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43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主要建设内容:

沉砂池L×

H=28.5×

23.1×

6m(异形),生物池L×

H=122.6×

33.8×

6.5m,沉淀池D=43m,均质滤料滤池分14格,单格过滤面积:

98m2,接触池123.85m×

18.35m,化学除磷部分储药池单池尺寸7.0×

7.0×

3.5m,溶药池10×

10×

3.5m,2.4.14贮泥池10×

3.5m。

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含征地拆迁赔偿费)约34681.05万元人民币。

3环境环境敏感点

项目东面和南面为高山,山脚下有上洋村和兔岗岭两个村庄,项目西面和北面分别被石溪河和坪山河所包围,河的外侧300m范围内均为空地,再往外分布有村庄。

表1项目主要敏感点分布情况表

村名

方位

距离(m)

户籍人口

户数

上洋村

E

200

42

14

兔岗岭

121

37

竹坑居民小组

350

169

65

茜坑

W

634

236

75

上坝

1050

塘角

WSW

800

233

64

田头

SSE

1500

1004

286

大工业区

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委托龙岗区监测站对坪山河水质作了现状监测,监测断面为上洋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上游200m(石溪河与坪山河交汇处)、尾水排放口下游200m以及坪山河与惠阳县的交汇处共设置3个监测断面。

另取2006年常规监测断面:

碧岭、红花潭、上洋和2006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监测断面:

碧岭、红花潭、卷龙埔、上洋。

监测项目有水温、pH、CODCr、NH3-N、DO、BOD5、挥发酚、氰化物、总砷(As)、总汞(Hg)、铬(六价)、总铅(pb)、总镉(Cd)、悬浮物、亚硝酸盐、硝酸盐、石油类、氟化物、总磷、硫化物、铜、锌、粪大肠菌群共计23项。

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评价结论:

排放口上游200m断面除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各指标均不超标;

排放口下游200m和与惠阳交汇处两个断面除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各指标均不超标。

2006年坪山河常规监测断面中,上游碧岭断面水质相对较好,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他项目均不超标;

中游红花潭断面有11个项目超标,下游上洋断面有7个项目超标,三个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均劣于Ⅳ类。

全河段年均值超标的项目有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粪大肠菌群,水质劣于Ⅳ类。

2006年三期监测中,碧岭断面除丰水期总氮超标外,其余监测项目均不超标;

红花潭和卷龙埔断面除丰水期CODCr不超标外,其余项目均超标;

上洋断面监测项目全部超标。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点位在上洋污水处理厂中心处、大工业区、上洋村共设3个监测点,监测项目有TSP、恶臭、SO2、H2S、NH3,2006年11月6日~10日连续监测5天,每天采样4次,取3天有效数据。

三个监测点的SO2污染指标很小,H2S和NH3均未检出,TSP未超过二级标准要求,但监测值较高,主要是因为道路施工扬尘造成的。

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四周厂界设4个环境噪声监测点,从11月6日~8日连续监测三天,每天两次:

14:

05和23:

30。

由监测结果值可以知道项目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5工程分析

(1)与城市规划等符合性分析

项目的建设地点与规模是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深圳市污水系统布局规划(2002-2020)》所确定的。

项目符合《深圳市水环境质量控制规划(2006-2020)》、《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市治污保洁方案》《深圳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05-2010)》和《市规划局方案》,也符合《深圳市龙岗区污水资源化建设规划(2007-2020)》、《龙岗区污泥处置建设规划》。

(2)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项目用地位于服务区截污管线的末端汇合处,地质条件较好,可以节省造价;

地势平坦,地势较低,可以节约能量。

该选址不在生态控制线内,同时也不属于水源保护区,距离东面最近的上洋村和南面的兔岗岭居民点大约200米,上述距离可以保证项目建设对环境敏感点不产生大的影响。

(3)项目平面布局与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本期工程厂区平面布置根据厂区地形、厂区周围环境、已建一期工程构筑物分布和处理工艺以及进、出水位置等条件,将全厂的管理及处理建构筑物合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保证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布局合理,生产管理方便,连接管线简洁的基本原则下,按功能及工艺流程分区。

整体布局功能划分符合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设计规模及进、出水质分析

根据污水量的预测,确定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

18万m3/d(不含已建成一期2万m3/d,为旱流污水)。

上洋污水厂近期接纳合流污水,合流制比例为0.288,截流倍数n=2,旱季总变化系数为1.3,因此本次工程旱季平均流量为18万m3/d,旱季高峰流量为23.4万m3/h,雨季处理水量为28.368万m3/d。

