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6122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策科学陈振明.docx

政策科学陈振明

政策科学

陈振明主编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第一节政策科学的兴起

一、政策研究的起源(略)

二、政策科学的沿革

三、政策科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政策科学的“范式”

一、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

二、中国政策科学的“范式”

1、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

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

(1)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

(2)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政策科学不仅是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式学科。

(4)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

三、政策科学的划界

第三节政策科学构想

一、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途径

2.过程途径

3.团体途径

4.精英途径

5.制度途径

二、政策科学的研究任务

1.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和策略理论

2.大胆借鉴古今中外的政策理论和政策经验

3.认真研究我国及当代世界出现的实际政策问题

三、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1.科学理论体系构造的一般方法

2.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构造方法

3.政策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政策科学

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现状

二、政策科学的理论意义

三、政策科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政策内容与实质

第一节什么是政策

一、政策的概念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规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

第一,政策主体。

第二,政策的目标取向

第三,政策是主体服务于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于谋略、措施、办法、规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行为。

第四,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二、政策的特征

1、利益倾向

2、目标取向

3、权威性

4、功能多样性

5、价值相关性

6、过程及阶段性

三、政策与理论

1、理论是政策的基础并影响政策的制定

2、政策是理论物化过程的中介

3、正确的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四、政策与法律

1、政策指导法律,法律体现政策

2、政策与法律的差别

3、政策向法律的转化

第二节政策的产生与本质

一、政策的产生

考察政策产生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

第二,与“准政策”不同,政策所代表和体现的不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只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居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第三,政策的执行带有强制性。

第四,在政策产生初期,政策与法律并无明显界线。

二、政策的发展

1、从消极政策到积极政策的转变

2、从经验政策到规范政策的变化

3、从单一型政策到综合型政策的变化

三、政策的本质

1、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与表达

2、政策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进行统治的工具

3、政策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节政策功能

一、制约性功能

二、导向性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所包含的一项内容就是规定目标、确定方向。

其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所确立的目标、方向来教育群众,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人们的行为。

三、管理性功能

1、计划

2、控制

3、协调

四、象征性功能

第四节政策分类

一、政策分类方法

二、政策的基本类型

1、政治政策

2、经济政策

3、社会政策

4、科技政策

5、文教政策

三、政策结构

1、政策的纵向结构

2、政策的横向结构

3、政策配套

第二章政策系统

第一节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一、“主体”、“客体”概念

二、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政党

4、利益团体

5、公民(选民)

三、政策客体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

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1、社会问题

2、目标团体

第二节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一、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形成、特征和类型

1、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形成

2、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第一,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

第二,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第三,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的相对独立性。

第四,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

4.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1)官方思想库

(2)半官方思想库

(3)民间思想库

(4)跨国思想库

二、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体制、地位与功能

1、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体制

2、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

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功能

(1)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

(2)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

(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

(4)想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

(5)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三、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思想库在研究方法上特别注意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1)促使研究人员熟悉“反向学科”的思维方式或核心思想,所谓“反向学科”就是在基本规律和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等方面与其所学主专业完全不同的学科。

(2)鼓励研究人员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出发,理解政策制定过程,把自己的专题研究同全面形式结合起来。

(3)经常对实践运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加以总结并加以推广。

(4)鼓励创新,不断构建新的方法论。

(5)仍然肯定经验和推理的作用,重视人的因素,

四、中国政策研究租子后的现状与改革

1、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2、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的现状评价

第一,研究方法相对落后。

第二,受制于决策者,行政干扰大。

第三,各级研究组织自成体系,缺乏总体设计和协调。

第四,信息网不全,信息失真,造成政研工作失效。

第五,文化参次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存在上高下低现象。

4.中国政策研究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1)大力发展民间政研组织,充分发挥其参谋咨询作用。

(2)创造条件,确保政研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3)加强政研机构总体设计和协调。

(4)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政策研究人员的素质。

(5)正确处理决策者与政策研究组织的关系,做到多“谋”善“断”

第二节政策环境

一、政策环境及其构成

所谓的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二、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

2、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

3、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

三、体制或制度条件

四、政治文化

五、国际环境

第三节政策系统的运行

一、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二、政策系统的划分

1、信息子系统

2、咨询子系统

3、决断子系统

4、执行子系统

5、监控子系统

三、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第三章公共决策体制

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

一、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因素

二、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三、决策权力

四、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1、首长制和委员制

2、集权制和分权制

第二节中外公共决策体制比较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

二、议会制1、总统—议会制2、内阁—议会制3、委员会—议会制

三、独裁制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

第三节现代公共决策方式

一、全体一致规则

二、过半数规则

三、循环现象

四、过半数规则的变异形式

五、现代决策方式的改进

第四章政策制定

第一节政策议程

一、政策议程的种类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1、系统议程

2、政府议程

3、两种议程的区别

三、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

1、政治领导人

2、研究人员、专家学者

3、行政人员

4、政治组织

5、代议制

6、利益集团

7、大众传播媒介

8、人民群众

9、危机或突发事件

四、确定议程的策略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和个人知识有限介入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

4、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第二节方案规划

一、方案规划的涵义

所谓的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二、方案规划的原则

1、信息完备原则

2、系统协调原则

3、科学预测原则

4、现实可行原则

5、民主参与原则

6、稳定可调原则

三方案规划的程序

1、问题界定

2、目标确定

3、方案设计

4、后果预测

5、方案抉择

第四节政策合法化

一、政策合法化概念与作用

1、什么是政策合法化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2、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

