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100解说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67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故宫100解说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宫100解说词.docx

《故宫100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100解说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故宫100解说词.docx

故宫100解说词

25最大构件

明朝永乐年间,冬季的北京城,常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前行,这是向紫禁城工地运送石材的队伍。

肇建紫禁城,需要大星的巨型石材,这些巨石来自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90公里,运送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那时,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凿井的人。

井,凿得很密,—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途百姓颇为费解的举止,其实,正是解决运输难题的关键。

待冬天到临,运送的先头部队从井里汲水,泼洒在路上,使路面结冰。

于是,工人和骡马便可以拖拽石头,在冰面上滑行。

其中,最大的一块,即使用这种方式,仍要动用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头骡马,每天只能缓慢移动3公里左右。

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途才送到工地。

它被安放在前朝三大殿的北端,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终于浮出水面。

汹涌的波涛,荡漾着仙草;流动的浮云,九条蟠龙翻腾其间,寓意着皇帝生活在高高的天宫。

这块最大的石雕,重达200吨,被安放在保和殿后面,称作:

云龙阶石。

当时,其实还有一块同样体积的巨石,因为搬运工程实在太艰巨,而只得放弃,那块石头,至今还静静地I尚在石场里。

那些同样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上。

百年之前,这条路是没人敢走的,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它被称为:

御道。

御道,不用最好的石材,而是用最大的体星,和最洁繁的人工,显示这条道路的至尊地位。

云龙石雕,就是前朝御道的终结处,呈现给世人的,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26.王者中轴

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是最小的一扇门。

门后,是紫禁城唯一的道教建筑:

钦安殿。

殿上的金顶里,藏着3000多咅隔文经卷,镇守看这条王者的轴线。

当晨漓升起,呈现出一派祥和,此时此景,你愿意相信万物是有神灵庇佑的?

中轴线上的空旷之地,有明显的石道,是由两万多块巨石铺成的,被称作:

御道。

太和门前的御道,又配以五座石桥,以扇形拱卫,称为:

金水桥。

御道贯穿的,就是那片梦幻之城。

往南,顺看午门屋顶,无数个瓦片形成了一种节奏,—种秩序;形成了无数伸展的线条,遥指帝国广麦的疆土。

这些线条,和中轴线上雄伟的建筑合作一处,把王者的气势,发散出去。

轴线贯穿的,是一个王朝的气脉,所以,每一个王朝之始,总要确立自己的轴线,以此轴线为中心,为平衡点,从上至下,建立国家的秩序。

元大都的中轴线,在今天故宫武英殿东边的断虹桥上,和现在的中轴线相距150米,两条轴线平行延展向北,指向不同的宿命。

中轴线笔直、简洁,却绝不单调。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宫殿群,令原本僵直的空间,具有了音乐的节奏。

它是北京城的脊梁,是穿行于大地的龙,是将天地融入人心的通道,只有阳光普照之日,它会呈现出更夺人的气魄。

微蓝的天空之下,红色,黄色,更具诱人的迷幻。

它是远古走来的梦幻之都,它是洁如烟海的记忆之城,它是无数生命叠加的精神之城。

这座依据最隆重,最严谨的秩序,所筑成的宫殿之城,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用木石砖瓦,给我们行的最后一个大礼。

洋洋723633平方米,一直留在那里,由一条惟王者才有资格拥有的轴线贯穿。

从辉煌的过去,直笔笔的画到现在和未来。

27龙飞在天

又是一个龙年,龙的形象无处不在,而最多数量的龙,在紫禁城。

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采自荒山的一块毛石,粗犷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裁切,琢磨。

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在魏晋有了仙风道骨。

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腾。

明清时期,龙的形象更加精雕细刻。

最早将皇帝和龙等同的记载,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

他在《秦始呈本纪》中写道:

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秋天,秦始皇的一位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对这位使者说:

"今年祖龙死"。

祖龙,就是指秦始呈。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既然是龙的化身,那么历代君主,则无不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皇帝的脸叫龙颜,皇帝的身体叫龙体,呈帝的孩子称龙种。