以坪山河现状污水水质资料为基础,参考同类城市污水厂进水水质情况,并考虑城市建设的发展,排水系统将逐步完善,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上洋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龙岗河并汇入惠阳境内的淡水河,淡水河是惠阳的水源保护地,对排入的水质有很严格的要求。

上洋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见表2。

表2上洋污水处理厂要求进出水水质(单位:

mg/L)

指标

BOD5

CODcr

SS

NH3-N

TN

TP

(以P计)

进水浓度

130

230

160

20

30

4

出水浓度

10

50

5

15

0.5

(5)工程污染分析

施工期主要污染情况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和物料装卸碰撞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

施工扬尘主要为土地开挖时产生的扬尘污染,其来源主要有机械施工、余土堆放、运输过程及场地自身等,而这其中挖土和车辆运输是对环境产生最大影响的重要环节。

经扰动的土壤与未经扰动的土壤比较,其侵蚀模数约可加大10倍,若不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将造成水土流失。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暴雨的地表径流。

营运期主要污染情况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恶臭,以无组织形式排放,主要成份为H2S和NH3,主要产生在进水区的格栅及沉砂池附近以及污泥处理区。

污水处理厂在运营期间,本身也产生一定的废水。

包括厂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来自员工。

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为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及污泥脱水泵房的压虑液,与厂区来水一并处理。

污水处理厂的固体废物来自三方面:

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格栅沉砂和污泥。

格栅渣和沉砂渣等固体废物由塑料、碎石块、泥沙等组成,可视为一般性市政垃圾。

污泥则是处理厂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

类比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产生量统计结果,一期工程格栅和沉砂产生量为2.35t/d,二期工程格栅和沉砂产生量约为21.1t/d,一期污泥产生量约为10t/d,二期污泥产生量约为90t/d。

噪声主要为设备噪声。

6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坪山河河流水文特点,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的预测模式选取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模型,对坪山河流域水质预测采取几种情况加以预测:

(1)仅建一期大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水质状况预测

仅建一期污水处理厂工程,由于一期工程主要处理大工业区污水,而坪山镇及其它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仍直接排入坪山河,对坪山河产生较大污染。

2010年卷龙埔和上洋断面BOD5浓度在枯水期超标9-14倍,TN、TP枯水期超标17-26倍。

由此可知,仅靠一期工程不能改善坪山河的污染状况,必须建立更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2)二期工程建成运行后水质状况预测

坪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运行后,红花潭断面的CODCr浓度比现状下降80%以上,BOD5浓度比现状下降90%以上,TN比现状下降90%以上,TP比现状下降95%以上。

卷龙埔断面的水质变化,CODcr较现状浓度下降80%,BOD5较现状浓度下降95%,TN比现状下降97%,TP比现状下降95%。

上洋断面在丰水期、平水期、在枯水期95%保证率条件下,CODCr的预测浓度分别达到13.51mg/L、14.18mg/L和32.51mg/L,丰水期、平水期能够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但枯水期由于地表径流较小,河流自净能力有限,不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为实现坪山河上洋断面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条件,应从减少污水排放量,或者排污口上移,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降解能力来解决。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污水资源化建设规划(2007-2020)》,上洋污水厂深度处理后的污水部分回用,部分排放作为河道景观补水,排放量为4.6万m3/d,,排污口设在汤坑水河口,距上洋断面约10km,此时上洋断面能够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6.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一次最大落地浓度一般小于25,出现距离一般为20m左右,根据恶臭评价标准,厂界恶臭强度均低于3级。

由于各主要构筑物与厂界的距离均大于20m,所以厂界外的落地浓度完全可达到恶臭的环境标准,且项目厂界外100m内无居民,因此影响不大。

上洋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生物除臭系统的臭气源为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

污泥处理部分生物除臭系统的臭气源为贮泥池、污泥脱水机房、污泥转运间以及污泥堆肥间的臭气,臭气源的臭气通过风管集中收集至除臭风机送至生物除臭塔进行除臭处理。

6.3声环境影响分析

上洋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成后,在设置高噪声设施的机(泵)房门窗关闭和离心鼓风机消声器处于正常状态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厂厂界噪声预测值均低于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与现状背景噪声迭加后仍低于标准值,表明工程投入运营后,在关闭门窗和工程措施正常的前提下,对厂界外环境影响不大。

