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826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

1.显微镜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如下图)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①③⑧⑨

B.对光后,入眼的光线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⑨⑥③⑦

C.观察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⑦①⑧

D.观察后整理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⑧⑨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依次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调焦,收放。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

【详解】在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操作是⑩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⑧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⑨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所以对光需调节显微镜的⑩③⑧⑨,故A错误;对光后,入眼的光线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⑨反光镜、⑦遮光器、⑥通光孔、④物镜、②镜筒、①目镜到达眼睛,故B错误;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转动⑩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⑪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故C错误;实验结東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鏡筒,取下装片;转动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

将显微鏡放回鏡箱中,送回原处,观察后整理时,需调节的结构依次是④物镜、⑧压片夹、⑨反光镜,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方法、功能及实际应用是解题关键。

2.洋葱鳞片叶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

A.叶绿体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所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液泡和细胞壁。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实验器具和药剂的选用错误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

B.用碘液染色观察酵母菌的结构

C.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

D.用山梨酸钾溶液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检验出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观察花的结构中用放大镜。

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就要用碘液染色。

【详解】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故A正确;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碘液染色观察酵母菌的结构,故B正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此实验适合用低倍镜,故C正确;维生素C有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因此常用该溶液来测定食物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及比较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故D错误故选D。

【点睛】生物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织

B.细胞的分化过程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细胞分裂时先进行核分裂,再进行质分裂

D.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详解】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故A正确;细胞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故C正确;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知识。

5.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同种植物鲜叶片,做如下处理,甲组不处理,乙组上表皮涂凡士林,丙组下表皮涂凡士林,丁组上下表皮均涂凡士林,再将四组叶片同时置于通风处,则蒸腾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丁丙乙D.丁甲乙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详解】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乙涂的是上表皮,乙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

因此,蒸腾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丁-丙-乙-甲。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凡士林的作用是将气孔密封,阻碍水分的散失。

6.同学们,你见过壁虎自动断尾,以逃避敌害的情况吗?

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繁殖行为D.觅食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取食行为是指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行为。

因此,壁虎自动断尾,以逃避敌害,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A。

【点睛】此题是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具体的生命现象,要学会学以致用。

7.微生物无处不在,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分解有机物都不需要氧气

B.真菌的繁殖方式都是孢子生殖

C.固氮微生物能够将氮气转化为氮肥

D.用营养液培养病霉可加快繁殖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

【详解】有些细菌分解有机物都不需要氧气,但是好氧性细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故A错误;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有些真菌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故B错误;在豆类、瓜果类等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故C正确;病毒不能自已合成有机物,必须寄生在活的生物体细胞内,用营养液培养病毒不能可加快繁殖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真菌、细菌、病毒等的结构特点,即可解答本题。

8.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的旅行力向。

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

A.小肠动脉→毛细血管B.左心室→左心房

C.毛细血管→肝静脉D.右心窒→肺动脉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肺循环的路线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室,经历了体循环和肺循环。

由分析可知:

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左心室→左心房。

左心室与左心房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由左心房→左心室。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路线。

9.下列结构与功能不和适应的一组是

A.口腔分泌唾液有利于消化淀粉

B.胃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肝脏分泌胆汁有利于消化脂肪

D.小肠分泌肠液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故A正确;胃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故B正确;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初步消化,故C正确;小肠分泌肠液有利于消化食物,与吸收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人体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的场所是小肠。

10.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大脑皮层脑干B.小脑大脑皮层

C.脊髓大脑皮层D.脊髓小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中枢是指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

膝跳反射是在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详解】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低级的神经活动。

膝跳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听到铃声走进教室”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多个中枢参与下的复杂反射。

故选C。

【点睛】掌握低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1.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

B.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

D.接种卡介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详解】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故A错误;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B正确;免疫的功能包括:

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故C正确;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免疫的类型等。

12.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一些山村开始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举办桃花节,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下列有关桃花发育成桃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桃花形成桃子时,雄蕊脱落

