435±1mm(从尖轨尖端量起6156mm处)。

1.3其他部位轨距

mm。

2.尖轨

2.l尖轨轨头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密贴,允许尖端至第一牵引点部分有0.2mm缝隙,其余部分有不大于lmm缝隙。

2.2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间距不小于65mm。

2.360kg/m9号、12号道岔尖轨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160±3mm,第二牵引点处开口值75±3mm。

2.460kg/m18号道岔尖轨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160±3mm,第二牵引点处开口值122±3mm,第三牵引点处开口值68±3mm。

3.可动心轨

3.1可动心轨应在轨头刨切部分与两翼轨密贴,允许有不大于lmm的缝隙。

3.260kg/m12号心轨第一牵引点开口值117±1.5mm;第二牵引点开口值68±1.5mm。

3.360kg/m18号心轨第一牵引点开口值98±1.5mm;第二牵引点开口值56±1.5mm。

4.基本轨及导轨无硬弯,无倾斜,接头轨面及工作边一侧平齐。

5.护轨平直段轮缘槽宽度42+1-0.5mm。

(日常养护维修标准为+3-1mm)。

6.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

6.1查照间隔≥1391mm。

6.2护背距离≤1348mm。

6.3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在心轨轨头宽20~30mm断面范围内丈量。

7.水平

7.1偏差不超过4mm。

7.2导曲线内股不高于外股。

8.方向

8.l直线远视直顺,用10m弦量,偏差不超过4mm。

8.2导曲线支距偏差±2mm。

8.3连接曲线用10m弦量,正矢偏差不超过3mm。

9.前后高低用10m弦量不超过4mm。

10.道床洁净饱满,夯实拍平,边坡整齐。

11.岔枕

11.1岔枕间距允许偏差:

木岔枕±10mm,混凝土岔枕±20mm。

(日常养护维修标准±20mm),配置符合要求。

11.2岔枕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1.3无连续空吊板。

12.其它连接零件

12.1螺栓无松动、无缺少、无缺油。

12.2铁垫板及橡胶垫板或塑料垫片齐全。

12.3扣件齐全密靠,离缝>1mm者,不超过6%。

13.外观。

13.1道岔钢轨编号,各部尺寸用油漆标记正确,字迹清晰。

13.2旧料收集干净。

(二)外锁闭和安装装置

1.外锁闭装置

1.1外锁闭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施工安装要求,钩锁、锁闭杆,锁闭铁等无毛刺、飞边,底漆或镀层均匀,无漏漆或漏镀。

1.2锁闭杆、锁闭铁及连接铁安装平直,可动部分在转动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

1.3主要技术指标

安装位置

转换动程

外锁锁闭量

转辙器

(尖轨)

60kg/m9号

第一牵引点

160±3mm

≧35mm

第二牵引点

75±3mm

≧20mm

60kg/m12号

第一牵引点

160±3mm

≧35mm

第二牵引点

75±3mm

≧20mm

60kg/m18号

第一牵引点

160±3mm

≧35mm

第二牵引点

122±3mm

≧20mm

第三牵引点

68±3mm

≧20mm

辙叉

(心轨)

60kg/m12号

第一牵引点

117±1.5mm

≧35mm

第二牵引点

68±1.5mm

≧20mm

60kg/m18号

第一牵引点

98±1.5mm

≧35mm

第二牵引点

56±1.5mm

≧20mm

1.4各部螺栓应紧固,丝扣露出螺母外,铁垫圈、绝缘管、垫圈等齐全,开口销齐全。

2.安装装置

2.1各种基础螺栓紧固,丝扣露出螺母外的余量应为5~10mm,开口销齐全,开口合适,螺栓底部有防转装置。

2.2基础托板安装与钢轨垂直、平顺,道岔各部杆件安装偏移量不大于10mm,转辙机外壳边缘与基本轨直线距离相差不大于5mm。

2.3分别检查尖轨、心轨各牵引点外锁闭两侧(定位、反位)锁闭量,两者之差不超过2mm,超过时要进行调整。

2.4安装装置零部件齐全,质量合格,安装正确,可动部分转换灵活,不卡碰,旷量符合设计要求。

2.5道岔安装装置绝缘良好。

2.6各类电气配线整齐、美观,端子紧固,接点调整良好。

2.7尖轨第一、二牵引点、心轨第一牵引点处尖轨、心轨与基本轨间有4mm及以上间隙时,道岔不锁闭或不接通表示。

2.8各种防护装置完好,各类零部件要求有防护措施(涂防护漆或电镀)。

附件2:

