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097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docx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精编

(数控加工)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

 

摘要………………………………………………………………

1、五角星配合件的工艺分析……………………………………

1.1零件的分析………………………………………

1.2毛坯分析………………………………………

1.3加工余量的确定……………………………………

1.4定位基准的选择……………………………………

2、五角星配合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2.1加工顺序的确定………………………………………

2.2五角星凸模加工方案………………………………

2.3主轴转速的确定………………………………………

2.4冷却液的选择………………………………………

2.5给速度的确定………………………………………

2.6背吃刀量的确定……………………………………

2.7凸模凹模外轮廓走刀路线………………………

2.8凸和凹模凸台凹底的走刀路线……………………

2.9凸和凹模孔的加工路线……………………………

3、机床刀具及夹具的选择

3.1机床选择………………………………………

3.2选择刀具………………………………………

3.3夹具的选择………………………………………

4、设计计算说明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摘要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壹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从铣削加工的角度来考虑,属于平面类零件,适合数控铣削。

从成本角度考虑,成本适中,适合数控加工。

通过五角星配合件数控工艺分析和加工,巩固了自己以前所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铣削、钻孔加工

五角星型零件加工

 

1.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

1.1零件的分析

 

1-1、1-2所示轮廓加工、五角星凸、凹模加工及钻孔等。

由于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所以从精度上考虑,定位比较关键。

为了保证加工精度,经分析采用壹次定位加工完成,按照基准面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面后孔的原则依次加工.

 

凸模1-1

 

凹模1-2

 

五角星配合件

 

1.2毛坯分析

根据零件运用领域为机械固定、控制旋转等。

零件材料、性能以及学校现有的设备要求选择零件的材料为钢件45#,留3—4mm的余量。

且根据情况尽量使各个表面上的余量均匀。

由于零件

凹模1-2

配合件1-3

图样尺寸为90mm×90mm×25mm,所以选择毛坯尺寸为95mm×95mm×30mm。

1.3加工余量的确定

根据精度要求,该图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即需要有余量的计算,正确规定加工余量的数值,是制定工艺规程的重要任务之壹。

壹般最小加工余量的大小决定于下列因素:

(1)表面粗糙度(Ra);

(2)表面缺陷层深度(Ta);

(3)空间偏差;

(4)表面几何形状误差;

(5)装夹误差(△Zj)。

在具体确定工序的加工余量时,应根据下列条件选择大小:

(1)对最后的工序,加工余量应能保证得到图纸上所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和精度要求;

(2)考虑加工方法、设备的刚性以及零件可能发生的变形;

(3)考虑零件热处理时引起的变形;

(4)考虑被加工零件的大小,零件愈大,由于切削力、内应力引起的变形也会增加,因此要求加工余量也相应地大壹些。

1.4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是工件在定位时所依据的基准。

首先以壹个毛坯件的壹个平面为粗基准,铣削3mm的夹持面,再以夹持面为精基准来加工零件。

因为数控机床上用的夹具应满足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精度高、耐用度好等要求,所以我选择平口虎钳,它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定位基准的选择

1-4

 

2.五角星配合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2.1加工顺序的确定

根据零件图样,制定以下工艺方案,选取最佳壹种,(即加工工时最短,又能保证质量)下面分析这套工艺方案。

方案:

铣夹持面→粗铣上平面→精铣上平面→粗铣外轮廓→精铣外轮廓→粗铣凸台→半精铣凸台→精铣凸台→铣孔→翻面铣掉夹持面

方案的加工顺序是粗精铣上平面和外轮廓后对剩余部粗铣后就开始精加工。

由于粗精加工同壹个部位都是用的同壹把刀,所以选择方案,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最佳方案。

2.2五角星凸模加工方案

2.2.1上表面加工方案

因下表面的精度要求不高,所以以底面作为基准,粗、精加工上平面

以底面作为基准先粗铣外轮廓尺寸精度可达IT7级—IT8级,表面粗糙度可达12.5μm—50μm。

再精铣外轮廓,精度可达IT7级—IT8级,表面粗糙度可达1.6—3.2μm。

因此采用粗、精铣顺序。

2.2.2凸台加工方案

 