6.4固废影响分析

根据龙岗区规划,本项目污泥送到污泥干化厂和焚烧发电厂处置,该污泥干化厂和焚烧发电厂选址在上洋污水处理厂西北角的空地,主要处置龙岗区东部的污泥,近期规模为1000t/d,远期规模为1200t/d,可以满足本项目的需要,且紧挨本项目,运输方便。

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本项目污泥对环境影响不大。

格栅渣处置较简单,经压缩后及时与沉砂一起外运至生活垃圾场地进行填埋作无害化处理。

生活垃圾收集后送交环境卫生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

7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1)项目扬尘的影响

本项目同时施工的面积为16万m2,施工时在整个场地内都有可能产生扬尘,位于下风向的竹坑居民小组的地面平均浓度增值在0.04~0.06mg/m3之间,占二级标准的评价标准的13.3~20%,位于上风向的上洋村地面平均浓度增值在0.02~0.08mg/m3之间,占二级标准的评价标准的6.7~26.7%,其余敏感点在各季节施工期的浓度增值都在0.02mg/m3以下,几乎不受施工期扬尘的影响。

因此,在有洒水抑制施工场地扬尘的条件下,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TSP对周围主要敏感点的环境影响不大。

(2)施工机械废气的环境影响

由于施工期污染源主要为间歇性或流动性污染源,且燃料用量不大,污染源强较少,故施工期机动车辆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而施工扬尘造成的污染也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完后就会消失,故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7.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结果表明,50米范围内除了基础阶段超过2类标准外,其他3个施工阶段均达到2类噪声标准。

施工阶段、装修阶段噪声值相对较低,施工外围30米即可达到2类噪声标准。

由于本项目周围约50米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项运输车辆所经路线附近有人员居住,对交通噪声反应比较强烈。

运输车辆严禁在夜间行使,以减少夜间对人们的影响。

7.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施工期生活污水影响预测

本项目施工高峰期约有施工人员100人,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如表3。

表3施工期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结果(单位:

kg)

生活污水(吨)

悬浮物

CODCr

总氮

总磷

油脂

日产生量

10.8

2.38

2.16

4.32

0.43

0.09

1.08

总量

2700

594

540

1080

108

21.6

270

施工期生产污水通过上洋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项目施工过程的生产废水主要是砼浇注养护过程产生的养护废水,该部分废水呈微碱性,并含有较高的SS,可经过沉淀后排放。

由于本项目所在位置土壤下渗性能较好,施工过程中会直接渗入地下,并且量不大,对水环境不会带来明显影响。

7.4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

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250吨~3750吨。

运输余泥渣土的车辆必须按指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行驶。

运输过程中,应装载适量,车厢上部必须覆盖蓬布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余泥渣土沿途洒漏、飞扬。

本项建筑垃圾必须由龙岗区余泥渣土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处置。

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部门处理,经上述处理措施后,建筑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建设期生活垃圾收集后送交环境卫生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7.5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评价

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对多年平均降雨量下年水土流失强度及各种降水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强度及流失量计算结果如下:

(1)施工期间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

对施工期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对多年平均降雨量下年水土流失强度及各种降水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强度计算结果见表4。

表4水土流失计算结果

坡度

流失面积

(m2)

全年Re=445.1

5~9月Re=434.8

流失强度

(kg/m2.a)

流失量

(t/a)

(kg/m2.(5~9月))

(t/(5~9月))

3%

160000

32.67

5227.9

31.92

5106.9

(2)施工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水保措施

对裸露地表进行植草种树等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强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

表5采取水保措施条件下(P=0.10,Ct=0.05)的水土流失计算结果

0.163

26.14

0.159

25.53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项目若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量仅为没有采取措施的0.5%。

因此,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施工环节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

8公众参与

我评价单位于2006年11月17日发布关于开展《深圳市龙岗区上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公众参与》的第一次公告,于2007年9月7日进行了第二次公告。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5份,收回92份,回收率为87.6%。

在收回的问卷当中,本科及以上的占15.2%,大专的占10.9%,中专的占13.0%,高中的占28.3%,初中及以下的占33.7%。

职业有农民、公务员、职员、办事员、会计、司机、自由职业者,年龄在20~63岁之间,以中年人和青年人为主,其中男士占70.7%,女士占29.3%。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知道本项目的人占70.7%,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宣传。

