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688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9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0页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0页
亲,该文档总共1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docx

精品语文A版六下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1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给课文正确地分段。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加强诵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

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发表看法)

    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

(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

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闰rùn胯kuà匾biǎn獾huān俐lì汛xùn秕bǐ猬wèi

    

(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

    词语:

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词义:

只知道稀奇如此从来不知道其中无缘无故

    4.理清课文内容。

(板书:

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

(“相处”)

    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

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

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喜欢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做补充。

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第一自然段。

 

1少年闰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他的特殊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深化形象

    1.闰土和“我”短暂相处,讲了哪些新鲜有趣的事?

    2.这些事“我”经历过吗?

听过吗?

这些真是——(板书:

希奇事)

    3.哪件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4.找到“看瓜刺猹”的相关段落,边读边想,觉得哪个地方有意思就多读几遍,在旁边作批注。

    5.出示字幕,集体交流:

学生先讲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说理由,再试着朗读。

    6.老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我”的好奇→月夜的静谧→“我”的担心→闰土动作的敏捷→“猹”的伶俐(注意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

    7.出示闰土给“我”讲趣事的情景图。

谁是文中的“我”?

为什么?

    8.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情景,用词语来描绘一下闰土当时是怎样说的,我又是怎样听的。

    9.同桌分角色练一练朗读对话;推荐同学分角色试读对话;分组分角色读对话。

    10.教师小结:

多么机智、多么勇敢的少年。

听着闰土的讲述,“我”的心已飞到海边的瓜地,虽然并没有亲眼见到,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11.再出示第一自然段字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突破难点,再识闰土

    1.令人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太多太多……这真是——(板书:

无穷无尽)

    2.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教师导读:

在沙地上,下了一场大雪……夏天,我们来到海边……潮汛来时……

    3.从这些事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呢?

    4.多么精彩传神的对话呀,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呼之欲出呀。

“我”听了闰土的话,又有什么感受呢?

    5.看第16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吗?

    6.出示旧宅院图,教师旁白:

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时,“我”又在什么地方,干些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用“当闰土在……,我在……”的句式说话。

    7.引读第十六自然段。

面对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8.教师小结:

这位新朋友,他的心中有着(看黑板)“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这位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9.再出示“看瓜刺猹”图,组织学生配乐朗读。

    三、展开想象,丰富闰土形象

    1.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有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图,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丰富积累

    1.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教师小结。

    五、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三十年过去了,“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声“老爷”让“我”大吃一惊。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全文,然后交流一下你们读后的感受或体会。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摘录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练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写一段话。

3、做课课练。

 

2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佳词妙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用平实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5.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平实的语言中体会浓浓深情。

    2.学习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字幕:

作者简介;《我的老师》中写另两位老师的片段;生字新词;练习题;第8自然段;《我的老师》原文结尾;伴读的轻音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老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自主积累词语。

2、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最深

刻的印象?

能说说原因吗?

 二、介绍作者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后进入简易乡村师范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让我们去文章中看看作者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

哪两个词最能表现蔡老师的品格?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芸yún痣zhì阀fá褪tuì(卜bǔ)

    3.请个别同学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抽查生字新词较多的段落)。

    4.“难忘”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温柔”“美丽”概括了蔡老师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围绕着“难忘”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其中,哪几件事写出了蔡老师的“温柔”“美丽”?

注意说清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意见。

    3.集体交流。

    (本文共记叙了7个生活片段: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②课外,老师教我们跳舞;③假日,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平时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校内,老师排除小纠纷;⑦假日,我梦里寻师。

其中①②③④⑥主要写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

    五、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先读1—4个生活片段,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想或评论,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然后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让学生充分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交流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下列句子: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画线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看)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看到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第一次)吃了蜂蜜。

(把画横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

为什么?

    (从前4个生活片段可体会出:

①假生气——真爱学生;②教跳舞——关系密切;③观蜜蜂——良师益友;④教读诗——影响深远)

    4.小结:

是啊,像这么“温柔”“美丽”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老师的爱齐读第8自然段。

(出示第8自然段字幕。

    你能用上关联词“即使……也”“连……都”赞赞蔡老师或你喜欢的老师吗?

