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197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docx

武汉大学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

2015年武汉大学第二届“天才知道”心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库

一、选择题(80题)

1.心理学属于(B)。

A.自然科学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C.社会科学

D.哲学

2、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D)。

A.心理健康 B.记忆C.智力D.学习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

4.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

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5.(A)被誉为是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尔D.缪勒

6.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D)。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智力各方面的具体表现有差异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B)。

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

8.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C)

A.替来访者做决定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

A.心理评估B.心理治疗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

10.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这是一种:

(A)。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11.爱情的基本倾向是(D)。

A.精神之恋 B.互惠互利

C.社会制度D.无私奉献

12.“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

”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爱情(B)。

A.游戏式B.忘我式C.激情式D.逻辑式

13.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完整的人格结构不包括(A)。

A.主我B.超我C.本我D.自我

14.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导致的印象形成的效应有(B)。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C.定型D.刻版印象

15.(C)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刺激,它既有先天遗传的成分,也有后天习得的成分。

A.目光接触B.言语表情

C.面部表情D.身段表情

1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这种现象是(D)。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C.定型D.刻版印象

17.亲和起源于(C)。

A.恐惧B.喜欢C.依恋D.本能

18.安德森研究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发现,最受他人喜欢的因素是(A)。

A.真诚B.相似性C.魅力D.性格外向

19.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B)。

A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B.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C.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D.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20.在催眠状态下被针刺而感觉不到疼痛,这种心理特征是(A)。

A.感觉麻痹B.感觉扭曲

C.幻觉D.解除抑制

21.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属于(B)。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2.关于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睡眠中的外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B.梦境受到梦者个人当前生活事件的影响

C.梦都带有预见性

D.梦境主要与梦者个人有关

23.篮球爱好者小张头脑中经常呈现迈克尔•乔丹在比赛的最后3秒投中两分球的精彩镜头,这种记忆属于(D)。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景记忆

24.心理咨询的场所应在(C)

A.咨询员家中B.双方商定的茶馆

C.咨询室D.来访者家中

25.经历过重大自然灾害或交通事故的人会出现内疚感、抑郁、不安和急躁等心理现象,这属于(B)。

A.恐慌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

C.强迫症 D.恐惧症

26.人类的依恋行为始于(C)。

A.幼儿期B.童年期C.婴儿期D.少年期

27.某学生受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

这种自我防御方式是(A)。

A.转移B.反向C.退行D.投射

28.人格的核心是(A)。

A.性格B.能力C.气质D.智力

29.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B)。

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性质

30.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A)。

A.运气B.能力C.努力D.学习方法

31.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A)。

A.产生成就感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D.认识自己

32.看到水稻长的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好的收成,这属于(D)。

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33.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34.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感状态属于(A)。

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35.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A)。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行D.自制性

36.动力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D)。

A.成正比B.成反比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

37.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

A.社会适应B.社会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

38.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B)。

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

39.对一般心理问题的正确理解是(A)。

A.心理咨询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性改善作用

B.在近期发生但是不能找到明显的现实因素

C.会使人出现失眠、不安等心理行为问题

D.反应不太强烈并且已出现思维逻辑性混乱

40.王元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两者的智力相比(D)。

A.王元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元高

C.相等D.无法比较

41.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是(D)。

A.6月26日B.4月25日C.5月26日D.5月25日

42.衡量人际关系好坏主要指标是交往双方的(B)。

A.互惠程度B.心理距离C.行为表现D.交往次数

43.在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所体验到的动机冲突是(A)。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44.“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B)。

A.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会发生改变

B.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C.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D.环境决定着人的气质,也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45.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B)。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D.好恶评价

46.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此有可能通过改变他们的(C)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A.睡眠B.生活C.归因D.治疗

47.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

A.越少B.越难预测C.越多D.越迅速增加

48.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B.班杜拉C.勒温D.奥尔波特

49.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种(D)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

50.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B)的过程。

A.生理健康的人B.社会人

C.心理健全的人D.成年人

51.光环效应是一种(D)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A.社会适应B.信息干扰

C.先入为主D.以偏概全

52.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自我卷入的事件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D)。

