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582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docx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教研课《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教学反思评课记录

生动的人物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

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和概括能力,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学会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的鲜明特征。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的鲜明特征.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一、情感导入

同学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

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

面对如此美丽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谛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生动的人物描写。

二、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完后请用一句话概括录像内容。

这是曾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个片段,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影片的内容?

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父亲把七个孩子介绍给玛丽亚小姐。

刚才两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录像内容。

在写作中,我们要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用文字把生活的真实情景描述出来。

下面有一段文字就是对刚才录像画面情景的描述,请同学们评论一下:

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

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

父亲为孩子和玛丽亚小姐互相介绍。

(学生朗读,然后发表意见。

下面还有一段文字,与上面文字描述的对象完全相同,看看给我们的感受是否也相同呢?

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

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

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

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命令女孩站入队中。

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

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然后让学生同桌、前后桌之间讨论。

生动的人物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后:

用词恰当、准确。

例如:

"慌张、惶恐"就准确地写出了玛丽亚小姐吃惊、害怕,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的表情、神态。

另外还有"夺门而出"的"夺"字写出了孩子们听到哨声后往外跑时动作的敏捷、迅速。

文中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

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父亲:

非常严厉。

孩子:

规矩、木偶式的。

文中有些细节描写非常突出。

例如:

"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中"拍打"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很传神。

三、课外补充请学生说说下面三段描写好在哪里?

A、我轻轻的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

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

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

B、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

“这题目怎么讲呀?

”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有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

……”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C、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

 

四、这里有两段学生习作,同样是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

大家来评一评,找出优点和不足。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学生读)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

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

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

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

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

我犯了什么错吗?

(学生讨论)

第二段运用了生动的人物描写。

用词比较准确。

例如"忐忑不安"一词就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的七上八下的心理。

细节突出。

例如:

“那双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

五、课堂练笔

人物描写片段练习:

(任选一题写作)

(1)当我(他、她)拿到赏识卡的时候

(2)我班的XXX

学生练笔进行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名在班上交流。

 

六、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动的人物描写。

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的美,同时还要有极强的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的能力。

希望今天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以启发。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生动的人物描写把我们的生活描绘得更生动,更丰富多彩。

另外老师发现我班的同学今天特别棒,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轻松作文——生动的人物描写》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通过学习与探究,思辩与训练,让学生基本学会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的鲜明特征。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前面的铺垫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通过对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片段内容的概括,让学生懂得生动的描写体现在用词的准确,突出的细节描写和运用恰当的修辞上。

同时补充人物描写生动的有关片段,加深学生的印象。

接着拿出两段学生习作,来评一评优缺点。

最后进行课堂练笔,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前松后紧之嫌,学生练笔的时间仓促了些,缺少当堂交流这一环;另外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沉闷,主动探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不多;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仍需要进一步的调动。

评课

董亚美

听了《生动的人物描写》这节课,我忽然想到了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句话:

“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这节课我感到执教者有对语文教育的激情,能够大胆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语言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

变化,做到既自然贴切又生动流畅,紧紧吸引学生。

从课堂师生关系来看,执教者能发挥好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能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收获;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让学生看一段很有生活情趣的录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注重发挥好教师的及时赏识性的评价作用,通过教师的及时赏识评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强烈的启迪性、热切的鼓励性和精当的指导性。

同时又落实好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做

到为学而教,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具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态庄重自然富有感染力,师生情感十分融洽,教学语言精当简练、有启发性。

能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学思路设计能紧扣教学实际内容,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效率较高,教师既注重了对学生的语文写作知识的落实,又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和培养,整体上感觉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提出两点思考,探讨商榷:

1、感觉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

学生的思维还是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对于课堂中学生碰撞出来的思维火化,教师没有及时把握住,并使之得以充分燃烧。

2、作文片段练习中,对《我班的×××》的描写,可让学生通过“猜猜这是谁”的活动来深刻认识描写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宋芝娟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一篇文章的写作,是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