根据图形尺寸要求及其加工精度可知:

凸台的精度要求很高,公差尺寸要求为5mm,上偏差为0mm,下偏差为0.02mm,所以能够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方案完成,以满足加工要求。

2.2.3孔的加工方案

孔的尺寸精度为Ф10mm,没有公差的要求。

所以能够直接钻孔加工,进给速度需慢壹些。

3.3五角星凹模加工方案

2.3.1上表面和外轮廓加工方案

凹模上表面和外轮廓加工方案和凸模的加工方案大致壹样。

2.3.2凹槽加工方案

凹槽的深度要求为10mm,其上偏差为0.01mm,下偏差为0.01mm,表面粗糙度为Ra1.6mm,其精度要求很高。

因此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方案完成,以满足加工要求。

凹槽的圆弧半径为3mm,所以在选择加工刀具时应选用半径为3或小于3mm的铣刀。

2.3.3孔的加工方案

凹模孔的加工方案和凸模的加工方案大致壹样

2.4冷却液的选择

为了刀具和工件的温度,不仅要减少切削热的产生,而且要改善散热条件,使用切削液能够有效的降低温度仍能够防止切削层金属的变形。

减少切削和刀具前面的摩擦和工件和刀具后面的摩擦,现有冷却液分为:

水溶液、乳化液和切削油三大类。

根据零件材料和刀具材料分析,该加工适合采用乳化液效果较好。

2.5主轴转速的确定

结合零件图分析,该零件有平面和型腔内的圆、圆弧、孔及槽等构成,加工工序复杂。

且为减换刀和对刀时间,保证良好精度要求。

结合我院机床的实际,采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加工中心KVC650

工作台面尺寸

(长×宽)

405×1307(mm)

主轴锥孔/刀柄形式

24ISO40/BT40(MAS403)

工作台最大纵向行程

650mm

主配控制系统

FANUC0iMate-MC

工作台最大横向行程

450mm

换刀时间(s)

6.5s

主轴箱垂向行程

500mm

主轴转速范围

60—6000(r/min)

工作台T型槽

(槽数-宽度×间距)

5-16×60mm

快速移动速度

10000(mm/min)

主电动机功率

5.5/7.5(kw)

进给速度

5—800(mm/min)

脉冲当量(mm/脉冲)

0.001

工作台最大承载(kg)

700kg

机床外形尺寸

(长×宽×高)(mm)

2540mm×2520mm×2710mm

机床重量(kg)

4000kg

主要根据允许的切削速度Vc(m/min)选取

n=

其中Vc-切削速度

D-工件或刀具的直径(mm)

由于每把刀计算方式相同,现选取10的立铣刀为例说明其计算过程。

D=10mm

根据切削原理可知,切削速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被加工零件的精度、材料、

刀具的材料和刀具耐用度等因素

铣削时切削速度

工件材料

硬度/HBS

切削速度/(m/min)

高速钢铣刀

硬质合金铣刀

<225

18~42

66~150

225~325

12~36

54~120

325~425

6~21

36~75

铸铁

<190

21~36

66~150

190~260

9~18

45~90

160~320

4.5~10

21~30

70~120

100~200

200~400

黄铜

53~56

20~50

100~180

从理论上讲,的值越大越好,因为这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率,而且能够避免生成积屑瘤的临界速度,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

但实际上由于机床、刀具等的限制,综合考虑:

取粗铣时=150m/min

精铣时=200m/min

代入公式中:

==

=4777r/min=6369.4r/min

计算的主轴转速n要根据机床有的或接近的转速选取

取=4777r/min=6369r/min

同理计算20立铣刀:

取=2389r/min=3185r/min

2.6进给速度的确定

粗加工的时候壹般尽量可能的最大每齿进给速度,每齿进给速度的取值主要考虑刀具的强度,对于立铣刀而言,直径越大,刀刃越多,其刀具强度就越大,允许取的每齿进给速度也越大;在壹定的每齿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宽度的取值过大,将会导致切削力过大,壹方面可能会超出机床的额定负荷或损坏刀具;另壹方面,如果切削速度也较大,可能会超出机床额定功率。

通常如果切削深度必须取大值的时候,切削宽度就必须取很小的值。

曲面轮廓的精加工的每齿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壹般比较小,切削力很小,因此取很高的切削速度也不会超出机床的额定功率。

粗加工的时候,过高切削度主要引起温度和切削功率过大,精加工的时候过高的切削速度主要爱温度的限制。

通常,铣刀材料、工件材料、刀具耐用度壹定,允许的浓度就壹定,因此极限切削线速度也壹定,如果降低耐用度,允许的速度就能够提高。

切削进给速度F时切削时单位时间内工件和铣刀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mm/min。

它和铣刀的转速n、铣刀齿数z及每齿进给量(mm/z)的关系为

F=ZN

每齿进给量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刀具材料、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等因素。

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越小,反之则越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就越小;硬质合金铣刀的每齿进给量高于同类高速钢铣刀

刀每齿进给量

工件材料

每齿进给量/(mm/z)

粗铣

精铣

高速钢铣刀

硬质合金铣刀

高速钢铣刀

硬质合金铣刀

0.10~0.15

0.10~0.25

0.02~0.05

0.10~0.15

铸铁

0.12~0.20

0.15~0.30

0.06~0.20

0.10~0.25

0.05~0.10

0.02~0.05

综合选取:

粗铣=0.06mm/z

精铣=0.03mm/z

铣刀齿数z=3

上面计算出:

=4777r/min=6369r/min

将它们代入式子计算。

粗铣时:

F=0.06×3×4777

=860mm/min

精铣时:

F=0.03×3×6369

=573mm/min

切削进给速度也可由机床操作者根据被加工工件表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手动调整,以获得最佳切削状态

2.7背吃刀量的确定

背吃刀量是根据机床、工件和刀具的刚度来决定,在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使被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加工余量,这样能够减少走刀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保证加工表面质量,可留少量精加工余量,壹般留0.2~0.5mm。

总之,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且结合实际经验用类比方法确定。

同时,使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及进给速度三者能相互适应,以形成最佳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选取

工件材料

刀具直径

(mm)

刀曹数

转速(r/min)

进给速度

(mm/min)

转速(r/min)

进给速度

(mm/min)

切削速度

(m/min)

每齿进给量

(mm/齿)

切削速度

(m/min)

每齿进给量

(mm/齿)

5

2

5000

500

1000

100

126

0.05

25

0.05

20

2

3450

470

690

84

130

0.07

26

0.06

2.8凸模凹模外轮廓走刀路线

 

凸模、凹模外轮廓走刀路线2-1

2.9凸模凸台的走刀路线

 

2-2

 

凹模走刀路线

2-3

 

 

凹模孔的加工路线2-4

 

程序的编写

O0001(粗铣、精铣凸模铣平面、外轮廓主程序)

N10G54G90G21G40G69G00X100Y100Z50;

N20M30S800T01;

N30G00X-60Y-50;

N40G01Z-1F100;

N50M98P40002;

N60G00Z50;

N70X-45Y-6;

N80G01Z-1F100;

N90M98P50003;

N100G00Z50;

N110X100Y100;

N120M30;

O0002(凸模铣平面子程序)

N10G91G01Y15F100;

N20X120;

N30Y15;

N40X-120;

N50M99;

O0003(凸模铣外轮廓子程序)

N10G91G01Z-5F100;

N20G41G90G01Y45D01;

N30X45;

N40Y-45;

N50X-65;

N60G40X-45Y-60;

N70M99;

O0004(五角星凸模外形)

N10G91Z-2;

N20G43G01X-25Y-25;

