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600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2016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篇一:

2015—2016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15---2016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1min=60s。

  4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

  二、运动的描述

  1

  2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

t

  其中: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

  ss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变形可得:

s=vt,t。

tv

  2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

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

  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2、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的机械运动。

粗略研究时,针停止转动字单位为

  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固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

-3-?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叫液化。

  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3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图:

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

  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

-4-?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

反射面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2、球面镜:

  定义: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性质: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1、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

④彩虹。

  ?

-5-?

  篇二:

2015—201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1h=60min1min=60s。

  3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

  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

  计算公式:

  t

  其中: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变形可得:

s=vt,t=。

  tv

  2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

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

  2、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的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固液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单位:

次。

  3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②分类及比较: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

  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叫液化。

  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3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图:

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

  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

反射面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

  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2、球面镜:

  定义: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性质: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1、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

④彩虹。

  入射角

  N空气

  水

  N空气

  水

  O

  入射角O图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

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

  篇三:

2016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提纲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测物体的一端;

  2。

  。

1h=60min1min=60s。

  3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2

  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

  t

  其中: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ssv=,变形可得:

s=vt,t=。

tv

  2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

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

  2、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t

  第二章声现象

  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固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