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39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docx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

大海开花阅读答案

【篇一:

2015年苏州市高新区初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ss=txt>语文2015.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2.下面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巷深弄长,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

悠悠古巷里,迷漫着淡淡的惆怅。

温婉的渔家少女倚在门边,心不在焉地缝补着衣物,难道她也在思念远方未归的亲人吗?

……过客万般,旧人未归的愁絮,颇具江南特色的伤感之情,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班驳的砖墙向我倾诉着小巷的历史,院中的古井向我娓娓道来小巷的故事,我流连忘反。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②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相见欢》)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④采菊东篱下,。

(《饮酒》)

⑤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

⑦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⑧(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名著阅读。

(5分)

①《西游记》中,劝说并招安孙悟空的是谁?

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炼的又是谁?

(2分)②《阿长与山海经》中,是什么原因使“我有一时也对”阿长“发生空前的敬意”,是

什么原因“又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

(3分)

5.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出“微博”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3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5分)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创作的一首豪放词。

全词“狂态”毕露,尽显豪放之气。

请从词的上阕举一例分析。

(2分)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者运用了什么典故?

有什么用意?

(3分)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8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c.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d.三老豪杰皆曰《陈涉世家》..

9.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2分)(▲)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b.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d.先帝不以臣卑鄙

10.选文划线两处句中,作者均提到“先帝”,分别有什么用意?

(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1-12题。

(6分)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

荆大说,许救之,甚欢。

臧孙子忧而反。

其御曰:

“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

”臧孙子曰:

“宋小而齐大。

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

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

”臧孙子乃归。

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注释】①臧孙子:

人名②荆:

指楚国。

③必以坚我也坚:

使?

?

坚持。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

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12.“荆大说,许救之”后,臧孙子本应高兴,可他返回时却“有忧色”,为什么?

(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3-15)题。

(8分)

把持住良知的标尺

①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人的智慧汇集于此,余音不绝,提醒与警示后人要以良知治世,诚义为人。

然而,近年来,社会的风气却日渐下滑,人心的良知又在哪里呢?

②有一句“笑话”如是说道: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中国人喝牛奶,结石。

”而但凡心存良知的人看到这句话想必都笑不出来。

近年来,孔雀绿,苏丹红,落日黄等化工原料频频“走进”食品,而三鹿毒奶粉更是让国人心寒。

再看看那些捡变质菜来卖的小商贩,那些说违心话的记者,那些不以正义而以利益为目的的律师……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失去良知后的国家是何等冷漠,而这些人又怎能说出自己不愧对于天,不愧对于人?

③有人说,生活是一片深不可测的大海,波涛汹涌,暗礁浮沉。

人在其中飘飘荡荡,渡去铅华,洗尽浮尘,最后只剩早已白发的少年,静静的伫立在时间的尽头,望着那无法触及的彼岸。

但我却相信,良知是能带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最好航针。

端平这把标尺,它就会指引你在人生航线中问心无愧的驶向理想的彼岸。

④孟子曾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钱财和忠义之间呢?

和珅就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内心的标尺倾向了黄金。

他依仗为皇帝所宠,利用职权受贿贪污,其私产堪比国库。

自以为机关算尽,但终被嘉庆帝抓住了把柄,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他倾斜了良知的标尺,也终因此举误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成为历史的污点,为万世所诟。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武装抗元失败被俘后,在元朝劝他投降时写的一首诗。

意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坚贞不屈的决心。

这首诗,也成为文大夫无法摧毁的精神支柱,让他在无数个无眠之夜里平静地忍受折磨,坚定地拒绝降元,最终用良知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成就了他的凌云壮志,无愧于他的赤血丹心。

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无数的赤血丹心所书写的正义之举正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

榜样是标尺

上的刻度,选择善良正义的榜样,我们就能避免误入歧途,把握住良知的标尺!

⑥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良知的背囊丢了,散到人间,成了撒旦的魔掌。

良知的标尺一旦倾斜,便必然坠落地狱,万劫不复;而良知的树一旦开花,也定将连年富贵,万古流香。

因此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对于把持自己的良知是何等的重要!

⑦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涓涓清泉,我聆一曲最跃的;幽幽茶香,我撷一朵最怡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而漫漫人生,我要把持住那杆最真的——良知。

⑧把持住自己良知的标尺吧,它对我们建设文明国家,成为文明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13.第一段用古人的话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14.分析文章第④⑤两段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和作用。

(3分)

15.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把握住自己的良知?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17分)

项链

符浩勇

(1)清晨,李梅照例五点四十分就到了瑞海苑小区。

这时候业主们都还在酣睡着,小区显得很安静。

她是小区的清洁工,朦胧的路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寂寞。

丈夫去世了,女儿上大学全靠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h区绿化带打扫得干干净净。

(2)瑞海苑是这座城市的高档小区,是白领集中居住的地方。

在一条两边开满杜鹃花的甬道上,李梅仔细捡着晚上掉落的叶子,她觉得这么漂亮的小区不应该有一点}-t圾o突然,地上一样东西让她的心抖了一下——那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

还有一个海蓝色心形

【篇二:

四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

?

