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6952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docx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

 

醇基燃料技术资料(总11页)

醇基环保燃料有限公司

常见故障以及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

排除方法

燃烧刺鼻辣眼

1.新炉头首次使用

2.炉头大风机小,油咀出来的油不能充分燃烧

3.炉头质量问题

4.固体添加剂存在未溶解颗粒堵塞油咀

5.甲醇质量问题

6.燃料含氧量低

1.使用几次过后会逐渐消除

2.根据需要适当调小油阀或把风机档位调高

3.更换燃烧效果好的炉头

4.用工具疏通油咀,并注意在生产过程中将固体添加剂充分加热搅拌至全部溶解后再加入调和桶中

5.使用纯度高的甲醇进行调配

6.添加增氧剂

火焰忽大忽小

1.燃料溶解不均匀

2.风机转速不稳定

3.炉头风眼变形

4.油道堵塞或有气泡,流量不稳定

5.油箱高度过低,流量不稳定

6.灶眼堵住,造成进风不均匀,火不集中一般火力不稳定

7.风、油不匹配

1.加助溶剂充分搅拌,让燃料和水完全溶解

2.擦拭风机上的油泥,或者更换新风机

3.跟换同规格炉头

4.将油道最低位置的接口打开,直到气泡和堵塞物质全部排出,流量稳定后重新接好。

5.油箱悬挂至少高于灶台2米

6.用工具疏通灶眼

7.根据需要调节风速或油量

火焰调不大

1.油阀堵塞

2.管道漏液

3.料箱燃料过少,压力不足

4.管道内有气泡

1.更换新油阀

2.修补或更换管道

3.添加燃料,提醒客户在燃料不足三分之一的时候要及时补料,保证压力

4.拧开管道最低位置的接口,排除气泡

火焰熄灭

1.燃料耗尽

2.管道堵塞

1.添加燃料

2.拧开最底部管道,疏通堵塞位置

火力不足

1.甲醇及添加剂之间没有充分溶解

2.甲醇属于二次醇或三次醇

3.甲醇含量低

1.添加助溶剂搅拌

2.更换甲醇或添加精醇

3.加精醇提高甲醇含量

漏液

1.料箱、管路开裂

2.阀门失效、接口松动

1.修复或更换料箱、管路

2.更换阀门、拧紧接口

常用添加剂种类及作用

1)助溶剂:

乙醇、丙酮、苯类等

燃料的配置是多种成分,为了使各种成分能够充分的溶解在一起,则需要助溶剂(又名:

分散剂)进行辅助,它能使各种物质均匀的溶在一起。

2)增氧剂:

硝酸钾、硝酸铵、氢氧化钠、双氧水等

是指加入助燃剂之中,能产生氧气,进而促进助燃剂充分氧化燃烧,燃烧离不开氧气助燃,仅靠空气增氧是不够的,在助燃剂中添加增氧剂的目的是充分燃烧,提高热值。

增氧是在燃烧时增氧,不是在常温下或在沸点起氧化反应。

增氧剂控制在0.5%-3%之间。

不可多加或混加。

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增加压力,造成严重后果。

3)助燃剂:

二甲苯、异丙醇、丙酮等

是指增加氧化,使燃料燃烧速度加快,易点燃。

火焰分散快,有调味作用。

4)消烟节能剂:

二茂铁等

能提高燃料成膜性,易于均匀稳定的汽化。

增大燃烧时与氧气的接触面,进而充分燃烧,消除烟尘,减少积碳,疏通管道,提高火焰清晰度等。

5)抗震防爆抗静电剂:

丙三醇松节油吐温等

可以保证运输、储存、使用安全。

它不仅可以抗静电、抗震防爆,消烟节能,还可以保鲜防腐,具有多种促进效果。

6)沸点调整剂:

丙三醇、水

液体燃料的沸点一般在65°左右,加入水和其它助剂之后,沸点会有变化,必须加以调整,否则难以汽化,也就无法得到应用。

7)热值增强剂:

含碳量高的化工产品

助燃剂和助燃剂优势不能提高热值,必须增强热值,提高使用效率。

8)调味剂:

樟脑精、化工香精、松节油、花露水、双氧水、乙二胺等

燃料燃烧时通常会有气味存在,加入调味剂可以使燃烧的气味易于接受,同时也可以对燃烧跑冒滴漏,起到报警作用。

9)去毒剂:

乙醇

中和甲醇中的有毒物质。

注意:

添加剂并不是每种都加,而是加入一种或几种就可以起到多种作用,这样可以简化配置操作,同时降低成本。

添加剂的纯度均不得低于95%。

添加剂不能相互现时加入甲醇中,应分别加入,避免发生化学反应。

原料特性介绍

名称

俗名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毒性

灭火方式

甲醇

木醇、木精

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沙子。

不能用水。

不能用四氯化碳。

乙醇

酒精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酸性(不能称之为酸,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与碱反应,也可说其不具酸性)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

低毒、人吸入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无后作用。

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可用水和泡沫灭火器。

为无色透明液体;是苯环上两个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存在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在工业上,二甲苯即指上述异构体的混合物。

二甲苯具特臭、不易燃,与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中等毒性。

经皮肤吸收后,对健康的影响远比苯小。

若不慎口服了二甲苯或含有二甲苯溶剂时,即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血性肺炎,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延医诊治。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过氧化氢

双氧水

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醇、乙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除水外的另一种氢的氧化物。

粘性比水稍微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一般以30%或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遇强光,短波射线照射时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急剧分解。

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

吸入双氧水的蒸气或雾会对呼吸道产生强烈刺激。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灭火剂可选择水、雾状水、干粉和沙土

火酒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气味的可燃液体。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混溶。

能熔解生物碱、橡胶等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

常温下可引火燃烧,其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该品低毒,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

高浓度蒸气具有明显麻醉作用,对眼、呼吸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能损伤视网膜及视神经。

属微毒类。

生理作用和乙醇相似,毒性、麻醉性以及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都比乙醇强,但不及丙醇。

在体内几乎无蓄积,杀菌能力比乙醇强2倍。

嗅觉阈浓度1.1mg/m3。

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1020mg/m3。

生态学数据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烧碱、火碱、片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

其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

密度2.130g/cm³。

熔点318.4℃。

沸点1390℃。

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固体。

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

成浓溶液的产品俗名液碱。

固碱吸湿性很强,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

并溶于乙醇和甘油。

露放在空气中,最后会完全溶解成溶液。

为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

有强碱性,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

易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逐渐变成碳酸钠,必须贮存在密闭的铁罐或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盖住瓶口)等中。

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原料泄漏应急处理方法

甲醇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乙醇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二甲苯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双氧水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到家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废液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冲入下水道。

异丙醇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氢氧化钠泄漏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NaOH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应尽快用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口中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原料包装及储运方式

甲醇包装与储运

包装方法

甲醇的包装有两种方式:

桶装和罐装,量小的话用桶,量大就用罐,在灌装时要考虑到甲醇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系数差异,要按照液体容器的灌装系数准确计算,以免发生危险,灌装完后立即封口,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像一些特殊的天气,如雨天、大雾天要采取保护措施,不然不得灌装,除此之外,对槽罐也有一定要求,槽罐要干燥、清洁,符合要求,还要在上面涂上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

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危险品标志等,槽车在装运甲醇过程中应在螺丝口加胶皮垫密封,防止甲醇漏损,严防明火。

运输工具应有接地设施。

一般使用不锈钢和碳钢。

室温下,纯净的甲醇对多数金属(不包括铅、镁和铂)不具有腐蚀性。

但是,铜涂层(或铜合金)、锌(包括镀锌钢)或铝在高温下易被甲醇腐蚀,在室温下被其腐蚀速度较慢。

不使用塑料容器储存甲醇,因为长期使用会使塑料容器变质,可能导致甲醇污染。

许多树脂、尼龙和橡胶,特别是腈(丁腈橡胶)、乙丙橡胶、聚四氟乙烯和氯丁橡胶均是甲醇处理与存储设备的理想材料。

储运注意事项

工业甲醇应贮存在干燥、通风、低温的危险品仓库中,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贮存期限6个月。

可添加适量BHT501抗氧化剂。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长途运输一般采用装有甲醇槽车的火车,短途运输通常用装有卧式甲醇贮槽的汽车,运输槽车应有接地链,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铁路运输要提前报有关部门批准,公路运输要按规定路线,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乙醇包装与储运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小开口钢桶;小开口铝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储运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储罐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储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二甲苯包装与储运

