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157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21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docx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

历史沿革

  1952年,国家高教部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龚祖同、何增禄教授的倡议,结合全国院系调整,在浙江大学设置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首届招收了52级21名学生,开创了新中国光学仪器专业本科高等教育的先河。

  在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基础上建立的浙江大学光电系,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五十多年风雨兼程,几代教师辛勤耕耘,培养了5000多名本科毕业生,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其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本科专业名称、规模和教学主线几经变迁,光电学子依托优质学科教育平台,秉承和发扬求是创新校风,持续进行专业教育探索和教学改革,使浙大光电系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始终处于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前列,为国家乃至世界光电学科和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

光电系毕业生不仅在光学工程学科和光电产业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而且依托扎实的专业教育基础,在信息领域、管理岗位和其他领域也取得了卓越成绩,为母校和母系增添了崇高的光彩。

浙江大学光电系半个世纪的本科人才培养历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历史的缩影。

对国家的贡献是所有浙大光电人的骄傲。

  一、浙大光电系本科专业的发展历史

查看详细

  1952年,浙江大学在机械系建立“光学仪器”专业,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21人。

著名真空物理学家、浙大物理系系主任何增禄担任专业负责人。

1952-1954年专业建设初期,仅有何增禄、盛耕雨、董大年、丁绪宝、董太和、龙槐生、缪家鼎、陈远绳等8位专业教师先后任教。

学生除按机械工程类教学体系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还开出了物理光学、光学仪器理论、显微镜、光学工艺实验等课程,建立了“大地测量仪器”实验室。

专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1954年,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54级学生数扩大为60人;何增禄开设了第一门专业课程“物理光学”,龙槐生开设了“光学仪器理论”专业课程。

  1955年开始,学制由4年改为5年,调整和增加了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55级学生数扩大为90人。

1956年3月,原苏联莫斯科大地、航测制图工程学院光学专家罗曼诺夫教授来浙江大学讲学,为教师和进修生开设了“应用光学”和“大地测量仪器学”课程。

同年年度招生总人数扩大为158人,专业教学体系逐步完善。

  1958年,在“光学仪器”专业基础上,增设了“物理光学仪器(物光)”专业。

两个专业招生人数在120人左右。

在教学安排上,开始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加强光仪领域理论知识、工程技术、总体分析等基础训练,在“光学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率先建立起光机结合的完整教学体系。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测绘学院、上海机械学院等国内新设“光学仪器”专业的高校纷纷选派教师来浙大进修。

  1960年,“光学仪器”专业和“物理光学仪器”专业从机械系分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光学仪器工程学系”,简称“光仪系”。

同时增设“精密仪器”专业,侧重培养从事精密机械仪器设计、研制的专业工程师。

从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物理系选拔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实现理工结合。

教师队伍扩大到40人左右,招生规模扩充至180人。

  1962年,教育部主持制定全国高校光仪专业教学计划,主要参照了浙江大学的教学计划,王子余主编的“应用光学”教材在全国光学仪器专业第一次教材会议上被指定为全国第一轮通用教材。

同年,将“精密仪器”专业改建为“专业仪器仪表(专仪)”专业,吕维雪任专业负责人。

1963年,在全国仪器仪表专业教材会议上,王子余被任命为“应用光学”统编教材的主编。

此后,教学主线和招生规模渐趋稳定。

  1965年,学校从无线电系和物理系抽调9位骨干教师加强光仪系的电子学及理科力量,光仪系的教学主线逐步向光、机、电一体化调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光仪系各专业中断招生达五年之久。

1970年,光仪系招收三年制“光学仪器”专业工农兵学员30人;1972年,招收“光学仪器”专业15人;1973年,招收“激光仪器”专业20人;1974年,按“光学仪器”和“激光仪器”两个专业招生,规模扩大至60-90人。

1976年,仅按“照相机设计与制造”和“激光镀膜”两个方向招收了学制两年的专业进修班。

专业招生和专业教学处于不正常状态。

  1977年,全国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

光仪系按“光学仪器”、“激光技术及仪器”两个专业招收了第一届经高考入学的70名学生,学制恢复为四年制。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加强了专业基础、光学课程和电子技术类课程,机械工程类课程作了适当减少。

  1978-1983年,按照“光学仪器”、“激光技术及仪器”和“摄影仪器及工程”三个专业招生,各专业制定了专业培养大纲和教学计划,将数理基础课程提升到工科的最高级别。

其间,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设了“计算机语言”课程,建立了Z80单板机教学实验室并开出了相应课程,增加了光电技术和光电器件的教学内容,将教学主线逐步转向光、机、电、算一体化。