?

?

?

号?

考?

?

?

?

?

?

?

?

?

?

?

?

名?

姓?

?

线订班装?

?

?

?

级?

年?

?

?

?

校?

学?

?

?

?

?

?

?

?

?

?

?

?

?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学情检测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7分)

锯()赠()使()像()遵()据()憎()驶()橡()尊()导()决()即()埋()削()异()诀()既()理()哨()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4分)

()的夜晚()的装饰()的光芒()的风景画()的藤()的笋()的瓜()的池水()的时刻()的技术()的痕迹()的汽车()地进入梦乡()地吃起来()地献出生命()地感动四、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3分)

簇:

①聚集;②聚集成的团或堆;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成堆的东西。

1.孩子们簇拥着乐队老师走进少年宫。

()2.炎夏,花园里花团锦簇,分外娇艳。

()3.一进院,一簇菊花引起我的注意。

()五、词语对对碰。

(8分)⒈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如()教诲()违背()寂静()清晰()饶恕()婉转()增添()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短暂()沉默()善良()赞赏()明白()熟悉()坚硬()六、写几个表示看的词语,并填入括号里。

(6分)

1.老师走进教室()四周,笑着说:

“今天的值日生做得真好!

”2.我们站在山顶(),家乡的风光尽收眼底。

3.平时留心()周围的事物,会学到不少知识。

4.自然老师正在做一项实验,我们都围在一起()着。

5.他()着那张照片,许多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七、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5分)

1.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桂子开花,十里飘香。

()3.你难道没听到上课的铃声吗?

()4.人的知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5.荷兰,是水之国;荷兰,是花之国;荷兰,是牧场之国。

()八、读句子,填空。

(6分)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

那样鲜明!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挣扎”一词表现了小飞蛾。

“我”从小飞蛾身上感到。

句中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

2.“但是世界还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句话的意思是:

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存在战争,如、。

只要有局部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我想对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说一句话:

九、古诗填空。

(5分)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的作者是,是人。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诗句描写的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十、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8分)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

?

1.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1分)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分)

(1)脱手:

()

a.放开b.漏掉c.轻率d.除去

(2)明白:

()

a.公开b.懂得,了解c.清楚d.表明

3.“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里的“一个样“指的是()(1分)a.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同时脱手,同时着地。

c.两个一样重的铁球,同时脱手,同时着地。

4.周围的人惊讶的原因是:

(3分)

(1)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2)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以为事实会,现在事实说明。

5.读文中画“”的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十一、课外阅读。

(13分)

诺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外国故事:

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挡住,军官有点生气,妇女赶忙解释:

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

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熟睡在热

被窝里,她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接到命令才离开。

无奈中,她才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

军人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又肃穆的神情。

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的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

“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撤岗回家。

”孩子信服地看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地离去了。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

世界,因为信守许许多多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⒈从短文里找到符合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

(2分)⑴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⑵应允别人的话。

()

⒉“军人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又肃穆的神情”,是因为()(3分)a.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动。

b.军官被妇女的精神所感动。

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⒊第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a.总领全文b.深化主题c.承上启下⒋仿写句子。

(2分)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

________是________的诺言。

⒌读了小孩信守诺言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习作乐园。

(30分)

这学期快要过去了,回忆一下,哪一天你过得最有意义,或者最难忘?

为什么?

想好写下来。

注意要有具体的事例,语句通顺。

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呼吁荧光屏水源凝神圣坛障碍物善良驱赶四、1.①2.②3.③

五、⒈好像教导违反安静清楚宽恕动听增加⒉信任长久喧哗凶狠批评糊涂陌生松软七、1.比喻2.夸张3.反问4.设问5.排比

八、1.求生的欲望强烈生命的力量被飞蛾那种强烈的生命力所感动2.科威特伊拉克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九、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唐2.西塞山春天白鹭桃花鳜鱼优美的山间晚春

(2)亚里士多德伽利略(3)让伽利略失败伽利略是对的十一、

⒈执拗诺言⒉a⒊b

⒌提示:

围绕“信守和遵守诺言”来谈即可。

【篇三:

江苏省东台市2016届中考最后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卷面总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6)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7)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

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的春意雪景。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5分)中华之美,异彩纷呈:

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建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美在

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改为▲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

(2分)

▲,▲

3.下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bbc名记者詹宁斯将暗访所得的国际足联腐败证据的音频写入书中出版,引发足坛大地震。

b.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杭州申亚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杭州终于获得了2022

年亚运会的举办权。

c.在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是为了向人们发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末未来。

d.日本想要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4.根据语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德国近日推出紫外线除菌加湿器,这一“神器”在手,就算在办公室码字过程中也能保持肌肤水..