正如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陶所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小学的基础,但如何让作文生动起来,还是一个难点。

范珣老师抓住了内容这个支点——让人物生动起来,在比较上下功夫,找到了让文章生动起来的其中一条途径。

首先,学生自己的概括和投影上的描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悟自己语言的贫乏,无味。

课堂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后,教师就播放一段《音乐之声》中的录像,随后让同学概括影片的内容。

学生的概括大多是一句话或一个人物,出现了片面、简单等情况,此时教师就有目的地打出了自己对影片的描写,学生自然而然将自己的概括与老师的描述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明白了自己语言的贫乏和简单。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怎样让人物生动起来,让自己的描述生动起来的想法,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性此时被激发起来了。

其次,简单叙述与生动描述中进行比较,使学生渴望得到方法的指导。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动脑筋,如何自己探索,如何自己运用。

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三次出现了让学生比较两段描写的语段,而且第一次出现的都是比较简洁的,第二次出现的总是比较生动、具体的。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点评,学生在点评过程中得到了锤炼语言的锻炼,也悟到了让人物生动起来的方法:

即:

特征鲜明,词汇准确,修辞恰当,细节突出(这也是教师在投影上概括的)。

第三,在同样人物生动描述中比较,让学生明白让人物生动起来要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课堂中,其中一个环节是教师在投影上打出了三段话,让学生谈谈好在哪里。

第一段为神态描写,第二段为语言描写,第三段为动作描写,学生通过朗读,模拟,比较,懂得了让人物生动起来需多角度进行描写,即:

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的描写。

另外,有两点值得商榷,首先,教学目标第三点太大,空洞,是每课都可以套用的。

还有投影上文字太多,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

另外,赏识用语还可以再丰富些。

钟珺红

本堂课一开始,范老师就出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随后老师放了《音乐之声》的片段,并设计了两个环节:

用一句话概括、比较两段话。

层次的由浅入深,让学生得以感性的感受到人物描写的好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欲望,为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预设。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范老师投影了三段人物描写,经过讨论和比较之后,逐渐归纳出三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突出特点的外貌描写,具体可感的动作描写,充满个性的语言描写。

纵观整堂课,课堂容量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

从环节的层层深入到文段的精心筛选,从电影片断的选择到多媒体课件活泼的版式,无不显示出教师的良苦用心,也无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得以在由浅入深的梯度中逐渐感知人物描写的相关知识。

另外,本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作文的主动权应该在学生,只有把学生的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然而在这堂课中,教师预设的痕迹太重,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预设的内容所牵制,没有了自由发挥的余地,广大的学生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这也就是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发言仅仅局限在几个学生的原因。

叶波阳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法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等因素采用目标教学法,这样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如此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然而在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不平等,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惟命是从,结果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严重影响了现代社会新型人才的培养。

但是在本节课的课堂上良好的师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教师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这是“轻松作文”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上课教师让学生处在最放松的课堂中,这也是本节课最成功的一点。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时间没把握好,让写作课最需要的练笔的环节太仓促,使本节课的实际操作没得到很好的落实。

其次是课堂的气氛略显沉闷,没有将学生的写作热情完全调动出来。

郑文燕

范珣老师的《快乐作文——生动的人物描写》一课,是一堂成功的作文指导课。

这堂课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围绕目标层层深入,使学生切实地掌握了人物描写的要领。

课堂的第一环节:

学生看电影片断,初步了解人物描写的要领。

这个环节用一段经典影片巧妙引入,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对比展示两段依据影片而写的人物描写,是这个环节的亮点。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初步明确了特征鲜明、用词准确、细节突出、修辞恰当是人物描写的要求。

第二环节用了三个人物描写的片断,分别向学生展示了精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重点突出,具体细腻,使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环节选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教师与学生,让学生修改一篇与他们水平相当的习作,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人物描写。

这样做既贴近学生生活,又使学生便于操作运用,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人物描写的要旨:

外貌描写要突出特点;动作描写要具体可感;语言描写要充满个性。

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这堂课上,教师用平等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启发引导,时常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甘甜,营造出了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

当然,这堂课也有可探讨之处:

让学生在先写作,然后在课堂上边修改边指导,学生的活动是否会更充分些?