编制了一系列专业课新教材,梁栓庭主编的“物理光学”教材在全国高校广受欢迎和选用。

  1983年,教育部根据部属高校教育研究组建议,对我校“光学仪器”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系统调查。

调查表明光仪系毕业生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大多成为所在单位主要学术和技术骨干,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但同时也反映出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十至十五年后,不同程度感受到后劲不足。

究其原因,是当时专业设置偏窄,培养深度和宽度都有欠缺。

反馈信息要求专业设置面要宽广,专业基础要加强,同时大学本科专业一般应按二级学科设置,应把主干学科相同、面向过窄的小专业合并成以二级学科为基础的专业。

因此,1984年光仪系将三个专业合并为“光学仪器工程”一个专业,下设若干专业方向,计有光学仪器设计、照相机和技术摄影仪器、光电技术、激光技术与仪器、应用光学等五个方向,各专业方向在学完规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通过选修由三到四门相关课程配套组成的课程组来实现专业方向分流,并在毕业设计环节尽量结合专业方向进行安排。

由于光电技术、激光技术发展迅猛,为适应学科从经典光学到现代光学的发展趋势,1986年光仪系设立了偏理科的“应用光学”四年制专业,加强理科四大力学基础及外语训练。

  1989年把“光学仪器工程”专业和“应用光学”专业再次合并为“光学仪器工程”专业,专业下设测量和计量仪器学、摄影仪器学、光度色度仪器学、光学设计和光学工艺学、激光技术与仪器、光电检测技术等六个方向。

在教学计划中进一步加强了光电技术、电子学课程设计等课程。

  1990年,同根同源的光仪系和科仪系合并,成立了光电与科学仪器工程学系,简称“光科系”,下设“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生物医学仪器”三个专业,其中与光学工程学科对应的专业是“光学仪器”。

  1993年,为适应浙江大学大仪器、大仪表的整合培养思路,光科系尝试设置了“精密仪器(办公自动化)”专业,教学重点主要针对仪器仪表前端光电信息获取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前后持续了三年。

  1994年起,按照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的工科本科专业目录,开始以“光学技术及光电仪器”专业名称招生,自1992级起“光学仪器”专业学生毕业的专业名称均调整为“光学技术及光电仪器”。

  1995年,光电系当选为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仪器仪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和全国高等学校“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光科系在光学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培养体系,教学主线几经变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光科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类本科教育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

  然而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光科系光学工程类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逐渐减弱,具体表现为毕业生分配形势逐年严峻,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专业面向过窄的特性逐步凸显。

这是社会快速发展变革对光学工程类本科专业教育带来的新问题。

光科系仔细回顾了光学工程类专业发展的历史,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形成了统一的共识:

一是随着国家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新热点频繁涌现,国内民族工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但仪器仪表行业运行机制没有尽快实现有效重组,行业效益低下,对毕业生需求的迫切性降低;二是分配机制由传统指令性计划过渡到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为以供需双方双向选择为主,国家不包分配、学生自谋职业成为本科毕业分配的大趋势,仪器仪表行业的不景气降低了自身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三是光仪系的教学和科研主线已不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本科专业培养面向过窄。

这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必须立即做适应性调整。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进入以处理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新形态,信息产业飞速增长,对人才需求大为增加。

光学工程学科一直隶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仪器工程仅仅是其一个分支,光学工程类本科专业的教学主线虽然不断进行调整,但始终局限在仪器仪表框架内,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发展新形势。

光科系决定将光学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科研重点由传统仪器仪表转向光电信息工程,围绕信息领域开展工作,以光电信息工程作为教学主线,将专业面向拓宽至整个信息产业,旨在培养在以光子和电子为主要载体的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存储等信息处理各环节从事光电信息工程领域研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人才。

本次调整基于以下理由:

1、光学工程学科发展与信息产业发展密不可分;2、光学工程学科科研重心已转向光电信息工程方向;3、设置“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4、调整主线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1997年,光科系光学工程学科进行调整,另组光电信息工程学系,简称“光电系”。

光电系在国内首次设立本科“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方向,并按专业方向招收本科生,率先规划和启动了本科专业新形势下传统专业改造和教学改革,大幅度缩减机械类课程,增加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课程,在将专业培养面向拓宽至整个信息产业的同时,强化理科和专业基础课程,将光学工艺类课程改造为实践环节的一部分,对光学光电类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突出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的办学特色。

其后,96级“光学技术及光电仪器”专业学生毕业专业名称也调整为“光电信息工程”。

  1998年,浙江大学四校合并,成立了新的浙江大学。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光电系加入新组建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年,光电系正式以“信息工程(光电)”专业名称招收本科学生,专业代码为Y,招生规模为90至160人之间。

