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741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及答.docx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

台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理科综合2017.3

命题:

李允和(台州中学)张新华(天台中学)

叶兰峰(玉环中学)解延铮(三门中学)

钱先武(椒江书生中学)肖连刚(台州中学)

审题:

沈银富(仙居中学)陈圣君(楚门中学)王慧欢(天台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用专用答题水笔书写答案,第I卷、第II卷答案必须填在答案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0-16Al-27S-32C1-35.5Fe-56Co-59Ag-108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20题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在自然条件下,下列有关高等植物柠檬酸循环和卡尔文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柠檬酸循环直接把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B.卡尔文循环把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柠檬酸循环消耗二氧化碳,卡尔文循环产生二氧化碳

D.柠檬酸循环只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卡尔文循环只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A.右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B.K+通过主动转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C.Na+通过主动转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D.Mg2+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

D.C1•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不发生形状改变

3.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是

A.G1期和G2期时,RNA和蛋白质数量都会增加

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

C.分裂间期时,核糖体和中心体数量都会增加

D.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和着丝粒数量都会增加

4.下列有关培育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一定是单倍体

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一定是纯合子

C.农作物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原材料

D.射线处理得到染色体易位的家蚕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5.科研人员研究重组胰高血糖样肽-l(rhGLP-l)对大鼠血糖浓度和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前大鼠均饥饿12小时),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的是

A.rhGLP-1具有促进胰岛P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

B.rhGLP-1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浓度

C.从图甲可知,0-20minrhGLP-l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小于葡萄糖的促进作用

D.从图乙可知,0-20min时间内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最高的为A组

6.下列有关自然条件下种群和群落的叙述,的是

A.每年生殖次数越多,种群出生率就越高

B.通过年龄金字塔可以得知每个年龄组的雌雄个体比率

C.在森林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中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氨反应在低温下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反应物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键能之和

B.元素分析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Br等元素,原子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C.人们利用元素周期律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D.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纳米尺度的物质,用它可以获得蛋白质溶液中的分子图像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粗盐提纯中,当加热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残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B.当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时,须用一只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另一只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C.从加碘盐中获取碘单质的操作步骤为:

溶解—萃取—分液—蒸馏

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9.短周期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Z、W、M同周期,其中X与Y能形成两种物质,且常温下均为液体。

W的氧化物既能溶于强碱溶液,又能溶于X、M形成的水溶液。

已知W与M形成的物质在178°C时升华。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W、M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W>M

B.M分别与Z、W所形成的物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C.X2Y2易溶于X2Y中,是由于X2Y2与X2Y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D.将Z2Y在空气中加热可得到Z2Y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化学镀铜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uS04,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对废液进行回收处理,装置如图,其中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

已知:

①Cu2++HCHO+30H-=Cu+HCOO'+2H20;②还原性:

HCHO>M(—种金属)>C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之前,应将含01^的HCHO溶液加人到装置的左侧

B.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HCH0-2e_+H20=HC0CT+3H+

C.若将质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过程中,大量的OH_将向左侧迁移

D.放电一段时间后打开开关,移去质子交换膜,装置中可能会有红色固体、蓝色絮状物出现

已知:

A1CV+HCCV+H20=Al(0H)3j+C032_

A.b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关系:

c(CN_)>c(Cr)>c(HCN)>cc(H+)

B.d点溶液存在的关系:

c(Na+)+c(H+)=c(HCN)+c(OFT)+2c(CN_)

C.图2中的e点对应图1中的c点

D.在滴定过程中选用酚酞试剂比选用甲基橙试剂作指示剂误差更小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K\AlO厂、C032—、S032_、Cl_中的若干种离子。

某同学设计

4.在25°C时,向10mLO.Olmol.L_1NaCN溶液中逐滴加人O.Olmol.U1的盐酸,滴定曲线如图1所示,CN—、HCN浓度所占分数U)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年碎的是

A.沉淀2放置在空气中,若质量增加,试样中肯定存在S〇32_

B.试样溶液中加人稍过量的NH4C1溶液能得到与沉淀1成分相同的物质

C.上述流程步骤

(1)

(2)(3)的顺序改为(3)

(2)

(1),可能会获得相同的实验现象

D.试样溶液中肯定存在A102—、CF,其中Na+、K+至少存在1种

14.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伽利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