绝大部分公众同意项目选址且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9环境风险评价

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所选用的处理工艺及整个污水处理厂所建设施的分析,风险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污水管网事故,包括污水管网损坏、管道爆炸、污水管道疏通时工作人员中毒。

(2)废气排放风险,主要是有毒、易爆气体泄漏;

(3)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

对于风险事故的防范,主要是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对策以及风险事故后的应急方案。

如管网及泵站维护措施、污染事故的防治措施、污染事故应急方案及措施等。

10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分析

10.1清洁生产

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其清洁生产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艺合理性、节能降耗、管理以及污水资源化利用。

(1)工艺合理性

污水经过厂内污水提升泵房进入细格栅沉砂池将大的悬浮物隔掉以后,进入厌氧池、好氧池处理,然后进入二沉池二级处理,再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并采用紫外线消毒法进行消毒后回用,不能回用部分处理至达标排放。

(2)节能降耗

本项目污水处理(包括深度处理)系统的能耗指标为0.29kW·

h/m3,处于较优水平。

(3)厂区绿化

要求四季有景,厂区绿化面积达到49%。

建设单位应在厂界处植树造林,在厂区内的污水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

(4)水回用

首先,本工程解决了坪山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工程本身节约水资源。

其次,工程中考虑了Q=30m3/h的自用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的污水主要回用于冲洗道路、园林绿化和厂内办公楼、单身宿舍提供冲洗厕所用水。

再次,本工程方案设计时,还预留有远期中水回用系统的场地,为远期中水大量回用工业、农田灌溉、城市景观等奠定基础。

10.2总量控制

本项目符合总量控制计划的上述要求。

本工程建成后,对区域水污染物有较大的削减作用:

处理规模为20万m3/d时,工程排水总量为7300万t/a,CODCr排放量控制指标为2920t/a,污泥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1.022万t/a。

11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11.1运营期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上洋污水厂进水k(BOD5:

CODCr)值和C:

N:

P值较高,水质适宜于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

曝气氧化沟工艺工艺其实也是一种A/A/O工艺,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

二级出水再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使总排放口出水水质达到出水标准也是可行的。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物质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容易被氧化。

当活性基团被氧化后,气味就消失,因而本项目采用生物除臭工艺进行恶臭气体治理是可行的。

治理后的噪声值在75~85dB(A)之间,污水处理厂厂界噪声预测值低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因此本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本项目污泥产生量为19.8t/d(干污泥),占到污泥干化焚烧发电厂近期规模的1.98%,从规模上来说是可行的;

另外污泥干化焚烧发电厂建在上洋污水处理厂旁边,运输方便,大大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是可行的。

11.2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对于建设施工阶段的车辆和机械扬尘,采取洒水湿法抑尘;

对于离开工地的运输车,应该安装冲洗车轮的冲洗装置,水泥等采用密闭的槽车运送至专门的水泥储仓中并湿装至搅拌车中配料等均能有效避免施工期扬尘。

(2)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避免在中午和夜间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

(3)修建沉砂池,并配以拦沙坝,加强施工期监控与管理,做好及时防护等均会有利于在水土保持措施,有利于开发区建成后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

(4)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收集后送上洋污水处理厂一期现有工程处理达标后排放;

优先完成区内外雨水截流沟,使施工区内外的雨水分流。

11.3环保投资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为95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4681.05万元的2.74%,经济上是可行的。

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规模为18万吨/天,污水处理成本0.92元/m3.d,运行成本0.68元/m3.d,排污收费单价定为1.10元/m3。

根据深圳市物价局对市水务局成本监审的结果,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本工程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不但改善河流水质,还可提高当地环境质量,环境效益是十分突出的。

但其建设运营难免产生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

总体而言,该项目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利大于弊。

13工程环境监理和环境管理

依据《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审核办法》(深环〔2000〕104号),建设单位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组织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

运营期间需加强生产车间的管理,加强排污口的管理,强化绿化管理。

应制定环境监测的工作计划,或者委托当地监测部门进行定期监测。

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指标的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

13总结论

本报告认为:

不存在足以影响该项目实施的环境问题,该项目在全面落实其提出的并经过本报告补充的各项环保措施,同时运营期间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后,项目建设从环保方面看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