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804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docx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范文

1.制造业综合实力提升

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优势,制造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规模总量、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处在全国前例,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撑。

“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2%,全市工业企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速达1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速达4.5%。

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98.8亿元,产值超800亿元的工业行业达到8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53.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0%(按全部工业计),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13.1万元,名列xx省第二,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沿着效益导向、高端取向和集约化方向,逐步加大转型发展推进力度,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到xx年,机械、纺织、石化、冶金和电子等五大支柱行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12432.8亿元,占全市比重为84.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3%,比xx年提高8.1个百分点。

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顺利,新兴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预计总产值(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1%,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xx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

3.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xx年,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6%,位居全省第一。

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4197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48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均位居全省前列。

xx已经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6家,国家、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9家,省级外资研发中心41家,省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8家,入选“xx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84家。

清华、南大、复旦、哈工大、华中科技、东北大学等高校在xx均设立了研究院。

4.绿色制造成效显著

“xx水危机”后,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模式,坚持节能减排,实行能耗总控,提高能源利用率。

xx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8%,工业增加值能耗0.741吨标煤/万元。

“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6.6%以上,能耗数值xx南最低,下降幅度xx南第一。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序推进,关停企业823家(其中小化工279家),整改企业852家,淘汰落后产能水泥757万吨、印染24460万米、化纤10万吨、皮革30万标张、造纸19.5万吨、钢铁28万吨、蓄电池106万千伏安时、铸造20万吨,化解钢铁产能337万吨、水泥产能71万吨,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5.企业活力日益增强

在多个行业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级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

重点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xx年,15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1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均连续九年位居全省首位。

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94家,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军民融合加速推进,全市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优势民营企业数量连年攀升,通过保密资格认证的企业位居全省第二。

6.两化融合稳步推进

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一直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全市80%以上的大型企业全部业务实现信息化,共有省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250家,其中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全市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园区8家。

与XX、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中国网库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已有4家企业入选国家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项目。

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xx制造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困难和矛盾,需要在“十三五”期间逐步解决。

主要是:

重大产业项目不多,缺乏一批带动力强、产出水平高的大项目。

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工业产品以中间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

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难以支持全市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高层次人才紧缺。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这些都亟待在今后发展中重点加以解决。

1.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为xx产业转型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产业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为核心特征,“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世界知名企业实现全球协同化设计和生产;智能制造技术在设计、研发、制造等环节的应用日趋泛化深化;基于融合化、服务化、平台化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产业新形态。

产业分工体系和竞争格局面临重塑。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巩固其领先优势;新兴经济体纷纷实施重点赶超战略,抢占竞争一席之地。

高端制造领域加快向发达国家“逆转移”,新兴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国际投资分流。

全球贸易投资体系发生重要变化,美国积极推进以TPP和TTIP为核心的贸易投资秩序重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面临更大压力。

当前,xx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具备了跟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和条件,要抢抓重大机遇,在发展理念、生产模式和业态创新上以变应变、率先行动,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同时,尽管国际贸易投资方式转变将给xx外向型产业带来工业增速放缓、就业岗位减少、社会风险加大等挑战,但也带来倒逼淘汰落后行业及低附加值产业链环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2.从全国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xx市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出紧迫要求

工业经济面临速度、结构和动力的多重转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传统扩张式发展道路越走越窄。

必须把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换。

市场供需环境发生不同以往的重要变化。

从需求方面看,居民需求结构和档次发生重大变化,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个性化已经成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批量大规模的产品需求正逐步被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所取代。

从供给方面看,现有产品供给方式无法满足快速升级的市场需求,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方式落后成为工业经济下行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产品创新唤起潜在消费市场,拉动投资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提振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受到更紧迫的要素资源约束。

我国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已经难以支撑资源能源高消耗的传统产业。

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在集中显现,大气严重污染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环境社会问题,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土壤污染日益凸显,对产业转型发展提出紧迫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发展新动力将是“十三五”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

未来五年,xx必须确立产业发展新思维,把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作为产业发展的宏观逻辑,突破当前要素资源瓶颈约束,积极稳妥地完成速度、结构、动力等方面的多重转变。

要善于利用国家层面的重大部署对市场和体制环境的积极影响,抢抓拓展国内发展空间的机遇,注重结构优化,注重要素提升,注重环境改善,充分激活xx产业的发展活力,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3.从我市看,xx经济发展的历程、禀赋和定位,决定了xx必须走产业强市的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机遇期。

xx的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规模工业的重化特征明显,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要牢牢把握xx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xx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大制造业领域的创新投入、提升创新产出、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

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期。

从现在起到2020年,xx要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xx,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造业仍然是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动xx经济向更高层次跃升的基本支撑。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建立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新体系,在新起点上重振xx产业雄风。

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黄金期。

xx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实力和潜力。

xx应充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区域战略,加强与上海的对接,提升与xx中、xx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产业协作能力,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推进国际产业对接合作,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未来五年,xx必须把准未来趋势方向,继续发挥在制造业领域的特色优势,将重振产业雄风作为xx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道路,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xx行动纲要,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全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把xx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在新的起点上重振xx产业雄风,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xx夯实坚强的产业基础。

加快创新发展,实施人才驱动。

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大力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围绕发展需要和创新方向,着力夯实科教基础,优化人才环境,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统筹使用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激发和提升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把握发展方向,坚持分类指导。

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和发展基础,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产出,激发创新活力,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体系向结构合理、发展集聚、竞争优势明显的方向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生态效益。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整治力度,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高生态效率基础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同。

