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762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docx

化学中考模拟考试有答案

2022年中考全真模拟测试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居家隔离期间,小区物业为业主团购了多种蔬菜和水果,其为人体提供

营养素主要是

A.维生素B.油脂C.糖类D.蛋白质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体积D.

稀释浓硫酸

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最大

C.C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A.Fe2+——亚铁离子

B.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C.

——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

——镁原子

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数值为8%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7

6.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7.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

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8.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加强大气监测,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B.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C.落叶焚烧,环卫工人减负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9.下列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B.

烧制陶器

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肥皂水加入到硬水中起浮渣

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

B.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C.用钢丝球擦拭铝制炊具

D.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

11.用微粒观点对下列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有引力

B.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

C.“飞沫”传播新冠病毒——分子在不断运动

D.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12.生活处处有理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霉的大米洗净后可以食用

B.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C.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13.逻辑推理是理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纯水一定是软水,则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B.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则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C.金属可以导电,但可导电的材料不一定是金属

D.物体不受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时一定不受力

14.归类整理是学习

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起子、独轮车、钓鱼竿都属于省力杠杆

B.石蜡、冰、沥青都属于非晶体

C.水、二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D.烧碱、熟石灰、氨水都属于碱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5.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将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稀硫酸滴入瓶内和锌粒接触,在B中尖嘴导管口观察到有”喷泉”产生。

(1)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尖嘴导管口产生”喷泉”的原因是______。

(3)若要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装置中分液漏斗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改为长颈漏斗。

16.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生活中可以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3)少吃腌制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适当施用______(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5)下列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棉麻布料②铝合金③塑料④涤纶

1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原因是______。

(2)乙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3)丙实验是验证碱的化学性质。

向试管①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通过试管②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8.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物质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19.聪聪发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质火锅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进行了下列探究。

[收集资料]绿色锈迹是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

探究一:

铜绿的组成

[分析推理]聪聪根据铜绿的形成过程认为铜绿中含有Cu、H、O、C等元素,他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

[实验1]将适量干燥的铜绿粉末放在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铜绿加热。

(1)观察到_____出现,说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为证明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不是炭粉,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通过上述探究,说明聪聪的分析推理是正确的。

探究二:

如何除去铜绿

[实验2]同学们想到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将铁制品在酸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于是认为除去铜绿也可以使用酸溶液。

小明取少量铜绿放置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_____,溶液呈蓝色,说明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铜绿,并进一步证明铜绿的生成有二氧化碳参与。

[反思交流]

(1)实验1中,加热铜绿前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

(2)为防止铜制品生锈,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20.为测定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电子天平示数如图2所示。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居家隔离期间,小区物业为业主团购了多种蔬菜和水果,其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A.维生素B.油脂C.糖类D.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蔬菜和水果中均富含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

故选:

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与常见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体积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B不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最大

C.C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反应,说法正确;

B、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体积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C、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电光源,说法正确。

故选:

C。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A.Fe2+——亚铁离子

B.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C.

——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

——镁原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Fe2+可表示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N2可表示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可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数值为8%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7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得知:

a%=1-(42%+40%+10%)=8%,故A选项正确;

B、反应前甲的质量分数为:

1-(6%+10%+14%)=70%。

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物,甲的质量减少了28%,乙的质量减少了6%,丙的质量增加了34%,丁质量无变化,则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丙,即甲和乙反应生成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B选项正确;

C、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由图示只能得出丁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C选项不正确;

D、由B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8%∶34%=14∶17,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6.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所以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溶液的酸性,故A错误;

B、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在点燃的条件下,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该装置是一个密封装置,因此可用该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对比可知: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D正确。

故选A。

7.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

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因为没有指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是40g,50g水中加入30g甲,最多溶解20g,形成溶液的质量=20g+50g=70g,溶液的质量不是80g,故选项错误;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随着温度降低,甲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丙溶解度升高,故质量分数不变,故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故选项正确;

D、如图2滴入水后,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故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加强大气监测,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B.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C.落叶焚烧,环卫工人减负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详解]A、加强大气监测,公布空气质量日报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此选项表述正确;

B、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此选项表述正确;

C、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

此选项表述错误;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质。

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进行。

9.下列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B.

