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702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第2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专题5第2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考点一 综合性选择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61页)

传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与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接近,在此不再赘述。

本考点主要结合“真题示例”对如何切片分层比对作详细的讲述。

[知能构建]

“4选1”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梳理,“5选2”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鉴赏和评价。

常见设问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016·全国卷Ⅰ)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方法指导

“如何切片分层比对”见专题四新闻阅读“考点一”。

[真题示法]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

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

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

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

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

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

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

“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

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

他说:

“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

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

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

”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

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

“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

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

“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

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

”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

他说:

“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

”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

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

“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

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

“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

”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

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

他说:

“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

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

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

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

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

“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

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

(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解题思维】

选项

选项切片

对应原文

比对分析

A

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

,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

……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

……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

“对数学不感兴趣”无中生有。

文中只是说“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

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大三时

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B

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

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

符合原文。

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C

吴文俊能够清醒地

他说:

“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

原文只是说“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没提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中生有。

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D

外国不少数学家

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

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

“只靠”说法绝对;不认同的是“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研究成果”。

吴文俊却并

,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可是

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

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E

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

“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符合原文。

【答案】 BE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吴文俊小学时数学没有表现得突出,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还是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看出了他有数学潜力,全力推荐他学数学。

B.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后,在几所中学担任数学教员,是恩师陈省身影响他后来的日子,把他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培养成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

C.吴文俊认为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才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中国数学就要靠后代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各领域的复兴。

D.吴文俊认为中国的奥数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因为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与考试、竞赛直接挂钩,不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

C [C项,强加结果,“才可以得到各领域的复兴”说法不当,只能说“才可以得到数学领域的复兴”。

]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吴文俊进上海交大数学系的原因:

一是家境贫寒,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二是他父母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

B.使用吴文俊先生的拓扑研究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广阔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C.吴文俊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尤其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取决于他的不袭前人。

D.吴文俊不赞成在中国进行数学竞赛,他说数学竞赛成绩好,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E.吴文俊两次获大奖时间间隔四十多年,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不多见的。

针对别人的疑问,吴文俊认为自己能够终生保持学术生命,还反问别人为什么不能,信心满满。

CE [A项,“一是家境贫寒”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B项,理解错位,“使用吴文俊先生的拓扑研究方法”错误,根据后面的内容,应该是“使用吴文俊先生的机器定理”。

D项,曲解文意“吴文俊不赞成在中国进行数学竞赛”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说明不是不赞成,只要求不要过分看重。

]

考点二 传主类题目的三种考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

传记是以写人为主的一种文体,因此围绕“传主”来命题是必然的,近几年高考有三种考法在传记阅读中出现: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和“概括分析传主作出贡献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

考法一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知能构建]

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写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再进行概括归纳。

常见设问

(2016·全国卷Ⅱ)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5·全国卷Ⅰ)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4·全国卷Ⅱ)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

手脑并用,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真题示法]

(201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

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

他对家人说:

“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

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

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

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

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

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

福建福州人。

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

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

审题干,明题型。

把题干“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变换成“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做了哪些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事”,就会更明确地确定本题为“概括分析传主事迹”题。

第二步:

定角度,找对应。

在“找出”“画出”“标出”相关语句后,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工作变化,再根据题干界定的“国家需要时”“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寻找相关区间。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主动牺牲

个人利益

第一段:

留学期间,邓叔群做的事:

因岭南大学的需要,在即将毕业时,却中断学业,立即回国。

第六段:

新中国成立后,邓叔群做的事:

捐献花园洋房给国家,还主动提出减薪。

抗美援朝时,邓叔群做的事:

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

为国分忧

第五段:

1948年,邓叔群做的事:

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并完成了沈阳农学院建校任务。

第六段:

1960年,邓叔群做的事:

免费培训森林病理学专业技术骨干。

【答案】 ①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②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③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④免费培训森林病理学专业技术骨干。

(每点1分)

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真菌学领域,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②在农林领域,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筹建了东北农学院;③在人才培养方面,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考法二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

[知能构建]

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

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

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应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

常见设问

(2016·全国卷Ⅲ)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

这是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4·全国卷Ⅰ)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11·广东卷)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方法指导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6角度”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

2.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

3.从文章中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

4.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事迹形象(性格)。

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5.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

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

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

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

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性格。

6.从“相关链接”和文本的关系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

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传记往往在文末附有“相关链接”,这些“相关链接”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正文的必要补充,更是解题时不能忽视的文字。

那么“相关链接”往往链接哪些内容呢?

从高考命题以及高考模拟试题来看,主要包括:

传主本人的言论、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传主另外事迹的介绍、传记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介绍以及相关背景等等。

这些链接的内容往往隐含着传主的形象特点,对于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因此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一般采用“形象+例证分析”的分点作答形式。

[真题示法]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

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

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

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

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

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

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

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

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复改定”。

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

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

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

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

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

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

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

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

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

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

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

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

初名绛,字宁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