    “是啊,这么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再读文章第8自然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的老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用平实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哪七件事。

二、品读课文,深化人物形象

    

(一)1.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

为什么?

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有一件小事……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占据”在这儿怎么理解?

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

请同学们自读片段“老师排除小纠纷”,注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认真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练习朗读。

    3.学生自读,交流。

    4.集体交流。

    在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想象父亲此时的处境,体会母亲的心情,体会一个孩子在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时脆弱的心理。

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在充分体会他们一家的感受之后,着重抓住“劝慰”一词来体会老师的形象。

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作者和蔡老师,面对面地“劝慰”,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哪”这个句子。

    5.练习朗读。

    

(二)过渡:

正是因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慈爱、公平、伟大,才有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

请同学们自读片段“梦里寻师”,看看哪些地方最让人感动。

    1.学生自读体会,然后交流。

    2.集体交流。

    

(1)注意体会“默默地”“迷迷糊糊”“模模糊糊”,“才醒了”“才睡了”中的“才”等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2)注意感受一下作者在第10自然段变换人称时的感情。

    (3)注意指导朗读。

    三、拓展阅读,丰富人物形象

    魏巍在《我的老师》原文中还写到了其他两位老师,请同学们看字幕,读一读,并谈谈感想。

出示字幕:

    

(一)

    我们班上换来了一个姓柴的老师。

这位柴老师是一个瘦瘦的高高的个子。

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有下面三点:

一是他那条卷起裤管的灰色的西装裤子,这也许是在小县城里还很少见的缘故;二是他那张没有出现过笑容的脸孔;三就是他手里拿着的那支实心竹子做的教鞭。

终于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座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不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一下。

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头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当然,今天也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

)我当时哭着说:

“我再也不上学了。

    

(二)

    在平民小学里,我的“国语”(现在叫“语文”)比较好,因而跳过一次班,算术也就这样跟不上了。

来到县立五小,“国语”仍没问题,只是宋老师的算术课,一响起铃声,就带来一阵隐隐的恐惧。

上课往往先发算草本子,每喊一个名字,下面有人应一声“到——”,然后到前面把本子领回来。

可是一喊到我,我刚刚从座位上立起,那个算草本就像瓦片一样向我脸上飞来,有时候就落到别人的椅子底下,我连忙爬着去拾。

也许宋老师以为一个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羞惭!

从这时起,我就开始抄别人的算草。

也是从这时起,我认为算术是一门最没有味道的也是最难的学科,像我这样的智力是不能学到的。

一直到高小和后来的师范,我都以这一门功课为最糟。

    1.学生谈感想。

(注意进行正面引导)

    2.此时你更想对蔡老师说:

(学生自由说)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魏巍在回忆童年遇到的几位老师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上面就是和我一起度过童年的几位老师。

今天,当我回忆着他们并且叙述着他们的时候,更加深了我对于教师这种职业的理解。

这种职业——据我想——并不仅仅依靠丰富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依靠这种或那种的教学法,这只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

也许正因为这样,教师——这才被称作高尚的职业。

    出示字幕,齐读,教师总结:

是啊,我对蔡老师的想念成为“我记忆中的珍宝”,是因为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字——爱。

    五、回顾全文,了解文章写法

    1.作者围绕“难忘”选择材料,七个片段,有详有略。

    2.从时间和地点上看,这七个片段有课内、课外,有校内、校外,有平时的事、有假日中发生的事。

    3.写蔡老师为什么要插入“我爱老师”的生活片断?

    4.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联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推荐学习,拓展阅读

    教育需要爱,教育充满爱,不能说魏巍写的其他两位老师没有爱,只是爱的方式方法值得探究。

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课外阅读寓言《蜗牛散步》、海伦•凯勒《我的老师》、《爱的教育》等文章,让我们大家都学会“爱”。

    七、作业

    回忆你最难忘的老师的二三事,写下来。

尽可能写具体,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选读一小橘灯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准备“时代背景”字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非常美好的童年,八九岁时,可以在父母的怀中撒娇,感受家庭的温馨;可以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受社会的温暖;可以在儿童乐园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

而解放前,儿童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

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曾在1957年1月31日的《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散文,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1945年春节前夕重庆郊外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儿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二、出示时代背景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妄图篡夺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一面策划向解放区进攻,一面对要求民主、反对独裁、反对内战的国统区人民实行白色恐怖统治。

    2.小姑娘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她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为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她的母亲遭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血。

    三、自读课文,思考

    1.先找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多读几遍,弄清文章主人公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

镇定、勇敢、乐观)

    3.集体交流。

    四、品读课文,落实重点

    1.从文章的哪些段落、词句可看出小女孩的镇定、勇敢、乐观?