A.自我暴露B.自我防卫

C.自我抬高D.自我价值保护

53.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减少对自己失败的责任是一种(C)策略。

A.隐藏自我B.自我抬高

C.自我防卫D.自我暴露

54.一般来说,最能准确的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A)。

A.目光B.面部表情C.姿势D.空间距离

55.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是(C)距离。

A.公众B.社交C.个人D.亲密

56.霍尔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D)。

A.0-18英尺B.1.5-4英尺

C.4-12英尺D.12-25英尺

57.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在行为方式的表现为(C)。

A.支配——服从B.独立——依赖

C.平等——平等D.主动——被动

58.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B)时,影响最大。

A.1-3人B.3-4人C.4-6人D.10人以上

59.“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C)的爱。

A.迷恋式B.好朋友式C.占有式D.浪漫式

60.处于(A)中的人,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

A.激情爱B.伙伴爱C.游戏爱D.友谊爱

61.态度具有(D)

A.情境性和暂时性B.稳定性和不变性

C.组织性和严密性D.一致性和稳定性

62.有的教师在背对学生板书时都知道谁在做小动作,仿佛背上也长了双眼睛似的,这种“超能力”体现了有效管理者的(A)特征。

A.一心多用B.明察秋毫

C.整体关注D.变换管理

63.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此时此刻想不起来的事,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C)。

A.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D.潜意识

64.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D)。

A惊动和平静B高兴与悲哀

C喜、怒、哀、乐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65.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C)。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66.某人失恋时用写诗来抒发心中的苦闷,最后却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这是(C)作用。

A.反向作用B.合理化作用C.升华作用D.潜抑作用

67.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原则的是(B)。

A.自尊自制B.过度适应C.与他人关系良好D.热爱劳动

68.健康的心理防御方法是(D)。

A.压抑B.反向C.补偿D.幽默

69.失眠的调节方法中不可取的是(C)。

A.保持自然的睡眠状态B.顺其自然

C.自我暗示要睡着D.运动促睡眠

70.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D)。

A.随心所欲 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 D.发挥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71.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A)。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去个性化D.群体极化

72.一个有着内在稳定归因倾向的学生,往往会把考试成功归因于(C)。

A.能力 B.任务难度C.努力 D.运气

73.向别人讲心理话,坦率地表白自己,称为(A)。

 A.自我暴露B.自我呈现C.自我推销D.自我包装

74.、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D)。

A.功能固着 B.幻觉    C.思维定势    D.错觉

  

75.下列那些情绪会使皮肤的温度上升(B)。

A.悲伤   B.害羞 C.恐惧    D.情绪不会使皮肤温度上升

7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77.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 .明适应     B.暗适应    C.色弱     D.视觉后像

78.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

A补偿B分离C幻想D升华

79、“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B)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格式塔心理学

80.身边的陌生顾客对商品的赞誉远比售货员的拼命推销更让我们相信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沟通者的(B)。

A.权威性 B.类似性C.睡眠者效应 D.好感

二、判断题(60题)

1.妄自尊大并总是需要得到别人注意和赞美,这些特点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

2.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服从。

(×)从众

3.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是心理上的视觉后像现象。

(×)暗适应

4.心理学历史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

5.“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强迫症。

(×)抑郁症

6.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既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以及独立质。

(×)

胆汁质

7.心理咨询是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

8.行为的观点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认知的观点

9.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

10.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气质。

(×)个性

11.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需要。

(√)

12.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抽象思维。

(×)创造思维

13.情感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

(√)

14.智力是以观察力为核心。

(×)思维力

15.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

(×)学校教育

16.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性格特征。

(√)

17.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

18.人每天都会做梦。

(√)

19.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20.成就动机属于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21.马斯诺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

22.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自身的内部冲突

23.在心理咨询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互联网咨询。

(×)面对面咨询

24.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在行为方式的表现为平等——平等。

(√)

25.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为应激。

(√)

26.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行为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

27.社会需要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

(×)不是

28.幻觉是指虚幻的知觉。

(√)

