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109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临沂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我们奇妙的世界

文本分析

这篇文章描绘了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整篇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展开,接着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在写天空时,具体写到了太阳、云彩、雨水、群星等事物;写大地时则聚焦了植物的生长、冬天的冰雪等几个事物。

第17.18自然段回应开头,再次强调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需要我们仔细去寻找。

本文语言生动,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仔细体会作者对事物奇妙之处的描写,感受“映射着我们的脸”的水洼、动态变化的云彩、颜色绚烂的天空等。

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找到行文的结构和逻辑,以此反思学生日常的表达和写作。

教学目标

1。

认识“呈、雕”等7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飞行"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

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世界的奥妙所在,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

课时安排

2

3

1。

认识“呈、雕”等7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知道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这奇妙世界的.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熟记、写生字。

2。

引导学生朗读,了解行文的结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引导学生欣赏周围的世界,欣赏大自然,从单元共性导入到本课学习。

导语: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探索奇妙的天地,寻找天地间隐藏着的无尽无穷的奥秘,能感受到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变化,艳阳天或者下雨天的不同景色,海底中的奇妙动物,还有变化多端的云彩,等等。

只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和作者一样,发现这世界的奇妙之处。

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配乐播放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过渡:

大家刚刚看到了奇妙而有趣的日出、日落、云、雾、雨等,这些景色无一不向我们彰显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英国作家彼得·西摩一起去感受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3。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我们奇妙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过渡:

现在请预习过课文能朗读课文的同学举手。

(选择几位分段落朗读)其他同学如果遇见不懂的词语可以圈画出来,跟着默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指导写法。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教读生字、指导识字.

chéng呈现变huàn幻diāo雕饰yòu诱人光huī辉圆rùn润光máng芒bīng冰柱刀jiàn剑pǔ普tōng通mó模xíng型

识字方法:

注意字的读音问题,“呈、乘、型”三个字是后鼻音;注意同音字的区分并组词;学习“雕”这类新字可以用拆一拆的方法;注意部分字的书写,避开易错之处。

◆前后鼻音区分:

chéng呈现——chén陈设chéng乘凉-—灰chén尘模xíng型—-xīn欣慰

◆加一加:

呈=口+王润=氵+闰辉=光+军型=刑+土

◆同音字:

幻(变幻)-—换(替换)--患(患难)——唤(呼唤)

诱(诱人)-—幼(幼稚)——柚(柚子)--佑(佑护)

芒(光芒)--茫(茫然)——忙(忙碌)——盲(盲从)

(2)学生独立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出示投影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

[诱]左半部分偏窄且上,右半部分最后一笔撇伸到“讠”下方。

[剑]左半部分第二笔是点,末笔为提;右半部分竖钩要挺拔有力。

[型]上半部分“刑"写得稍短些;下半部分“土”两横间距要紧凑,下横宜长。

◆易错提示:

[幻]左边不是“纟”,右边一笔写成,要与“幼”区分开。

[润]“门”里面是“王",不要写成“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读第1自然段,思考: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他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因为“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3.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将它们画出来。

4。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2)是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5。

浏览全文,学生自由交流: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过渡: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非常明晰地告诉了我们,课文所写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奇妙的。

同学们找得也非常准确,那么现在你们能再找一找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吗?

分别是哪些段落?

6.学生自由讨论过后,指名回答,课件展示句子.

(1)你看天空的珍藏—-

(2)再看大地的珍藏——

7。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结构。

小结:

从上面大家找到的总结句以及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奇妙世界的细分句可以看到,作者先点明“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又从“天空的珍藏”“大地的珍藏”两个方面,择取众多的事物,具体展现了世界的奇妙与生命力;最后启示我们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首尾呼应.整篇课文正是按照“总—分—总”

的结构来写的,条理清晰.把握文章的结构,我们就可以在阅读的时候迅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结构,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概括写世界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

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世界的奇妙。

第三部分(第17~18自然段):

回应,再次强调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仔细地去寻找。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课后思考题。

过渡:

同学们,今天首先举手起来朗读课文的×××同学非常棒,大家记得上新课之前要预习生字生词哦!

我们今天新学习的字词,大家一定要回去复习消化.字词以外,同学们还找出了课文的行文结构,找到了作者想要写的中心内容,也就是奇妙的世界,还找到了作者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的奇妙之处.大家在自由讨论时非常积极,×××的回答也非常准确。

天空和大地究竟有什么奇妙之处呢?

奇妙在哪里?

作者又是怎么描写出这种奇妙的呢?

等下节课我们再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过渡:

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的收获,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把这些感想和你周围的同学分享、交流一下吧!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了解课文中所写世界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具体写奇妙世界的方面和方法,找到段落之间的逻辑顺序。

2。

欣赏文章的语言,体会其中的奇妙之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总结指导.

