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592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docx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与分析

课程代码

课程总学时72课程总学分4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工业分析专业

课程负责人***

参与编审人员:

(校内)******

(校外)**(**市环境监测站)

 

轻化工程系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

2014年1月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

工业分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总学时:

72

适宜开设学期:

第四学期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是高职高专“环境治理”和“工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介质污染物测定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具备环境污染监测工的基本技能,具有污染物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的专业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业分析岗位奠定基础。

(二)课程地位

《环境监测与分析》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其前导课程包括《环保概论》、《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

后续课程包括《工业分析》、《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课程。

三、学习目标

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专业能力

1、能根据介质污染物合理制定监测方案;

2、能科学采集样品并进行样品预处理;

3、能规范测试分析试样;

4、能正确处理数据,根据要求完成检测报告;

5、能使用和维护常规仪器。

(二)方法能力

1.具有较好的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查找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

6.具有良好的环保和节能意识。

四、学习单元划分

通过行业和企业调研,分析课程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选取、序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学习单元详见表1所示。

表1:

课程教学学习单元划分

序号

学习单元

学时分配

1

环境监测概念和标准

4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4

2

水和水污染监测

20-22

3

大气和大气污染监测

18-20

4

固体废物监测

4

5

土壤污染监测技术

6

6

噪声及物理性污染监测

10

7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4

合计

70-74

五、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按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典型监测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教学单元,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实现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直接对接。

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见表2所示。

表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单元

任务/项目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

技能内容与教学要求

课时

1环境监测

任务1-1

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知识

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2、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原则和要求。

1、能熟知环境监测的相关知识;

2、能网络查询优先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

2

任务1-2

环境标准

1、知道环境标准分类;

2、熟悉环境监测常用标准。

1、会根据要求查询相关环境标准;

任务1-3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掌握质量保证的体系和内容;

2、熟悉环境监测标准方法

3、知道环境标准物质

1、会正确查询、选择环境监测标准方法;

2、会根据要求选择标准物质。

2水和水污染监测

任务2-1

水和废水监测项目、标准

1、了解水体污染的相关概念;

2、熟悉水体常见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3、熟悉污水监测项目。

1、会根据水质类型确定监测项目;

2、根据监测项目选择监测方法。

3、学会制定检测方案

28

任务2-2

水样采集和制样技术

1、了解水样相关知识

2、掌握地表水采样技术。

3、掌握污水采样技术

4、掌握水样保存和预处理方法

1、掌握水样采集技术,制样技术包括水样运输、保存、记录、预处理等技术;

2、掌握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等主要预处理方法。

任务2-3

物理性质的测定

1、了解温度计、pH计、电导率仪的结构、原理、使用要求

2、掌握水温、色度浊度、pH、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和技术

1、掌握温度计、比色管、pH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2、按标准检测相关指标;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任务2-4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1、了解溶解氧、氨氮、总磷、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等检测意义和要求;

2、掌握溶解氧、氨氮、总磷、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等的测定方法和技术

1、掌握相关仪器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2、按标准检测相关指标;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任务2-5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1、了解COD、BOD、油类、表面活性剂等检测意义和要求;

2、掌握COD、BOD、油类、表面活性剂等的测定方法和技术

1、掌握相关仪器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2、按标准检测相关指标;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任务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1、了解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意义和要求;

2、掌握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1、掌握相关仪器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2、按标准检测相关指标;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3大气和大气污染监测

任务3-1

大气和废气监测项目、标准

1、了解大气和废气污染的相关概念;

2、熟悉大气和废气污染常见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3、熟悉大气和废气污染监测项目。

1、会根据气体类型确定监测项目;

2、根据监测项目选择监测方法。

3、学会制定检测方案

14

任务3-2

气样采集和制样技术

1、掌握根据规范制定气体监测方案的方法

2、掌握气体采样方法和技术。

3、掌握污水采样技术

4、掌握水样保存和预处理方法

1、掌握水样采集技术,制样技术包括水样运输、保存、记录、预处理等技术;

2、掌握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等主要预处理方法。

任务3-3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

1、理解TSP监测的原理和要求

2、掌握TSP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1、掌握TSP监测仪的使用方法;

2、按标准检测相关指标;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项目3-4

大气中SO2监测

1、理解SO2监测的原理和要求

2、掌握SO2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1、掌握SO2检测技能;

