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指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923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指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老子指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子指微.docx

《老子指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指微.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子指微.docx

老子指微

老子指微

老子指微

-第一章

在烟波浩渺的茫茫东海之内,有个大陆叫做汪洋,人口众多,其首领叫做澎湃。

澎湃做汪洋之地的首领十年,自感无知无能,唯恐辜负了众人的爱戴,终日忧虑惶恐。

于是只身万里飘洋过海,来到中土求学。

澎湃来到中土,一番辗转之后却发现中土的知识全然不适合自己的智力水平,更无从带回汪洋传播开来。

最终经由他人指点,决定向老子求教‘不出户知天下’的方术。

老子隐居在终南山深谷之中。

澎湃到来之时,正当三月春浓,拜见老子于龙渊之畔。

老子须发洁白,身着打满补丁的麻衣大褂,脚上穿蒲草做的草鞋,正临渊而饲鱼,澎湃前去距离十步开外恭敬作揖,垂头而问:

“敢问夫子,您可是圣人老聃吗?

老子转头侧身,看了看澎湃,平静地回答:

“圣人已死千年,固然非我也。

聃,为老朽的区区小字。

吾子何处而来?

到此何事有求于我呀?

澎湃回答:

“我叫澎湃,是东海万里之遥、汪洋之地、愚人之邦的王。

因苦于无知无能,且资质愚钝无力学习,我恐怕辜负于万千子民,听闻夫子有‘不出户知天下’的方术,所以前来拜师。

老子说:

“俗人误我也,我足不远行,何以知天下呢?

老朽所学,也只怕没有你多啊。

我做不了你的师父,你还是回去吧。

澎湃说:

“并不是像夫子所言啊。

我看见夫子的第一眼,还以为您也是来自汪洋。

然而,夫子不动则已,夫子刚才侧身一动,我就发现,夫子真的与我不同啊。

我苦于无知,终日忧虑,不知道在天地之间究竟如何安身。

夫子却容貌安然,举止悠游,您安静的身形如同此地的一块石头,您举动的身影仿佛风吹过草木。

夫子必有所长,愿有所教诲。

请您指点我如何获得明白与安宁,如何治理国家爱戴子民吧。

老子面露满意之色,说:

“好啊!

你能够知道自己忧虑所在而不得解脱,爱护子民却无从自得,则可以与你有所交流一二了。

你看这是什么?

”说话之间,老子伸手对着水渊之上半空一指。

澎湃望去,仔细看了看,然后恭敬地回答:

“夫子所指,空无一物。

老子薰然微笑,说:

“回答的好啊。

能够知道空无一物而不惘然,平静回答而不惶然,如此,则可以与你谈论至高的道理了。

请吾子走近一些说话吧。

澎湃于是小步前行五步,躬身而立,不敢再向前了。

老子见澎湃恭敬有加,于是问:

“吾子何以如此拘谨呀?

汪洋之地也喜好礼仪吗?

澎湃回答:

“不是的呀,汪洋之人粗疏礼仪。

我只是一心想着求教于夫子而已,未曾知道自己有所拘谨啊。

老子面露微笑,说:

“内心诚恳,则仪节不脱,吾子可谓浑朴之人。

请过来我们坐在这岩石上说吧。

于是老子据石而坐,澎湃在斜下方委身盘地。

老子问澎湃:

“吾子为汪洋之王十载,主一国之民,治万千生灵,可有所依循啊?

澎湃回答:

“没有。

开始,我欲取法大地,而地太广。

然后,我欲取法上天,而天太高。

我观听大海,波涛怒涌,不知其所言。

天地变化纷纭,风云雨电,万物生生死死,似乎没有终极,我茫茫然迷失自己,不知道什么可以是永恒的取法。

天地之间,或且没有永恒可依吗?

老子曰:

“不然。

有一个东西可以永恒啊。

它叫做‘道’。

澎湃问:

“‘道’是什么样子啊?

可以取法它吗,可以了解它吗?

老子说:

“道,无可取法,亦无可名谓。

刚才我所一指,就是道的样子。

澎湃咳然而笑:

“那么夫子说的根本就是什么也没有啊。

老子说:

“不是的。

道无边无际,浑然一体,无处不是。

只是你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

如果你够看得见,摸得着,你就不会不知道它的存在了。

潜伏渊底的虾蟹,终生不浮到水面,则不知道水的存在;生息岸上的鸟兽,终生不入水,则不知道空气的洋溢。

道真实存在,天地万物与你我皆在道中,混然不自觉而已。

道至大至虚,因此能够永恒。

澎湃问:

“道至大至虚,夫子又何以知必然有之?

