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89523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红梅.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梅.ppt

《红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梅.ppt(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梅.ppt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

,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

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故”,故意。

“作”,做作,这里当妆扮讲。

“小红”:

即浅红。

“尚余”,“尚“,还是。

“余”,剩余,这里作显示,显露,保持之意。

“孤瘦“:

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无叶子而显得孤独细瘦的样子。

”霜雪姿“:

经受霜雪考验后劲挺的姿态。

形容梅花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

在诗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是红梅因“怕”、“恐”,而故意妆扮出的一种从众的姿态。

所以,一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被迫的意味在内,是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

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

梅花毕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

“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

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

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酒晕:

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这里指梅花的红色。

无端:

无来由。

玉肌:

玉容。

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意思是梅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是它刚喝过酒,是“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

因为梅花的内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质是高洁的。

“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

己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现在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

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

“梅格”:

梅花的品格。

“在”:

所在。

“更”:

岂能。

“绿叶与青枝”:

苏轼志林卷十说: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

”苏轼的意思是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只从“无绿叶”和“有青枝”这一点上来,分辨红梅与桃,杏的区别,确实太简单、太乏味了。

这是专求形似,而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所在,所以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究体”。

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

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

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

就其中两点作赏析。

(4分),拟人。

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用典: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托物言志:

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