奇妙呈现变幻群星奇迹诱人圆润感叹

光芒锋利刀剑普通模型存在无穷

2.回顾课文。

提问: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又是抓住哪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天空和大地。

3.教师过渡,引入新课。

过渡:

同学们现在都明确了课文整体的行文逻辑,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继续深入探究一下,天空和大地究竟有什么奇妙之处.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的世界!

二、研读课文,感受“奇妙"

研读分析天空的“奇”。

1。

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引导学生圈画这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

(清晨、有时、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后、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

2。

思考: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天空景色的呢?

(从清晨到黑夜一天的时间顺序。

3。

思考:

每个时间段,作者写了哪些事物?

每种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过渡:

请同学们找一找,从清晨到黑夜,每个时间段作者写了哪些事物?

每种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再读一读这部分内容,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描写的事物?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4。

指明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学生分析汇报,教师指导。

①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粉红色”“蔚蓝色",体会天空的颜色之美;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欣赏日出时天空变幻色彩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想象画面的奇妙。

②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预设:

播放夕阳下沉的视频,欣赏感悟美景。

③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预设:

引导学生想象:

读了这句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形状的云彩?

看到这些形状,你又能想象到什么奇妙的故事?

重点标注出“雕饰”一词,解读分析.(“雕饰”的意思是雕刻并装饰.第4自然段中表明天空中的云彩就像用来装饰的雕刻过的图案一样,这说明云彩的形状美丽、精致、多样。

④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又黑又重"“噼噼啪啪"“有趣的镜子”等词语体会下雨时云的颜色、雨点的声音、雨后小水洼的奇妙。

出示乌云的图片,播放下雨的声音.指导学生朗读,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

⑤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群星闪烁”“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来体会夜空之奇妙。

出示黑夜中繁星点点的图片,再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5.思考:

太阳、云彩、雨点等都是天空中的事物,这些事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

预设:

结合前面对文句的感悟,引导学生将“太阳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下雨时"和“雨后”的景象进行对比,发现作者就是通过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天空的。

过渡:

正是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着戏法,才让天空这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充满了奇妙。

正如作者所说: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起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世界上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大地的奇妙之处吧!

大地“奇"在哪儿呢?

也是因为“变化"吗?

会有什么变化呢?

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研读分析领悟大地的“奇”.

1.学生默读课文第9~16自然段,圈画思考.

过渡: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同时,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想一想作者在写大地的奇妙时,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春天、夏日、秋天、冬天。

季节变换的顺序。

2.思考:

在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事物?

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这个季节里的典型事物。

2)再找找文中描写四季事物的句子,觉得哪个季节最奇妙,就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春”的生长奇迹.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生根”“发芽”“开花”来体会植物生长的奇迹。

(2)体会水果的色彩艳丽。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预设: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11自然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抓住“鲜红色”“深紫色”“浅黄色”来体会水果颜色的诱人。

③给上面的词语配上相应的水果图片,再指名赛读,比一比谁读出来的颜色更丰富.

(3)体会“夏"的绿荫。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预设:

出示夏日绿树荫浓图,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烈日当空时,人在绿荫下的感受。

(4)体会“秋”的神奇.

预设:

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3~15自然段,与同桌交流作者眼里认为奇妙的地方.

②引导学生抓住“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树枝颤动,树叶飘落”来感受秋的神奇。

(5)体会“冬”的有趣.

预设:

①请同学们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作者觉得冬天奇妙的地方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抓住“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来体会冬的有趣,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些奇妙展现出来的.

4。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体会大地的奇妙在四季的轮回变化。

小结:

春天植物在生长,水果颜色各异;夏天树木森森,让人感到凉爽和愉悦;秋天明媚高远,蝴蝶蹁跹,鸟儿做窝;到了深秋,又是秋风劲吹,树枝颤动,叶儿飘零;冬天水会结冰。

这些我们能看到的平常事物,为什么说它们“奇妙”呢?

我们看到这些事物,就能感知所处的季节。

同一种事物,在春夏秋冬的季节里是一样的吗?

(生答:

不是。

)所以,天空的奇妙在于晨昏晴雨的变化,大地的奇妙在于什么变化?

(生答:

四季的轮回。

)对,季节的轮回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这些事物看似寻常,却无一不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三、读写结合,总结奇妙

1。

小结分析,教师引读第17自然段.

过渡:

刚刚我们具体欣赏了奇妙的天空,领略了大地上四季的神奇,正如作者所说——(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那么除了课文择取的这些事物,还有哪些看上去是有生命的呢?

让我们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那些普通事物中的美。

(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教师引读——)“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2.出示卵石、三桅小船模型、羽毛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体会美感。

示例:

(1)卵石有各种形状,大的、小的,圆的、椭圆的、长条的……。

有的像鹅蛋,有的像小球,还有的像婴儿握起的小拳头。

它们一个个光溜溜的,散落在河滩上,像是给河滩戴上了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

(2)这艘三桅小船的模型做得十分精致。

船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15厘米。

由底座和船身两部分构成。

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部与船身相接。

船身为金黄色,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有的像小鱼,有的像花朵,有的像鹿角……,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3)每一根羽毛都有自己独特的光彩。

有的红,像火焰;有的白,像雪花;有的黄,像是春天开放的迎春花。

即使是同一种颜色,细看之下也泛着不同的光泽.它们毛茸茸的,轻飘飘的。

3。

思考交流:

你还从哪些寻常事物中发现了世界是有生命的、是美好的?