2、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项目3-5

大气中NOx的测定

1、理解NOx监测的原理和要求

2、掌握NOx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1、掌握NOx检测技能;

2、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项目3-6

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

1、知道室内环境监测相关标准

2、掌握室内气体采样方法

2、掌握室内甲醛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1、学会制定室内环境监测方案;

2、掌握室内气体采样技术,检测技术;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4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其制品染色

任务4-1

土壤和固废监测项目、标准

1、了解土壤和固废污染的相关概念;

2、熟悉土壤和固废常见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3、熟悉土壤和固废污染监测项目。

1、会根据固体类型确定监测项目;

2、根据监测项目选择监测方法。

3、学会制定检测方案

12

任务4-2

土壤中铜、锌监测

1、掌握根据规范制定土壤中铜、锌监测方案的方法

2、掌握土壤采样技术。

3、掌握土壤中铜、锌监测方法

1、掌握土壤采集技术,制样技术包括土壤样品运输、保存、记录、预处理等技术;

2、掌握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方法。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任务4-3

固废的有害特性监测

1、理解固废监测的原理和要求

2、掌握固废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1、掌握土壤采集技术,制样技术。

包括土壤样品运输、保存、记录、预处理等技术;

2、掌握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方法。

5生物污染监测

任务5-1

生物污染相关知识

1、了解生物污染的形式、途径及危害。

2、生物样品采集、制备与检测

1、掌握生物样品采集与制样技术;

2、了解生物样品常规检测技术

4

任务5-2水和大气生物污染监测

1、掌握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2、掌握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2、

1、会合理选用指示生物评价水污染情况;

2、会进行细菌学检测。

3、会选择指示生物进行大气污染监测

6噪声及物理性污染监测

任务6-1

噪声监测目标、标准

1、理解噪声监测的相关概念;

2、熟悉噪声评价常用量;

3、熟悉不同区域噪声评价标准。

1、会灵活运用不同噪声评价量;

2、会查询不同区域噪声评价标准

8

任务6-2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

1、掌握根据规范制定噪声监测方案;

2、掌握噪声监测仪使用方法。

3、掌握校内实训工场及周边道路的噪声监测方法

1、掌握据规范制定噪声监测方案;

2、掌握校内实训工场及周边道路的噪声监测方法。

3、会撰写监测报告

任务6-3

放射性污染监测

1、理解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原理和要求

2、掌握放射性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1、掌握放射性污染监测仪的使用方法;

2、按标准检测相关指标;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项目6-4

电池辐射污染监测

1、理解池辐射污染监测的原理和要求

2、掌握池辐射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1、掌握放射性污染监测仪的使用方法;

2、按标准检测相关指标;

3、正确填写检测报告

7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任务7-1

自动监测系统

1、了解自动监测系统基本知识;

2、理解自动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3、熟悉常见自动监测系统;

1、理解自动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2、熟悉常见自动监测系统。

4

任务7-2

遥感监测技术

1、了解遥感监测技术基本知识;

2、理解遥感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3、熟悉常见遥感监测技术;

1、理解遥感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2、熟悉常见遥感监测技术。

项目7-3

现场和在线监测

1、了解现场和在线监测基本知识;

2、理解现场和在线监测的工作原理;

3、熟悉现场和在线监测系统

1、理解现场和在线监测的工作原理;

2、熟悉常见现场和在线监测。

六、学习教学单元设计

学习教学单元设计详见下表3。

表3学习教学单元设计

单元2:

水和水污染监测

总学时

28

学习目标

1、会根据水体特征制定监测方案;

2、会根据标准进行水样采集和前处理

3、会根据标准检测水样物理性质、氨氮、COD、重金属离子

学习任务

任务2-1:

水和废水监测项目、标准

任务2-2:

水样采集和前处理;

任务2-3:

物理性质的测定

任务2-4: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任务2-5: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任务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工作项目

校园湖水的温度、pH、COD、氨氮检测

教学材料

工具与媒体

项目任务书、项目工作页、教材、课件、教案、检测仪器等。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要求

1、知道水样物理性质、氨氮、COD、重金属离子检测标准,熟悉各类仪器的主要机构、特点和仪器选用的主要依据;

2、知道常用检测方法用其特点,熟悉检测方法选用的主要依据。

工作情境

描述

老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单对校园湖水的特点、背景和监测项目描述,合理选用选用采样工具、仪器、实验仪器、试剂,制定检测方案,并在实训室借助于相关设备和药剂等,完成上述方案的实施,形成书面报告。