老子答:

“你问的好极了。

夫天地与之万物,可谓之存有乎?

澎湃回答:

“是的,天地与之万物,皆存有。

老子又问:

“天地与之万物,皆存有,形体声色味觉,可以知之。

然则,说他们最初都是从一个存有之物生出来的,可以吗?

澎湃回答:

“可以啊。

那个东西可以说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老子又问:

“回答的好啊。

那么天地万物的母亲,既然出现在天地万物之前,必然无体无质、无形无象、无色无光,应该是这样吗。

澎湃回答:

“是的啊。

老子说:

“无体无质、无形无象、无色无光,则是至大至虚矣!

夫至大至虚,安能够穷竭?

容天纳地,又安知其终极?

此即玄然大道。

澎湃开心地说:

“夫子真是善于启发啊。

道无有之有,不虚之虚,天地之始复万物之母,永恒而莫知其终极,今知之矣!

然而,夫子怎么说它不可取法呢?

老子说:

“方才我所谓,不是不可取法,是取法而无可取法。

道称之为‘无’,虚而善生,清而善容,万物与它相处而莫能知之,它与万物相处而无可作为,它可谓总是无所欲求,由此可以知其妙。

道称之为‘有’,主母天地万物,融通远近古今,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它可谓总是有所欲求,由此可以知其所徼。

圣人总是取法其妙,因顺其所徼,因此成为圣人。

道的妙无可作为,道的所徼不可违背,所以,我说它无可取法,则恰恰是对它的取法。

对于大道,根据此二者且相辅相成,这就是天地间一切奥妙的总门。

【附】[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点睛]此章是《道德经》全书的理论纲要。

叙述了道德形而上的物质特性,以及其宇宙本源性与宇宙支配性地位,并认为道的‘妙’与‘徼’,是对‘道’一体两面的认识与取法依据,是一切奥妙的所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形而上’表示‘没有可感知的形象’,并不相当于‘抽象’;‘玄’表示‘没有光亮、无限大从而容纳一切’,绝对不是‘纯粹虚无’。

‘道’被老子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充斥一切空间的、没有任何物质构成形式的、物质本源性的,这样的一种物质形态。

‘道’是宇宙显现的物质存在与变化的物质性支配依据,而不是‘抽象规律’等等,更不是‘心理意识’甚至是‘心物一元’。

这一点后文不再说明。

老子指微-第二章

澎湃听完老子的阐说,心悦诚服,然而毕竟资质愚钝,仍然是大有不甚了解之处,于是问老子:

“夫子所言,当效法大道之妙,因顺其所徼。

虽然如此,我还是不能够有所深入明白这两个原则。

比如,为什么道无形无象,就能够有所妙呢,夫子可以为我继续阐述一下吗?

老子说:

“好吧,我姑且说说,你姑且听听。

当天下的人们知道了怎样算是美丽,那么也就有了丑陋的观念;当天下的人们知道了怎样算是好,也就有了不好的意识。

你认为是这样吗?

澎湃回答:

“是的呀,正是如此。

老子接着说:

“所以说,天下的事物,自从被大道生出以来,总是有两个反正面共生共存,这也算是大道的一个约纪。

比如,存有的万物必定从虚无而生出;而万物有所有的实体,必定有所没有的空无。

同样的,做事有困难的地方,那必定有简单的所在;有简单的地方,必定有困难的所在。

长的与短的相互比较,高的与低的相互俯仰,音乐与歌声相互应和,前面的与后面的相互跟随。

所以说,你如果想做一件好的事情,必然有不好的结果;想教人们好的品德,必然滋生不好的品行。

这样的结果就是国家越治越混乱,百姓越教越败坏。

澎湃问:

“那么,我身为汪洋之王,该怎么治理国家,该如何教化百姓呢?

老子说:

“圣人因此会取法大道的妙式,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弊端了。

澎湃问:

“夫子何以认为这样就可以了呢?