15.如图所示,两竖直木桩ab、cd固定,一根长为L且不可伸长的轻绳分别固定在a、c两端,一质量为m的物体d通过轻质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中间,静止时轻绳夹角为120°。

现将轻绳换成自然长度为L的橡皮筋,物体^在中间悬挂后仍处于静止状态。

若橡皮筋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轻绳的弹力为|wg

B.轻绳的弹力为2mg

C.橡皮筋的弹力大于wg

D.橡皮筋的弹力小于wg

16.如图所示,斜面顶端在同一位置的三个光滑斜面^5、AC,AD,均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一个带负电的绝缘物块,分别从三个斜面的顶端^点由静止释放,设滑到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AC、tAD,贝ljA.tAB=tAC=tADB.tAB>tAC>tAD

C.

tAB

17.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用一根金属丝、

一节电池、一块磁铁,可以做一个电动机。

先把电池的负极和磁铁连起来,再用金属丝把电池的正极和磁铁连接起来,放开金属丝,金属丝就会转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丝转动的动力是安培力

B.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C.电源消耗的总功率等于金属丝转动的机械功率

D.无论磁铁的哪一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金属丝的旋转方向均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8.我国云南省某些地方现在仍依靠滑铁索过江,如图(甲)所示。

我们可以把滑铁索过江简化成图(乙)的模型:

铁索的两个固定点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间的水平距离为L=80m,铁索B点与A竖直距离为/^8m,铁索的长度为100m,已知一质量M=35kg的学生,背着质量为m=5kg的书包,借助滑轮(滑轮质量不计)从J点静止开始滑到对岸的5点。

假设滑轮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12N,重力加速度为lOm/s2。

 

第18题图(甲)第18题图(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到最低点时人处于超重状态

B.该同学到达对岸的速度为10m/s

C.相同体重的两位同学,身高高的同学到达万点的速度大

D.若该同学想从B返回在5点的初速度只需要10m/s

19.航母上飞机弹射起飞是利用电磁驱动来实现的,电磁驱动原理如图所示。

当固定线圈上突然通过直流电流时,线圈左侧的金属环被弹射出去。

现在固定线圈左侧同一位置,先后放有分别用横截面积相等的铜和铝导线制成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闭合环,已知电阻率合上开关S的瞬间,则

A.从左侧看环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

B.铜环受到的安培力大于铝环受到的安培力

C.若将铜环放置在线圈右侧,铜环将向右弹射

D.电池正负极调换后,金属环不能向左弹射

20.如图所示,正四棱柱五F/JK/ttZ所在的空间中存在一个匀强电场,其中五、F、I、Z四点电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点的电势为5V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题共180分)

21.(10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

A.理想实验B.等效替代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理想化模型

(2)图(甲)是小明同学某次实验用两弹簧枰通过细线Oa、Ob拉橡皮筋00’的情况,指出图中两处操作不妥当之处:

▲和▲。

(3)图(乙)显示与细线Oa相连接的弹簧秤示数,读数为▲N。

22.(10分)为了测量一节新干电池的内阻,

(1)A同学准备采用图(甲)的实验器材,用欧姆表直接粗测电池的内阻,你觉得是否可行?

A(填“行,,或“不行”)

(2)B同学采用图(乙)的实验电路图,实验时会发现,当滑动变阻器在阻值较大的范围内调节时,

电压表示数变化▲(填“明显”或“不明显”);

(3)C同学改进了B同学的电路图,准备用以下给定的器材和一些导线来完成实验,器材如下:

a.量程3V的电压表V

b.量程0.6A的电流表A

c.定值电阻办UG=1.5n)

d.滑动变阻器死(0〜100)

开关5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接图。

②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得到了如下的六组实验数据:

表中数据已在坐标图中描点,请作出t/-/图像,并根据图像得出该节电池的内阻▲Q(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其模型如图所示。

中间部分为水平直轨道,左侧部分为彳顷斜轨道,与直轨道相切于A点,右侧部分为位于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在最低点与直轨道相切于5点。

实验时将质量为m的小球1在左侧斜轨道上某处静止释放,使其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质量也为m的小球2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后小球1停下,小球2向右运动,恰好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且落地时又恰好与小球1发生再次碰撞。

不计空气阻力,轨道各处均光滑,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小球2第一次与小球1碰撞后的速度大小;

(2)开始时小球2应放于水平直轨道上何处位置?

