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43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B.

D.

11.有关CuSO4说法正确的是(  )

A.俗称胆矾B.可检验水的存在

C.摩尔质量为160D.不含原子团

1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13.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是(  )

A.酚酞试液B.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D.碳酸钾溶液

14.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KClO3

KCl+O2↑

B.2KClO3→2KC1+3O2↑

C.2H2O2

2H2O+O2↑

D.H2O2

H2↑+O2↑

15.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

A.增加溶剂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

16.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17.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  )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18.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时)。

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

A.T=25℃pH=7B.T=25℃1≤pH≤13

C.T>25℃pH=14D.T>25℃1<pH<13

19.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具有相同的(  )

A.硫元素质量B.质量C.氧原子个数D.分子个数

20.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1:

1:

2B.2:

4C.2:

3:

6D.3:

8

七、填空题(共21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21.(8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①积极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品。

酒精(C2H6O)由  种元素组成,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酒精燃烧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人造金刚石世界闻名。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  。

金刚石、  (填物质名称)和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其中碳元素以  (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③光伏产品遍及全球。

生产中涉及反应:

SiO2+2C

Si+2X↑.X的化学式是  。

1molSiO2中约含  个Si原子。

22.(6分)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①选用药品。

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图中丙对应实验  (选填“I”“Ⅱ”或“Ⅲ”)。

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

②搭建装置。

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应选用  (选填编号)。

③收集二氧化碳。

用如图装置收集时,空气从  (选填“x”或“y”)端排出。

④检验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7分)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①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31.6

63.9

110

16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变大”或“变小”)。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②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图所示: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选填编号)。

③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40℃时,甲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

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  (选填“能”或“不能”)。

八、简答题(共19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24.(8分)实验室以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

①方法一:

氧化铜

硫酸铜溶液

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该方法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

②方法二:

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图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  。

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  (选填“I”“Ⅱ”或“Ⅲ”)处。

该制备铜的方法利用了氢气的  性。

0.1mol氧化铜与足量氢气反应,计算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③通过比较,写出方法一和方法二各自的一条优点  。

25.(11分)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①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与解释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向Ⅰ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  色沉淀

向Ⅱ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  

在Ⅱ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

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图所示: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  。

②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

乙所加试剂依次为  。

③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减到最少。

丙所加试剂依次为  

解析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因此氦气属于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水呈中性,石灰水显碱性,稀硫酸、稀盐酸显酸性。

解析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属于钠盐,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答案A

解析KCl、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答案C

解析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2)×

3=0,x=+3价。

答案D

解析A、蔗糖、食盐、白醋溶于水,能够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花生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解析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A错误;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B错误;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正确;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D错误。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水过程中可加入活性炭;

生石灰、熟石灰、烧碱溶于水,使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加入。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解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观察四个选项,C符合题意。

解析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CuSO4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硫酸铜中含有硫酸根。

解析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一氧化碳、氧化铜、氧气在一定条件下都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

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鉴别;

氢氧化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解析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B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C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D化学方程式生成物写错,也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解析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解析单质可能由分子构成,也可能由原子构成,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错误。

化合物可能由分子直接构成,也可能有离子构成,如绝大多数的盐是离子构成的,B错误。

同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一种物质,则一定是纯净物,C正确。

混合物中至少有两种分子,则只有一种分子的不是混合物,D错误。

解析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则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T>25℃;

混合液的pH应大于1,小于13。

解析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分子的构成不同,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硫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同。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分子的构成不同,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SO2和SO3的质量一定不同。

SO2和SO3中氧元素含量相同,则氧原子个数一定相等。

SO2和SO3中氧元素含量相同,由于一个二氧化硫与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不同,则分子个数一定不相等。

解析一定量甲烷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不变,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x、y、z,(x+y):

2z=1:

4,则(x+y):

z=1:

2。

解析①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酒精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②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大理石等。

金刚石、石墨和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其中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可知,R的化学式中应有的Si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1)÷

2=0,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2÷

2=1,C元素的原子个数为2÷

2=1,则R的化学式为CO,1molSiO2中约含个Si原子。

答案

(1)三

(2)有机物(3)化学(4)切割玻璃(合理即可)

(5)石墨(6)游离(7)CO(8)6.02×

1023

解析①根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达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图中丙对应实验Ⅰ;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②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应选用bcfg;

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经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如图装置收集时,二氧化碳应该长进短出,所以二氧化碳从Y端进入,空气从X端排出;

④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答案①Ⅰ;

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②bcfg③x④Ca(OH)2+CO2=CaCO3↓+H2O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

100g=11:

10,将水或升高温度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故填:

变大;

11:

10;

加水(合理即可);

(2)由图象可知,第一只烧杯和第二只烧杯的底部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第三只烧杯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二者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第四只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第三只烧杯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了;

bd;

(3)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这一现象说明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根据本实验结果,并不能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

大于;

不能。

答案

(1)变大;

加水(合理即可)

(2)bd(3)大于;

不能

解析①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该方法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②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酒精灯,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底部,答案I,该制备铜的方法利用了氢气的还原性;

0.1mol氧化铜的质量是8g,设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CuO+H2△Cu+H2O

802

8gx

,x=0.2g

③通过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各自的优点是:

方法一节约能源,方法二得到的铜纯净。

答案①CuO+H2SO4=CuSO4+H2O,置换反应;

②酒精灯,I,还原;

0.2g

③方法一:

节约能源,方法二:

得到的铜纯净。

丙所加试剂依次为  。

解析①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向Ⅰ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

向Ⅱ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氢氧化钠和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硝酸钠;

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

沾到湿润的pH试纸上;

理由:

湿润的pH试纸会稀释溶液,会导致测定的酸碱性溶液不正确。

②乙所加试剂依次为:

过量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硫酸,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过量的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钠。

③丙所加试剂依次为:

过量氯化钠溶液、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硫酸,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过量的稀盐酸、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钠。

答案①HCl+AgNO3═AgCl↓+HNO3

白色

Cu(OH)2

问题:

沾到湿润的pH试纸上

湿润的pH试纸会稀释溶液。

②过量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硫酸

③过量氯化钠溶液、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