烧制陶器

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肥皂水加入到硬水中起浮渣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是把水和海水中的离子分开,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和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加入到硬水中起浮渣,肥皂中的成分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

B.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C.用钢丝球擦拭铝制炊具

D.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容易触电。

此选项说法错误;

B、家庭消毒时消毒液不是浓越好,如酒精溶液,75%的杀菌效果最好。

此选项说法错误;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拭铝制炊具,会破坏氧化铝薄膜,缩短使用寿命。

此选项说法错误;

D、制造炒菜锅的手柄的塑料受热不熔化,属于热固性塑料。

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塑料的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安全用电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用微粒观点对下列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有引力

B.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

C.“飞沫”传播新冠病毒——分子在不断运动

D.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其化学性质由过氧化氢分子保持,符合题意;

C、”飞沫”传播新冠病毒,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生活处处有理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霉的大米洗净后可以食用

B.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C.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发霉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洗净后也不能食用,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

B、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不能用点燃的木条检查,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来工作的,可以检验墙壁是否竖直,故选项正确;

D、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是为了使内外气压平衡,从而使水容易倒出,这里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3.逻辑推理是理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纯水一定是软水,则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B.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则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C.金属可以导电,但可导电的材料不一定是金属

D.物体不受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时一定不受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纯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纯水一定是软水但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盐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属于盐但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金属具有导电性,石墨也具有导电性,但是石墨不属于金属,故选项正确;

D、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桌子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推力等于桌子与地面的摩擦力,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14.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起子、独轮车、钓鱼竿都属于省力杠杆

B.石蜡、冰、沥青都属于非晶体

C.水、二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D.烧碱、熟石灰、氨水都属于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起子、独轮车属于省力杠杆,钓鱼竿属于费力杠杆,故选项错误;

B、石蜡、沥青都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选项错误;

C、水、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氨水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5.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将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稀硫酸滴入瓶内和锌粒接触,在B中尖嘴导管口观察到有”喷泉”产生。

(1)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尖嘴导管口产生”喷泉”的原因是______。

(3)若要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装置中分液漏斗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改为长颈漏斗。

[答案]

(1)

(2)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氢气进入B装置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水从尖嘴导管口压出

(3)不能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锥形瓶内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小问2详解]

锥形瓶内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进入B装置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水从尖嘴导管口压出,从而使B装置产生”喷泉”。

[小问3详解]

分液漏斗改为长颈漏斗,A中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B装置内无法产生压强差,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故答案为:

不能。

[点睛]本题考查了置换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及装置内压强变化,是重点也是难点。

16.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生活中可以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3)少吃腌制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适当施用______(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5)下列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棉麻布料②铝合金③塑料④涤纶

[答案]

(1)煮沸

(2)乳化

(3)+3(4)氮肥

(5)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2详解]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小问3详解]

亚硝酸钠(NaN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则可列式为:

(+1)+

+(﹣2)×2=0,解得

=+3;

[小问4详解]

氮肥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小问5详解]

棉麻是天然纤维,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和涤纶(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

③④。

1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原因是______。

(2)乙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3)丙实验是验证碱的化学性质。

向试管①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通过试管②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①.烧杯②.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的缝隙流下进入滤液

(2)验证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3)①.产生蓝色沉淀②.酸、碱发生了反应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原因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的缝隙流下进入滤液,故填:

烧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的缝隙流下进入滤液。

[小问2详解]

通过分析乙实验的相互刻划操作可知,乙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验证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故填:

验证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小问3详解]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试管①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通过试管②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酸、碱发生了反应,故填:

产生蓝色沉淀;酸、碱发生了反应。

18.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物质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答案]

(1)Na2CO3

(2)

(3)复分解反应(4)作溶剂

[解析]

[分析]根据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所以A是碳酸钠,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碳酸钙和E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E是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B又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是氯化钙,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