对人物描写的认识是否也会更深刻些?

另外,我认为多媒体展示的文字应力求清晰,漂亮应在其次。

戴国萍

听范校长的课,如沐春风,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不仅学生感到轻松,听课老师也甚是轻松,一堂课,收获颇多。

整堂课,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使用了一种课堂教学类型:

材料展示——学生讨论评议——总结归纳——练笔。

这几个层次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从而真正达到了轻松作文的效果。

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非常准,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指示者,指令者。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在“音乐之声”片断展示结束之后,教师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所看内容,然后展示一段比较具体的文字,请学生比较说出这段文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展示一段更具体生动的文字,让学生比较讨论增加了那些内容。

然后由学生总结,怎样才能让人物的描写生动起来,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在总结时,教师稍作引领,很多规律就水到渠成的被总结出来了。

曾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

“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地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

”由此看来,范校长就是一个高明的隐身者。

整堂课思路清晰,气氛轻松,“音乐之声”的片段的播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教师能抓住契机,“说”、“用”结合,让学生各抒己见,结果可冗,刻画人物的方法却是从学生的讨论中讨论出来的。

这样,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在充满活力,充满生气的讨论中迸发智慧和灵感的火花,然后根据指导的内容“用”,用自己讨论出来的方法进行写作,做到了“说”、“用”结合。

另外教师在材料的选材也是相当的精心。

每一则材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领悟,要让人物描写生动起来是有多种途径的,不是单一的。

课堂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学生过于中规中矩,练笔较少。

所以使得总结归纳的规律不能很好的在学生的习作中落实。

若能第二堂课连着上,相信效果会更好些。

詹月宝

范校长所上的《生动的人物描写》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并落实到位,轻松运用多媒体,采用赏识策略指导学生写作,听后收获颇丰。

首先其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的短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把经典的影视片段引进课堂,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吊起了听课老师的胃口。

呈现方式很新颖。

通过此短篇引出两段描述性的文字,让学生对其对比性的点评,切切实实让学生做到了有感悟才有点评,这种科学的训练方式,既灵活又扎实。

其次,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明了。

(欣赏感悟——点评——归纳——再欣赏点评——修改——课堂练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而所选话题,如犯错学生进办公室,当我拿到赏识卡时等,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遗憾的是本堂课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发言的面不广,尽管老师一直以平等亲和,激励发现的策略来引导也无济于事,也许是初一学生太羞涩紧张的原因。

另外,假如在欣赏环节出示的三段文字,把《小桔灯》等都能改用四大名著的片段,这样,课堂会更具文学韵味,也会更完美。

李华

看到一篇文章,说以往的作文课把写作降低为纯技术的操练,作文课于是“离家出走”了。

课改后,不少作文课打着人文的旗号,忽略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又使作文“无家可归”于是呼吁让作文“回家”,就要理解作文教学的规律。

作文教学要求老师自主地确立写作的目标,想方设法营造写作的情境,充满创意地构建写作的过程,精心命制作文题目,最后,还要有一个与写作相匹配的评价标准。

这些都是对教师自主课程开发能力的挑战和考验。

范校长的《生动的人物描写》一课的确是让作文“回家”了。

先说说目标的确立,范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确立目标,在上课伊始就用投影打出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老师也以此事指导学生写作。

目标明确而切入点较小,抓住作文中人物描写生动化来作文章。

这节课里,老师并未把写作知识看成唯一的教学目标,破坏学生的写作情境,扼杀学生写作的欲望。

而是寻找最能够启发学生写作灵性的学习材料。

例如学生写作:

写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当我(他)拿到赏识卡的时候;我班的xxx等这些学生实际材料,极好地梳理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和思想积累,引发学生倾诉的愿望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些都是老师确立了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写作目标的原因。

再看营造写作情境、设计教学过程。

整堂课范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站在讲台上,而是位于学生中间,语调亲切平和,教学用语多用商量口气,于是课堂气氛很融洽。

本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范老师更多的从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尊重学生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创设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体会学习乐趣的情境。

如范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获奥斯卡金奖的《音乐之声》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概括内容。

投影呈现两段描述性文字,让学生比较体悟两段文字的异同,自己得出结论:

怎样使人物描写更生动?