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皇帝用的床叫龙床,帝王贵胄使它至尊至贵。

最后一位以龙自居的人,已经在100年前退位。

龙,不再是某个人独享的尊号,它落入凡间,融入十几亿人的生命,在每一次呼吸,言语,举手投足间,彰显看龙的传人的尊严。

28龙宫未故

公元1421年5月,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道雷雷直中奉天殿屋顶,刚刚落成四个月的三大殿,化为灰烬。

既使贵为帝王,面对雷火也无可奈何,保佑宫殿的希望,被寄托a传说中的神兽身上。

在故宫众殿的正脊两端,有一种被称为螭吻的神兽。

相传,璃吻喜欢吞火,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明史•五行志》中记载:

紫禁城,在明朝共遭受13起雷击,其中有6次是击中宫殿的螭吻,璃吻受损,而宫殿安然无恙。

这个螭吻,是龙的第九个儿子。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龙的大儿子囚牛,平生爰好音乐,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

二龙子睚眦,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的龙纹,便是睚眦的像。

龙三子嘲风,喜欢蹲在险要的位置上,向远处张望,它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龙的第四个儿子蒲牢,是形似盘曲的龙,蒲牢喜欢鸣吼,于是,人们只要铸造大钟时,就把蒲牢铸为钟纽。

排行第五的龙子拨猊,形状像狮子,狡猊喜欢静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坐上和香炉上的脚部,多用按猊装饰。

第六个儿子负质,形象最像父亲,重文采,因为喜欢碑碣上的碑文,日愿化作龙纹图案,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装饰碑座,和人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老七霸下,又叫巅辰,形状像一只乌龟,有一排牙齿,喜欢负重,力大无穷。

第八位龙子陛开,又名宪章,形状像虎,它重义气,能明辨是非,仗义执言,因此,古

人将它装饰在门上,让它虎视眈眈地对来者环视察看。

九子螭吻,又叫暗尾,就是我们在开篇提到的保护宫殿的神兽。

民间传说中的龙子,远远不止这九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了九个儿子,九是贵数,又是虚数。

故宫,因凝固着龙与它的儿子们,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龙文化的圣地。

龙纹,是这里的主要装饰。

据统计,仅太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及殿内陈设上,造型各异的行龙,围龙,蟠龙等,就有13844条。

曾经坐在这轩辕僮下,九龙屛风前,宝座之上,那个身穿龙袍的人,也就是这座皇宫的主人,被称为:

九五之尊。

然而,遍布紫禁城的龙,并不能护佑帝王的江山永固。

而今,帝王时代早已终结,宝座

已空,皇宫已故。

故宫里无法数计的龙,仿佛在对我们说:

如今,只有龙宫犹存。

29门钉纪事

这一年的故宫大修,工人给宫门换装了新的门钉。

紫禁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和宫城里每一个院门上,都有一排排门钉,朱红色的大门,镶嵌着饱满厚重的金黄色。

据说,门钉是鲁班发明的,它不仅具有构造功能,也是装饰品,更体现着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在大门上装门钉,本来出自构造的需要。

在大门本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是为防止门板松散,但钉帽外露,有碍美观,古人就把

钉帽打成泡头的形状,这样,门钉就有了装饰的功能。

自隋唐以来,人们就在大门上使用门钉了。

普通的门钉进入皇宫,身份需要进一步提升,这里的门钉不仅有加固和装饰大门的建筑意义,也充满权力与等级的政治意义。

皇家建筑,体臺大,门也大,需要门钉的路数也多。

通常呈家门钉,设竖九路,横九路。

亲王家设七路乘九路;王府家设七路乘七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建筑,门钉规格为每扇门的门钉,横九路竖九路,—共是九九八十一颗门钉。

九,在中国古代数字中,被认为是最高的阳数,属于天子的礼制。

门钉采用九,来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

紫禁城南午门,」带武门,西西华门三门,都设九路门钉,也就是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颗门钉。

