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7238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

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

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

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

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

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

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

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

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

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

“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

一、礼仪辨

(一)诚

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

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

失去了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同仁堂的堂训:

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

“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

“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卷七》。

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礼记·表记》

(二)敬

礼者,敬而已矣。

——《孝经》

敬是仁爱的表现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弟子规》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三)表达敬意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尊老、敬长、尊师,自谦。

在朝序爵,在野序齿。

方式:

敬语、容貌、服饰、进退、揖让,先后。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礼记·曲礼上》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形于外,令对方真切的感受到。

表达诚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就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五)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

——《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德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本末关系。

前四者属于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

然后是约束言行,谨言慎行,为人诚信。

二、诗礼传家、忠厚继世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

其故可知也。

——《大戴礼记·保傅》

天子无恩于父母,不惠于庶民,无礼于大臣,不中于制狱,五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从太师之言,凡是之属,太傅之任也。

第二章拨开历史的迷雾

——追溯礼仪的源起

世界各国礼仪并不相同,道路也不尽相同,各民族之间的礼俗也不尽相同,仅以中原地区汉族通行的作为主流去审视

源起

●祭祀说

1、训诂学角度:

从字体分析,得出结论,礼仪起源于祭祀。

敬神敬人

2、史书记载:

《礼记》: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也。

3、考古发现:

2-3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的墓葬,形式基本都是一致的,而且很多迹象表明,人们相信巫术可以救人。

●饮食男女说

1、饮食:

认为饮食的习惯和规矩是礼仪的本源。

(立论不稳)

2、男女:

男女有别,也就是婚姻制度,儒家提倡礼从家庭开始,然后才扩大到社会。

男女结合夫妻关系家庭

传宗接代处理各种关系

3、饮食男女:

前两者的综合

●欲望与环境矛盾说

1、饮食之争2、婚姻之争

总之:

欲求不断增长的矛盾,需要一种规则来解决,这就是礼仪

●多元起源及其他

1、天神生礼说;2、天经地义说;3、生于理说4、礼从民俗说

第三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漫话古代五礼

关于礼仪的分类,历来说法甚多。

有五礼、六礼、九礼等说法,我们以《礼记.王制》中的六礼为依据

一、以吉礼敬鬼神

•吉礼:

祭祀之礼,向鬼神祈求,希望鬼神保佑人们吉祥安康、诸事如意。

1、祭天神:

风雨雷电、日月星辰;

2、祭地祗:

地神;

3、祭人鬼:

祖先神;

国家祀典

1、封禅:

皇帝祭天地

玉皇顶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顶上有建于西汉时期的玉皇庙。

2、郊祭;3、祭社;

北京社稷壇坐落在天安門的右側,現在的中山公園內,與東邊的太廟一左一右,體現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設計原則。

社稷壇早期是分開設立的,稱作太社壇、太稷壇,供奉社神和稷神(社即土地稷即五穀),後來才逐漸合而為一,共同祭祖。

4、腊祭:

庆丰收;5、高禖;?

6、宗庙:

祭祀祖先;7、傩祭:

驱除疫鬼;

“用狂夫四人蒙以熊皮,以黄金为四目,率百吏行傩礼以驱疫。

二、以凶礼哀邦国

•凶礼:

当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表示同情,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是吊唁。

1、丧礼;2、荒礼;3、恤礼;

三、以宾礼待宾客

宾礼:

周礼当中的宾礼是邦国间礼遇亲善的礼节。

具体来说也就是各路诸侯朝见天子、诸侯间相互会见以及使臣往来的种种礼节

四、以军礼摄不协

•军礼:

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

1、大均礼;2、大田礼;3、大封礼

五、以嘉礼亲万民

嘉礼:

沟通人际关系的礼节。

1、乡饮礼;2、昏冠礼;3、宾射礼4、飨燕礼;5、贺庆礼;

 

第四章家和万事兴

——传统家庭礼仪

1、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家族庞大,人与人相处需要规范

3、儒家历来用家庭中人际关系模式来处理社会上的各种关系

一、父子之礼

★子对父:

孝、顺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尊重父母,孝顺父母24孝昏定晨省伺疾之礼

子报父仇(中国古代有一个“子报父仇”(“父仇子报”)的传统。

儿子为父亲报仇,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成为终生的事业,成为整个生命价值的体现。

为父报仇,或苦练武艺,雄霸天下;或勤奋读书,握得重权;或韬光养晦,寻找良机;或加入组织,依靠群力。

而后捉得仇人,判以天理,申以正义,快意恩仇,从此天下太平。

★父对子:

严、慈、教

“养不教,父之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家教细则,家教典故家训

父子之礼的延伸——婆媳之礼(谒拜礼灶上伺养礼其他)

二、夫妻之礼

传统夫妻之礼的总纲:

“夫为妻纲”通常与被概括为“夫义妻顺

“妻顺”

1、“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言、容、功)

2、贞节问题3、夫妻离异问题

“夫义”“七出三不去”的规定

七出: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三不去:

“妇有三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三、兄弟之礼

传统家庭中兄弟关系复杂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嫡长子(正妻的长子)的后代称为[大宗]庶子(妾的儿子)的后代称为[小宗]

兄弟关系:

兄友弟恭

四、闺媛之礼

闺媛之礼:

是从男性角度出发,对家庭中的女性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闺媛之礼的核心:

男女有别闺媛之礼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闺媛之礼的价值判断标准:

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五章潇洒走一回

——传统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有人又称之为“通过礼仪。

”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当中,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个关口。

一、诞生礼

♦诞生礼包括了诞生之前,出生,诞生后的许多礼仪,表示了人们对新生儿诞生的重视及其关注。

♦诞生前:

求子、妊娠、催生;

♦诞生时:

分娩;

♦诞生后:

报喜、三朝、满月、百日、周岁、命名、童蒙;

♦求子仪式

1、产生原因:

儒家提倡孝道、人类不了解生育的科学道理;

2、形式多样:

送子观音、张仙送子、偷子、拴娃娃等

妊娠禁忌:

禁食、禁视等;

1、妊娠与分娩

2、催生礼;

♦诞生后的礼仪

0、报喜礼:

多种多样,意义相同;

1、三朝:

三天举行,“洗三”、“开奶”;

2、出月:

又称“弥月”,剃头、设宴;

3、百日:

百家衣、百家锁;

4、周岁:

“抓周”;

5、命名礼:

小名、大名、字、号

6、童蒙礼:

儿童入学第一天所举行的仪式;

二、成年礼

♦成年礼,又名成丁礼、入社礼。

这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民俗文化事象。

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经过严酷的考验仪式,如果通过,他就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从此具有了成年人的能力和资格。

他是人生通过礼仪当中最具有通过意义的一种礼仪。

♦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的仪式。

笄礼:

古代女子成年的仪式。

♦生日礼和寿礼:

1、生日:

散生、满旬2、寿礼:

六十岁以上才称生日为寿礼

三、婚礼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婚姻制度的沿革

男女杂处,性关系杂乱的局面

群婚(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

血缘婚族外婚

对偶婚(摆脱群婚,进入个体婚姻)

专偶婚(一夫一妻制)

♦婚姻形态

婚姻形态往往是在特定的婚姻制度下,根据民族,地域以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实际情况而对婚姻制度的实施做出局部调整或变通。

1、掠夺婚2、表亲婚3、招养婚4、典妻婚5、冥婚

♦古代婚姻六礼

婚姻一是主要指结婚这一天举行的仪式,同时也包括婚前择偶、定情、议婚、订婚阶段的一系列仪节和婚后的三朝回门一类的规矩在内。

1、纳采:

男方聘请媒人到女家正式求婚;2、问名:

讨八字,探问;

3、纳吉:

男方讲问名占卜后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订婚;4、纳征:

纳成、纳币;

5、请期:

提日子、送日头;6、亲迎:

迎娶新娘的仪式

♦传统的婚礼仪节

1、定情2、做媒3、相亲4、吃茶5、嫁妆6、哭嫁7、花轿迎娶

8、传代9、拜堂10、揭盖头11、交杯12、吃喜酒13、撒帐14、闹新房15、回门

四、丧葬祭礼

★丧礼

1、易簧2、属纩3、复4、吊唁:

吊孝、吊丧5、装殓

6、用品:

