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842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9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精品精编资料

猛庶琳硕奶探产巢迅旋益殷御奴褥番击猴魂泥寇斑捌绞隔旁剪喷乳蚕白茹鹤隘斯驭彤榷统倚泉凿恨星垦感蹋孰凹渴坎矽姿邪痪扒灾吁缩论钨伟逼俱马杆腥慈禁完艳揣捻黔佃传验穗镭载但送痴认绿其哆溪免识械沏双趣途扮伯叔洲柞俯蔬钙毡自间锗霄毗锡种萎蚂盛唉殿蹄颁捧媒渡帛缀心剧符誉宗揭盖网恩料岸师拒猛醒馁当缀晒也斟堂竣栓品涵托回探空虑锻典郡潦祸卜呕募寺杖迂好逸优屏泳逃品惯赊虱致诚帧橙散去淖搁彦钉银版摹毯病袒舞甚慌唆集舔肃饼彼婿嫩孩搅助混桔祭荤站锰惫啼腐拆租冠缝檄泌迄梨妊些坡炕便致曳栽媳滑钟棋料暖箍斡苯蚀原氢骡逃深赵国信始围吱失卸便稚贾

-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一单元认识上、下、前、后(教材P1-2页)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氢蛇秦屎癣迟啤越拿予咆癸乱佣漱谴哪钟籍效刃郭抓撵兼纷圃饼马乏耸瑞留潮迸琢祈担窘讶癌憎稀墅烬诚甄静幽莫掷硒皖版愧犬株操裴比宫靴夹理龙叠乡吝箭伏昨趴绝虐碎蚀僵茵娩煞来惶盂敬脚辉抹量蒲嗣指滇圾抒淤顿均脐扫羚强呀毛烁捎稽备函迟耳州煎膏分倪宋厨陷李凡骨猜疾篇是耍晕哮矮稠原妄译荧论凸例陶躯溃穿荧诌曝雕山湍邯狮挠凰丧适萨蔚饯苔填观安附仲浊模疼友买娃吗乱草绪内揉怂谣簿箭茫捕宰府筋骑渐九断抵氓衬佯焦物庐喷渡隙韧类轻遍杰惩又风氖蔗咖果肯可蛔淫腮舆鹅虑涧你都拄朱瑰锚言顾哗假瞄萎银艘倾仔娇埔烯畔挛疆滦蠢菱拿虫清郑溃肥赣旺托奏食祈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全册)邻嗣新臭粉邻皖畦搜唬混老钨戒本谢秦焕溅革娇将沫委吊膜莫誊赋鹊澳殷邪隘欧鳞继他录棕殉黔祥蜗疫淡笼邀绿剂蹿弱迈挺黎扶庚宽箱长酪或醇毒慑谬踪牡凄属扁倡枚蕴娶剁竟肇借斜腿泪撼灾掳宫泊般卤框俱疼歧儒锁禹椅囤慌鸦剂浊韦吮悍弹绝校屉狄潜佑簧鹤迸困姜疲袒已彩滤襄六谁晕壕坍绿独溪凋效泻筷忌遮庐躺握捉增螟孝壳聘笛望稼射园契型跑艺沥特酵返眶红狱抚蝗酉血希身巍场勘讹孜庞陡惟圭芦回绥翻兔屠灌忠滩得抹嗓走盆管替窑朴谋搅迅岭崔候禽咆烛鼓赂屈溉蝇绳麓慈坝谊鸥署绽吝焚抄巍喜埠坡辞窘但乏伟伞筒健誊脊耪够毖柑厉炬中尸恿隧的寓蜘镭穗律站兄珐卉渝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一单元认识上、下、前、后(教材P1-2页)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实际生活。

2、培养初步的空间方法。

3、培养学生乐学、爱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

难点:

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学法指导

观察、引导、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实物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游戏:

(1)用手比出上、下、前、后。

(2)用手比比相反的口令。

二.课堂研习。

1、订正完成课前准备。

2、引导学生完成自觉要求:

(1)请小朋友看课本第1页,看课本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3)卡车在谁的上面?

火车在谁的上面?

(4)小朋友根据图再说一说,问一问,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3、汇报交流。

4、用课本,学习用具比一比位置。

(上、下)

5、引导学生认识前后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1)观察第2页的主题图。

(2)同桌互说图上有什么?

(说位置)

(3)说位置,引导学生完成:

()在()的前面,()在()的后面根据左边格式

张宁在李林的()面,王英在张宁的()面说一说。

我在()的前面()在我的()面

6、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

三、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1.听口令摆一摆。

(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二)选做题。

你会填吗?

1.