预设:

教师可借助课件展示图片,也可借助周围的寻常事物,启发学生借鉴课文进行表达。

如流动的小溪、鸣叫的蝉儿、嫩绿的小草、不断跳动的秒针、被压在路面上的铺路石、被风吹动的风车、五颜六色的水笔、各种香味的橡皮、造型各异的卷笔刀等。

4.出示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写一写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的美.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感受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你也来写一写吧.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1)这三个例句所写的事物分别是水洼、群星和大树.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写出它们的美的?

明确:

第一、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有趣的镜子”“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些比喻瞬间让极普通的水洼、群星“美”了起来。

第三句写出了大树带给人的美好感受,表现了寻常事物给人带来的好处,这也是“美"的。

(2)学生练笔:

将之前交流过的“有生命的、美好的”寻常事物,仿照例句的表达形式写一写。

教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

示例:

春天到了,我们会看到小溪在山间奔流,就像放学的孩子一样自由奔跑.

下雪后,我们发现地上白白的一片,就像厚厚的白地毯。

美术课上,我们用五颜六色的水笔画画,洁白的纸上便浮现出一个个美妙的梦想.

(3)交流评比:

指名学生把自己写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谁笔下的“极普通的事物"写得最美。

小结: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即便是我们身边最最寻常的事物,也是那么美妙无穷.正如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和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希望同学们能用更多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看到的美好.

四、积累拓展,作业设计

1.让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天地间隐藏着的无穷无尽的奥秘,启发学生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带领学生感受美,学会欣赏美,并提高分析、领悟、探究的能力。

1。

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我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视频、图片等资料,将学生带入奇妙的世界之中。

在欣赏天空、大地的奇妙之处的同时,用多媒体将文字转换成可观可感的事物,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到世界的美丽、奇妙,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激发想象力。

2。

自主探究,以问导学。

这篇文章脉络层次比较简单,且在内容理解上没有太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引导学生紧紧扣住课文的“文眼”——“奇妙”一词进行品读,让他们通过与文章进行对话,既了解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世界的奇妙之处,又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对美好的想象,准确感受到了天空、大地所呈现出来的奇妙特点。

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巧妙退位到了点拨、引领者的位置上,把说话的自由给学生,因此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愉快。

3.适当延展,扩散思维。

课文是作者对奇妙世界的观察,我在授课时启发学生要像作者一样多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甚至将自己看到的奇妙之处写出来,相互交流,使得学习能融会贯通。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2

一、基础达标。

1。

请找出每组中的错误读音,把序号及正确的读音写在括号里。

(1)A.岛屿(yú)B。

习惯(guàn)C.凉爽(shuǎng)(   )

(2)A。

是否(fǒu)B。

道歉(qiàn)C.山巅(diǎn)(   )

(3)A.巡逻(xǘn)B。

天分(fèn)C。

受刑(xíng)(   )

(4)A.闪耀(yào)B。

瞭望(liáo)C。

巍峨(wēi)(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打“√”,错误的用“___"画出来。

A.摆布央求种类分列(  )

B.圆满形式中药欢迎(  )

C.钓干扑腾垂柳戏耍(  )

D.目送睡衣网球骄软(  )

3。

读拼音,写词语.

4。

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秀→______(   ) 止→______(   ) 旦→______(   )

良→______(   )胡→______(   )干→______(   )

5。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爽——(   ) 清除—-(   ) 希望——(   )

飞越-—(   )天分——(   )痛苦—-(   )

6.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小沙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  )

(2)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  )

(3)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

(  )

(4)人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  )

7。

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  )

(2)难道这世界上还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吗?

(  )

(3)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

(4)小鸟在林子里快乐地唱着歌。

(  )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

(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

(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

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补充完整)

弟弟十分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材回顾。

1。

垂柳把溪水当作__________________,山溪像__________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幅画面,表现了童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

3。

宋庆龄为了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的品格.我还知道有关诚信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剃头大师》中的“害人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剃头大师”指的是________。

文章以“剃头大师”为题的好处是(  )

A。

说明了“我”有剃头的天分。

B。

运用反话,幽默诙谐,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C.说明了“我”剃头技术的高超。

5。

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见善则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过矣.

(3)人谁无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口语交际。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这一天,学校会开展什么活动?

你喜欢参加什么活动?

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shān shàn)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chàn zhàn)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sàn sǎn)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画出来。

2。

文段的作者是______,她是现代______、______.我知道她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突出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