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5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docx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

十八谈映象版平顶山篇

(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主持人:

张绍刚

  嘉宾:

赵顷霖(平顶山市委书记)

  陈建生(平顶山市市长)

  主持人:

各位好,欢迎收看河南电视台正在为您播出的大型时评栏目《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今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认识的这座城市,叫平顶山。

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建生,欢迎二位。

你好。

  主持人:

赵书记,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概括平顶山这座城市,您会怎么概括?

  赵顷霖:

是古地新城。

它既是一个资源型的城市,又是一个山水园林城市;既有突出的产业优势,又有丰厚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

那么平顶山独特的地方究竟在哪儿?

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简单了解一下。

  【短片一·解说】

  这是一颗璀璨的中原明珠,6000年的历史积淀,55年的拓荒耕耘,使她的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在这里,黑色“乌金”与白色岩盐的深层对话,使她拥有“中原煤仓”和“中国岩盐之都”的美誉;在这里,马达与汗水激情碰撞,现代工业的腾飞之翼正驾着骀荡的东风万里鹏程。

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相济,山水与历史共融,中原大佛、神奇尧山、观音祖庭、近悦远来。

  在这里,500万勤劳朴实的人民,正激情豪迈,向着“提前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力前进。

  主持人:

片子虽短,但是人杰地灵、文化厚重基本上都提到了,那么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这个过程当中,平顶山身上背负的责任是什么?

  赵顷霖:

我们要努力建设“三化”协调发展,“三地”优势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在全省提前全面小康。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一个词,叫“三地”,是什么意思?

  陈建生:

就是要打造两个基地一个目的地,统称为“三地”。

两个基地一就是新型的能源化工基地,二是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三是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主持人:

刚才书记讲“提前全面小康”,基础是什么?

  陈建生:

200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一共有23项指标,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有8项指标全面实现,有7项指标已经实现了90%以上。

综合实现的程度超过了80%。

如果说我们能够保持目前的这种发展趋势,再经过三到五年,平顶山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应该没问题。

  实现全面小康

  关键在破解两个难题

  主持人:

在实现这个战略的过程当中,困难在哪里?

  赵顷霖:

这就是卢展工书记要求我们破解的四道难题,这四道难题从平顶山的实际看,就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个是城乡发展不协调。

  主持人:

现在怎么表现出来(经济)结构不合理?

  陈建生:

平顶山原来是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它的产业过多地依赖资源。

现在,平顶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对传统的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条。

另外要建好产业集聚区,承接更多的这种产业到平顶山落户。

  主持人:

城乡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赵顷霖:

两方面:

一个是收入的差距,一个是生活环境的差距。

我们的农民现在的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1/3,尽管我们的城市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农村到处脏、乱、差。

因此,要全面小康,重点和难点,就在占60%人口的农村。

  主持人:

刚才书记说到这个农村的脏、乱、差,我们记者还真就进行了一些走访和调查。

通过短片我们来了解一下。

  【短片二】

  记者林泓:

大家现在看到的正在建设的这个地方就是舞钢市张庄新社区,顺着我的右手边方向看到的是张庄旧村,同样是张庄,新社区和旧村的差距可以看得出非常明显,新旧界限仅仅就是这一条小河,当地村民形容是“一河之隔两种景象”。

  【短片·解说】

  走进张庄(旧)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杂乱无序。

在人们勤劳的双手下,张庄新社区的画卷已经展开,在这里除了整齐漂亮的新房之外,超市、邮局、社区卫生室甚至银行的ATM自动取款机都一应俱全。

据了解,由于在新社区建一套房子需要十几万元,这对于部分村民来说还有一定的压力,不过随着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到位,搬进新社区过上新生活对张庄旧村居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短片·同期】

  张庄村支部书记张自贤:

搬过去一百多户了,还在陆续(搬)过去。

  主持人:

您刚才也说到了城乡的不协调,这个不协调的景象,刚才通过短片,我们也有了感性的认识,那么这个难题的破解怎么办呢?