N30G01X-25.88Y-8.86;

N40G03X-18.05Y-2.15R6F150;

N50G01X-31.8Y7.85;

N60G03X-30.35Y12.37R2.5F150;

N70G01X-13.34Y12.37;

N80G03X-7.63Y16.51R6F150;

N90G01X-2.37Y32;

N100G03C2Y32T2.5G150;

N110G01C12.37Y7.63;

N120G03X13.33Y12.37R6F150;

N130G01X30.15Y12.61;

N140G03X31.81Y7.82R2.5;

N150G01X18.15Y-2.15;

N160G03X15.88Y-8.86R6F150;

N170G01X21.13Y-25.03;

N180G03X17.28Y-27.83R2.5F150;

N190G01X-17.28Y-7.83;

N200G03X-3.53Y17.83R6F150;

N210G01X--17.28Y-27.86;

N220G03X-21.13Y-25.03R2.5F150;

N230G40G01X-25Y-20;

N240M99;

O0005(粗铣、精铣五角星凹模主程序)

N10G90G54G80G69;

N20G00X0Y0Z100F200;

N30S1500T01;

N40G00Z10;

N50G51X0Y0P2000;

N60M98P50004;

N70G51X0Y0P1000;

N80M98P50004;

N90G50;

N100G00Z100;

N110S1500T02;

N120G00Z10;

N130G51X0Y0P1000;

N140GM98P0004;

N150G51X0Y0P2000;

N160M98P0004;

N170G51X0Y0F1000;

N175M98P0004;

N180G00Z100;

N185S500;

N190G00Z10;

N200G81X-35Y-35Z-15R5F50;

N210Y35;

N220X35Y-35;

N230Y35;

N240G80;

N250G00Z100;

N230M30M05;

O0006(粗铣、精铣五角星凹模主程序)

N10G91G69G80G49G40;

N20G00X0Y0Z100;

N30S1500T01;

N40G00Z10;

N50G51X0Y0P200;

N60M98P0004;

N70G51X0Y0P400;

N80M98P0004;

N90G51X0Y0P600;

N100M98P0004;

N110G51X0Y0P800;

N120M98P0004;

N130G51X0Y0P1000;

N140M98P0004;

N150G00Z100;

N160G00Z20;

N170G73X-35Y-35Z-25F50R5P2Q3

N180Y35;

N190X35Y-35;

N200G00Z100;

N210M30M05;

 

零件加工过程工艺卡

凹模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

零件材料

毛坯种类

毛坯硬度

毛重/kg

净重/kg

配合件凹模

热轧件

工序号

工序名称

设备名称及型号

夹具

进给量(mm/r)

主轴转速

切削速度

冷却液

1

粗-精铣上平面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4mm/r

3000r/min

300m/min

乳化液

2

粗-精铣轮廓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4mm/r

3000r/min

300m/min

乳化液

3

粗铣凹模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2mm/r

3000r/min

200m/min

乳化液

4

精铣凹模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2mm/r

2000r/min

100m/min

乳化液

5

铣4Xφ10孔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05mm/r

800r/min

40m/min

乳化液

6

清铣

7

检查

凸模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

零件材料

毛坯种类

毛坯硬度

毛重/kg

净重/kg

配合件凸模

热轧件

工序号

工序名称

设备名称及型号

夹具

进给量(mm/r)

主轴转速

切削速度

冷却液

1

粗-精铣上平面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4mm/r

3000r/min

300m/min

乳化液

2

粗-精铣轮廓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4mm/r

3000r/min

300m/min

乳化液

3

粗铣凸台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2mm/r

3000r/min

200m/min

乳化液

4

精铣凸台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2mm/r

2000r/min

100m/min

乳化液

5

铣4Xφ10孔

数控加工中心

平口虎钳

0.05mm/r

800r/min

40m/min

乳化液

6

清铣

7

检查

铣夹持面工序卡

单位

数控加工工艺卡

产品名称或代号

零件名称

材料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五角星配合件

 