唯独东边的东华门,是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

为什么这里用代表因数的偶数门钉,而不用代表阳数的奇

30紫禁天街

在故宫,守卫皇宫的官兵都发有一块腰牌,这是一枚特别通行证,颁发时再书写上使用者的相貌和编号等,以便查实。

通行重要的禁门,则必须使用由阴阳两扇组成的合符。

通行者持阳文,守卫存阴文,两相和合无误才能通行。

在合符分与合的森严戒备中,有一条特殊的通道。

这条通道,它连接着前朝与后宫,它是分隔国与家的界限,它是清朝后宫女性,―生走不出去的,前朝大臣若非奏召,严禁进入的地方。

这就是景运门与隆宗门之间的这条天街。

中国古人,视空间为一个阴阳的组合概念。

紫禁城布局在阴阳融汇的环境里,而阴阳又把紫禁城划分为两极,天街与中轴相交,形成紫禁城的中枢,而天街,就位于紫禁城最平衡的中心。

紫禁城的中轴天街,既是左右,前后,内外,阴阳的划分,同时又恰好是一切划分的汇合。

这是以空间来分隔,以空间作缓冲、黏合的巧妙布置,骤看,并不突出,却非常重要。

这个过渡的空间,南北竞度最窄处只有约30米,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等典礼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处于内外朝之间的天街,也成为内朝与外廷两个势力圈的中心点,皇帝就在中心点做出平衡。

两方势力在这里渗透,博弈。

在古代,任何获准踏足这里的官员,都只能从广场东西两端的禁门进入,他们所见的,就是一个纵深两百米的深邃庭院,长长的天街了。

这座禁城,这样一条戒备森严的要道,也曾发生过历史的意外。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

京城附近一支队伍,直接攻打入天街西侧的隆宗门。

当年激战时,有两支利箭射在隆宗门上。

一支射在隆宗门内,东侧北起第二排第四根椽头上;另一支射在隆宗门外悬挂的门额上。

两支箭的箭杆今已不存,箭张深深地射入椽头和门额的木质中,不知何故,当年未被拔去。

这两支射向相反方向的利箭,仿佛清朝皇家的警示,被封存在这天街的一角,距今已经190年了......

31御门听政

如果能把紫禁城折屋,正中的地方就是乾清门。

这,是紫禁城的一条分界线,之前为国,之后为家,家国之间共有7道门连接,具中,最重要的门就是乾清门,它是天子居所的门户。

乾清门,不仅仅是一道门,还是一个舞台,国家最高级别的会议"御门听政"就在这里举行。

明清两代的御门听政不尽相同。

明代,皇帝在呈极门举行听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门。

而清代,皇帝选择在乾清门听政。

一个选择在国门口听政,更重仪式。

一个选择在家门口听政,就近从简,更加勢实。

不管是太和门,还是乾清门,明清两朝的听政,都选择了露天的方式。

而且,每天一早,天没亮,大臣们就得从家出发,不管酷暑严寒,风雨无阻。

为什么不选择在殿内进行呢?

这里面有个说法:

作为天子,承天命而治百姓,与臣民商呈的事情,也要让上天知道。

露天听政,表明了恭谨的态度,和坦诚的胸怀。

但是,—些私密性的接见和递呈,也需经过乾清门。

公开或隐秘的政治游戏,在乾清门前交替上演。

从远处看乾清门,就像一个宝座,两个影壁梯形展开,更增添了宝座的气势。

从更远的地方看过去,乾清门,如同张开的怀抱。

最令人叫绝的是,左右两边长长的红墙,又将后宫遮盖得严严实实,只在红墻上方,留下—抹金黄,—抹遐想……

庄严,平和,开放,而又内敛。

这,也许就是王者的姿态吧。

32正大光明

1644年,满清入关,年轻的顺治星帝,成为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

他把寝宫选在了乾清宫,后来,他在殿中央挂了一块匾额"正大光明",这是新王朝的治国宣言。

后宫的建筑以乾清宫为首,很多关乎国家命运的决策,从这里下发全国。

顺治帝的治国宣言,后来逐渐演化出另一种味道。

就在这块匾额下,康熙的众多皇子为争夺皇位,兄弟反目,明争暗斗,耗尽了老皇帝的心力,此情此景,不过是千百年来皇位传承,戏剧的重演而已。

最终的胜出者雍正,也许太有感触,所以,痛走思痛,创建了秘密建储制度。

所谓的秘密建储,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选走,从此不再公开讨论,而由皇帝将自己选中的人名书写两份,一份随身携带,一份封入匣子,放在"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等皇帝驾崩后,取出匣子,两份对照,拥戴新皇即位。