  建好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变市民

  赵顷霖:

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三化”并进,一方面,要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农民,提高土地的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要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民,为农民的增收开辟渠道。

切入点就是城镇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把我们自然经济状态下形成的自然村规划整合,建设新社区。

  这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也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开辟空间,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这是个三位一体的同时展开的画卷。

从切入点的意义上说,城镇化新社区起着引领的作用。

应该说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我们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就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化农民为市民的过程,这是我们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一个深刻变革,也是中国农村农民的前途和希望所在。

○推进城镇化关键是说到做到

  主持人:

新型农村社区它和以前的自然村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赵顷霖:

新社区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和旧农村根本的区别。

  主持人:

以城镇化为切入点。

为什么?

  赵顷霖:

我有个调查,现在我们的农村,每年都有20%的农户有建新房的愿望和需求,这个事情“拖不得”。

  另外,我的一个调查就是,现在像我们这个新社区,一个新的民居投入需要十二万到十五万块钱。

这个投入1/3的农户盖得起,1/3的农户要借钱,还有1/3的农户盖不起。

因此,这个规划最后实现有个过程,急不得。

  主持人:

那这个“拖不得”和“急不得”的节奏应该怎么把握?

  赵顷霖:

这就看我们怎么干,从观念上、方法上、作风上转变领导方式,靠正气实干,这个正气就是为民的自觉、为民的情怀、为民的境界、为民的精神,改变农民群众落后的生活状况,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最大的工作动力。

  主持人:

市委、市政府有这个思路是一回事,往下推动呢?

今天现场也请来了舞钢市的市委书记高永华,欢迎高书记。

城镇化,您怎么理解?

  中共舞钢市委书记高永华:

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前提是我们的广大基层干部应该想明白,关键是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让农民满意。

  主持人:

好,谢谢高书记。

叶县县委书记闫廷瑞,欢迎闫书记。

要是我是老百姓,我搬到那个地方我就不满意,没地方养猪了!

  中共叶县县委书记闫廷瑞:

现在我们统一搞的是集中养殖。

让你养猪的、养鸭的有一个统一的地方,退出村庄。

按照“七统一”的要求,统一防疫,建立合作组织,也提高了你抗风险的能力。

  主持人:

咱的这个城镇化,您觉得我们怎么打牢根基?

  赵顷霖:

简单说就是两个规划、两个转变、两个引导、两个不能。

两个规划:

第一个是经济发展规划,也可以说是一个农民增收规划吧,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个是引导土地的依法规范流转和规模经营。

第二个是培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第三个是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

  第二个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就是到2020年,我们全市有“三个二百万”的人口布局,中心城区五个组团二百万,三个卫星城和36个中心镇这是二百万,第三个二百万就是把我们现在2620个行政村,八千多个自然村规划整合成539个新社区。

  ○确定新社区整合自然村抓好示范点

  主持人:

我们推进的原则是什么呢?

  赵顷霖:

三句话,一个是确定新社区,一个是整合自然村,一个是抓好示范点。

就是对这539个新社区,有一个科学布局的问题。

我们选择示范点开始启动,让那些最急需建房的农户能够盖起来。

  主持人:

刚才您还说“两个不能”怎么理解?

  赵顷霖:

“两个不能”是不能让我们的农民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和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盖房子,也不能让我们农民再盖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

  主持人:

今天其实我们的现场也请来了村民,汝州市庙下乡小寨新社区的居民王亚琼,欢迎!