(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

(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其权限

1、政策合法化主体的基本特征

2、政策合法化主体的权限

三、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或过程

1、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

2、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3、立法机关或权利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1)提出议案

(2)审议议案

(3)表决和通过议案

(4)公布政策

四、政策法律化

1、政策法律化的主体

2、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3、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

第四节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经验

一、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根本宗旨

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四、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

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

六、循序渐进、“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第五章政策执行

第一节政策执行概述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缘起

二、政策执行的涵义

我们可以把政策执行界定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他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大呢感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

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2、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

第二节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1、政策宣传

2、政策分解

3、物质准备

4、组织准备

5、政策实验

6、全面实施

7、协调与监控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2、法律手段

3、经济手段

4、思想诱导手段

第四节政策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的问题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想统一的要求

所谓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指执行政策必须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去做,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政策目标。

所谓灵活性原则,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是因地制宜,使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

灵活性的核心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政策的时效性决定了执行政策的灵活性。

2、执行政策需要有灵活性

3、任何政策都需要逐步完善。

二、政策变通

1、政策变通的涵义

政策变通是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执行政策的方法,是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2、政策变通的形式

3、如何做到正确、合理的政策变通

(1)了解上情

(2)摸清下情

(3)上下情有机结合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表现:

(1)替换性执行

(2)选择性执行

(3)象征性执行

(4)附加性执行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原因

(1)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见的矛盾

(2)政策本身的缺陷

(3)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利弊

4、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

第四节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一、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1、过程摸模式

2互动理论模式

3、博弈模式

4、循环摸似乎

5、系统模式

6、综合模式

二、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

1、政策问题的特性

2、政策本身的因素

3、政策以外的因素

第五节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一、主义政策宣传

二、重视政策实验

三、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的执行手段

四、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的领导方法

第六章政策评估

第一节政策评估概述

一、政策评估概念

将政策评估界定为: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二、政策评估的类型

1、正式和非正式评估

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三、政策评估的意义

1、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2、决定政策修正、调整、继续或中止的重要依据

3、有效配制资源的基础

4、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政策效果与政策评估的标准

一、政策效果

1、直接效果

2、附带效果

3、意外效果

4、潜在效果

5、象征性效果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生产力标准

2、效益标准

3、效率标准

第三节政策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一、政策评估的过程及步骤

1、准备阶段

(1)确立评估对象

(2)制订评估方案

(3)挑选和培训人员

2、实施阶段

3、结束阶段

4、政策失败原因的探索

第一,政策投入不够

第二,政策对象不配合

第三,政策在目标、内容、管理上彼此冲突

第四,解决某些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

第五,有些问题纷繁复杂,解决难度大。

第六,外在因素的干扰。

第七,政策超前

二、政策评估的方法

1、前后对比法

2、对象评定法

3、专家判断法

4、自评法

第三节推进中国政策评估事业的若干思考

一、政策评估面临的问题

1、政策评估的不确定性

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4、有关人员抵制

5、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

6、政策评估的经费不易取得。

二、中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1)以研究取代服务

(2)以好恶取代科学

(3)以评估为沽名钓誉的手段

(4)以形式取代实质

(5)人才、经费的缺乏

三、推进中国政策评估的途径

1、提高对评估工作及其意义的认识

2、政策评估制度化

3、建立独立的评估组织

4、明确政策目标、精选评估对象

5、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系统

第七章政策监控

第一节政策监控概述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个特殊环节,是整个政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政策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控,既有助于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的贯彻实施几评估,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政策监控的涵义

二、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4、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

5、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6、公众对政策的监控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4、促使政策终结

第二节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一、政策监督

所谓的政策监督,指的是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的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政策监督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之中,它的内容包括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及终结的监督等。

1、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督

2、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3、对政策评估活动进行监督

二、政策控制

政策控制则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1、政策控制的程序

2、控制的循环

3、政策控制的方法

三、政策调整

所谓的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中政策行为。

第三节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一、西方政策监控机制的若干特点

1、政策监控的基本依据——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社会舆论在政策监控中起着显著作用

3、司法审查对公共政策的有效监控

4、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张与政策监控手段的更新

二、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1、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

2、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

3、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4、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

5、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

6、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的政策监控

三、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若干思考

为了解决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功能弱化现象,必须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2)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事实细则

(3)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4)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5)增加舆论的透明度

第八章政策终结与周期

第一节政策终结的涵义与作用

一、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尽心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政策终结的内容可分为四类:

(1)功能的终结

(2)机构的终结

(3)政策本身的终结

(4)计划的终结

政策终结的方式区分为如下;

(1)政策替代

(2)政策合并

(3)政策分解

(4)政策缩减

二、政策终结的作用

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3、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4、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

第二节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

一、政策终结的障碍

1、心理上的抵触

2、机构的持续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影响

5、法律上的障碍

6、公共舆论的压力

7、政策终结的代价

二、政策终结的策略

1、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2、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3、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

4、有选择地传播试探性信息,减轻公共舆论政策终结造成的影响

5、正确处理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政策周期

一、政策周期的内涵

内涵是指:

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及格阶段后形成了一个周期。

二、研究政策周期的意义

1、政策周期研究是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策周期研究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3、政策周期研究有助于巩固和发展现行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政策周期研究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三、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的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