(3)开始时小球1应距水平直轨道多高位置处释放?

24.(20分)图(甲)是一种手压式环保节能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使用时,迅速按压手柄,灯泡就能发光,这种不需要干电池的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

其转动装置和齿轮传动装置的简化原理图如图(乙)、(丙)所示。

假设图(乙)中的转动装置由半径r^.OxlCT2!

!

!

的金属内圈和半径n=0.lm的金属外圈构成,内、外圈之间接有一根沿半径方向的金属条M,灯泡通过电刷分别跟内外线圈相连接(图乙中未画出)。

整个转动装置固定在转动轴上,处于磁感应强度为万=10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纸面)向里。

图(丙)齿轮传动装置中J齿轮固定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上,B、C齿轮同心固定,C轮边缘与手柄相啮合,A、6齿轮边缘相啮合。

已知,A、B、C齿轮的半径分别为rA=4.0xl(T2m,rB=0.16m,rc=4.0xl0'2m,灯泡电阻及=6.0Q,其它电阻均忽略不计,手柄重力忽略不计。

当转动装置以角速度co=l.Ox102rad/s相对于转轴中心0点逆时针转动时,

(1)求金属条ab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求手柄向下运动的速度大小;

(3)若整个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60%,则手按压手柄的作用力多大?

25.(22分)“太空粒子探测器”是由加速、偏转和收集三部分组成。

其原理可简化如下:

如图所示,辐射状的加速电场区域边界为两个同心平行半圆弧面,圆心为M,外圆弧面与内圆弧面CD的电势差为t/。

图中偏转磁场分布在以P为圆心,半径为从的圆周内,磁感应强度大小为万,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内有半径为R的圆盘(圆心在P处)作为收集粒子的装置,粒子碰到圆盘边缘即被吸收。

假设太空中漂浮着质量为m,电量为g的带正电粒子,

它们能均匀地吸附到圆弧面上,并被加速电场从静止开始加速,从M点以某一速率向右侧各个方向射人偏转磁场,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其他星球对粒子弓I力的影响。

(2)若电势差U=2qBlR2~,则粒子从M点到达圆盘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m

(3)接第

(2)问,试求到达圆盘的粒子数与到达M点的粒子总数比值77。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例:

sin(9=A:

,则(9=arcsinA:

,<9为弧度)

26.(10分)以苯为原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I的路线如下:

已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G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I的结构简式为▲o

⑵写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E+F-—G的反应类型为▲。

⑶写出H与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18分)

I.浓硝酸与浓盐酸混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气体单质X、化合物M和无色液体,化合物M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2molM加热分解生成lmolX和2mol无色气体Y,Y遇到空气呈现红棕色。

(1)镁与气体X反应产物的电子式为▲。

(2)浓硝酸和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合物M水解生成两种酸,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石油铁储罐久置未清洗易引发火灾,经分析研究,事故由罐体内壁附着的氧化物甲与溶于石油中的气态氢化物乙按1:

3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丙自燃引起。

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丙粉末投人足量的浓盐酸中发生反应,得到4.8g淡黄色沉淀和气体乙,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USgt1,过滤后向滤液(假设乙全部逸出)中加人足量的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最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的固体质量为24gQ已知气体乙可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

写出丙中非金属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丙在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o

离子方程式表示)

(4)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不同温度对丙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5)为消除火灾隐患,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石油人罐前脱硫B.定期用酸清洗罐体

C.罐体内壁涂刷油漆D.罐体中充入氮气

28.(15分)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引发气候问题,而进行有效利用则会造福人类,如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

经研究发现该反应过程为:

①C02(g)+2NH3(g)NH2COONH4(s)AHX

②NH2COONH4(s)CO(NH2)2(s)+H20(g)aH2>0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尤)与温度(T)的关系,

如图1所示,则灿▲。

(选填“>”、“<”或)。

(2)有体积可变(活塞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如图2所示,现将3molNH3和2molC02放人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V为3L,用铆钉固定在A、

B点,发生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如下:

C02(g)+2NH3(g)^CO(NH2)2(s)+H20(g)

测定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内的002的转化率,得到如下数据:

①TVC下,lO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根据上表数据,请比较T,▲T2(选填“>”、“<”或);T2°C下,第30min时,a产▲,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o

③T2°C下,第40min时,拔去铆钉(容器密封性良好)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