提速道岔转换设备整治项目及标准

项目

整治内容

整治标准

备注

道岔、轨道几何尺寸

尖轨尖端轨距

1435±1mm

其它部位轨距

1435+3-2mm

水平

≦4mm

外锁闭

锁闭拉板与动作杆平行

偏差≦10mm

防护罩齐全并便于检修

销、轴滑块磨耗不超标

旷量≦0.5mm

各部螺丝紧固,开口销齐全

防松、标记化

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的锁闭点

2mm锁闭、4mm不锁闭

心轨锁闭铁调整量

≧5mm

安装位置

各种拉杆与钢轨的间隙

≧10mm

绝缘管垫齐全、绝缘符合要求

≧50

销、轴绝缘管磨耗不超标

旷量≦1mm

紧固件符合标准

防松标记化

导管、拉杆平直、不磨卡

拉杆距轨底﹥10mm

杆、管磨耗不超标

不大于其直径的1/10

安装弯板两平面平行

偏差≦10mm

结合部

直尖轨轨头刨切起点处轨距

1435±1mm

钢轨垂直于基本轨

偏差≦10mm

锁闭点滑床板不吊板

吊板数量不多于1/4块

钢枕与砼枕间固定拉板齐全

厚度≧10mm

整治后道岔阻力

小于5000N

尖轨无硬弯、拱背

心轨与基本轨缝隙≦1mm

尖轨爬行量不超标

≦20mm

心轨爬行量不超标

≦10mm

顶铁与尖轨、心轨轨腰间隙

≦1mm

心轨Y型板不松动

无旷量

心轨滑床台磨痕深度

≦1mm

尖轨限位铁前后缝隙偏差

≦1.5mm

转辙机托板底部不应有石碴

道床稳固

电气特性

转辙机动作电流

≦2A(电阻54

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电流

一般≦3A

合理调整转换阻力与摩擦力的比例

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转换阻力应于1.5KN

,摩擦力第一牵引点调整在2.5—3KN之间、第二牵引点调整在6.5—7KN之间。

60Kg/m18号道岔

附件3:

普通道岔联合整治工作项目及标准

部门

整治内容

整治标准

电务

道岔密贴调整杆、尖端杆、连接杆及电动(空)转辙机的安装位置

密贴调整杆、表示杆或锁闭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与基本轨(直股或直股延长线)垂直线的偏差小于20毫米

尖轨第一连接杆处于基本轨之间

2mm锁闭,4mm不锁闭

密贴调整杆空动距离

大于5毫米

表示杆或锁闭杆缺口间隙

符合《维规》标准

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外壳纵侧面与基本轨或中分线相平行

两端垂直偏差不大于10mm

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与基本轨或中分线相垂直

两端偏差不大于20mm

各种拉杆水平方向两端偏差

上下不大于5mm

钢轨连接线、跳线、送受端连接线

固定平直、完整,方便工务道床捣固

轨道绝缘

符合《维规》标准

角型铁、小垫板与钢轨(三缝)

密贴

转辙机摩擦电流

符合《维规》标准

工务

尖轨拉杆(含方钢、丁字铁及丁字铁上的螺栓)、轨距杆、基本轨长垫板的维修

第一连接杆销子旷动不得大于0.5mm

保持道岔处轨距

变化不超过允许误差,基本轨不横移

尖轨走动

灵活一致,不偏斜

尖轨爬行量不超标

不超过20mm

轨道部分的鱼尾板及螺栓

检查维修及更换

道岔转换阻力

不大于道岔转换额定负载

车务

定期清扫、擦试涂油

附件4:

工、电联合检查表

设备

名称

存在问题

整治方案

计划时间

整治

情况

完成

时间

参加整治负责人签字

附件5:

施工配合工作单

年月日

施工单位

施工负责人

施工时间

施工地点

配合单位

配合工作内容及要求:

 

 

配合单位负责人签名

配合单位受理时间

注:

一式二份,施工单位及配合单位各存一份

附件6: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验收项目和扣分标准

序号

验收项目

单位

扣分标准

1

尖轨50毫米断面及以下竖切部分不密贴超过2毫米

5

2

滑床板与尖轨间有2毫米以上的间隙每侧超过1块

2

3

转辙部分几何尺寸超限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