车间

使用设备

数控加工室

数控加工中心

工艺序号

工艺名称

1

铣夹持面

工步号

工步内容

夹具

量具及检具

刀具

主轴转速

(r/min)

进给速度(mm/min)

背吃刀量

备注

1

铣3mm夹持面

平口虎钳

游标卡尺

Φ20立铣刀

3000

300

2

 

铣外轮廓工序卡

单位

数控加工工艺卡

产品名称或代号

零件名称

材料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五角星配合件

 

车间

使用设备

数控加工室

数控加工中心

工艺序号

工艺名称

2

铣外轮廓

工步号

工步内容

夹具

量具及检具

刀具

主轴转速

(r/min)

进给速度(mm/min)

背吃刀量

备注

1

铣外轮廓

平口虎钳

游标卡尺

Φ20立铣刀

3000

300

2

 

铣五角星凸台工序卡

单位

数控加工工艺卡

产品名称或代号

零件名称

材料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五角星配合件

 

车间

使用设备

数控加工室

数控加工中心

工艺序号

工艺名称

4

铣五角星凸台

工步号

工步内容

夹具

量具及检具

刀具

主轴转速

(r/min)

进给速度(mm/min)

背吃刀量

备注

1

粗铣五角星凸台

平口虎钳

游标卡尺

Φ20立铣刀

3000

200

2

2

精铣五角星凸台

平口虎钳

游标卡尺

Φ20立铣刀

2000

100

0.5

 

铣五角星凹台工序卡

单位

数控加工工艺卡

产品名称或代号

零件名称

材料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五角星配合件

 

车间

使用设备

数控加工室

数控加工中心

工艺序号

工艺名称

5

铣五角星凹槽

工步号

工步内容

夹具

量具及检具

刀具

主轴转速

(r/min)

进给速度(mm/min)

背吃刀量

备注

1

粗铣五角星凹槽

平口虎钳

游标卡尺

Φ5键槽铣刀

3000

200

2

2

精铣五角星凹槽

平口虎钳

游标卡尺

Φ5键槽铣刀

2000

100

0.5

 

2.机床刀具及夹具的选择

3.1加工中心刀库分类和形式

结合零件图分析,该零件有平面和型腔内的圆、圆弧、孔及槽等构成,加工工序复杂。

且为减换刀和对刀时间,保证良好精度要求。

结合我院机床的实际,采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加工中心KVC650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3-1机床

选择刀具

希望具备的性能

作为刀具使用时的性能

希望具备的性能

作为刀具使用时的性能

高硬度(常温及高温状态)

耐磨损性

化学稳定性良好

耐氧化性耐扩散性

高韧性(抗弯强度)

耐崩刃性耐破损性

低亲和性

耐溶着、凝着(粘刀)性

高耐热性

耐塑性变形性

磨削成形性良好

刀具制造的高生产率

热传导能力良好

耐热冲击性耐热裂纹性

锋刃性良好

刃口锋利表面质量好微小切削可能

对刀具的基本要求:

(1)刀刚性要好。

铣刀刚性要好的目的有二:

壹是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用大切削用量的需要;二是为适应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中难以调整切削用量的特点;

(2)铣刀的耐用度要高。

尤其是当壹把铣刀加工的内容很多时,如刀具不耐用而磨损较快,不仅会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而且会增加换刀引起的调刀和对刀次数,也会使工作表面留下因对刀误差而形成的接刀台阶,从而降低了零件的表面质量。

除上述俩点之外,铣刀切削刃的几何角度参数的选择及排屑性能等也非常重要。

切削粘刀形成积屑瘤在数控铣削中是十分忌讳的,总之,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切削性能及加工余量,选择刚性好,耐用度高的铣刀,是充分发挥数控铣床的生产效率和获得满意加工质量的前提。

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产品名称或代号

零件图号

零件名称

程序编号

工序号

刀具号

刀具名称

刀柄型号

刀具

备注

直径/mm

长度/mm

补偿值/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