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782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docx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系统性。

.

(二)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及正负号的意义

层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作业:

<多媒体展示>高空坠物视频,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视频中隐藏的问题。

猜想设疑:

为什么高空坠物会具有这么大的能量。

通过猜想可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这个能量与质量和高度具体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今天我来学习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

因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研究重力势能就一定先研究重力做的功。

探究: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教材上的图7.4-1,图7.4-2,图7.4-3,指导学生计算三幅图中重力所做的功。

并把推导过程写出来,

设问:

通过推导重力在这几种不同路径情况下做的功,观察并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结论:

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将结论写成式子表示为:

WG=mg△h=mgh1-mgh2。

可见,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使一个与高度有关的物理量mgh发生变化。

物理学上把这个与高度有关的能量mgh叫做重力势能。

二、对重力势能的学习

提问:

如何用文字来给重力势能下个定义?

1、定义: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2、写成公式为:

EP=mgh。

3、单位与功的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焦耳,符号为J。

进一步推导1J=1kg·m/s2·m=1N·m

4、标量

知道了重力势能下面应用公式计算物体重力势能。

<多媒体展示>习题

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学习:

高度总是相对某一水平面来说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因此重力势能也是相对某一水平面来说的,把这个水平面叫参考面,因此重力势能与高度一样都具有相对性。

我们规定在参考面以下高度为负值。

通过练习来体会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并小组讨论重力势能与参考面的选取之间的关系。

听取学生汇报,总结:

重力势能与参考面的选取有关。

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具体什么样的关系?

得出正负号的意义。

教师点评总结:

1、选取不同的参考面重力势能是不同的。

2、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3、一般以解决问题方便为宜,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

进一步归纳正负的意义:

1、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正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

2、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小。

知道了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思考,小组讨论:

重力势能是物体独有的还是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教师总结:

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

没有地球,就谈不上重力(相互作用力),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

所以说,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这个系统共有的。

把这个性质称为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三、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的学习。

前面学习了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那么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通过实例探究分析

<多媒体展示>习题

选一小组填表格并简要回答重力做功的数值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由数据继续引导得出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与参考面选取无关。

教师进一步说明重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提问重力做正功和负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多媒体展示>结论

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小结: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二、重力势能:

定义、公式、标量、

相对性、系统性及正负表示大小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课堂知识点练习:

☆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1.关于重力势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B.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C.重力势能不可能是负值。

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关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0,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

A.mghB.mgH

C.mg(h+H)D.-mgh

 

☆重力做功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3、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减少多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学以致用:

遵守社会公德,

防止高空坠物。

课后习题2题

 

 

观察、思考

学生阐述自己的猜想。

 

认真思考、小组讨论,推导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学生

朗读

 

计算

观察

讨论

 

总结:

选取不同的参考面重力势能是不同的。

思考

回答

学生归纳出正号表明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上,负号表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

 

朗读

 

分析

学生汇报结果

系统共有的

归纳总结

 

思考

回答

小组讨论

填表观察

数据特点

学生回答:

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回答

 

学生总结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学生动手计算,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

 

先给定公式后

学生归纳定义

 

培养学生总结

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归纳能能力

 

总结本节课所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自己总结,能加强记忆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情感道德教育

 

 

第四节重力势能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WG=mg△h

二、重力势能:

定义、公式、标量、

相对性、系统性及正负表示大小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