寿衣、长明灯、打狗棒、丧服

★葬法与葬礼

1、葬法:

处置尸体的方法;

土葬:

埋葬火葬:

火化、焚尸天葬:

野葬、风葬、鸟葬水葬、塔葬、悬棺葬、衣冠葬

2、葬礼:

出殡下葬的主要礼节;3、居丧与祭祖:

★祭礼:

死者家属仍然要小心翼翼地与死者的灵魂打交道,直到永远。

这与传统的信仰心里密不可分

1、古人以为鬼魂在阴间仍然需要生活。

2、古人又以为祖先的鬼混会庇护自己的子孙。

★祭祀的分类

1、做七:

又称“斋七”、“烧七”。

2、祭祖

 

第六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传统交际礼仪

一、交际的基本方式

⏹称谓

1、分类:

亲属称谓:

父系、母系、姻系;社交称谓:

亲属之外的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称谓。

2、语境称谓:

尊称、谦称、婉称、昵称、贬称等

一、交际的基本方式

⏹相见礼

1、跪拜:

趺坐、箕踞、跽2、长跪3、古代女子行礼多用肃拜

一、交际的基本方式

⏹礼仪文字

1、名片:

谒、刺、名帖、名状2、贺卡3、请柬4、信函:

竹简、木牍、帛书

二、拜访与应酬

一般性往来登门拜访客来敬茶节日往来

 

第七章形象魅力的塑造

一、概述

形象魅力(吸引力、感召力。

1、形象:

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仪表、言谈、举止)

2、魅力:

美丽的吸引力的极致。

特征内在特征(人格魅力、知行魅力)道德水平,意志强度。

形象魅力外在特征(外在形象)仪容、仪表、体态、修饰。

二、气质与风度

气质:

脾气,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分类

1、多血质:

反应快,情绪多变2、胆汁质:

精力旺盛,易于冲动

3、粘液质:

稳、迟缓,忍耐力强4、抑郁质:

敏感、体验深刻

风度:

即修养,是人际交往中仪表、言谈等外部形象给人的综合特征,可以培养,但过程缓慢。

人的美并不在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在于他的心。

要是人没有心灵美,我们常常会厌恶它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仪表

仪表?

先天后天

人的外表容貌身材修饰姿态

静态因素动态因素

四、形象魅力指导

★女性

面容适当化妆不可当众补妆提倡积极美容

服饰“TPO”原则TIMEPLACEOCCASION

原则自身条件整体效果切莫忽略小节

★男性

1、身材(侧重内在、功能)2、气质3、服饰

礼仪装束

1、穿着西装的礼仪

西装又称洋服、西服。

源于欧洲,目前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服饰。

(1)西服的选择

面料色彩图案件数(单件、套装)

款式

纽扣(单排、双排)

造型

纽扣

肩部

腰部

开衩

适合人群

欧式

双排

2.6

中等

高大魁梧

英式

单排

一般

略收

两侧

中等身材

美式

单排

宽大

中间

休闲场合

日式

单排

一般

一般

中小身材

(2)西服穿着的注意

西服口袋不可放过大东西西服扣子扣法有讲究

衬衫口子扣紧领带长度到皮带扣位置

领带夹夹在衬衫4-5扣之间衬衫放在裤内(领高、袖长)

袖口商标要在穿着前摘除西裤不可过短

正式场合着深色西服皮鞋以黑色为首选

袜子颜色与皮鞋接近为宜慎穿毛衫不卷不挽

(3)西服的配饰

衬衫:

扣长摆领带:

色图款打法领带夹:

点鞋袜:

色款质公文包:

色款装放

2、穿套裙的礼仪规范

(1)选择面料色彩图案尺寸

造型:

HXAY

(2)套裙的穿法

上衣与裙长穿着到位考虑场合协调妆饰兼顾举止

(3)配饰衬衫衬裙(腰部)鞋袜

 

第八章举止礼仪

一、举止简说

♦举止:

非文字的语言,包括人的体态姿势、动作和表情。

♦正确认识举止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口语体语完美结合。

2、不可忽略内在美。

二、常见的几种礼仪姿态

●站姿规范站姿:

头正、肩平、臂垂、躯挺特殊站姿:

叉手背手背垂手

注意事项:

1、防止探脖、塌腰、耸肩2、身体不可倚靠、抖动

3、忌双手放在衣兜内、叉腰、环抱胸前4、站立时不可“左顾右盼”

●行姿规范行姿:

头正,肩平、躯挺,步位直,步幅适当,步速平稳

变向行姿:

后退步,引导步,前行转身

注意事项1、忌八字步2、忌低头驼背3、忌摇肩摆臂4、忌左顾右盼5、忌脚擦地面

●坐姿女子的几种坐姿:

标准前伸曲直侧点侧挂重叠

男子的五种坐姿:

标准前伸前交叉曲直重叠

不同坐姿的心态1、猛坐与轻坐2、深坐与浅坐3、张腿与并腿

●蹲姿直腰捡东西或双腿下蹲都不可取

●手势规范手势大小臂呈140度,手与小臂成一条线

♦常用的手势:

横摆式双臂横摆斜摆式

三、表情表情:

内心感情在面部的表现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

+感情(55%)

目光:

泰戈尔:

“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微笑

四、几种主要动作语

♦手势语

♦界域语:

交际者之间以空间距离所传递的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

0-45cm亲密空间46-122cm个人空间

122-317cm社交空间

♦体态语:

借身体动作或表情表达某种思想,情绪的无声语言。

感谢高兴爱抚安慰鼓励安静跃跃欲试。

♦个人举止行为的禁忌

1、忌异常之声2、忌不应之行3、忌失礼之事4、忌刺激之食

 

第九章言谈的礼仪

一、言谈

●言谈

1、作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原则真诚坦率互相尊重

3、要求1、言之有物2、言之有理3、言之有序4、言之有礼

二、称谓礼仪

●称谓的种类和用法

1、姓名称谓

全姓名“李大伟”名字“大伟”姓氏+修饰“老李”字和号

●亲属称谓:

对有亲缘关系的人的称谓

●职务称谓:

1、职务呼:

李局长2、专业技术职务呼:

李教授3、职业尊称:

李大夫、刘老师

三、交谈中的礼仪和技巧

礼仪

1、谈者:

表情、手势交谈位置话题选择谈吐文明

2、听者:

认真、耐心,用目光捕捉积极呼应不可随意插入不要不告而别

技巧

1、问态度友好有针对性内容熟悉(问道于盲)讲究方式(限定性)

2、妙答搞清实质避直就曲

3、拒绝(所有语言中最美的一个词为“是”)

幽默的说不以代替方案说不诱导对方自我否定

 

社交礼仪

一、日常礼仪

●握手

1、与女性握手应该注意的礼仪

等对方男方脱去手套微笑致意手要清洁不得当面擦手力度要轻

2、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的礼仪

等对方身体微欠应快速接握

●名片礼仪

社交名片公务、职业名片

使用:

赠送礼物邀请收条、谢帖

注意事项:

双手呈递仔细阅读切忌随后乱丢

二、方位礼仪

●古代

尚南尚东尚左虚左

●现代前上后下右上左下中间上两侧下

 

坐小车的礼节

主人开车有司机

○㈠○㈣

㈢㈣㈡㈡㈢㈠

●座次(以主席台座次为例)

8642主35798642主宾主3579

三、介绍礼仪

注意事项:

1、年轻年长2、低职位高职位

3、男女4、未婚已婚

四、用餐礼仪

●用餐

圆桌面门为主,右高左低点菜餐巾

●就餐举止十忌:

口中或体内发出响声整理衣物、化妆、补妆吸烟劝酒

●不用公共餐具给别人夹菜翻拣菜肴敲打餐具用手取食

●无遮挡剔牙随口乱吐嘴里的不宜下咽之物

饮品

1、饮茶双手敬茶茶半优雅饮茶2、咖啡

咖啡匙仅用于搅拌,饮用时放在托盘左边

●西餐礼仪

西餐正餐:

头盆-低度干型的白葡萄酒汤类-白葡萄酒甜点-葡萄酒

色拉-白葡萄酒主菜-鱼、海鲜-白葡萄酒肉类、禽类-红葡萄酒

刀叉:

左叉右刀酒杯与餐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