包装方法

采用镀锌铁桶包装

二甲苯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易燃,遇明火,高热都可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后,也可能发生爆炸,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乙类。

另外,在生产中二甲苯如果流速过快,就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从而发生危险。

储运注意事项

  因此,在二甲苯的生产,储藏和运输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安全,特别是储存。

二甲苯应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

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火种和热源并保持储罐密封良好。

同时,仓库内的各种设施,如照明设施,通风设施等都应采用防爆型。

夏季更高警惕高温,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若是超过就应采取降温措施。

在运输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一般不宜超过3m/s,并应具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

搬运过程中也要轻装轻卸,以免损坏容器。

在储存过程还需要及时检查有没有泄露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现泄露,应当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

泄露污染区应切断火源,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与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之间的连接。

如果为小量泄漏事故,可以采用活性炭或其他材料进行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进行刷洗,稀释后放入排水系统。

如果为大量泄漏事故,则需要在污染区构筑围堤,并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随后,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容器内,再进一步回收或处理。

遇到二甲苯引发的火灾时,不能利用水灭火,而应利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沙土灭火剂进行灭火。

双氧水包装与储运

包装方法

包装和贮运双氧水应用塑料或不锈钢容器,且其上盖应设有防尘的排气口,以安全释放可能产生的气体,避免爆炸的产生。

储运注意事项

1、储运要求

1)双氧水是强氧化剂且有腐蚀性,所以应注意在贮运容器上涂刷GB190中规定的“腐蚀性物品标志”,以及GB191中规定的“向上标志”。

2)按氧化剂的运输规则,组织运输,防止剧烈振摇。

3)双氧水应存贮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

在贮运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或受热。

4)严禁与碱、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易燃品、还原剂等物品混存混运。

5)请勿直接用手接触双氧水,操作时应配戴塑胶手套,当双氧水沾染人体或溅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用3%的KMnO4溶液冲洗。

6)若包装破裂渗漏或当外溢的双氧水与可燃物质接触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将其冲洗掉。

7)接触或贮存双氧水的设备和容器,应有足够大的排气口,以防设备憋压造成超压爆破而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8)双氧水生产所使用的设备、管道、管件等材料的材质要符合有关标准,并要清洗钝化合格,以防重金属离子进入双氧水中引起分解。

9)杜绝因某种原因(如阀门内漏、操作失误)造成双氧水或含有双氧水的物料与其他可引起双氧水分解的物质混合,必要时断开连接的管路。

10)双氧水不能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或接触可燃物时,要立即用大量水进行冲洗、稀释。

11)容器应加盖并保持排气,以保持容器内H2O2的纯度,防止污染;

12)本品用聚乙烯桶包装,包装容器的盖上有小排气孔。

贮存条件:

贮藏在阴凉、通风专用库房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日光直晒。

库温不超过30℃。

与各种强氧化剂、易燃液体、易燃物隔离。

异丙醇包装与储运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运注意事项

该品应密封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远离热源。

控制温度不超过30℃。

可用铁、软钢、铜或铝制容器贮存。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氢氧化钠包装与储运

包装方法

固体氢氧化钠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包装容器要完整、密封,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

储运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防潮防雨。

如发现包装容器发生锈蚀、破裂、孔洞、溶化淌水等现象时,应立即更换包装或及早发货使用,容器破损可用锡焊修补。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不得与易燃物和酸类共贮混运。

调味剂作用范围

樟脑精:

燃烧前、中阶段调味

化工香精:

燃烧前、中、后、阶段调味

松节油:

燃烧前、中阶段调味

花露水:

燃烧前、中阶段调味

双氧水:

燃烧中阶段调味

乙二胺:

燃烧中、后阶段调味

注意:

各种添加剂总量每吨不能超过50kg。

要考察醇基燃料技术成熟与不成熟,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烧水速度:

用五公斤水来测试烧多久时间,与柴油接近甚至于超过最好。

二、询问厨房使用的时间,可以从厨房打杂的人问会更准确。

如果正常连续使用超过10个月而没有更换过炉头,则说明此燃料技术和设备已经成熟。

三、冷炉膛时,用手摸一摸炉膛口内的风眼与炉膛内壁,光滑顺畅则说明燃料技术好;粗糙则说明燃料和燃烧器不成熟,需要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