  1999年以后,光电系加强了与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之间的教学交流,分别于1999、2002、2003、2004、2005年参加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大会中的光学教学研究分专题,不断吐故纳新,在学校教改项目和系自立项目支持下,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并于2002和2004年两次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和实践环节,尤其加强了教材建设和教学总结,发表了大量教学和实验论文,取得多项校教学成果奖和一项省教学成果奖。

与天津大学共主编的“工程光学”教材列入了十五规划教材计划。

  2006年,浙江大学在实行四学期制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实施完全学分制。

光电系再次调整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大幅度整合和重新规划了专业课程,首次设置了“光电系统及工程”和“光通信及集成光电子技术”两个模块方向,成立了分类课程研究组,优化了专业师资队伍,改进了学生实践环节,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思路。

同年,本科生招生加入了以信息学院所有本科专业为主建设的“工科实验基地”,构建了统一的通识课程、信息大类课程平台,学生在二年级可以根据志愿重新选择主修专业。

同年,光电系当选为教育部2006-2010年“电子信息及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应用光学”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光电系多年教学改革积累厚积薄发,获得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支持。

“应用光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学院平台上,“学研产相结合的信息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支持;“信息工程(光电)”专业建设获得了浙江大学首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09年实施)支持;“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认证实践”项目获得教育部2006-2010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立项支持;“浙江省高校光电信息类专业合作共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支持;“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获得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支持;“信息工程(光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浙江大学本科教学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支持。

  2008年,教育部决定将“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类”专业列为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个试点之一,光电系当选为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试点工作组专家成员单位。

光电系将加强与光电及信息产业界的联合,积极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做好准备,从学生对产业的适应性入手优化培养过程,提高针对工业产业的需求,支持与国际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接轨,通过专业认证的外部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教学建设,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

  二、历年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查看详细

年份

光仪

物光

激光

技术摄影

应光

精仪

专仪

照相机

激光镀膜

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

光电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光电)

1952

21

 

 

 

 

 

 

 

 

 

 

 

1953

32

 

 

 

 

 

 

 

 

 

 

 

1954

60

 

 

 

 

 

 

 

 

 

 

 

1955

89

 

 

 

 

 

 

 

 

 

 

 

1956

158

 

 

 

 

 

 

 

 

 

 

 

1957

127

 

 

 

 

 

 

 

 

 

 

 

1958

83

35

 

 

 

 

 

 

 

 

 

 

1959

81

35

 

 

 

 

 

 

 

 

 

 

1960

83

58

 

 

 

38

 

 

 

 

 

 

1961

68

31

 

 

 

16

 

 

 

 

 

 

1962

64

32

 

 

 

 

28

 

 

 

 

 

1963

66

32

 

 

 

 

26

 

 

 

 

 

1964

128

 

 

 

 

 

 

 

 

 

 

 

1965

89

30

 

 

 

 

27

 

 

 

 

 

小计

1149

253

 

 

 

54

81

 

 

 

 

 

1970

30

 

 

 

 

 

 

 

 

 

 

 

1972

15

 

 

 

 

 

 

 

 

 

 

 

1973

 

 

20

 

 

 

 

 

 

 

 

 

1974

30

 

30

 

 

 

 

 

 

 

 

 

1975

55

 

30

 

 

 

 

 

 

 

 

 

小计

130

 

80

 

 

 

 

 

 

 

 

 

1976

 

 

 

 

 

 

 

26

37

 

 

 

1977

35

 

35

 

 

 

 

 

 

 

 

 

1978

84

 

61

22

 

 

 

 

 

 

 

 

1979

52

 

30

20

 

 

 

 

 

 

 

 

1980

61

 

33

31

 

 

 

 

 

 

 

 

1981

60

 

31

30

 

 

 

 

 

 

 

 

1982

80

 

40

39

 

 

 

 

 

 

 

 

1983

69

 

24

38

 

 

 

 

 

 

 

 

1984

124

 

 

 

 

 

 

 

 

 

 

 

1985

128

 

 

 

 

 

 

 

 

 

 

 

1986

89

 

 

 

28

 

 

 

 

 

 

 

1987

87

 

 

 

25

 

 

 

 

 

 

 

1988

80

 

 

 

29

 

 

 

 

 

 

 

1989

75

 

 

 

 

 

 

 

 

 

 

 

1990

93

 

 

 

 

 

 

 

 

 

 

 

1991

99

 

 

 

 

 

 

 

 

 

 

 

小计

1216

 