工作步骤

工作行为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分配

资讯

1、了解水样采集的基本过程,熟悉水样采集及其影响因素,前处理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水样分析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及其测定步骤。

老师指导;

查阅专业书刊;

网络资讯。

2

计划

个人制定水样采集和检测方案。

阅读探究;

小组讨论。

课外

决策

小组讨论确定水样采集和检测方案。

小组讨论

课外

实施

小组成员在校园和实训室实施水样采集和检测方案。

老师指导;

教学做结合。

26

检查

小组成员检查分析测定结果,分析得失和改进方案,并写出书面报告和汇报PPT的制作。

小组讨论

课外

评估

小组代表通过PPT汇报项目工作情况,展示工作结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小组汇报、自评;

学生互评;

老师评价。

2

单元3:

大气和大气污染监测

总学时

14

学习目标

1、会根据气体特征制定监测方案;

2、会根据标准进行气体样品采集和前处理

3、会根据标准检测气体样品物理性质、氨氮、COD、重金属离子

学习任务

任务3-1:

大气和废气监测项目、标准

任务3-2:

气样采集和制样技术;

任务3-3: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

任务3-4:

大气中SO2监测

任务3-5:

大气中NOx的测定。

任务3-6:

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

工作项目

校园锅炉房SO2检测

教学材料

工具与媒体

项目任务书、项目工作页、教材、课件、教案、检测仪器等。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要求

1、知道气体样品总悬浮颗粒物(TSP)、SO2、NOx检测标准,熟悉各类仪器的主要机构、特点和仪器选用的主要依据;

2、知道常用检测方法用其特点,熟悉检测方法选用的主要依据。

工作情境

描述

老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单对锅炉房气体的特点、背景和监测项目描述,合理选用选用采样工具、仪器、实验仪器、试剂,制定检测方案,并在实训室借助于相关设备和药剂等,完成上述方案的实施,形成书面报告。

工作步骤

工作行为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分配

资讯

1、了解气体样品采集的基本过程,熟悉气体样品采集及其影响因素,前处理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气体样品分析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及其测定步骤。

老师指导;

查阅专业书刊;

网络资讯。

2

计划

个人制定气体样品采集和检测方案。

阅读探究;

小组讨论。

课外

决策

小组讨论确定气体样品采集和检测方案。

小组讨论

课外

实施

小组成员在校园和实训室实施水样采集和检测方案。

老师指导;

教学做结合。

26

检查

小组成员检查分析测定结果,分析得失和改进方案,并写出书面报告和汇报PPT的制作。

小组讨论

课外

评估

小组代表通过PPT汇报项目工作情况,展示工作结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小组汇报、自评;

学生互评;

老师评价。

2

单元4:

土壤和固废监测

总学时

12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土壤和固废特征制定监测方案;

2、会根据标准进行土壤和固废样品采集和前处理

3、会根据标准检测土壤和固废样品物理性质、氨氮、COD、重金属离子

学习任务

任务4-1土壤和固废监测项目、标准

任务4-2土壤中铜、锌监测;

任务4-3固废的有害特性监测任务

工作项目

垃圾发电厂周边土壤中铜、锌检测

教学材料

工具与媒体

项目任务书、项目工作页、教材、课件、教案、检测仪器等。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要求

1、知道土壤和固废有害特性、有机农药、重金属离子检测标准,熟悉各类仪器的主要机构、特点和仪器选用的主要依据;

2、知道常用检测方法用其特点,熟悉检测方法选用的主要依据。

工作情境

描述

老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单对垃圾发电厂周边土壤的特点、背景和监测项目描述,合理选用选用采样工具、仪器、实验仪器、试剂,制定检测方案,并在实训室借助于相关设备和药剂等,完成上述方案的实施,形成书面报告。

工作步骤

工作行为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分配

资讯

1、了解土壤和固废样品采集的基本过程,熟悉气体样品采集及其影响因素,前处理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土壤和固废样品分析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及其测定步骤。

老师指导;

查阅专业书刊;

网络资讯。

2

计划

个人制定气体样品采集和检测方案。

阅读探究;

小组讨论。

课外

决策

小组讨论确定气体样品采集和检测方案。

小组讨论

课外

实施

小组成员在校园和实训室实施水样采集和检测方案。

老师指导;