雍正,可以说是清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

他是生性多疑,手段残酷,刻薄寡恩,擅弄权术,喜怒无常的雍正。

他也是刚毅果决,勤于理政,勇于革新,讲求实际,承先启后的英明君主。

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说明雍正本身,具有极强的矛盾性。

正大光明,和它背后的匣子,尤其凸显了这种矛盾。

最公正的宣言,却隐藏看一个最不公开的秘密。

秘密建储制度确立之后,乾清宫开始了优雅的假面舞会。

每个皇子都戴上假面,表演优雅的人格魅力,以博得皇帝欢心。

而在日复一日的舞会中,内心也许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扭曲。

秘密立储的盒子已不知所踪,只留下这块匾额,为那些已被遗忘的戏剧,默默做着注解。

33深宫传说

乾清宫,紫禁城的中心,明清十多位呈帝的居所,自从四百多年前火灾重建后,这座宫殿就一直保存到今天,见证了两个王朝的沧桑变迁。

乾清宫重修后,住进来的主人是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的嘉靖皇帝。

据说,嘉靖皇帝在此居住期间,曾经放置过27张床。

皇帝一人休息,何以需要如此众多的床榻?

故宫宫廷部专家王子林曾在乾清宫做过考察。

王子民:

“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个乾清宫是清代修建的。

在明代,跟这个格局完全不一样,明代这个柱子后面是暖阁,一共有9间房子,每间房子里面摆了3张床,—共里面有27张床。

明代乾清宫的布局,和现在西暧阁柱子后面的阁楼有些相像,这样的阁楼,在明代共有9间,均匀分布在大殿的柱子之间。

而明末崇祯年间的一个官员的笔记中,也曾描述过皇帝在乾清宫的居所。

王子民:

"(官员笔记中说)崇祯皇帝就寝的地方,是在一个木台上面,这个木台高一丈多,梯子爬上去,里面摆的就是床榻,崇祯皇帝睡的是在高的地方。

那就跟嘉靖时候的27张床在高处是一样的,所以说,可以肯走明代的时候,乾清宫里面有27张床。

嘉靖住进乾清宫十几年后,紫禁城发生了一#惊天大案,十几名宫女合谋刺杀皇帝,史称"壬寅宫变"。

这一离奇案件为何会发生?

正史中的说法,是嘉靖沉迷炼丹术,修炼手段神秘而残酷,甚至给身边的宫女带来性命之忧,宫女们不堪忍受,终于铤而走险。

王子民:

"说咱们动手吧,不然就死在他手下了,这怎么都是死,那咱们不如先动手呢。

但是,因为绳子打了一个死结,没有成功,嘉靖皇帝幸免于难。

"

慌乱中的宫女,最终没能勒死嘉靖,失败后被处以极刑。

由于事涉宫闱隐私,皇家极力掩盖此事,但终归无法阻止传言的滋生,27张床的传说,就是在这时被渲染出来的。

王子民:

"第一种传说,就是"壬寅宫变"之前,这里面就有27张床,它本来就存在。

另外一种说法,"壬寅宫变"的时候,这里面没有27张床,"壬寅宫变"之后,嘉靖皇帝害怕了,我在里面设置了27张床,我谁在哪个地方以后别人找不到了。

"