254

180

82

 

 

26

37

 

 

 

1992

86

 

 

 

 

 

 

 

 

 

 

 

1993

56

 

 

 

 

29

 

 

 

 

 

 

1994

 

 

 

 

 

29

 

 

 

57

 

 

1995

 

 

 

 

 

29

 

 

 

55

 

 

1996

 

 

 

 

 

 

 

 

 

 

78

 

1997

 

 

 

 

 

 

 

 

 

 

85

 

1998

 

 

 

 

 

 

 

 

 

 

 

93

1999

 

 

 

 

 

 

 

 

 

 

 

161

2000

 

 

 

 

 

 

 

 

 

 

 

159

2001

 

 

 

 

 

 

 

 

 

 

 

164

2002

 

 

 

 

 

 

 

 

 

 

 

169

2003

 

 

 

 

 

 

 

 

 

 

 

137

2004

 

 

 

 

 

 

 

 

 

 

 

159

2005

 

 

 

 

 

 

 

 

 

 

 

115

小计

142

 

 

 

 

87

 

 

 

112

163

1157

总计

5203

 

 

 

 

 

 

 

 

 

 

 

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光电系“信息工程(光电)”专业获得浙江大学首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09年实施)支持。

  一、信息工程(光电)专业学科和产业前景描述

查看详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光通信浪潮的兴起标志着光子和电子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载体,带动了光电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光学工程学科和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光通信、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学成像技术、光存储、光电传感及检测、能源及照明、光电显示、生物光子技术等领域,技术热点集中在光通信器件和应用系统、半导体激光器等光电子工业、光电传感器、激光加工业、激光核聚变、太阳能利用、LED照明、智能化光电仪器、光学医学应用、便携信息产品可视化、光学惯性技术、超分辨超光谱超快成像、衍射成像、光电图象输入及输出、平板和投影显示、有机发光显示和新型发光材料、海量光存储器和光学器件的加工制备等领域,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光学单元器件技术和系统光电集成技术。

国内的光电产业和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华东长三角区域、华南珠三角区域、华中武汉光谷、华北环渤海湾地区、中科院五大光机所以及航空航天等军事应用单位,构成对光电信息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对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大力支持。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信息技术中的传感器网络,先进制造技术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对地观测和遥感技术,深空探测,惯性约束,以及在能源、交通、农业、环资、医学等领域的光电信息交叉应用,均构成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高端人才的需求。

  仅就浙江省而言,据省信产厅统计,光电子产业近年以年均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光电子产业大省。

浙江省在光通信、光器件、光材料、光能量转换器等方面已形成系列产品,其中光纤光缆生产企业数量和规模居全国第2位;在光学仪器与光学加工领域具有国内领先规模,其中中、低档相机镜头占世界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浙江省正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光电产业特色园区,如杭州高新区光电产业特色园、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特色园、富阳光电子产业园、宁波保税区光电产业特色园、绍兴光电产业集聚区、嘉兴光电产业集聚区、湖州光电产业集聚区、浙西光配件产业特色园、温州光电能产业特色园、平湖光电子产业特色园、台州特种光材料产业特色园、金华特种光电材料特色园等。

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光电产品包括:

光电显示、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光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光端机、SDH设备、光纤接入网技术及产品、激光晶体与光学材料、光学晶体材料和光学陶瓷材料及基片、数码相机、可视电话、激光数字视盘机、保安监控系统、红外报警系统,以及太阳能电池、节能型照明灯具、太阳能真空管、新型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照明级发光二极管、光电检测仪器及其它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全光网络系统技术及产品、DWDM、光集成电路、光波导、光纤放大器、光传感器等。

据阿里巴巴网站统计,我国目前拥有照明类光电企业约11000余家,其中大部分位于浙江;浙江省还拥有光学器件及仪器类企业约1100家,光电显示类企业约1000家,太阳能转换类企业约40家,2007年有三个光电企业进入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三十强。

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制定的光电产业近期发展目标是:

2007年末销售收入超3000亿元,经济总量占奛?

光电产业的10%以上,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同行前5位;出****货值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光电产业增值占当地GDP的8%左右,占全省制造业增加值10%以上。

  信息工程(光电)专业所依托的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最早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第一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近5年来在光学惯性技术、微纳光纤及器件、负折射率介质和光子晶体、高清晰度投影显示、多功能高集成度光电子集成器件等研究方向和光电产品产业化辐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2006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全国第一,2005至2007年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

光、人类和世界

  “光、光、光,之为用大焉!

人类活动不可一日没有光,万物生长也不可一日没有光。

世界之所以为世界,就在于它有了光,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