教学做结合。

26

检查

小组成员检查分析测定结果,分析得失和改进方案,并写出书面报告和汇报PPT的制作。

小组讨论

课外

评估

小组代表通过PPT汇报项目工作情况,展示工作结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小组汇报、自评;

学生互评;

老师评价。

2

单元6:

噪声及物理性污染监测

总学时

10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学校实训工场和周边道路特征制定监测方案;

2、会根据标准选择噪声测试仪器

3、会根据标准检测学校实训工场和周边道路的噪声

学习任务

任务6-1噪声监测目标、标准

任务6-2校园环境噪声监测;

任务6-3放射性污染监测

项目6-4电池辐射污染监测

工作项目

学校实训工场和周边道路的噪声监测

教学材料

工具与媒体

项目任务书、项目工作页、教材、课件、教案、检测仪器等。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要求

1、知道实训工场和周边道路的噪声来源和检测标准,熟悉噪声检测仪器的主要结构、特点和仪器选用的主要依据;

2、知道常用检测方法用其特点,熟悉检测方法选用的主要依据。

工作情境

描述

老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单对实训工场和周边道路噪声的特点、背景和监测项目描述,合理选用选用监测仪器,制定检测方案,并在实训工场和周边道路完成上述方案的实施,形成书面报告。

工作步骤

工作行为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分配

资讯

1、了解噪声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前处理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噪声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池辐射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及其测定步骤。

老师指导;

查阅专业书刊;

网络资讯。

2

计划

个人制定噪声监测检测方案。

阅读探究;

小组讨论。

课外

决策

小组讨论确定噪声监测检测方案。

小组讨论

课外

实施

小组成员在实训工场和周边道路检测噪声。

老师指导;

教学做结合。

4

检查

小组成员检查分析测定结果,分析得失和改进方案,并写出书面报告和汇报PPT的制作。

小组讨论

课外

评估

小组代表通过PPT汇报项目工作情况,展示工作结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小组汇报、自评;

学生互评;

老师评价。

2

七、课程考核评价

为全面考核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项目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含项目专业知识的应用、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及项目总结报告等)和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平时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40%(含技能实训表现)。

期末综合考核主要通过完成期末理实一体化试卷来进行考核,由主讲教师评定,期末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60%。

具体的平时考核方案见表4。

表4:

技能实训考核评价方案

项目名称

班级

组别

组长

同组成员

考核点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知识和技能

报告内容完整、层次清晰、方案设计正确、实施有条理、实践操作规范、结果合理、归纳和整理信息以及相关知识及时,为优秀,满分为40分。

由指导教师完成评价。

达不到优秀考核标准的由指导教师酌情扣分。

方法和能力

小组讨论和综合汇报时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计算过程和结果正确;PPT制作精美、汇报准备充分,为优秀,满分为30分。

根据考核内容由全体同学通过小组互评完成评价。

态度和品质

积极主动、分工明确、沟通互助、团结协作、敢于尝试、开拓创新,为优秀,满分为30分。

在指导教师引导下由全体同学通过小组互评完成评价。

合计

100分

说明:

①一般性训练任务评价,以任务书为主,由指导教师参照本考核标准相关内容完成评价;

②技能项目评分一式三份,按指导老师70%、小组长20%、自评10%总评。

八、教学条件

1.教学资源

(1)教材选取的原则

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操作与管理的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2)推荐教材

崔树军主编.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教育部推荐教材)

孙成主编.环境监测实验,科学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3)参考的教学资料

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方案、项目任务单、项目工作页、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思考题集等。

(4)学习网站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环境网

中国分析技术网

2.师资要求

(1)具有环境监测与分析应用的专业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

(2)具备一定的项目设计能力和项目组织经验。

(3)课内实践部分指导老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2年以上,或取得环境监测(分析)工高级工技能等级资格证书。

(4)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3.学习场地与设施要求

为保证学生顺利实施与完成教学任务,本课程必须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室或专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

本专业已经配备且能满足本课程教学的学习场地及环境监测实训室、色谱分析实训室、光谱分析实训室,具备环境检测仪器,环境分析实施设备和仪器,同时配备有授课区、多媒体设备等。

九、教学实施建设

由于本课程课内学时安排较紧,建议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学习,否则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组织与安排;同时,校内实训室要全天候对学生开放,以保证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