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493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docx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

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

1.什么是发展观?

答:

世界观和方法论表到达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2.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

答: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

5.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思想?

答: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中央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

答: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

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

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

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

是否是理性地发展?

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标准。

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

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

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

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

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

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论体系所说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1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12.怎样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答:

其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统筹兼顾,总揽全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核心、基本要求和实质是什么?

答: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4.为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进一步答复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必须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通过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还包括上述各个大的方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全面发展所包括的各个大的方面以及各个大方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是同向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是相互适应的。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还在发展。

与此同时,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在加剧。

因此,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下大气力解决上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还需要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也正是我国从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2020年3000美元的阶段。

国际经验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将出现新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可能持续扩大,社会结构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加快,将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因此在这个阶段尤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15.怎样理解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答:

指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6.“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7.“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18.“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9.“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20.“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1.“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表达和最终目的。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表达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表达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表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2.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答: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

以人为本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发展中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

一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三是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表达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心,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四是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

答: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阔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阔人民群众。

“本”?

答: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实质上的区别?

答: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表达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表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

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以人为本”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

答: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而西方的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

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以人为本”表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答: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阔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29.五个统筹的内涵与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它的基本内涵是:

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三农"问题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问题,现在是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农"外找出路,通过"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下一步的经济改革,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国家政策要对解决"三农"问题给予更大支持。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都是国家的既定政策。

地区差距不仅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也表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还表现在省、自治区内部地区之间。

地区差距问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社会发展领域存在的问题,许多同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不到位有直接关系,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社会保障、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等领域有其特殊性,政府必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不能简单地提"市场化"或"产业化"的目标和口号。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

从古代的屈服和崇拜自然,到产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征服自然以至破坏自然,发展到现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现在面临着和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

过去在封闭经济、进出口很少、外汇短缺条件下形成的体制和政策需要改革,许多经济观念也需要更新。

目前,适当增加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引进先进技术是有好处的。

在对外经贸关系方面,我们追求的是"双赢"局面。

贸易摩擦是任何经济贸易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一问题。

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0.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

这些情况说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

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

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方法。

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内容包括: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其相互关系如何?

答: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切实贯彻和表达。

33.“民主法治”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34.“公平正义”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5.“诚信友爱”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老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6.“充满活力”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37.“安定有序”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3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9.什么是先进文化?

答:

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40.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1.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答: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42.为什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国家的兴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

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43.为什么说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

但是,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

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

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无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