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6192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

中药化学讲义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植物的果实或种子,这类中药称为“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实际上应分为两类,即“果实类中药”和“种子类中药”。

  果实及种子在植物体中是两种不同的器官,但在商品药材中常未严格区分。

果实大多包含着种子与种子一起入药,如马兜铃、栀子等;亦有只用种子,如决明子、沙苑子等;有的以果实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入药,如巴豆、砂仁等。

第一节 果实类中药的鉴定(了解)

  药用部位为果实或果实(除种子外)的某一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果实类中药。

  果实类中药的药用部位通常是采用完全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少数为幼果,如枳实。

多数采用完整的果实,如枸杞子;有的采用果实的一部分或采用部分果皮或全部果皮,如陈皮、大腹皮等。

还有采用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如甜瓜蒂;或果实上的宿萼,如柿蒂;甚至仅采用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如橘络、丝瓜络。

有的采用整个果穗,如桑椹。

第二节 种子类中药的鉴定(了解)

  药用部位为种子、种子的一部分或种子的加工品,这类中药称为种子类中药。

  种子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种子,包括种皮和种仁两部分;种仁又包括胚乳和胚。

也有不少是用种子的一部分,有的用种皮,如绿豆衣;有的用假种皮,如肉豆蔻衣、龙眼肉;有的用除去种皮的种仁,如肉豆寇;有的用胚,如莲子芯;有的则用发了芽的种子,如大豆黄卷。

极少数为发酵加工品,如淡豆豉。

第三节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

  地肤子(了解)

  【来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扁球状五角星形

  【质量评价】(了解)

  

  五味子(附:

南五味子)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采收加工】(了解)

  【化学成分】①木脂素类成分:

如五味子醇甲、醇乙,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五味子素。

②挥发油。

③有机酸。

④糖类。

⑤维生素类。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五味子: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硬而脆。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2.显微鉴别

  粉末:

暗紫色。

①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

②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纹孔较大。

③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

④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粒大、果皮紫红、肉厚、柔润者为佳。

  2.纯度 (了解)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于0.40%。

\

  【附药】南五味子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葶苈子(了解)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或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前者习称“南葶苈子”,后者习称“北葶苈子”。

  木瓜(熟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

习称“皱皮木瓜”。

  【产地】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等省。

以安徽宣城的宣木瓜质量最好。

  【化学成分】果实含:

①大量有机酸,如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等。

②三萜类,如齐墩果酸、熊果酸等。

③皂苷。

④黄酮类。

⑤鞣质。

⑥其他,如果胶、维生素C等。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

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

质坚硬。

气微清香,味酸。

  饮片 木瓜片:

呈类月牙形薄片。

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

切面棕红色。

气微清香,味酸。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外皮抽皱、肉厚、内外紫红色、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2.纯度检查 酸度:

药材pH应为3.0~4.0。

  3.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药材不得少于15.0%。

  4.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苦杏仁(考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①含有效成分苦杏仁苷。

苦杏仁苷经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

②苦杏仁酶。

③脂肪油。

④含蛋白质和15种以上的氨基酸。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扁心形。

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

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

气微,味苦。

  

  桃仁(考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含苦杏仁苷,多种酶,维生素B1,蛋白质,多量脂肪油。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桃仁:

呈扁长卵形。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

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扁斜,边缘较薄。

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

气微,味微苦。

  

  【安全性检测】黄曲霉毒素 用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质量评价】(了解)

  乌梅(了解)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类球形或扁球形,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气微,味极酸。

  

  金樱子(了解)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

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气微,味甘、微涩。

  

  沙苑子(了解)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略呈圆肾形而稍扁。

表面绿褐色至灰褐色,光滑,边缘一侧凹入处具圆形种脐。

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决明子(考点)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了解)

  【采收加工】(了解)

  【化学成分】主含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决明素、决明苷。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决明:

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

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

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

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

气微,味微苦。

  

  补骨脂(考点)

  【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爆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四川、河南、安徽、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了解)

  【化学成分】①香豆素类:

如补骨脂素(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

②黄酮类:

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

③含挥发油。

④单萜酚类。

⑤树脂及豆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肾形,略扁。

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

顶端圆钝。

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

质硬。

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

气香,味辛、微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

  2.纯度检查 杂质:

不得过5%。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枳壳(考点)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江西、四川等省。

以江西清江、新干最为闻名,商品习称“江枳壳”,量大质优。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成分:

如柚皮苷、橙皮苷。

②挥发油。

③苦味成分:

如苦橙苷。

④尚含有升压作用的辛弗林。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半球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

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

质坚硬,不易折断。

气清香,味苦、微酸。

  饮片 枳壳:

呈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

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1~2列点状油室,内侧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

  麸炒枳壳:

形如饮片枳壳,色较深,偶有焦斑。

  

  吴茱萸(熟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贵州、广西等省区,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了解)

  【化学成分】①生物碱类:

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

②挥发油:

吴萸烯、罗勒烯。

③三萜类:

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

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

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

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气香浓烈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量,药材和饮片均不得少于0.15%。

  巴豆(熟悉)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①巴豆苷。

②蛋白质,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

③含脂肪油(巴豆油),油中尚含强刺激性(泻下)和致癌成分,为巴豆醇的十多种双酯类化合物。

  【真实性鉴定】(了解)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种子饱满、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2.含量测定 脂肪油:

用重量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脂肪油药材不得少于22.0%,饮片应为18.0%~20.0%。

  巴豆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巴豆苷均不得少于0.80%。

  酸枣仁(了解)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①三萜皂苷,如酸枣仁皂苷。

②黄酮类。

③三萜类。

④维生素C。

  【安全性检测】黄曲霉毒素:

用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盐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小茴香(熟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省区。

  【采收加工】(了解)

  【化学成分】①含挥发油,称茴香油。

②黄酮类化合物:

如槲皮素。

③甾类化合物。

④香豆素类:

如7-羟基香豆素。

⑤脂肪油:

含多种天然抗氧化剂。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为双悬果,呈圆柱形。

  2.显微鉴别

  粉末:

①网纹细胞棕色,壁颇厚,木化,具卵圆形网状壁孔。

②油管碎片黄棕色至深红棕色,分泌细胞呈扁平多角形。

③内果皮为镶嵌状细胞,5~8个狭长细胞为1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

④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蛇床子(了解)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为双悬果,呈椭圆形。

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质量评价】(了解)

  山茱萸(考点)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产地】主产于浙江省,安徽、陕西、河南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化学成分】①糖苷类。

②有机酸。

③三萜类。

④鞣质。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

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

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

质柔软。

气微,味酸、涩、微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肉厚、柔软、色紫红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马钱苷药材不得少于0.60%,饮片不得少于0.50%。

  连翘(考点)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产地】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化学成分】果皮中含:

①木脂素类:

如连翘苷。

②苯乙烷类:

如连翘酚。

③三萜类:

齐墩果酸。

④香豆素类。

⑤甾醇类化合物。

⑥皂苷等。

连翘酚为抗菌成分。

  【真实性鉴定】

  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

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

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种子棕色,多已脱落。

气微香,味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青翘以色绿、不开裂者为佳;老翘以色较黄、瓣大、壳厚者为佳。

  2.含量测定 连翘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苷不得少于0.15%。

连翘酯苷A: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酯苷A不得少于0.25%。

  女贞子(了解)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

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

  马钱子(高频考点)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马钱主产于印度、越南、泰国等国。

  【化学成分】①含总生物碱2%~5%,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马钱子碱、微量的番木鳖次碱、伪马钱于碱。

②番木鳖苷。

③绿原酸。

④脂肪油。

  番木鳖碱为马钱子的最主要成分,约占总生物碱的45%;马钱子碱的药效只有番木鳖碱的1/40。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纽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

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

边缘稍隆起,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气微,味极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粒大、饱满、表面灰绿色、有细密丝光毛茸、质坚硬、无破碎、味极苦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和饮片含士的宁应为1.20~2.20%,含马钱子碱不得少于0.80%。

  菟丝子(了解)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牵牛子(了解)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枸杞子(考点)

  【来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

  栀子(考点)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等省。

  【采收加工】9~11月间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化学成分】

  ①含多种环烯醚萜苷类:

如栀子苷。

  ②色素

  ③三萜类

  ④有机酸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

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

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

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

气微,味微酸而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了解)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及饮片栀子含栀子苷不得少于1.8%,炒栀子不得少于1.5%,焦栀子不得少于1.0%。

  【附注】伪品 水栀子,又名大栀子,为同属植物大花栀子的干燥果实。

  瓜蒌(考点)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栝楼果实含:

①三萜皂苷。

②有机酸及其盐类。

③树脂。

④糖类。

⑤氨基酸及色素等。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

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

轻重不一。

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牛蒡子(了解)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鹤虱(了解)

  【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

  薏苡仁(了解)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槟榔(考点)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呈扁球形或圆锥形。

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

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气微,味涩、微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个大、体重、坚实、断面颜色鲜艳、无破裂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槟榔碱药材和槟榔片、炒槟榔均不得少于0.20%,焦槟榔不得少于0.10%。

  砂仁(考点)

  【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阳春砂主产于广东省,以阳春、阳江最有名。

绿壳砂主产云南。

海南砂主产海南省。

【化学成分】①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

②皂苷。

③黄酮类成分。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阳春砂、绿壳砂: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

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

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

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个大、饱满、坚实、种仁红棕色、香气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 挥发油:

阳春砂、绿壳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0%(ml/g);海南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乙酸龙脑酯: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乙酸龙脑酯不得少于0.90%。

  草果(了解)

  【来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

  豆蔻(考点)

  【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按产地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原豆蔻:

呈类球形。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

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

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益智(了解)

  【来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