老子说:

“大道是万物的主宰,可是从来不会作为,而天清地宁;从来不会教化,而万物生生不息。

处无为之事,因为天地间有其自然而然的运作;行不言之教,因为万物有其天生而就的本性。

所以,圣人总是效法大道的柔弱无为而行,任随万物的天性自正而化。

天地间的自然,万物的本性,都是大道约纪化育使然,已经是最完善最美好了。

吾子又何必试图有所作为、有所教化呢?

作为则是干扰自然,教化则是改变本性,如何能够尽善尽美呢?

所以我刚才说,国家越治越混乱,百姓越教越败坏。

劳身忧心,反而弄巧成拙,这是聪明人之过。

澎湃说:

“然则无为无教,则可以有所功绩吗?

老子说:

“道,生天地而畜万物,任万物生作而不推辞,作为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

故名号尊贵,莫尊贵于道;功绩之大,莫大于道。

而道总是无名无居;正因为总是无名无居,所以大道名不灭而功不去。

圣人因此以它为取法。

于是无为安恬而万事遂成,调然无语而百姓安生,这不可谓最大不过的功绩么?

万物莫不纷纭生动,百姓莫不前来归依,这不可谓最高不过的美誉么?

求功者,其失败也大;居功者,其诟辱也多。

功誉加身,切勿自居;不居则不去,居则必失。

【附】[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辞也,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点睛]此章从宇宙一般角度定性地论述道的妙与徼巡,及其取法。

老子指微-第三章

澎湃闻听老子阐述道的微妙之理,心悦诚服。

然而,对于如何治理百姓却不甚详解,于是对老子说:

“夫子所言,我仍然有所不尽得。

草木鱼虫鸟兽,皆不善作为,我也可以不予以作为,而且也无从教化它们。

可是百姓不同于草木鱼虫鸟兽,其心灵机敏,其欲望蓬勃,多思而好动,好恶昭彰,是非分明。

我该如何来统治他们呢?

老子说:

“问的好啊。

你难道没见过初生的赤子吗?

赤子不知美丑,不明是非。

无知无虑,哪里懂得与人争抢呢?

吃饱就睡,哪里会有忧愁呢?

因此,内心空明则气机充盈,无谓于善否则至纯至真。

天下之人皆始自赤子,本性可谓都是从纯真开始,随着年龄长大往往却越加败坏。

这不是人本性的过错,是世道的过错。

太古之世,人类与鸟兽为伍,鼓腹而游,无亲疏之别,无贫富之分,无知无欲,故能终其天年且完如赤子。

后来,出现聪明之徒制作猎杀生命的工具,则鸟见人而飞兽见人而走。

出现机巧之徒制作刺激欲望的物什,则人们被勾引着终日不得满足。

出现仁义之徒标榜贤良,则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追逐名利。

猎杀鸟兽的工具,则会被用来杀人;得不到的东西,则引发人去偷盗;追逐名利,则百姓争夺不息且以之竞相教子。

再后来,治理者使民如牛马,诸侯争霸掳掠杀伐,则聪明者行奸使诈,谋求者重财轻死,懦弱者却连安生都求之不得。

如此世道下的人类,哪里比得上草木虫鱼鸟兽的世界呢!

这都是人类自恃聪明而背离大道的过错。

知识越多,则私欲越强;私欲越强,则知识越多。

世道于是越来越沦丧,人心也越来越不古。

所以,善于治理人类的,不在于治人,而在于治世。

澎湃听完,汗涔涔然,羞愧地说:

“今天幸得夫子教诲,不然,祸乱汪洋者有澎湃矣!

请夫子指点我当如何做。

老子说:

“善哉!

所谓圣人之治,贵在‘天人合一’。

澎湃问:

“什么叫做‘天人合一’?

老子回答:

“天地万物人类,道为最大的宗法。

道之所徼,在于能够使万物顺性自化而不加宰制,天地清宁自正而不加作为。

因为,圣人不以人为而叛道,不以知识仁义来缮民。

不崇尚贤良,使人们不去争。

不珍贵难得的东西,使人们不去偷盗。

不展现刺激欲望的事物,使人们原本安宁的心不被扰乱。

虚空他们的心思,饱足他们的肚子,弱化他们的意志,强壮他们的体质,总是使人们无知无欲,使那些头脑智巧者不敢妄为。

如此,则天道人世不相差错,这就叫做‘天人合一’。

所以说,治理百姓社稷,不要去作为而已,至简至易反而没有不被治理好的。

这就是因顺着大道的徼巡。

【附】[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点睛]本章从宇宙的一般角度阐述人类社会治理如何因循道的徼巡。

第二章与第三章内容则是对《道经》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二章内容是第三章内容的前提,第三章内容是第二章内容的深化,而《道经》部分主要内容也是这样一个逻辑安排。

老子指微-第四章

澎湃听完老子的讲述,非常高兴,说:

“夫子所言,我明白了。

我应该让自己像石头一样安静,像草木一样无知,像风吹落叶一样无可拂逆。

这样可以算作配合大道了吗?