29.对心理健康状态破坏的解释,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环境的不良作用。

(×)幼年遭受的挫折

30.强迫观念指的是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

31.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维持健康上起重要的作用。

(√)

32.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能够对别人关心和帮助时,他的自信和自尊也会增加。

(√)

33.认为有人在议论他,街上的人及汽车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可能是幻觉。

(×)关系妄想

34.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完整。

(√)

35.最常见的幻觉是幻听。

(√)

36.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患有强迫症的病人。

(×)狂躁症

37.根据动机起源于何种需要,可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

38.当你在电影画报上看到某演员的形象时,觉得很熟悉,而且能够确知他曾饰演过某个角色,这种现象属于回忆。

(×)再认

39.一支白色的粉笔,无论是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他知觉为白色粉笔,这种知觉特性属于恒常性。

(√)

40.信念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基本动力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

41.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即使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强化。

(√)

42、工作满意度与教育程度没有关系。

(×)

43、健全的友谊需要同理适当的自我揭露。

(√)

44、异性交友具有促进人格发展、满足自我需要、寻求乐趣、选择结婚对象等功用。

(√)

45、自由愈多时可能就等于没有自由。

(√)

46、今日社会变迁愈来愈快,人类适应困难也与日俱增。

(√)

47、生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前者受人口成长和科技文明影响。

(√)

48、压力是个体面临不能处理的刺激事件所表现的紧张。

(√)

49、理想化和很强的责任感可能会导致职业上的倦怠。

(√)

50、缺乏控制、缺乏明确职责划分等组织原因会造成职业上的倦怠。

(√)

51、压力具有激励的积极意义。

(√)

52、每一项压力的背后,都隐含着成长的机会。

(√)

53、追求生活意义、确定生活目标可缓解生活的压力。

(√)

54、健康乐观的应对方式与疾病治疗无明显相关。

(×)

55、在挫折情况下,人们易出现情绪困扰、不理智的对抗行为和偏常心理。

(√)

56、生活任务、个人目标影响到人的幸福感、同时也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

(√)

57、在某些文化下,一些异常心理情况如幻想,被视为正常。

(√)

58、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持续性的情绪反应会影响生活效能甚而造成心身疾病。

(√)

59、对性问题的治疗,应该与个案深入讨论以增进了解,从性教育着手是最可取的途径。

(√)

60、大多数的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

三、填空题(40题)

1.世界精神卫生日是10月10日。

2.人的基本情感包括喜怒哀惧。

3.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4.在心理咨询或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移情。

5.平等原则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

6.梦境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7.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8.女性的更年期在45-55岁左右。

9.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10.“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是指知觉具有理解性。

11.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12.艾宾浩斯认为个体遗忘的基本过程是先快后慢。

13.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和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弟妹妹强。

14.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15.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会增加儿童的侵犯或攻击行为。

16.“触景生情”属于无意回忆。

17.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

这是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

18.《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

19.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依恋。

20.心理咨询的时间安排,一般是每次50分钟。

21.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是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22.对自己生理条件的认识和评价称为生理自我认识。

23.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24.对分手时痛苦情绪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

25.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团体规范、心理相容、集体舆论、凝聚力。

26.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构成的,它是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果,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参考金盛华社会心理学78页

27.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8.把事件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或人格是属于内在归因。

29.“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是指自我觉知。

30.父母能充分理解孩子的兴趣与要求,经常向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并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与决定,父母对孩子表现为冷静与爱护,这种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民主型的。

31.个体出生以后,逐步适应社会,形成具有独特行为方式的个体,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32.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

33.望梅止渴这种反射是经典条件反射。

34.人类睡眠具有24小时为一个周期的睡眠-觉醒节律。

35.上课时学生正在专心听讲,突然教室外传来嘈杂生,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向外张望,这种注意类型属于无意注意。

36.“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嗅觉适应。

37.根据他人的描述,一个从未见过雪的人,脑海中可以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这就是想象。

38.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和作文中“一事多写”,都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运用。

39.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做表情。

40.诚实、勇敢、谦虚、细心等词语描述的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即性格。

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心理咨询师习题与案例集,郭念锋主编,民族出版社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认写考试编写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