27张床何时设置,至今没有走论。

"壬寅宫变"后,嘉靖不顾大臣的反对,搬出了紫禁城的中心一乾清宫。

二十多年间,嘉靖驳回了大臣们一次又一次移驾乾清宫的请求,但终究无法彻底违背祖制。

星帝去世,灵柩必须停放在乾清宫。

终于,嘉靖呈帝在弥留之际,回到了乾清宫,回到当初他登上皇位时的居所,一个带给他终身梦曆的地方。

34传国宝玺

—个神秘的人,—个神秘的包惡,包藏着神秘的传国玉玺。

紫禁城建成后的五百多年间,这一幕总是重复上演。

那些献宝的人总是说,他们手中的,是秦国的那方,用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

它虽然没能护佑秦王朝千秋万代,却是千百年来,无数帝王梦寐以求的宝物。

这是存放在紫禁城中,不知何时、何人敬献的一块所谓传国玉玺。

据专家分析,它其实是用泥土制成的。

乾隆皇帝对和氏璧的传说,并不以为然,他更看重的是本朝玉玺。

交泰殿,清代25方皇家宝玺曾经都收藏于此。

它们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发号施令的凭证。

交泰殿,中轴线上的后三宫之一,外形与前朝的中和殿相同,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圆宝顶的方形殿。

交泰殿,是中轴线上最年轻的宫殿,大约建于明代后期。

在明代,皇帝寝宫为乾清宫,皇后为坤宁宫,交泰殿建在两宫之间,意味着: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泰,阴阳合和。

紫禁城宫殿的纹饰图案,到交泰殿第一次出现了凤,人们推测,这是一座为帝后过夫妻生活而设计的宫殿。

到了清代,多数皇帝、皇后不再入住乾清、坤宁两宫,交泰殿成了内廷的小礼堂,象征皇权的25宝,存放在位置重要,寓意深刻的交泰殿,可能是皇帝特意为之。

在乾隆11年以前,交泰殿贮藏宝玺曾经多达39枚,真假混杂,其中就包括那枚假的传国玉玺。

乾隆认为,即便是真的秦代玉玺,也不能与大清国的宝玺放在一起。

乾隆最终确走了可用的御宝25枚。

自古以来,没有任^可一个王朝能永远不灭亡,

《周易》称:

天数二十有五。

乾隆皇帝j各宝玺的数字定为25,就是借《周易》所记,祈求上苍,保佑大清的江山能延续二十五代。

但实际上,乾隆之后,王位仅仅往下传了六代。

今天,交泰殿依然收藏着当年存放印玺的盒子,供参观者品味历史。

35天地交泰

面对不可测度的时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计时器。

他们或许没有想到,他们的创造,使得他们子孙的生活,从此被无形的刻度所分割:

每—小时,每f钟,每一秒。

紫禁城里的计时器,矗立在交泰殿,自鸣钟报告看皇家的时间。

每天,它响过之后,神武门鸣钟鼓,钟鼓楼也接着鸣钟鼓。

京城里的人,都以此为标准,给自己的钟表上发条。

制走时间标准的自鸣钟,高达5.8米,按现代楼层计算,接近有两层楼高。

钟楼背面有—个小阶梯,每月会有一名太监,登着梯子爬上去开锁上弦,—次上满弦,可走一个月。

这座钟能报时报刻,—时一鸣,—亥11_响。

这种自动按时打点的钟表,最早由明代外国传教士带入宫廷,随着欧洲钟表的传入,我国也能制造具有民族特点的各式钟表。

现在这座大自鸣钟,是清代嘉庆三年,宫廷造办处制造的,而在它到来之前,报告时间的计时仪器是它——铜壶滴漏。

滴漏,是我国古代人民三千多年前就发明出来的一种计时器,交泰殿内这个大型滴漏,是乾隆十年制造的,每天注水100公升,就可以滴漏报时刻了。

乾隆年后,滴漏就不再使用了/虽然已失去了实用价值,但f由于左安铜壶刻漏,右安自鸣钟‘已成一种格式,也就没有把滴漏移走,而作为一种装饰,长期陈设于此,东西方的

交泰,也在交泰殿上演。

以后的岁月,这样的组合,还会出现在中国其他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