老子微笑着说:

“吾子所言,乃是活人而作尸体,清流而作淤泥,可不是我所谓的道啊。

勉强算作粗闻道理而模仿道的影子而已。

澎湃汗颜:

“粗人愚鲁不自知,希望夫子细细从头开始,教诲我大道的奥义。

老子说:

“想深入大道的奥义,必须从深察大道其为物开始。

澎湃说:

“不是说大道是无物之物、不虚之虚吗?

这样难道不算对大道为物的认识吗?

老子说:

“可以说认识,也可以说不认识。

澎湃问:

“夫子何以这样说呢?

老子回答说:

“你所认为对于道的认识,只是在头脑中的分析认识,并没有真正的观看一下大道,触摸一下大道,聆听一下大道。

澎湃举目四望,茫茫然不见。

伸手触摸,空空然不觉。

侧耳倾听,寂寂然不得。

老子继续说:

“现在的你我,正与四周的大道共存。

现在的天地万物,正在大道中养畜。

无形无象是其形象,无质无体是其质体,无味无声是其味声。

道至大至虚,容量无限不可盛满。

正如同旁边这个畜养着诸多鱼虾水族的龙渊一样,道正好比是畜养万物的宗主。

鱼虾觉察不到清清渊水,你也同样不会觉察到大道的微质。

道彻底地挫消它的锋锐,消解它的纷纭,柔和它的光辉,纯一它的粉尘。

它仿佛比这渊水还清澈啊,却又好似真实存在、无处不是。

我无法知道它究竟是谁的孩子,它就是天地创始之前的样子。

【附】[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点睛]自本章开始至三十七章,属于《道经》的‘道论’部分。

本章作为一开始,从形象的角度概括描述了道的本体:

形而上的物质形态(不可道、不可名,至大至虚),以及本源性(万物之始)与支配性的宇宙地位(万物之母)。

这三方面组成道本体论,理解上可以照应于第一章的相关论述。

老子指微-第五章第六章

澎湃听完老子的描述,对于道的存在深信不疑,然而犹有疑惑:

“夫子说道出现在天地之先,那么,天地与万物是怎么生出呢?

老子反问:

“没有天地,万物还能够存在么?

澎湃答:

“不能。

老子说:

“所以,先有天地而后万物。

天地之初,则是混沌;混沌之初,则是幽寥。

幽幽寥寥,则是大道。

澎湃问:

“而今则万物生息天地之间。

地善于培育且容易接触到,天善于调养且容易观察到。

夫子何不取法天地呢?

老子说:

“这个问题问的好极了。

勉强打个比方,譬如旁边这个龙渊,鱼虾虫草以波为天,以泥为地,然而畜养它们的却是水。

万物处乎天地之间,上有天,下有地,中有气虚。

天地交合,则兴云布雨;日月流转,则寒暑交替。

而运转天地、畜养万物的,却是道。

澎湃问:

“可是道至大至虚,我怎么认识它呢?

我毕竟愚钝,一时间实在难以对大道有所深入了解。

老子说:

“道乃是宇宙唯一的终极依据。

然而,你可以从四个与道相近的东西隐约地了解它。

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个是水,一个是气。

澎湃说:

“愿闻其详。

老子接着说:

“最初,道生混沌。

混沌出阴阳,阴阳三分混沌为天、地、气虚。

天质阳而含至阴,地质阴而含至阳,气虚则是中平。

天可以看得见,地可以摸得着,气虚可以吐纳感知。

天地乘气虚而交合,则生水。

水而后有生命。

澎湃问:

“那么道在哪里呢。

老子回答:

“道至大至虚,无处不是,未曾离去。

天也大也高,地也大也厚。

我顺用上天而不能取代天,我取用大地而不能取代地。

我要以天与地为终极吗?

天与地都有其发源开始,宇宙中也不会有两个主宰存在。

天地可谓有所仁爱吗?

总是任随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可谓有所仁爱吗?