B.不经历传粉也能形成桃子

C.不需要经历双受精的过程

D.子房壁形成果皮,胚珠形成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详解】桃花受精以后,花瓣、雄蕊、花柱等逐渐凋谢,子房发育成果实,不是桃花形成桃子时,雄蕊脱落,故A错误;桃花发育成桃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故B错误;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桃子被子植物,需要经历双受精的过程,故C错误;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胚珠发育形成种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粉受精的过程和果实形成过程。

13.《蛙声十里出山泉》揭示的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A.雌雄同体B.体内受精

C.体内发育D.变态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生殖和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据此答题。

【详解】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异,属于变态发育。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14.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从受精卵发育成青春靓丽的中学生经过了许多驿站,其中受精和胎儿形成的场所分别是

A.卵巢子官B.输卵管子官

C.卵巢输卵管D.输卵管卵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详解】受精的过程:

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

此后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壁上,怀孕开始。

怀孕后胚胎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

逐渐发育成胚胎。

胚胎在母体内大约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

胚胎(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场所主要是子宫。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

15.健康生活需要科学的知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服药后继续坚持上课

B.某人胳膊受伤,血液鲜红喷射而出,在伤口近心端捆扎

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26-28次

D.为了预防感冒,某同学经常喝板蓝根冲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

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

【详解】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不能坚持上课,故A错误;某人胳膊受伤,血液鲜红喷射而出,属于动脉出血,在伤口近心端捆扎,故B正确;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

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

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故C错误;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记安全用药的常识以及重要性。

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

16.下列观点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

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C.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进化的方向是由遗传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

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因此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故选D。

【点睛】此题关键是理解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过程,过程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7.“草盛豆苗稀”与“雨露滋润禾苗壮”都说明了

A.环境对生物的作用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外境的适应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

【详解】“草盛豆苗稀”,是环境中的草与豆之间的竞争,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

“草盛豆苗稀”与“雨露滋润禾苗壮”都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8.我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5000多年,下列有关我国酿造白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时需创设无氧条件

B.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

C.需要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两类微生物

D.一般包括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环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解答即可。

【详解】酒精发酵需要的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故A正确;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淀粉能分解成葡萄糖,酿酒时酵母菌是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如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酿酒一般包括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环节,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酿酒的制作过程。

二、填空题

19.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人们更加关注空气质量,而空气质量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某较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分析作答:

(1)若A液为澄清石灰水,将装置甲置于_________环境中一定时间后,发现A变浑浊,如果换成死亡的植物重做上述实验,则A液________(填“变”或“不变”)浑浊,据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液为碳酸氢钠溶液(可释放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光合作用时将银边天竺葵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银边部分进行对照,你认为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检测实验结果时,在对实验叶片滴加碘液处理前要先用____________脱色。

(3)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装置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A液为清水),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据此请你写出一条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黑暗

(2).不变(3).只有活的植物才能进行呼吸作用(4).叶绿体(5).酒精(6).光照(7).二氧化碳浓度(8).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大棚内二化碳浓度

【解析】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活细胞的线粒体。

【详解】

(1)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小烧杯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植物死亡,再进行呼吸作用,重复实验,结果石灰水不变。

因此,若A液为澄清石灰水,将装置甲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定时间后,发现A变浑浊,如果换成死亡的植物重做上述实验,则A液不变浑浊,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活的植物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银边天竺葵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银边部分进行对照,变量是叶绿体。

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在对实验叶片滴加碘液处理前要先用酒精脱色。

因此,若A液为碳酸氢钠溶液(可释放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光合作用时将银边天竺葵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银边部分进行对照,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叶绿体。

检测实验结果时,在对实验叶片滴加碘液处理前要先用酒精脱色。

(3)乙图可见: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

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人体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内部生理活动从不停息。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数字和箭头表示生理活动及方向,据图分析作答

(1)假如A是肺泡,①②表示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

该生理活动的完成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

(2)假如A是肾单位,在尿液形成过程中,①表示的生理活动是肾小球和肾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