  汝州市庙下乡小寨新社区居民王亚琼:

主持人好。

这是我带来的照片,过去,我们老百姓盖房子,都是谁家想咋盖咋盖,村里面乱七八糟的,现在我们这新社区是请郑州的设计院的专家设计的,每家农户都有一个独院,客厅、厨房、卫生间什么都有,老人孩子都能住进去,农用车、农机具都有地方放,设计得很符合我们农村的实际需求。

  主持人:

这五百多个社区设计出来,咱农村长得都一样。

  赵顷霖:

每个社区有每个社区的风土人情和生产方式,充分地尊重农民的意愿,所以不会千村一面。

  ○让企业走进来百企帮百村

  主持人:

我最大的担心是资金问题。

  陈建生:

我们初步算了一下,按一个社区三千到五千人算,基础设施建设大概需1200万。

我们现在的操作是按照3+1的模式。

  第一,就是政府,市县两级政府,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时,要摆上一块。

第二,就是把涉农的项目资金,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

第三,我们就是搞了一个“百企帮百村”的活动。

这一块就有五亿五千万元的资金量。

  我说3+1,还有另外一块,就是说在新型社区的建设过程中,集约出来一定的土地,可以出让,出让净收益,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主持人:

政府做这个是政府职责,那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记者也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短片三】

  记者林泓:

现在我们看到的正在热火朝天紧张施工当中的就是,河南郏县冢头镇龙湖新社区。

  记者林泓:

打扰一下,两位好,这个房子是从什么时候盖的?

  社区居民吕国聚:

从去年。

  记者林泓:

这些路灯是去年你们自己修的吗?

  社区居民吕国聚:

这是我们村里的企业出钱建设的。

  【短片·解说】

  吕国聚提到的企业就是龙湖湾绿化公司,那么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帮助居民建设新社区呢?

  【短片·同期】

  郏县龙湖湾绿化公司总经理张聚国:

因为这块地是我们百姓的,百姓的地转移到我们公司了,我们公司这两年苗圃生意好了,愿意为百姓办点儿好事、实事。

  【短片·解说】

  三年来,平顶山市有178家像龙湖湾绿化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结对帮扶了175个新型农村社区,累计投入帮建资金4.59亿元。

  主持人:

那么到底怎么调动企业在百企帮百村这个项目当中的积极性,今天我们也请来了平顶山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张富强,欢迎。

  平顶山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张富强:

第一,就是引导他们、教育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坚持自愿,企业自主选定他帮扶哪一个村,不搞强迫命令、“拉郎配”。

第三,就是量力而行。

65岁老工程兵当农民监理

  主持人:

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时候,必须得到老百姓认可?

  赵顷霖:

什么叫群众意愿?

在我们没有示范,群众看不到好处的时候,他要固守现状,这是意愿,我们要尊重。

但是有了示范让他看到好处的时候,他要求改变现状这也是意愿,我们就要给力。

  主持人:

所以基层的干部在和村民、在和百姓沟通的时候,是有技巧的。

龙湖新社区党委书记徐克俭,欢迎徐书记。

  郏县龙湖新社区党委书记徐克俭:

我们在社区工作中,为了避免这些在工程建设中群众有埋怨、干部落抱怨的现象,我们成立了质量监督委员会,我们聘请了九位有责任心的群众,担任农民监理。

  主持人:

请当地人,就是未来要住进来的人做监理?

  郏县龙湖新社区党委书记徐克俭:

对,主动、直接参与到项目建设的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主持人:

有请农民监理吕德卿。

欢迎吕大爷。

  吕德卿:

这个就是我们的监理证,上工地都戴上。

  主持人:

您今年多大岁数?

  吕德卿:

65岁了。

  主持人:

那您懂吗?

  吕德卿:

我是工程兵出身,当了13年工程兵。

比如说去年6月,工地上拉回来一批钢筋,我们去了以后,量了一下,25毫米的变成22毫米的了。

所以,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找到这个施工方,将这个钢筋连夜就让他拉回去了,不准再使用了。

  主持人:

连夜就拉回去了?

  吕德卿:

恐怕搁那儿他再使用,你转不到那儿了,他又搁上了怎么办啊,必须得拉走。

  主持人:

丰富的社会经验,还有13年当工程兵的专业经验,咱有这么丰富的经验,替咱们乡亲把着关,你说这个还会有问题吗?