总是任随百姓自生自灭。

观看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大的风箱那样吗:

空虚而不穷竭,越运动越能产出。

这就是道的运行与能动。

澎湃问:

“没有仁爱,我何以为德呢?

我终究无闻无知吗?

老子说:

“不仁之爱至仁至爱,不德之德至善至完。

依据大道无为而行,利益而不危害,完善而不缺陷。

所以说,不知之知,乃是最大的知识。

闻知越多越穷乏,不如保持于内心的清净而任物自化。

澎湃问:

“保持于内心的清净,而任随万物百姓自生自灭,谁来运作天地间万物的生息死灭呢?

老子答:

“谷神。

澎湃问:

“什么是‘谷神’?

老子说:

“看到我们所处的这个山谷了吗?

水土滋养,草木生作其内,生灵生息其中。

以天地为谷,则道是其神明。

道无形而善生,可谓是幽玄的母体。

其生殖之门,则是天地的根出所在。

物类俄尔生,俄尔死,生死出入,皆此天门。

天地之间生生不息,都是道的畜养;天地循环周转,都是以道的支配。

因此圣人与天地共法一道,以百姓为刍狗。

劳苦越大越困败,不如保持于自身的安恬而任物自然。

【附】[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勤。

[点睛]此二章论述空虚大道在天地间的徼巡万物的能动却是最为充盈,循从大道在于不多闻,不多为。

老子指微-第七章

澎湃听完老子的阐述,心悦诚服,却不免隐约有所忧虑:

“夫子所言顺道无为,对天地来说最为妥善了,而对我来说我则似乎不够妥善。

老子微笑着问:

“如何不妥?

澎湃说:

“天也大也高,地也大也深,万物处乎天地之间而尊天敬地,自古固然。

而我一介肉体之躯,无闻无知,则我如何谋求自身啊?

老子问:

“吾子谋身,有何所求?

澎湃说:

“躬身憔悴而主辅一国,风口浪尖,岂敢觊觎过丝毫名利。

我所担心的事情有两个:

一不能服众,二不能存身。

老子说:

“说得好啊。

天也大也高,地也大也厚,有形有体的天地难道没有私求吗?

天长地久,乃是其私。

你知道为什么天地能够长且久吗?

澎湃说:

“难道不是因为大道的保护吗?

老子说:

“是这样的,也不是这样的。

澎湃说:

“请夫子详解。

老子说:

“天无日月星辰则无以为天,地无水土生灵则无以为地。

天地之所以长久不灭,在于其不为自己谋求。

谋存于日月星辰,则天长;谋存于水土生灵,则地久。

天之清,地之宁,与道不差错,与物不离脱。

这就叫乘道而得一。

圣人也是取法于此,不敢失道,不敢失一,所以将自身置后反而得以居前,将自身之外反而保全;无为,自然,则功成名遂而不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不正是因为他没有私心吗?

反而得以成就其自己。

天地若是不顺守大道,大道如何会保护它们呢?

得道者,道亦得之;失道者,道亦失之。

[原文]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欤?

故能成其私。

[点睛]行道的奥妙在于其自身与外物能够共同周全,前面第五章内容讲的是成就外物角度,第六章是不劳损自身角度,本章是成就自身角度。

老子指微-第八章

澎湃闻听老子论‘无私之私’,心悦诚服,于是问:

“无私之私,善莫大焉。

然则,内心无私,当如何付诸行动呢?

老子答:

“利而不争。

澎湃说:

“希望夫子详细说解。

老子说:

“大道所行,至完至善,天、地、水、气四者勉强与之接近。

天高、地厚、气虚,不足以形象比喻。

所以说,上善若水。

澎湃问:

“水之‘善’当如何?

老子说:

“水善于滋养万物、润泽生灵,而总是柔弱不争。

人皆好净,水则不拒污垢;人皆好高,水则择下而居。

所以水的品行之善可谓接近于道。

澎湃问:

“人做到‘善’又如何呢?

老子说:

“人做到‘善’,其居住则坚实如地,其心灵则深广如渊,其与人交往则仁爱,其言语则信宜,其理政则太平,其做事则有技能,其行动则不失时宜。

只有不争,才不会有弊端产生。

澎湃问:

“何以如此?

