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41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北京市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

“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3.下列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我国农耕文明B.这种建筑样式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

C.我国半坡居民的创造D.我国河姆渡居民的创造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部族联盟的首领,依次是尧、舜、禹,他们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5.“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

与此材料相关的人物是

A.黄帝B.周武王C.秦始皇D.汉高祖

6.制作年代尺,可以有效学习历史。

牧野之战应当位下面年代尺的哪个位置?

()

A.AB.BC.CD.D.

7.农民起义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史实发生在哪个时期()

A.西周B.秦朝C.楚汉战争D.西汉

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

9.古书赞扬我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项水利工程是()

A.白渠B.灵渠C.六辅渠D.都江堰

10.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

A.舜禅让于禹B.国人暴动C.平王东迁D.三家分晋

11.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B.电视连续剧——《大舜》

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D.长篇小说一一《封神演义》

1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1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

14.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15.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16.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卫鞅就在此时入秦。

这段材料讲述了商鞅变法的

A.目的B.性质C.结果D.影响

17.“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A.刘邦

B.陈胜、吴广

C.项羽

D.刘邦、项羽

1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编制户口D.推行县制

20.汉字源远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下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

B.

C.

D.

21.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元谋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2.据《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远古人类要生存,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过群居生活C.学会狩猎D.学会烧烤食物

2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A.咸阳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2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

B.

C.

D.

25.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稍长,能够直立行走”,这里所说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2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汉朝

D.秦朝和汉朝

27.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28.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饲养③聚落④磨制石器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9.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0.《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文中“尝百草”的是()

A.黄帝B.尧C.炎帝D.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③说法错误。

秦朝统一使用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①②④在图片中能体现出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直立猿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他们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打制石器,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

在北京人居住的山洞里,还发现成堆的灰烬,有的地方高达6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CD项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地处南方,房屋是干栏式的,故D符合题意。

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因为北方气候寒冷,房屋是半地穴式的,这种定居生活是农耕文明,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D。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位部族联盟的首领,依次是尧、舜、禹,他们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即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选D。

AB是现代民主制度,故AB不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指国家权力由一个家族世代传承,禹建立夏朝后其子启继承王位,标志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注意识记禅让制等历史名词的内涵。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的史实,C符合题意。

ABD项与题干“尽并兼天下诸侯”不符,故选择C。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推翻商朝统治。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是夏朝建立;选项B是商朝建立;选项D东周建立;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自西汉司马迁所作《陈涉世家》中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一句话。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

故B符合题意。

A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B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D发生在春秋与战国之交的时期,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高,C符合题意。

神话传说、电视连续剧、长篇小说都不是第一手资料,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

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C不符合题意。

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故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廷尉为主管司法的官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

A项不合题意;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相传黄帝造船只反映的原始制造业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出现是解题的关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

只有C法治、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故答案选C。

1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据题干“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可知,这段材料讲述了商鞅变法的目的。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A符合题意。

B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所以答案选A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1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编制户口,故选C。

20.A

解析: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A项图中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符合题意;B项图中文字是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C项图片中文字是大篆,是西周晚期所用文字;D项图片文字为隶书,是汉代官方文字。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专题复习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并会辨别各种文字。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不会制造彩陶,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到处都是森林草原,猛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这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因此起义地点是大泽乡,所以B项正确;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排除A项;项羽在巨鹿之战将秦军的主力消灭,巨鹿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排除C项;荥阳响应秦末农民起义,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排除D项。

故选B。

2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

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是甲骨文,符合题意;ABD不属于属于我国最早文字,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因此这里所说的是北京人,所以D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与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排除A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与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与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2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古城他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2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

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

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大良造鞅"就是商鞅。

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

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2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作物、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出现和发展,它们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社会进入到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就是代表,故B符合题意。

城市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表现之一,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

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北京人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②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文材料中关键信息“尝百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号神农氏,发明医药,尝遍百草,是中华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名轩辕,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尧和舜是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