找出来读一读,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认真体会。

    2.集体交流。

    外貌:

“八九岁”“瘦”“苍白的脸”“发紫的嘴唇”“破旧的衣裤”“光脚”“草鞋”,表现小姑娘的幼小、瘦弱、贫穷。

    语言:

“安慰我”“笑着说”“年夜饭”“一定”“好”(小小年纪,见生人不惊慌,不拘谨,对答如流,表现小姑娘勇敢镇定的性格)。

    动作:

“画圈圈”“削”“轻轻地揉捏”“敏捷地拿”“相对地穿”“挑”“点”(表现小姑娘心灵手巧)。

    3.指导朗读。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找环境描写内容,体会作用。

(衬托)

    2.作者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有何变化?

(怜悯—喜爱—赞颂—祝愿)

    3.文章为什么以“小橘灯”为题?

    4.交流解难。

    六、师生小结

    七、指导写作(可做一副板书)

    刻画人物,必须注意:

    1.要有具体事例,可一人一事,也可一人多事,但要详略得当。

    2.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内容写生动、写具体。

    3.适当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形象。

    4.表达真情实感。

    八、练习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人物描写,要求用到课堂中所说的表达方法。

    板书

    小橘灯

    小姑娘

    ↑

    镇定勇敢乐观

    ↑

    外貌语言动作环境描写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会写、会认的词语。

    2.结合本单元课文,领悟写人的方法。

    3.积累中外名言、有关思乡的诗。

    4.练习写人的作文。

教学重点

    积累名言、有关思乡的诗句。

教学难点

    领悟写人的方法、习作。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几篇精美的写人的文章。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导入。

    2.出示第一组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互读,练写,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写话。

    二、金钥匙

    1.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让我们步入知识殿堂。

这一期的“金钥匙”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内容,想想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学生默读内容。

    3.集体交流。

    

(1)要我们留心生活中的小事;

(2)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和质朴的语言。

    4.快速默读《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交流:

文章中哪些事例写得好?

为什么?

    5.想一想,在生活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6.集体交流(注意说清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言行说,表达真情实感。

    7.教师小结:

同学们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要记下最动人的言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名诗名句

    1.出示四句诗。

    2.你听过哪句?

明白它所蕴含的道理吗?

    3.生自由发言。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

    意大利诗人但丁用诗句表明了自己坚持真理,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2)“黑夜无论怎样漫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这两句蕴含的道理相似,告诉那些身处黑暗、痛苦中的人,光明已经不远了。

    (3)“使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生命存在的时候要有所作为,让它展现出最美的光华,当它消失的时候也要有豁达平和的态度。

    (前三句大部分可能听过,知道含义,着重讲讲最后一句。

    4.教师还可以介绍这四位著名的外国作家、诗人,推荐他们的代表作给学生课外阅读。

    四、古诗诵读

    1.回忆学过的有关思乡的古诗。

    2.读一读《客中作》,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

    4.讨论诗人真的“醉而忘乡”了吗?

    5.练习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古今中外的名言;2.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

    第二、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学时候的老师蔡芸芝先生,给作家魏巍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小学六年,你也遇到了许多老师,他们或慈爱,或严厉,或风趣,他们的音容笑貌也各有特点。

这些都可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那就给大家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吧。

    2.学生口头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

    3.既然印象这样深刻,那就让我们写下来吧,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二、读范文

    1.再读《我的老师》和课前老师准备的精美的写人文章。

    2.看看作家们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

    3.明确写作要求:

(1)写真人真事,表真情实感;

(2)可以写写老师的外表,写出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