老子答:

“居住不妨害不高显,人则无从妨害。

心灵不拒于物不削于人,则能宽能容。

与人交往不居高居先,人则乐于相与。

言语不自见不自矜,人则无不信任。

理政不自臆不自德,则百姓莫不赞成莫不安宁。

做事不多为不妄为,则不会失败。

行动不冒险不恃勇,则不会失去时宜。

利而不争之德,至善至完,如此也不过是些许枝叶、勉强述说而已。

【附】[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点睛]‘善’是内心‘无私无争’的外在体现。

本章内容承接上一章。

老子指微-第九章

澎湃听闻老子言‘善’,心悦诚服,说:

“无私则得其私,不争则得其功,我可以据此道而立功就名。

老子说:

“此念危险。

澎湃惶恐不安,说:

“恭听夫子教诲。

老子说:

“把持而注满,终究溢出;捶打而锋锐,终究钝挫。

金玉满堂,无人能守。

富贵而骄,自寻祸咎。

你想以功名自居,上不符合于道,下不融洽于民,等于是自驾朽船破舟于狂风骇浪之中。

澎湃羞愧自惭,问老子:

“请夫子教诲,我当如何做呢?

老子说:

“功不可居,不居则不去;名不可就,不就则不失。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观道在天下,我但见其功未见其居功,但闻其名未见其就名,道的功名因此能够恒久。

所以说,吾道不为贼民谋身、贪功图名者用,用则必败。

【附】[原文]持而盈之,不若其已也;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点睛]本章在承接前几章阐述完‘无私能私,无争能成’的妙用之后,进一步点明‘要彻底贯彻无私无争,不可居私、不可居功’

老子指微-第十章

澎湃闻听老子此言,垂首不语,深深自愧。

良久,才说:

“澎湃真可谓是以小虫之知揣大道之功,以小人之心度大道之德,请夫子不辞辛劳,教诲与我。

老子说:

“大道的功用,在于贯彻到一切。

道生天生地,调阴和阳,畜养万物。

天不得道不能够高,地不得道不能够广,日月不得道不能够明亮,万物生灵不得道不能够生长。

如果天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高,地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广,日月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明亮,万物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生长,那么循从大道又有什用处呢?

澎湃说:

“道生天生地,调阴和阳,畜养万物。

人亦万物之一,我当如何与道相得?

老子说:

“你的魂魄,你的肉体,你的心灵,你的治理,你的行身,你的知识。

澎湃说:

“请夫子详解。

老子说:

“魂为阳,魄为阴,抱守混元之道则合一不离。

骨肉为体,行气以生,得道则柔如婴儿。

欲念纷杂,心镜浑浊,得道则没有瑕疵。

爱养百姓,治理社稷,得道则不动用智慧。

天门开合,出生入死,得道则居守弱雌。

心明眼亮,志虑通达,得道则不凭借知识。

道的功用远非如此。

失去大道,则无不败殆。

澎湃问:

“道在天下,功用无所不及。

请问夫子,其德如何?

老子说:

“生成万物,畜养万物。

生成而不占有,作为而不自恃,长育而不宰治,这就叫‘玄德’。

澎湃问:

“何谓‘玄德’?

老子说:

“玄牝所然,至深至远。

【附】[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

爱民治邦,能毋以智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点睛]本文总结第四章至第九章对于道作为‘万物之母’而徼巡万物的种种描述,全方位地指出了其六种功用,总结为‘玄德’。

老子指微-第十一章

澎湃闻听老子论‘玄德深远’,问老子:

“‘玄’德何以能够深远呢?

老子说:

“玄。

澎湃问:

“如何为‘玄’?

老子回答:

“大有无。

澎湃说:

“请夫子详解。

老子说:

“三十根辐条聚合在一个毂轴,正因为毂轴空无的地方,才能转动而形成车的用途。

揉搓陶土制作陶器,正因为陶器空无的地方,才能容纳而形成器皿的用途。

打通门口窗户建造房间,正因为门洞窗洞空无的地方,才能够进出而形成房间的用途。

所以说,有形的功能发挥,在于无形的作用。

澎湃说:

“对于物体来说,的确如此。

对于大道来说,又有什么呢?

老子回答:

“道在天下,功用无所不及。

正因为其总是如同虚无,故而能够成就其‘玄’德。

这就叫‘大有无’。

如果道有形有象,它早就很渺小了。

【附】[原文]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撚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而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点睛]本章进一步深入指出‘道’的奥妙,根本之处在于‘无’。

老子指微-第十二章

澎湃闻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