谢谢吕大爷,辛苦了啊!

  一个乡数百家魔术道具加工厂

  主持人:

现在我们有了新社区了,居住的条件改善了之后,收入怎么提高?

  陈建生:

新型社区建设的过程,就是把过去的散居的一些自然村和行政村,通过迁村并点,整合到了新型社区,这个过程里面,就节约出了土地,而这些土地指标呢,就可以用来建设产业集聚区,就能给农民转移提供就业的岗位。

  【短片四】

  这个正在制作魔术道具的女子是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新社区的居民路艳丽,她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他们的厂子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红火。

  【短片·同期】

  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新社区居民路艳丽:

我们原来都是各家各户分散生产道具,现在新型社区建设好了,做道具也都形成了规模,这比我们过去出去演出挣钱多了。

  【短片·解说】

  这种变化源于宝丰县把魔术文化产业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建设了魔术文化产业园、魔术演艺文化广场,现在仅在赵庄乡,就有数百家像路艳丽(他们的厂子)这样的魔术道具加工厂。

和宝丰不同,鲁山县则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家乐相结合,在已经启动的46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农家乐宾馆已经超过700家。

  【短片·同期】

  鲁山县委书记荆建刚:

开办农家宾馆的农户年均收入达8万元以上,可以说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之前相比收入是大幅度地增长,农家乐旅游现在已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给(鲁山县)新型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短片·解说】

  有旅游资源就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集聚区发展好了,就把新社区建在旁边方便居民就近就业。

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那么就在土地上做文章。

程庆民过去在南方打工,今年他停下了外出的脚步,选择在田庄乡福旺蔬菜专业合作社里工作,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短片·同期】

  叶县田庄乡村民程庆民:

原来在外面打工,一年挣一万多块钱,我现在守着家,我这土地流转给田庄乡福旺(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在我一年收入两万多,比(去)外面(打工)强。

  现在一年赚十万八万很轻松

  主持人:

今天,我们也请来了一位农民魔术师,就是刚才路艳丽的老乡,让我们掌声有请王献坡,您能来两下吗?

  王献坡:

能啊,来。

  主持人:

都要打结是吧?

  王献坡:

一条一条地打。

  主持人:

打死扣是吧?

  主持人:

好,打死扣。

咱们今天不是为魔术来的,咱们今天就说说咱们这个乡里面,以前是产这个魔术道具的?

  王献坡:

对。

  主持人:

现在还是产魔术道具,那这个差别有多大,就是咱们现在做了社区了,同样是产魔术道具,有多大的变化?

  王献坡:

原来是比较分散的状态。

  王献坡:

现在我们把它综合起来了,就是说有规模地生产,你比方生产这个东西之后,都交给我。

  主持人:

那这就成了产业了,我这么理解没错吧。

  王献坡:

对,没错。

  主持人:

变化大在哪儿?

比如说咱们从收入来讲。

  王献坡:

原来没有新型农村社区,就是没有我们集约化这一块的时候,一年也就是三万五万。

  主持人:

现在呢?

  王献坡:

现在一年下来,赚个十万八万很轻松,没问题。

  主持人:

谢谢。

陈市长,其实这就真的解决了刚才您说的,一旦形成了这样的社区,人往哪去的问题。

  陈建生:

解决农民进入社区以后的生计问题、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在新的社区里面他就有足够的能力支付电费、燃气费,包括自来水费,还有污水的处理、垃圾的转运、医疗服务费等等。

住到里面以后,这样的话他就能真正实现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达到这么一个目的。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到底实际的生活是什么样,我们的记者也专门去感受了一下新农家的新生活。

●539个新型社区将节约出近50万亩土地

  【短片五】

  汝州市庙下乡小寨新社区、舞钢市尹集镇张庄新社区、郏县冢头镇陈寨新社区、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新社区、鲁山县库区乡东许庄新社区,一个个新社区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平顶山的青山绿水间,不同的是社区的形态,相同的是居民幸福的笑脸。

  主持人:

新社区建设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成果,现在最大的成效是什么?

