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6166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docx

最新原电池教学案例汇编

《原电池》教学案例与反思

高二化学组邹欢如

一、教材分析

《原电池》这节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实验(金属与酸反应)为基础,从能量转化角度来引出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

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各种电池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存在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来解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重要意义。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构成原电池条件,能正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半电极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三、设计思路

实验引入:

两种金属靠在一起放到酸中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开展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铜线上气泡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实验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到启发,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

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

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实验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

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具体流程如下:

教师

学生

四、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

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干电池、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烧杯、塑料棒、葡萄(或小西红柿等水果)。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制作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放映设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及

教学反馈

(一)

【讲述】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池。

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小到照相机、手机,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池。

观察、聆听,认识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激发学习需要。

【投影实验】

1、两种金属锌、铜单独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

写出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2、金属锌、铜靠在一起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

 

铜表面无气泡,锌表面有气泡。

Zn+H2SO4=ZnSO4+H2

锌失电子传递给氢离子。

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能量变成热能,有放热现象。

铜表面有气泡,锌表面无气泡。

复习已学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形成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二)

提出问题与假设

【设疑】铜线上气泡成分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问:

通过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分析,我们知道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那么我们能不能使转移的电子在导线中做定向移动,产生可以利用的电能?

如果可能,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设计时要注意如何证明化学能已经转变成了电能。

(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出现疑问,试着解决

可能是氢气,H+得到电子产生H2,该电子哪里来?

(Zn转到Cu上)

积极阅读课本,讨论思考,提出设计方案。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实验探究

 

根据提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开始操作,仔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试解决问题

【投影实验步骤】

①用电流计连接在Zn、Cu片两导线间(不插入稀H2SO4中)②Zn、Cu片间导线断开时,插入稀H2SO4中

③Zn、Cu片间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④用电流计连接在Zn、Cu片两导线间,插入稀H2SO4中。

根据自己设计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

Zn、Cu片间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铜表面有气泡产生,锌表面无气泡。

用电流计连接在Zn、Cu片两导线间,插入稀H2SO4中,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四)

交流分析

解决问题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及提出问题,总结分析原因,教师讲解:

通过刚才的实验证明:

可以实现通过电子的转移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我们把这样的装置就称为原电池

【板书】原电池

1、定义: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问题:

1、Zn、Cu片间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说明了什么问题?

Cu片上有气泡,该气泡是怎样在Cu片表面形成的,这时H+在Cu片表面发生怎样的变化?

2、Zn片质量如何变化,c(H+)如何变化?

并写出Zn、Cu片上变化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与总反应式。

【板书】

2、原理

锌(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铜(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Zn+2H+=Zn2++H2↑

汇报实验情况,总结结论,提出问题:

Cu片上有气泡,该气泡是怎样在Cu片表面形成的?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

在铜表面附近的H+得到电子而被还原成H2,该电子是锌失去的通过导线传过来的电子,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上,从而形成电流。

书写:

锌:

Zn-2e=Zn2+

铜:

2H++2e=H2↑

Zn+2H+=Zn2++H2↑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贷:

资本公积500

3.试述休克与DIC的关系

2、MIS系统设计的内容:

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及模块功能设计。

 

【板书】

[题解]高度纤溶亢进,由于D-二聚体可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测定值比实际含量低。

【模拟动画】

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理解。

存货调整金额=-42-15-800=-857(万元)。

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

18、U/C矩阵方法是主要作用是()。

【讲述】由以上分析,原电池是通过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来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问:

形成原电池需要什么条件呢?

1.试述DIC的发病机制指导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各种装置,得出最佳设计方案。

并自己动手组装各种装置,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并写出相应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患者,女性,因妊娠39+周,伴下腹痛待产3小时入院。

于妊娠8个月做产前检查时,诊断“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体格检查:

体温36.8℃、呼吸20次/分、脉搏88次/分、血压150/100mmHg、皮肤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

分娩经过:

进入第二产程不久,孕妇在用力分娩时有气促,随后不久分娩出一正常男婴,并觉气促加重。

呼吸28次/分,心悸明显,心率130次/分,产道发生大出血,约1200ml以上,且流出血不凝固。

血压下降至90/60mnHg。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RBC)L50X1012/L,血红蛋(Hb)50g/L,白细胞(WBC)11.0X109/L,血小板(PLT)45X109/L。

尿蛋白(+++)、RBC(+)、WBC(+)颗粒管型(+)。

凝血酶原时间(PT)25s(正常对照约14s)凝血酶时间(TT)21s(正常对照约12s),纤维蛋白原定量(Fg)0.98g/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外周血红细胞碎片>6%、D二聚体(乳胶法)阳性(++)。

产后观察见注射部位有血肿、瘀斑。

抽血检验及病理活体检查报告称血中有羊水成分及胎盘组织细胞。

【投影】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再分析讨论总结、得出最佳方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分组实验,记录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汇报成果。

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10.上述交易或事项对甲公司20X4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是()。

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板书】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前提条件:

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非金属导体)做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认真听讲,作好笔记。

 

(五)应用及检测评价

 

【动手制作】水果电池

利用提供的材料:

锌、铜、铝、碳棒、橙汁、导线等,尽可能多地设计出能使电流计发生偏转的装置,并自己动手组装。

讲解:

正确的原电池组合有:

Zn-Cu橙汁Zn-Al橙汁

Zn-C橙汁Al-Cu橙汁

Al-C橙汁

强调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橙汁是电解质溶液。

【课堂练习】

积极思考,动手设计实验与开展实验。

 

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解决问题

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和组成条件的应用,在实验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一、1、3、4二、1、2、3、

预习二、化学电源、

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为下一节学习的内容做准备。

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式新课。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0一0年一月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