嫩、避免空气中细菌感染。

(这里指上文说的“紫外线除菌加湿器”,含有赞美其功能强大之意。

b.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中的“低头族”“刷屏党”汹涌来袭。

(这里指低下头看屏幕。

)...

c.东台甘港,中国最美乡村,约吗?

(这里指一起去看看,有鼓励尝试和邀请参与之意。

)..

d.好老师孙青不布置作业、不拖堂、不吝啬表扬,她的“走心”之举得到了学生们的纷纷点赞。

(这..

里意为离心、变心。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绿色生态”已成为东台最响亮的区域名片。

述“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够激发创作灵感。

③2015年11月11日,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东台站比赛成功举行,央视

专题片报道,此次比赛对于选手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生态体验和精神享受,来东台“森

呼吸”名副其实。

④似乎,每一个与东台亲密接触的人,都会被这儿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生态环境所折服。

⑤此外,参加“感知中国”江苏东台文化之旅活动的173名留学生也啧啧称赞:

“东台环境

质量真好!

”“来东台,太棒了!

a.④③②①⑤b.③②⑤④①a.①④③②⑤d.③④②①⑤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

(2分)

有评论认为,作家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绝非偶然。

一方面,他是一名一直真正用心灵为孩

子写书的儿童文学大师,其作品的正确道义感、审美价值以及字里行间的悲悯精神,深深打动全球读者;

另一方面,扎实的现实铺垫也功不可没。

截止到2016年初,国家投在曹文轩近20部作品的多语种翻译输

出资助总金额达400.2万元。

在得到安徒生奖之前,曹文轩作品已经输出到50多个国家,并且翻译的质

量非常高。

此外,如今国内不少出版社都善于抓住各种国际大型书展,推介中国作家的作品,寻找中国故

事获得国际普遍认同的创新表达方式。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7分)

材料一:

最近,一组“最酷85岁老爷爷”的时尚照片“火”遍网络:

老人或戴着墨镜和鸭舌帽,隔

着护栏远眺大海;或身着一袭西装,搭着绿领结、白耳机线……摄影师想用这组照片告诉大家,老年人的

生活也可以精致优雅,希望大家能够善待老人、多陪伴老人。

材料二:

2015年冬,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杏园学生公寓1612宿舍窗子却“关不上”。

窗户顶部连杆上,

有个鸟巢半倚着顶部的玻璃,里面有三只雏鸟。

该宿舍的学生决定,任由寒风吹也不关窗户。

材料三:

沈阳的潘先生急着要去照顾正在生病住院的孩子,实在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就给交警留下

一张纸条以及联系方式,讲清了原委。

回来时,他的车窗上多了一张字条:

“祝早日康复,以后尽量按位

停车。

”落款“皇姑大队宣”。

(1)仔细探究以上材料,提炼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3分)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2)如把这三则材料摄制成一条电视公益广告,请你为之配一条简短的宣传语。

(2分)

(3)如果你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这位交警,请结合材料三拟一个采访问题。

(2分)

8.名著阅读(5分)

这里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和旷野的凄凉。

怪不得给这儿的人写信,仿佛是送信给教堂过道上的墓穴,

从来得不到答复。

黑森森的石头诉说着府宅遭了什么厄运——火灾?

但又是怎么烧起来的呢?

这场灾难的

经过加何?

除了灰浆、大理石和木制品,还有什么其他损失呢,生命是不是象财产一样遭到了毁灭?

如果

是,谁丧失了生命?

这个可怕的问题,眼前没有谁来回答——甚至连默默的迹象、无言的标记都无法回答。

我徘徊在断垣颓壁之间,穿行于残破的府宅内层之中,获得了迹象,表明这场灾难不是最近发生的。

主要信息:

我想,冬雪曾经飘入空空的拱门,冬雨曾打在没有玻璃的窗户上。

在一堆堆湿透了的垃圾中,春意催发了

草木,乱石堆中和断梁之间,处处长出了野草。

呵!

这片废墟的主人又在哪里?

他在哪个国度?

在谁的保

护之下?

(1)文段中的“这里”是指哪里?

“我”是谁?

这里曾遭遇了怎样的故事?

(3分)

(2)这段文字在该篇章中有什么作用?

(2分)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9-10题。

(6分)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

张耒,北宋诗人,师从苏轼,后因苏轼被贬而遭牵连,六年中三次被贬。

本诗作于诗人晚年,其时他

长期赋闲、贫病交加。

9.请发挥合理的想象,描绘出诗歌首句所展示的画面。

(2分)

10.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11-14题。

(15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

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

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

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

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

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

小竹。

③庥:

同“休”,休息。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民桥其上(▲)

(2)有泉幽然(▲)..

(3)昌蒲被之(▲)(4)心乐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

(1)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

(2)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3分)▲

1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概括。

(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都表达了什么情感?

(4分)

(三)阅读《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回答15-19题。

(19分)

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

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

润的水汽。

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