以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为导向,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产城融合互动良好的空间布局,通过整合要素资源、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

到2020年,xx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致力于发展成为立足全球视野的领先技术开拓者、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智能制造引领者、支撑区域发展的服务经济先行者、改善地区环境的绿色发展践行者。

具体目标如下:

1.质量效益领先

建立起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2%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2.创新能力增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1%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建成5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重大科技服务平台。

省级以上品牌达到800个以上。

3.智能水平提升

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基本完成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智能化改造,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超过117,保持全省前列。

普及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综合集成应用,培育10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建成10个面向重点行业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新型能力的互联网化企业,让互联网化成为先进制造业新的竞争力。

4.生态环境改善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xx年下降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xx年下降19%,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xx年下降15%,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

5、空间布局集聚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特色突出的主体工业园区体系,并与周边城市实现融合发展。

到2020年,培育和形成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10个,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万元以上,其中新增用地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

1.主攻方向:

集成电路、液晶显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

集成电路:

依托中科芯等科研院所,加强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开发模拟集成电路、物联网、通信、数字电视、汽车电子、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芯片的设计,满足国家重点工程配套所需要的核心芯片产品。

支持有特色的模拟工艺、数模混合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射频工艺、新型功率器件工艺的开发应用,推动xx地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生产线的建设。

大力发展先进高端封装产品,顺应集成电路产品向功能多样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支持封装工艺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充。

优先布局固态存储器产业链,加大存储器生产研发力度,拓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液晶显示:

加快技术研发和突破,不断适应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抢占新兴领域。

围绕发展TFT、LED、激光显示、三维显示、可折叠面板等领域,提升新型显示产业能级,壮大产业规模,建设国家级高端中小尺寸液晶显示研发生产基地。

以xx市电子仪表工业有限公司与xx夏普、美国苹果建设的液晶显示项目为支撑,提升中小液晶屏的行业竞争力,推动关键配套产业发展。

物联网:

依托xx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着力加强传感器、芯片以及相关仪器仪表、M2M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建设物联网核心技术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高端传感器、大系统集成、大数据处理、高端RFID、MEMS设计制造、重点应用电子产品等领域,完善物联网产业体系。

依托公安部交通科学管理研究所、感知科技等单位,加强应用示范,结合xx实际,以经济运行、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先导应用示范。

云计算:

发展IaaS、PaaS、SaaS等云服务,提升公有云服务能力,扩展专有云应用范畴。

支持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大力发展各类云服务应用软件,提高云服务能力,促进各类信息系统向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迁移。

重点支持民生云、制造云、电商云和云安全等领域的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业发展。

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鼓励xx城市云计算中心、TV等大型机构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

大数据:

加强大数据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大数据服务业态,完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深化大数据应用创新,支持面向汽车、纺织、芯片制造等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发展,鼓励工业企业整合各环节数据资源,基于大数据应用开展智能装配、智能监测、在线监控诊断及维护、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等新业务。

引导企业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建设支撑智慧城市的大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再造方面的技术和应用研发,加强在交通、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及环境监测保护等城市管理领域应用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范围。

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推进健康、教育和视讯领域大数据的汇集、挖掘、分析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库研发和应用服务业发展。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以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结合为纽带,通过项目应用集成、技术集成、资源集成,实现产业链的业务协同,不断提升企业群的核心竞争力。

重点打造基础软件产业集聚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聚区、嵌入式软件产业集聚区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2.发展路径:

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一是加强战略布局,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在核心部件设计、制造及代工领域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间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围绕产业链核心部件企业需求,培育一批规模优势明显、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零部件配套骨干企业。

二是以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增长后劲。

根据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发展需求,结合xx实际,以经济运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先导应用示范。

形成通用性、标准化、技术自主掌控的应用平台。

加强统筹协调,鼓励业务创新,探索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

三是重点支持本地企业配套能力,加强外资根植性。

围绕集成电路研发生产等需求,以龙头企业和关键产品为核心,注重产业链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结合,重点引进核心芯片设计、关键元器件、电子基础材料、高端软件等领域的配套项目,加快培育一批中小型配套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本地配套,鼓励本地企业主动为龙头企业配套,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

1.主攻方向:

高端基础件、“两机”叶片及发动机控制系统、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智能装备、电工装备

高端基础件:

一是重点发展内燃机配件,围绕机械、汽车、船舶等整机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离合器、活塞、曲轴、机油集滤器等关键配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

重点开发研制汽车燃油喷射装置、传感器、自动变速箱、仪器仪表、定位系统、汽车电机、高精度汽车轴承等零部件,打造高精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三是完善高端基础件研发创新体系。

重点推进高端基础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专业研究院建设,支持骨干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强基础件与整机企业的合作研发,以应用为牵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

“两机”叶片及发动机控制系统:

一是重点发展“两机”叶片。

紧密跟踪国际国内两机共性技术发展最新动向,积极攻克精铸叶片核心技术、变形合金部件工艺技术,重点发展高温合金叶片母合金研制、高温合金叶片精密铸造和锻造部件特种加工等产品。

二是加大发动机控制产品及系统工程技术攻关力度。

依托614所、703所xx分部等科研院所在研究、设计、试验等方面的现有优势,通过与制造业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开发民用涡扇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产品,开展燃气轮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样机研制,建设两机控制产品及系统工程产业基地。

三是积极培育“两机”维修服务等高附加值配套产业。

依托现有“两机”主导企业和量大面广的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联盟,积极拓展“两机”维修服务产业,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