另外,范老师还呈现了学生习作,学生评点优劣并集体修改。

这一环节设计真正体现了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在对话中让学生群体都能意识到认识生活、自我生成文章写作的策略和技巧。

有了这样的情境设置和教学过程,学生才能“知识与技能比翼,思想与方法齐飞”,使写作素养得到切实提高。

最后讲一讲评价标准。

在课堂写作训练中,范老师始终强调鼓励原则,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进步,包括学生写作的态度、投入的情感、思想的进步以及技能的提高等。

范老师细心呵护着学生的点滴发现,这也是学生不断发现的前提与保障。

本课也有些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教师的授课目标是否有必要呈现给学生,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使之落实于课堂,最后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岂不更好?

其次教师某些环节的时间安排欠合理,真正放手给学生的时间还是欠多,如学生集体修改作文的时间太少,而欣赏人物描写片段这一环节可删除,整堂课给人感觉是结构前松后紧。

最后教师的赏识用语还可再多些,而重复学生的话可再少些。

但不管怎样,从总体上来说,这的确是一堂让作文“回家”的好课。

屠秋霞

听了范校长执教的《赏识学生轻松作文之生动的人物描写》后我受益匪浅,现将对此课谈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明确。

本课由“知识与技能:

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能力:

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本课用投影显示明确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二、教学思路清晰。

写作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思路设计由形象的感受到理性的归纳,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思路的设计是有一定的独创性,播放影片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推进赏识教育。

体现赏识理念和策略要求,教师面带微笑赞扬学生,语言富有激情,体态语言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教师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五、商榷探讨之处。

1、本课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有点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导致学生交流的环节没有体现。

2、学生个人活动较多,集体活动不够,教学目标的“合作、探究”似乎没有充分体现。

3、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赏识语言有点生硬,似乎为赏识而赏识,如“老师表扬你”。

4、让学生读投影上的文字时,学生看不清时老师讲到了保护视力的问题,与本课的教学无关。

钟凤琴

语文老师大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教学生写作文很难。

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头就疼,还没写呢心里上就产生了畏惧感。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

范珣老师在本次作文教学中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和我组轻松作文课题的精神,主要做法是: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阔思路,引发表达欲望。

在课之伊始,通过《音乐之声》片段录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欲望和激情就是作文教学的牛鼻子。

范老师的这节课,就正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兴趣。

能让学生有热情、饶有兴趣地作文,反映录像的生活。

其次,在课堂中平等地对话。

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本课教学时,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过渡时简要精炼的语言,探究时热情洋溢的鼓励,修改作文时客观中肯的评价,都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

教师也是我们学习的伙伴,老师跟我们一起融入了课堂。

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再次,引导点拨。

在强调师生平等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当课堂从一个环节进入另一个环节时,就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把学生从一个环节引导到另一个环节。

第四,让学生学会修改,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

这样,他们才会不断去推敲,怎样写才会表达得更好些。

范老师的作文课有修改,有教师修改,也有学生自我修改,也有组中进行修改,还有在全班上进行评改,学生始终保持修改的兴趣。

陈小玉

《课标》指出: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基于这个理念,范老师在设计这次作文教学时,无论开课还是写作前说话的训练,始终贯穿一个目标: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了,这次习作也比平时的习作有提高了,体现在内容丰富,篇幅比较长,学生写的都是自己的实际生活,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这节作文课学生愿写并写得出一定的内容,比平时的作文课有效率,我想最成功的是此次习作课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另外范老师提前给学生习作要求,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收集材料,因此学生有内容可写。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重视作文材料的准备,大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