  赵顷霖:

一举四得。

一个是扩大了内需吧。

第二个,节约了土地,现在我们2620个行政村、8000多个自然村、占了100.6万亩的土地,按我们现在规划的实施,完成以后呢,能够节约46万亩土地。

第三个,促进了和谐。

刚才汝州那个同志说了,过去那个老的自然村,你的高了我的低了,你的前了,我的后了,邻里之间好多矛盾都是这样无序建设引发的。

第四个,改善了环境。

  主持人:

新型农村社区对我们的工业化会带来什么影响?

  陈建生:

如果说有影响的话,它是一种正面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为一个老的工业城市,它的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有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承接转移,都需要土地。

那么这一对矛盾怎么解决,就是地从哪里来的问题。

  陈建生:

如果539个新型社区都建成的话,平顶山将节约出将近50万亩的土地,那么这样就为二三产业的发展腾出了很大的空间。

  ●10个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近600家

  【短片·同期】

  记者林泓:

这里是舞钢市的王大苗村,因为这个地方属于丘陵地带,所以土地贫瘠。

过去在这个地方生活的百姓并不富裕,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当中,舞钢市把与王大苗村相邻的五个行政村都集中搬置到了上曹新型社区,也就是我们前方可以看到的那个白楼的位置。

这样的话就可以置换出2700多亩地用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短片·解说】

  鑫海纺织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高档服装棉纱的企业,公司负责人李明涛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入驻产业集聚区以来,公司的效益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鑫海纺织正在积极筹建二期工程,力争使产能再扩大一倍。

目前平顶山已经有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入驻企业近600家,吸纳近8万当地劳动力就地就业。

  主持人:

好,刚才咱们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短片,其实清楚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钱从哪儿来的问题,一个是人要往哪儿去的问题。

但是,只要是提农业,就一定还离不开一个事,就是粮食怎么保的问题,陈市长?

  陈建生:

我们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能够建更多的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现在叫做高标准、永久性良田,这些肯定使机械化作业的条件更好了,它的单产的水平就会提高。

咱用一个实际的数字来说,去年全市的粮食产量是197.2万吨,连续八年,粮食是增产增收的。

  主持人:

现在来听一听评论员龙永图先生给出来的建议。

  【短片·实况】

  龙永图点评:

我觉得城镇化的问题在今天,应该说是无论怎样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因为我们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认为现在对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讲特别重要。

我们虽然也需要搞一两个特大城市来拉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但是更多的还是要搞这个卫星城镇、搞农村社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这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当中真正实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这样一种重要的战略目标。

  ●平顶山新型农村社区值得一看

  主持人:

今天我们说了很多,聊的过程特别开心,这样书记,帮我们展望一下未来的平顶山。

  赵顷霖:

省九次党代会以后,我们提出来要在持续中提升,靠提升持续,更加积极地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这个路子对不对,我看至少有两个标准:

一个是人民群众的满意,一个是从现实和长远的结合上,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们还要更大力度地引导产业、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聚集,我讲的是更大力度,而且讲的是“引导”,不是强迫,不是什么大力推进。

这是个工作方法、是个工作作风的要求。

另外,就是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正气实干,转中求快,把我们“提前全面小康”的这个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年度、每一个月份、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中去。

  主持人:

好,谢谢,谢谢赵书记,也谢谢市长,今天通过这么一聊,我对平顶山真的是有新认识了,以前知道平顶山的煤,知道平顶山有盐,不过今天在聊完之后,还要再多加一点,以后大家再来平顶山,可去平顶山的新型农村社区去看一看,看一看已经被改变的老百姓的生活,感受一下新型农村社区究竟给平顶山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节目,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顶山。

感谢各位,下次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