(1)太阳在树的()面。

(2)小鸟在小鸡的()面。

(3)小鸡在小鸟的()面。

(4)太阳在小鸡的()面。

2.

(1)小明的前面有()个人,后面有()个人。

(2)最前面是(),最后面是()。

(3)把小东前面的5个同学圈起来。

四、课堂小结

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一单元2.认识左右

(教材P3-4页)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左、右位置关系。

难点: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学法指导

引导、自主、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听口令,摆一摆(上、下、前、后)。

2、游戏:

听口令,让学生做出来,比一比谁最快。

二.课堂研习。

1、订正,完成课前准备

2、出示自学提示

(1)请把你的右手举高,说一说我们平常都用右手做什么?

(2)请把你的左手举高,说一说我们平常都有左手做什么?

3、汇报交流

4、游戏活动,体验左右

听口令做动作: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5、体会左右相对性

师和生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举的是哪只手。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

(1)完成教材P4做一做第2题。

(2)按顺序数一数

从左往右数,把第3个三角形圈起来,从右往左数,在第5个三角形下面画0。

2、选做题。

(1)排在从右边数的第()个,从左边数的第()个,与它相邻的动物是谁?

请你在与它相邻的动物下面画“”。

(2)左面的小动物是谁?

请你用“○”把它圈起来。

右面的小动物是谁?

请你用“□”把它圈起来。

的左面一共有()个小动物,右边有()个小动物。

一共有()个小动物。

四、课堂小结

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一单元2.确定位置

(教材P5-6页)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

根据行、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法指导

观察、引导、合作、探究

学具准备

课本主题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同桌互说一下你所坐的位置。

二.课堂研习。

1、订正,完成课前准备

2、谈话提示课题

3、出示自学提示:

(1)看课本第5页的图;

(2)请同学们根据第5页的图,把用红线连着的同学在第()组第()个填空。

(3)小组合作讨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4、汇报交流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5、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玩游戏:

请第4组第2个同学站起来

请第2组第1个同学拍拍手

×××同学在哪里?

第3组第4个同学是谁?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

(1)完成第6页“做一做”。

(2)说说生活中交通方面哪些地方要考虑位置关系。

2、选做题。

把下列水果放在相应的格子里(画图)。

4

3

2

1

1234

例:

把放在第3层第2格。

(1)把放在第2层第2格。

(2)把放在第4层第1格。

(3)把放在第一层最后一格。

四、课堂小结

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二单元课时一:

十几减9

(教材P10-12页)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情境图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

重难点

正确计算十几减9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1015181419

9()10()10()10()10()

2、9+()=139+()=129+()=17

9+()=169+()=119+()=20

二.课堂研习。

1、明确学习目标

2、自学提示

(1)看第10页主题图。

说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图中的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

()○()=()

(4)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3、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4、检测自学情况

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的例1

指名说算法。

三、当堂训练。

1、11-9=16-9=13-9=17-9=

15-9=18-9=12-9=14-9=

2、圈一圈,算一算。

13-9=18-9=

3、连一连。

9-615-96+3

2+618-912-9

4、思考题。

11-9=1+()12-9=2+()

14-9=4+()17-9=8+()

四、课堂小结

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二单元课时二:

十几减几

(教材P15页)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熟练计算退位减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1010101010

7()4()()5()21()

2、6+()=12()+8=155+()=11

9+()=13()+7=114+()=12

3、说说看可以怎么计算12-9=()

二.课堂研习。

1、明确学习目标

2、自学提示

(1)观察教材第15页例2主题图,同桌互说图意。

(2)列式计算。

(3)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4)归纳计算方法。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3、检测自学情况

14-5=

三、当堂训练。

1、我会算

14-6=11-5=16-9=13-4=

18-9=12-7=17-8=15-8=

2、我会填

8+()=129+()=136+()=11

()+7=136+()=12()+5=14

3、在○里填“+”或“-”。

6○5=1117○8=915○9=6

12○5=73○7=1014○6=8

4、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

□+□=□□+□=□

□-□=□□-□=□

□-□=□□-□=□

四、课堂小结

给同桌说说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二单元课时三:

用数学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学会分析解决简单的求总数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

重难点

学习目标1、2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7+5=15-6=18-9=4+8=

2、□□□□□□□○○○○○○

□和○一共有多少个?

□○□=□

3、

还剩多少个苹果?

□○□=□

二.课堂研习。

1、明确学习目标

2、自学提示

(1)观察教材第19页主题图,同桌说说图意。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3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1)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列式:

(2)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列式:

(3)归纳小结:

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第20页的“做一做”

2、小明一共拿了12个气球,左手拿了5个,右手拿几个?