再向容器中通人3molC02,此时v(正)▲v(逆)(选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3)请在下图中补画出合成氨总反应2NH3(g)+C02(g)^C0(NH2)2(s)+H2〇(g)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并标明中间产物〔NH2COONH4(s)〕、生成物〔CO(NH2)2(s)+H20(g)〕。

29.(15分)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Co(NH3)5C1]C12,M450.5g.mor1,紫红色固体)因在离子鉴定、电镀、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溶于乙醇,难溶于水。

实验室制备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流程及装置如下:

11.80g金属钴—造鼂盐酸一氣化钴溶液足暈氯化铵.浓氪水@含液>适量双氧水溶液>深红色溶液

②③

.遙量g.盐鞔紫红色悬浊液mg产品

相关信息如下:

Co+2HCl=CoCl2+H2t[Co(NH3)5C1]2++H2〇[Co(NH3)5H20]3++C「

(深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向装置2中加入适量盐酸后,关闭活塞进行第①步反应,如何通过装置1判断该反应已经完全▲:

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如何操作能够实现第@步反应▲Q

(2)第③步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

第@步加入适量浓盐酸的作用是▲。

(3)第⑥步洗涤操作为:

先用冷水洗涤,再用乙醇洗涤。

其中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4)第⑦步烘干操作的温度应控制在100-160°C,温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的可能原因是▲。

(5)将产品分为10等份,取其中一份于强碱溶液中,加热煮沸,蒸出所有氨气后,向溶液中加酸中和,然后加人0.500011101丄_1的KI溶液0.04000L(过量),滴加指示剂,用O.lOOOmol^Na^Cb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消耗0.1200LNa2S203标准溶液,则该实验的产率为▲。

(2Co3++2r=2Co2++I2;2S2032'+I2=s4o62_+2r)

30.(14分)某课题小组研究不同水分和C02浓度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水分和C02浓度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光响应参数

干旱胁迫

水分充足

正常C02浓度

co2浓度倍增

正常C02浓度

co2浓度倍增

最大净光合速率umolC02-m'2•

s'122.5

23.95

27.05

31.65

呼吸速率umolC02•nr2•s'1

2.36

2.21

3.23

3.34

光饱和点相对值

900

900

850

1100

叶绿素相对含量

12.0

12.5

13.0

14.2

(1)据上表可知苜蓿净光合速率可用▲来表示,在水分充足,C02浓度倍增时苜猜真正最大光合速率为▲umolCCX•m-2•s'

(1)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C02浓度倍增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光饱和点,原因可能是:

一方面C02浓度增加,碳反应中用于还原▲所需要的能量增多:

另一方面叶肉细胞中的▲增加.提高了植物对▲光的利用。

(2)干旱条件下叶片衰老速率加快,与细胞内的▲(激素)含量下降有关。

(3)据上表信息,在干旱季节可以通过▲措施减缓紫花苜蓿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

31.(12分)原花青素(PC)是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花朵和树皮中的一种天然抗癌化合

物,某研究小组就原花青素对离体的人胆囊癌QBC939细胞抑制作用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曲线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细胞的数量通过测定相应培养瓶的吸光度值表示,细胞抑制率=(1-相应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

PC(|jg/ml)

102040

(1)实验材料及仪器:

160320

不同浓度的PC,胆囊癌QBC939细胞悬液,MTT仪器(测定细胞培养液的吸光度)等

(2)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个培养瓶分成▲组,均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胆囊癌QBC939细胞悬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PC。

②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并计算细胞抑制率。

实验过程中每个培养瓶测定▲次。

(3)实验结论:

Ao

(4)讨论

①研究发现实验组处于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加,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S期细胞的比例也增加,由此推测PC的作用机理是:

A。

②上述实验结果是胆囊癌QBC939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获得,如果要把PC作为治疗胆管癌的药物,还需要做哪方面的实验研究。

▲(写出一项

32.(18分)下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

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

(1)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

(2)形成紫色色素所需的酶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转运缬氨酸、苏氨酸和精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CAU、UGG、GCG,则基因A中决定该氨某酸序列的模板链的碱某序列为▲。

(3)B基因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

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A基因的

▲,从而使色素合成减少,花色变浅。

从上图可以看出基因和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牛物的某种性状可以由▲决定。

(4)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全为红花,则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F!

自交,则F9中白花:

紫花:

红花:

粉红花二▲,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