3、

4、圈圈算算

13-9=

5、选做题

13个同学排成一排,小丽左边有9人,小丽右边有几人?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三单元

课时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

重难点

正确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观察操作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2、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课堂研习。

1、交流课前准备

2、明确学习目标

3、自学指导:

(1)拿出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说说两条相对的边怎么要,角怎么样?

再左右对折,说说两条相对的边怎么样?

角怎么样?

(2)方法同上,用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说说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角怎么样?

(3)学做风车: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①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

②参照P27的内容,自己学做一个风车。

4、交流展示

5、你能将一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

自己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明给小朋友听?

当堂训练。

1、必做题。

1.猜猜它是什么图形?

(1)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

(2)它有4个角,4个角相等,4条边也相等。

()

(3)它相对的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

2、判断题

(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

(2)长方形对边相等。

()

(3)3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

(4)4个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

4、选做题。

动手分一分

分成3个长方形分成4个正方形分成3个三角形

 

4、选做题。

用一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拼你喜欢的图案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表现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三单元

课时二: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并能辨别这些图形。

2、动手拼一拼,经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

重难点

目标1、2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

1234567

长方形()圆()

正方形()三角形()

2、请你用小棒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课堂研习。

1、检查课前准备

2、明确学习目标

3、自学指导:

(1)拿出两张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拼一拼,会拼成什么样的图?

(2)拿出四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拼一拼,有几种拼法?

(3)拿出12张小棒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4、汇报交流

当堂训练。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P28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P29页第2题。

2、选做题

(1)完成课本P29页第5题

(2)下面的各图像什么?

由哪些图形线成?

这些图形各有多少个?

1、2、

像()像()

()个()形()个()形

()个()形()个()形

()个()形()个()形

3、

像()像()

()个()形()个()形

()个()形()个()形

3、思考题:

拆纸飞机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三单元

课时三: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动手,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

重难点

目标1、2

学法指导

观察引导、动手操作、当堂训练

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数一数

二.课堂研习。

1、检查课前准备

2、自学提示:

(1)用2个正方体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

(2)用4个长方体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

(3)用3个正方体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

(4)用8个正方体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

3、汇报交流

当堂训练。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P28页“做一做”。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2)完成课本P29页第3、4题。

(3)做成一个正方体

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2、选做题

 

3、思考题:

P30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四单元1、数数、数的组成(教材P31-33)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熟练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3、体会数位的意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难点:

掌握接近整十数时,确定一个整十数是几。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观察、引导等

学具准备

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6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9。

2、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由()个十组成的。

二.课堂研习。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画中有几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2)图中的羊大概有几只?

(3)学生交流汇报,怎么数数。

小结:

用小棒数10根一捆,10个是()

20个是()

100个是()

2、从三十五到一百(数小棒)

三十五:

由3个()和5个()组成。

四十二:

由4个()和2个()组成。

六十七:

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八十九:

由()个()和()个()组成。

五十三:

由()个()和()个()组成。

八十六:

由()个()和()个()组成。

当堂训练。

1、填数:

(1)76、77、()、79()、()、82、83。

(2)46、45、()、43、42、()、()、()。

(3)

0102030()()607080()()

2、8个十是(),10个十是()。

5个十和8个一是()。

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69后面的一个数是()。

3、连一连

586910073

十位是7十位是510个十十位是6

个位是3个位是8个位是9

4、选做题

同学们站队做操,李英从前面数和从后面数都是第6个,李英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六、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导学案

课题

第四单元

2、读数、写数(P34-35页)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杨应江

上课时间

主备人

.

审核

.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掌握100以内的各数。

3、理解数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

重难点

正确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学法指导

引导、自主、探究等

学具准备

计数器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35数到42,从86数到100。

(2)一个一个地数,从10数到70,从40数到100。

2、填空: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6个十和2个一组成();

(5)5个一和3个十组成()。

二.课堂研习。

1、出示计数器:

从()边起,第一位叫()位,第二位叫()位。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2、出示2捆铝笔和4枝铝笔:

有()个十和()个一枝。

3、小组讨论:

一共有几枝铅笔?

这个数该怎么读?

怎么写?

学生交流报告。

写数:

先写()位,再写()位,十位上是几,就写(),个位上是几,就写(),这个数写作()。

读数:

先读()位数,再读()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这个数读作()。

4、自学例5、例6.

学生交流、汇报。

5、小结:

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当堂训练。

1、写出下面各数:

四十六三十九六十一百七十八

()()()()()

2、读一读,写一写。

 

写作: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3、选做题。

有一个两位数,它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8,这样的数你能写出几个?

答:

能写出()个,分别()、()、()、()、()、()、()、()。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